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 | 去它的功課!聽一個靈魂被喚醒的故事

2021-02-26 國際在線

去遠方 / 生活的藝術 / 周末讀詩

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國古代的《說文解字》

這樣解釋「教育」

「教,上所行,下所效也」

「育,養子使作善也」

用今天的話來說

教育教育,就是教書育人

老師,就是

這棵樹、這朵雲、靈魂的喚醒者

老師,就是

給我們「教養」的人

當被生活洗禮之後

人往往越長大越覺「師恩難忘」


今天是教師節

你會以何種方式表達師恩呢?

今晚《夜讀》,夜讀君

想要分享一個「任性的老師」的故事

這也是一次關於《梁祝》的聆聽

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國9月7日晚間因心臟病突發搶救無效逝世,享年77歲。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盛中國是最早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得榮譽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最著名代表作便是《梁祝》。今晚的主題曲選擇了盛中國老師的一代絕響《梁祝》,以表達深深的緬懷之情。而這首曲子,也正是今晚《夜讀》故事的緣起。

今天晚讀,我們來聽《梁祝》吧!

他叫尹老師

是我們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瘦瘦的身材,戴著一副細框眼鏡

喜歡穿白色襯衫,搭黑色西褲

屬於文質彬彬的那類老師

其實,老師那會也就差不多30歲吧

卻比時下的年輕人

多了一份成熟和穩重

和所有高中語文老師一樣

他兢兢業業上好每一堂課

和所有高中語文老師又不一樣

他有屬於自己的「文青」範兒

這種範在一次晚自習時演繹到極致

我們學校是我們那個南方小縣城的重點高中

也就是說,能在這裡上學的

基本算是邁進大學門檻一條腿了

所以三年備戰,只為高考!

為充分利用時間,所有學生都要住校

不論你家是否就在學校邊上

高中三年,通常晚自習從7點半開始

半小時,屬於晚讀(朗讀課文)時間

緊接著就是2個小時的漫長晚自習

一直到10點才下自習,回到宿舍洗洗睡覺

那年還是高一,晚讀進行到一半

尹老師拿著一臺錄音機走進教室

剛剛還是此起彼伏的朗讀聲

突然一下都停住了

「今天的晚讀,我們來聽《梁祝》吧!」

尹老師打開錄音機放了起來

這是一首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對於這首深入所有中國人骨髓的曲子

如今回憶起來,大概就是從那天第一次知道的吧

接下來的晚讀時間

教室裡安靜極了

唯一的聲音只有動人的《梁祝》

尹老師跟同學們一起靜靜聆聽

他沒有過多解說

只是在不同的音樂章節開始前,點下主題

這場突如其來的「音樂會」

伴隨著一種新鮮與刺激感,大家默默感受著

8點,晚讀時間結束了

全長接近30分鐘的《梁祝》卻還沒聽完

我們正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

尹老師沒讓錄音機停下,反而讓幾個同學

「偷偷地」把教室門和窗戶都關上

於是,在其他班級安靜的用功學習時

我們卻「奢侈地」聽著音樂

在如泣如訴的小提琴聲中

在長笛、豎琴、鑼鼓等齊發的民樂洪流中

我們感受著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對才子佳人

從相愛、抗婚到化蝶的悽美愛情

當一曲終了

所有人都意猶未盡無法自拔

心潮起伏卻相對無言

那是一種靈魂被撞擊到的美妙的感覺

那一夜,一曲《梁祝》便種在了心間

此後,每每這首旋律想起

就會想起,高中時

曾有一位語文老師

用一個晚上的晚自習

讓他的學生,靜靜聆聽中國的經典民樂

音樂的滋養

讓正值花季雨季中的少男少女們

體會到一種感性的力量和幸福的感覺

而「任性」的尹老師

也讓我們知道,「樂比天大」

去它的功課,去它的高考!

