娃總愛黏著異性父母?別小看,到一定年齡要謹防「俄狄浦斯情結」

2020-09-16 莉婷媽媽

導讀:娃總愛黏著異性父母?別小看,到一定年齡要謹防「俄狄浦斯情結」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娃總愛黏著異性父母?別小看,到一定年齡要謹防「俄狄浦斯情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最近,一個來自老聽力部門的同事抱怨說她的孩子4歲,仍然喜歡抱抱她。
說一個女孩更加依賴母親仍然可以理解,但是她的家庭是一個男孩,每天都在母親的屁股後面奔跑,當她看不見任何人時大喊。
吃飯時,如果媽媽不陪著她,她就不會吃飯,有時甚至會要求她餵養。在這種情況下,同事也無可奈何。
當他看到孩子的這些舉止時,一些親戚和鄰居會開玩笑地嘲笑孩子,說他「羞愧和羞愧,並且當他成年後仍會緊緊抱著母親」。
通常,孩子們聽到成年人的嘲笑會有些尷尬,但她的孩子一點也不會,只要他們可以與母親交談即可。
同事們認為,孩子們上幼兒園後,這種情況可以有所緩解,但實際上並沒有緩解。
我仍然希望媽媽在您吃飯時陪伴您,並在晚上與您的媽媽一起睡覺。取而代之的是,您不喜歡和父親一起玩,而只想和母親在一起。對你父親最好不要幹預。


實際上,兒子生活中依靠母親的情況並不少見。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戀母情結」。
許多父母可能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儘管他們想知道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表現,但堅持母親並沒什麼大不了的。
實際上,請不要低估這種現象。如果您在某個年齡不進行幹預,則應使其長期發展,這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形成。


▼什麼是「戀母情結」?
俄狄浦斯(Oedipus)角色來自古希臘神話。據說他出生時就被遺棄了。他長大後不知不覺中殺死了父親,並嫁給了母親。
當他發現真相時,他無法接受,用胸針使自己的眼睛蒙蔽了雙眼。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第一個研究俄狄浦斯情結的人,他用這種情感來證實孩子與父母之間在潛意識中形成的三角關係。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導論」中,這種現象被定義為:「一群充滿對父母的愛和敵意的孩子的欲望」。
弗洛伊德提出這一理論後,許多人接受並發展了它。
在弗洛伊德看來,這是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事件,通過對男人和女人的認知與父母認同,從而影響人格。
簡單地說,俄狄浦斯情結代表兒童對性別的認知發展的過程。



1)總體狀況
當孩子長到3-6歲時,俄狄浦斯情結表現為孩子對異性父母的過度依賴。
他們希望異性父母永遠陪伴他們。如果不滿足這個條件,情緒起伏會增加,甚至表現出緊張狀態。
當然,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狀態,有些可能更膚淺,有些可能容易注意到,並且父母意識的程度也不同。
在此期間,孩子對父母的感覺既充滿愛又充滿敵意,這是一種複雜的情感。
2)男孩的狀態
當一個擁有俄狄浦斯情結的男孩長到3歲時,他仍然非常喜歡堅持他的母親,並且想要獨自照顧他的母親,並將父親置於相反的位置。
孩子認為父親會阻止母親照顧自己,所以他試圖驅逐父親。
在這種狀態下,男孩和父親之間的關係正在模仿和超越,能夠擊敗他的父親是他們默默進行的挑戰。
在這個階段,男孩對母親的行為是:他喜歡母親的頭髮,不想一個人睡。


3)女孩的狀態
對於女孩來說,戀母情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在3歲之前,他們將被母親吸引。這時的反應與男孩相同,希望他們的母親可以隨時隨地與他們在一起。
之後,他們將開始發現父親的其他特徵,因此感到好奇。然而,減少女孩對母親的依賴並沒有損害雙方的感情。
在這個階段,父母雙方都必須注意界限之間的關係,孩子之間的愛與恨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