青春短暫,韶華易逝

無論前路如何,活在當下

盡情享受摯愛的東西吧

當《梁祝》聲起

請把腳步停一停

人生沒有什麼大不了

感動於此刻,享受於此刻

這就是今晚關於一個靈魂被喚醒的故事

謝謝您,尹老師!祝您節日快樂!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教育,是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暖心短片《小繩子》,它在播出後創造了很多令人豔羨的傳奇佳話。短短幾分鐘的動畫,將簡單且誠摯的童真和人性的光輝融入其中。它帶給人的溫暖,極具教育意義。此外,細膩的情感加注貼合緊湊的劇情,還使它先後榮獲: 2014年獲得西班牙戈雅獎最佳動畫短片 2017年獲得世界動畫雜誌最佳專業CG獎 2016年還曾打破吉尼斯世界上獲獎最多動畫的世界紀錄 截至目前一共獲獎300多次獎項
  • 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在如此悲催的境遇裡,幼小的安妮·莎莉文心裡卻有一種要衝出救濟院的志願,她要去盲人學校讀書!我多麼感謝她啊,像一顆泥濘裡的野草,不肯對世俗的腳步低頭!在政府官員例行公事地視察救濟院準備離開的時候,她衝進離開的人群,大聲痛哭疾呼:"我要讀書!"這是對自己生命的熱愛!這是對命運的抗爭!這是對知識的渴求!如果沒有安妮·莎莉文老師,世界上還有海倫·凱勒嗎?
  • 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發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必然地帶來精神的愉悅,兜裡越有錢,反而思想越空虛,財富越積累,精神反倒越迷茫。於是很多專家學者都在反思「信仰危機」的問題。
  • 大學生信仰教育:讓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關於大學生信仰教育有效途徑的思考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本身就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感動是他人的感情故事與本人的感情思想相遇所產生的感情共鳴。感動,是因為你用心地愛著這個世界,愛著你周圍的人,心中有愛的人才會感動;感動,就像一顆人性的種子,擁有了它,或許你就擁有了智慧的人性,就學會了詩意的生存。一個人,不管他是怎樣玩世不恭,只要他還有感動,就說明他還有良知;只要還有感動,即使他遭遇逆境,也絕不願放棄做人的尊嚴。是的,學會感動,就會備覺人生的溫馨和人性的美好。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老話兒說得好,「寒門出孝子」,貧寒人家的孩子更早地參與到生活中去,「貼身」觀察父母工作的艱辛,在情感上理解了父母的難處,從而從小就懂得感激父母,願意為父母分擔生活的重擔。但在很多感恩活動中,最具感染力的環節往往是家庭故事的分享。為了達到煽情的效果,老師和所謂「專家」鼓勵、催促學生分享家庭生活故事,其中有親子衝突的故事,有暴露學生或家長缺點的故事,也有親人死亡的故事,在悲情的戲劇衝突下,會場氣氛達到高潮。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你得先有靈魂!
    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我贊同他的說法。但由此展開去,我不得不說,好的教育的前提是父母先得有靈魂。
  • 教育是靈魂的喚醒師,而不是雕刻師
    蘇格拉底有一個故事,他曾經問自己的父親,如何做一個好的雕刻家,他的父親指著眼前的一個石獅子說,就拿它來說吧,我並不是要雕刻他,而是要喚醒他。雕刻意味著它是一塊石頭,而喚醒意味著給它賦予了靈魂。雕刻意味著被動,而喚醒意味著內心的主動。那麼我們的教育到底是喚醒它還是雕刻它呢?
  • 走出象牙塔去新疆支教: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一個半月前,她和同學們來到了新疆,做起了支教老師。章林昱,進入老師的角色在西部一些艱苦地區,還有很多剛剛在北京走出象牙塔、甚至是在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人,將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鎖定在了支教崗位上。北京晚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在雲南、新疆支教的年輕老師,聽他們講述第一次正式站上講臺的感受。「怎麼成為老師?
  • 用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有個德國哲學家說,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催生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深以為然。其實佛教也是一種教育,並不是迷信。這些年來,佛教改變了我,我也影響了別人。從小到大雖然學習成績還可以,也一直夢想當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來普度眾生。但是我的內心卻是敏感脆弱的,因為高考失利,我的心掉進了深淵。在讀電大專科的時候,別人想著自考本科來提升自己,我想的這是選擇哪種方式自殺或是逃學去各地看看真正的大學是什麼樣的。有人說真正的大佬,早就戒掉了情緒。
  • 師大夜讀 | 人們對「冷門」學科的熱情能否被喚醒
    《人們對「冷門」學科的熱情能否被喚醒》全文如下:人們對「冷門」學科的熱情能否被喚醒唐芊爾 晉浩天選擇考古,沒有「錢途」?她只追隨自己的靈魂,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不受外界的幹擾。我相信她會繼承樊錦詩先生的衣缽。」那麼,考古學專業的發展前景,究竟如何?
  • 乾貨|上官媒夜讀,你需要做足這4門功課
    官媒夜讀文,顧名思義,就是官媒平臺夜讀欄目採用的文章。很多大小官媒平臺都開設了夜讀欄目,一般在晚上8點至11點間推送短文以及朗讀音頻。官媒平臺承擔著輿論導向以及傳播正能量的任務,所以它的夜讀欄目格調也必須積極向上或者溫暖人心。夜讀欄目是為了供手機用戶臨睡前閱讀或者聆聽音頻,所以文章不能長,一般字數控制在1500-1800字之間。
  • 釣竿與釣技,哪個更勝一籌,最好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藏滿寶藏的盒子,在這個盒子裡,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覺等生命的能量。如果我們不能揭開人類心靈的神秘面紗,我們就無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諦;如果我們不能潛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處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 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最無私的喚醒
    是從生命的另一個角度的解釋,中國文化只說人命於天,如《中庸》所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駐足歲月的河邊,看日子從遠方悠然走來,又毫不停歇地靜靜走向另一個遠方。我只是一個俗人,不想去追究生命到底是什麼?
  • 雅思貝爾斯:教育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顆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 中國好教師何長貴:真正的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麼多年來,我沒有光鮮亮麗的故事,只有教育教學中的平平淡淡。但驀然回首,卻也做了不少教育事。自從走上三尺講臺起,腳踏實地的教好書,努力學習,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年輕時激情四射,讓偏遠的村小煥發生機,帶領教師利用遠程教育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開闊孩子們的視野,當村小校長時努力辦一所孩子們不想走的學校,走進初中地理課堂,引領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正在做那個有靈魂的教師。
  • 萌說新語丨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雲和靈魂,好教師自然也沒有固定模式。風格可以不同,大道一定相通,那就是要把熱情和責任奉獻給學生。
  •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
    國華紀念中學微電影《國華的孩子們》,是根據真人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所名為「國華紀念中學」的民辦高級中學,改變了眾多孩子的命運的故事。小楊老師在組織學生合影拍照時,卻意外發現學生小天沒來學校,小天去哪了?他為什麼逃課?一個也不能少!不放棄!不拋棄!小楊老師焦急的跑到小天家,家裡只有小天的奶奶和妹妹,奶奶聽不懂普通話,小楊只能用當地話詢問。奶奶也不知道小天的去向。
  • 說一個真實的、關於潛意識喚醒的故事
    在戀愛期間,她經常做一個很奇怪的夢,夢中的場景是家鄉的連綿不斷的山峰,山峰上飄著淡淡的白雲。在半山腰的路上,她看到一個男孩,朝她微笑。忽然,一個穿著鮮綠衣裳的女子從她身邊飄過,接著那個男孩也消失了。她拼命呼喊,想把他喚回來……然後就醒了。發現男朋友安靜地睡在旁邊。她才從驚懼中緩過來。
  •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個項目)背後是一個公司在運作。一個直播班收費7萬元,建衛星設備要30萬元。科技是把雙刃劍。解決了一個教育不公平,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教育不公平。不過我最擔心的並不是網校收費問題,畢竟是商業社會。而是(擔心)在「混合教育」裡最關鍵的,起到監督、指導學生作用的線下老師,並不清楚自己有多重要。
  • 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西洛特認為,中國教育是把人最珍貴的年華,付給毫無意義、毫無發展價值的學習內容上,而捨不得花費一點時間去討論和思考,記憶成了學習的方法,高壓成了教育的手段,無縫對接式的保護成了成長的措施,「這種負成長的教育模式其實是對人性的一種摧殘,是對人類的極大犯罪。」  為什麼這樣說?  西洛特在中國看到4歲的孩子背誦拼音,5歲的孩子做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