俄狄浦斯情結僅在某些階段影響兒童,並且在不同階段的表現有所不同。
◆3-6歲:
在這個階段,孩子將開始對父母行使其權利,並表現出各種欲求,例如擁有,反對和拒絕。
孩子們傾向於偏愛異性父母,而拒絕同性父母。同時,他們希望最大化異性父母的愛。
◆4歲:
由於語言能力的發展,我的要求將被直觀地表達出來。
他們會說「媽媽,我喜歡你,但我不喜歡爸爸」。有些孩子甚至說,長大後,他們想嫁給像母親這樣的人。
您越喜歡異性父母,對同性父母的排斥就越多。這在男孩中尤為明顯。


◆6歲:
到這個年齡,戀母情結將基本消失。
孩子將開始變得明智,他將了解父母之間的社會關係,並且不能強行擁有母親。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這時,孩子可以鍛鍊自己的自制力,除了母親,他還會像其他人一樣。
當大自然和平地通過俄狄浦斯階段時,孩子已經開始接受一些社會規則。
他們將開始與同齡人融洽相處,並採取實際行動來增進友誼。我也開始更加關注同性父母,並從父母那裡學到了一些幫助我成長的優勢。


俄狄浦斯階段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這將影響他將來是否可以參與一段戀愛關係。
如果一個孩子可以跟隨同性父母並繼續發展自己的優勢,那就意味著他已經進入了「理性年齡」。
兒童表現出戀母情結,不應依靠自己的學習和發展。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們面臨的一些問題?
1)了解孩子但不放手
面對孩子的戀母情結,尤其是當男孩表現出對母親的依賴時,父母不應強迫孩子不要這樣做。
了解孩子是首要條件,因此不會傷害孩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手。父母必須堅定地告訴他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同於他們所愛的關係。
在這個階段,孩子可能會對父母表現出極大的感情。有必要把握他們之間的關係,以使孩子能夠順利地擺脫這一階段並健康成長。


2)注意避免一些不當行為
儘管父母和孩子是一個家庭,但還是要避免一些事情。
大多數人的家庭仍然相對傳統,很少胸襟開闊,衣著也與時俱進。
要注意的另一件事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行為不應過分親密,即使他們是同性,也應保持適當的距離。
父母可以與孩子成為朋友,但他們也必須樹立自己的聲望。畢竟,教育必須起指導作用,不要讓他們的孩子凌駕於自己之上。
3)父母雙方應輪流參加家庭
對於戀母情結的男孩,他們會更喜歡母親,這使他們需要更多的母親時間。
實際上,想要成長和發展的孩子離不開父親的陪伴。
面對孩子的需求,父母不應該總是適應,例如,如果一個孩子想和媽媽一起玩並且想要媽媽餵養,他就不能總是習慣。父親還應參加照顧孩子的任務。
只有了解並照顧兒童,他們才能擺脫偏執狂。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仍然需要效法同性,以使其健康成長。
4)鼓勵同性親子關係的發展
擺脫戀母情結的重要體現是孩子們開始向同性父母學習。
因此,鼓勵同性父母的成長實際上是在幫助孩子擺脫他們過於依賴異性父母的誤解。
當孩子能夠真正從心底與同性父母認同時,這意味著他們已經長大並成功度過了人生中的重要階段。
因此,當孩子似乎過分依賴異性父母時,只要是3-6歲,父母就不必擔心太多。
父母只要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就能幫助他順利通過這個階段。
隨著時間的流逝,孩子的生活將面對其他人和事物,他的注意力將相應地轉移,而俄狄浦斯情結將不起作用。
但是,如果這種行為持續到6歲以上,則父母必須進行更多幹預並及時諮詢心理學家。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啥小男孩喜歡黏著媽媽?知道這仨原因,才能度過俄狄浦斯情結
    每天都要跟著媽媽睡覺,不然就一直哭鬧。媽媽上班時,要趁他不注意的時候走,不然孩子根本不讓她去上班。異性相吸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再加上一般孩子都跟媽媽的關係比較好。這本身無可厚非,可有時候男孩子太過依賴於媽媽,並不是一件好事。這些行為也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結,家長要知道具體原因,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不然會後悔一輩子。
  •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但很多精神分析師和心理醫生相信,孩子由於害怕同性父母的報復,而壓抑了對異性父母的性愛想法——你要是不承認自己有這些想法,就會說你把亂倫的想法壓抑到潛意識裡頭,沒有過好「俄狄浦斯期」,怪不得現在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
  • 心理學解析《飲食男女》:從父親與孩子關係,看「俄狄浦斯情結」
    他認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對象是其母親,他總想佔據父親的位置,與自己的父親爭奪母親的愛情,也就是戀母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不僅僅在母子的關係中會有體現,在父子的關係中也常常出現。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愛是相同的,他們能夠察覺如何取得父母的歡心、獲得更多的愛。
  • 「長大我要娶媽媽!」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家長要這樣來解
    但是小編要告訴各位家長,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孩子所說話,其實孩子患上了"俄狄浦斯情結",恰恰需要父母的注意。那麼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呢?為什麼孩子會產生"俄狄浦斯情結",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安全度過"俄狄浦斯情結"期呢?
  • 孩子到3-5歲要特別小心,或有「俄狄浦斯情結」,父母應警惕
    如果男孩子突然說要和自己的媽媽結婚,並且對爸爸抱有明顯排斥的態度,那麼家長就要考慮孩子是否是"俄狄浦斯情結"。何為"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又稱"戀母情結",是精神分析學的術語。"俄狄浦斯情結"對孩子的影響:俄狄浦斯情結是來源於俄狄浦斯的故事,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於是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刺瞎了雙眼,流放了自己。
  • 「長大我要娶媽媽」?孩子患有「俄狄浦斯情結」,化解妙招在這裡
    但是,在這裡,我要告訴各位家長的是,當我們的孩子出現說出這樣的話語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患有了"俄狄浦斯情結"需要引起我們父母的重視。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俄狄浦斯情結?我們又應該如何緩解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呢?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衝突背後的衝突》揭秘俄狄浦斯情結在內心衝突的作用及現實意義
    《衝突背後的衝突》是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張天布集結近30年的臨床研究結晶而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了弗洛伊德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引起我們內心衝突的原因、對我們的性格、行為、心理以及整個人生的影響,並用大量的諮詢案例、家喻戶曉的文藝作品,指出如何走出俄狄浦斯情結的衝突,成就完整的自我。
  • 兒子太過於依賴媽媽,不是愛而是俄狄浦斯情結,父母應該重視起來
    或者,其實這種表現也不能怪孩子,主要是李子的父母,很早就已經離婚了,李子一直以來都是跟媽媽一起生活,雖然李子和爸爸也會經常聚在一塊,但是,他跟媽媽之間的感情會更深厚。他理解和體諒這媽媽的不容易,因此,才會對媽媽而言,相對比較依賴,希望自己可以陪著媽媽,能夠在媽媽身邊保護著她。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說到「俄狄浦斯情結」,我們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他說:「人性的兩大動力是性的動力和攻擊的動力」,在俄狄浦斯期的時候會體現得淋漓盡致,3歲以後的孩子,他會有很明確的性慾,這時他的性慾就會指向異性的母親,而他的攻擊欲就會指向同性的父親。
  • 《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結是如何開啟西方心理學經典命題的
    神的喻示,也是人心理的顯現:「弒父娶母」的劇情演如何變成「俄狄浦斯情結」了解了《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情節,你是不是很疑惑,明明故事是「弒父娶母」,那與心理學上的「俄狄浦斯情結」有何關係?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
  • 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你為什麼愛上像父親一樣的男人
    其背後的原因則是男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的不同,其中一個不同之處就是:男孩只欲求一個性慾客體(母親),而女孩就有兩個欲求(首先是母親,接下來是父親)。可見女孩的俄狄浦斯情結的發生階段和出路相比男生更加複雜。
  •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師生戀,弗洛伊德:這是俄狄浦斯情結在作怪
    然而,最受媒體關注的並不是馬克龍的年齡,而是他和妻子布麗吉特相差24歲的師生戀。當然,我們不能說這樣的戀愛就是不健康的戀愛方式,只能說明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愛情確實可以超越年齡、身份、外貌的差距。可是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一個男人愛上比自己大很多的女人,這是一個男人的俄狄浦斯情結在作怪。
  • 男孩總喜歡黏著媽媽,或許是在傳遞這個訊息,別高興得太早
    文|秘籍君在中國,多數媽媽承擔著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媽媽把愛給孩子,也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反饋,希望孩子最愛媽媽。如果家裡的男孩喜歡黏著媽媽,媽媽往往也會非常高興。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若是男孩總喜歡黏著媽媽,仍需警惕。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什麼是俄狄浦斯情結?簡單的來說就是戀母情結,複雜的來說就是一個孩子與父親和母親的三角關係中存在的愛與恨、好與壞等眾多的矛盾關係衝突。暫且不說這是否真實,但是弄懂俄狄浦斯情結背後的衝突對一家人的相處和孩子的性格成長是有非常巨大的好處的。但是俄狄浦斯情結畢竟是舶來品,是以西方人類心靈的研究為主的。由於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來自西方原汁原味的精神分析理論在中國並不能直接適應。
  • 俄狄浦斯情結:如何看透衝突背後的衝突才是核心
    暫且不說這是否真實,但是弄懂俄狄浦斯情結背後的衝突對一家人的相處和孩子的性格成長是有非常巨大的好處的。但是俄狄浦斯情結畢竟是舶來品,是以西方人類心靈的研究為主的。而由陝西省著名臨床心理學家張天布所著的《衝突背後的衝突》將西方的俄狄浦斯情結「中國化」,談到從中國語境下該如何處理父親、母親和孩子之間存在的諸多中國式的「俄狄浦斯」衝突。
  • 心聞 | 育兒中的俄狄浦斯
    一、兒童發展的俄狄浦斯期俄狄浦斯是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心理學中,引用「俄狄浦斯」這個詞語來比喻有戀母情結的人,有跟父親作對以競爭母親的傾向,同時又因為道德倫理的壓力,有自我毀滅以解除痛苦的傾向。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年齡大概是3歲至6歲,這個時期我們對同性父母產生敵意,同時對異性父母產生好感,我們稱這段時期為「俄狄浦斯期」。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
    原標題:經典 | 古希臘戀母情結:是一種叫「俄狄浦斯癥結」的精神病俄狄浦斯情結:戀母和弒父都是俄狄浦斯,他不認識自己的父母,在一場比賽中失手殺死了父親,又娶了自己的母親,後來知道真相了,承受不了心中痛苦
  • 羅志祥敗在了俄狄浦斯情結上,兒大要避母,異性界限感幾歲要培養
    細思極恐,要防真是防不住的。羅志祥的本質問題,反而不是兩部手機,而在於他的俄狄浦斯情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戀母情結」。沒有界限感,沒有分寸感, 沒有責任感,這恰好是俄狄浦斯情結的衍生品。02: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
  • 人性的惡之花:弒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情結
    這個夢成為了弗洛伊德心理發展觀的基石,他據此也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俄狄浦斯的故事是這樣的: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麼一個預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兒(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將會殺死他的父親而與他的母親結婚。
  • 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結」的由來: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恩賜」
    在他建立的精神分析神壇中,有一個任何人都觸碰不得的基石性概念——「俄狄浦斯情結」。誰碰誰滾!阿德勒提出「自卑情結」,將弗洛伊德老爺子的「俄狄浦斯情結」架空了,結局是出走、自立門戶。弗老爺子的「王子」榮格也不例外,他也自立門戶了(G-U-N)了,還發展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