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歲孩子寫的詩最有童心,池沫樹主編《給孩子的兒童詩》精選小...

2020-12-27 信陽晚報

本網12月15日訊 提起詩歌,你第一時間想到了什麼?

是唐詩裡李白的豪情,還是民國大師們的才氣,抑或是外國詩人的文藝?

毫無疑問,無論是哪一種固然都是精彩的。不過,還有一種既可愛又浪漫的詩——兒童詩,同樣值得我們反覆回味。

也許你被海子的詩歌、顧城的詩歌「怦然心動」過,但是出自孩子原創的詩歌,你真的讀過嗎?當我第一次讀到2歲至12歲孩子寫的詩——猶如忙碌中看到孩子燦爛的笑容——這種美好,勝過春天裡的百花、夏日裡的清泉、秋日裡的明月、冬日裡的爐火!

都說孩子是天生的詩人,在「詩人」前面加上什麼形容詞都不過分。最純潔的詩人、最可愛的詩人、最有想像力的詩人、最有童心的詩人、最浪漫的詩人……

他們也許還沒真正明白「詩」到底是什麼,但他們天真爛漫的語言、天馬行空的想像,可以說不遜色於真正的詩人。甚至可以稱為「 天才」詩人。

葉子被雞吃了

魚被貓咪吃了

我要睡覺了

爸爸還沒回家

爸爸被夜晚吃了

這首名為《爸爸被夜晚吃了》的詩來自一位兩歲的小朋友。

窗外

秋雨淅淅地下著

打溼了我的思念與寂寞

不知爺爺在故鄉可好

也不知那年我種下的小樹

可如我一樣長高

秋風吹來

片片憂愁翩翩飄落

這首名為《聽雨》的詩來自一位十二歲的小朋友。

看,詩歌從不被詩人的年齡所影響。兩歲時就能把平時對小動物的觀察寫成詩,把爸爸沒回家看作是被夜晚這個「黑暗妖怪」吃了。生動可愛的語言,看完還能讓我們這些大人反省是否缺少了對孩子的陪伴。

十二歲時,詩歌的語言更成熟了,詩歌的意象更豐富了,秋雨、秋風、小樹。觸景生情,情又超越了景。

而在兩歲至十二歲這個整整跨越了10歲的階段裡,小朋友們的表現讓人驚豔的程度只增不減。

他們的童真與活力瞬間就能成功感染人。比如這首《青草》:

小牛在吃什麼?

在吃青草

小鴨子在吃什麼?

在吃青草

小雞在吃什麼?

在吃青草

青草好吃麼?

青草又嫩又美

哦,媽媽

我去拔點青草給你吃

這些童真出自尚不諳世事的三歲小詩人,人不吃草,他可能不知道,但是看到動物們都吃得很開心,那應該是很美味的食物吧。三歲的小朋友想把這些美味讓媽媽嘗一下,大人們聽到不但不會生氣,反而會為這份童心所感動。

主角同樣是小草,八歲的小詩人已經能描述出童真童趣的活力了:

青青的菜地裡

長著無數棵小草

我說

小菜小菜你別動

我來幫你抓抓癢

用勁拔下一根草

調皮的小菜跟著跑

我說

回去回去

你還沒有長大

這首《拔草》用了對話式的寫法以及擬人化的手法,讓拔草這個動作瞬間變得生動有畫面。

看著看著腦海裡就出現了小朋友在菜地裡拔著草咯咯笑的場景,甚至會發現自己不自覺地讀了起來。

童趣之外,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時會擊中人心。

比如用鮮花當做魚餌柳枝當魚竿,釣上來的小魚就地在湖邊烤了,讓掉落的星星當調味品,讓玉兔幫忙搗花生醬。這些在孩子眼中最正常不過的想像卻讓我們驚嘆不已。

就連地球這麼龐大的東西,在他們眼裡也變得十分「渺小」。

我把腳

埋入土中

我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萬物生長的地球

只是

我的一雙

鞋子

這首《地球》在句式講究以外,腦洞可以說是大開。把腳埋進土裡,地球仿佛就成了鞋子穿在腳上。同時,「最富有的人」也讓大家不禁思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保護好我們的共同家園,相當於擁有了最重要的「財富」。

關於想像,除了詩人表達出來的,更精彩的還有沒有完全表達出來的,留給讀者的想像。

我不喜歡吃魚

今天

我吃了魚

吃出了一絲苦味

那是魚的悲傷

這首《吃魚》的精彩在於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留給我們想像的空間非常大。全詩最精華的部分或許就是最後一行「那是魚的悲傷」,可能是因為吃到了魚的「苦味」;也可能是因為本應在水裡暢遊的魚、可愛的魚、鮮活的生命——但最後被吃掉了,魚在死亡時是不是「痛苦」和「悲傷」?這是一種換位思考,所以不喜歡吃魚,所以悲傷的不只有魚……

想像力以外,還有意想不到的哲理。比如《八星瓢蟲》這首詩。

如果我有魔法

我要先去摘顆星星

然後送給七星瓢蟲

它是不是要去公安局

改名為八星瓢蟲

七星瓢蟲多了一點就換了名字;人身上多了一點,不管是閱歷還是責任,也會變成另一個人。

而且,他們對於文字和語言的把控有時遠遠超越年齡。

陽光變成一串串項鍊

戴在樹葉上

葉子覺得好美麗

搖搖晃晃

把項鍊掛在我們窗前

《陽光》,七歲的詩人,超越七歲的文字。既細膩又美好,陽光向來都給人溫暖;寫進詩裡,那一份溫暖好像永遠被記錄下來了,即便陰天也同樣能想起陽光從窗外透進心房的感覺。

超越年齡的不止是文字,還有那些不差於成年人的感性。

這兩朵枯萎的茉莉花宛如白頭偕老的夫妻一樣

沉默在蜜月的葉子裡

這首《茉莉》只有兩行,但帶給人的感受無窮無盡。茉莉花枯萎了,葉子還在;夫妻攜手相伴到老,愛意還在。即便你我都沉默不言,但我們相愛的痕跡處處可尋。詩人應該也是生活在充滿愛意的家庭環境裡,耳濡目染下再把他們都寫成詩。

我又看見了那淡淡的月光

在林立的高樓上

我看見了故鄉的家

我的父親在門口抽著煙

我的母親正在搓洗衣裳

雞圈裡的雞已經睡下

田裡的麥子正在輕輕蕩漾

就在今夜

我看見一顆思念家鄉的心

和幾縷割不斷的

家鄉的牽掛

這首十一歲的詩人筆下的《在月光下》,那份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掛流露得剛剛好,多一點就會過,少一點就不夠。整體畫面感非常強,爸爸抽菸、媽媽洗衣服、院子裡的雞睡下了、麥子隨風飄揚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月光籠罩著大地,思念籠罩了心緒。

這些從兩歲到十二歲的兒童詩都收錄在由詩人、兒童文學作家池沫樹主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給孩子的兒童詩》中。

這本書池沫樹歷時了九年編選,從十餘萬首作品中精選了100多首當代孩子們寫的充滿想像力的原創詩歌。同時,書中也收入了30多首專業詩人、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

分為23-123歲詩人的詩歌、2歲-10歲以及10歲-12歲小詩人們寫的詩。

每首詩底下還有詳細且專業解讀,詩歌加上標註,詩中的深層含義輕鬆就能領會到。

因此我們可以欣賞到諸如金波、楊喚、金子美鈴、徐志摩、李叔同等人的作品,精美的語言、抑揚頓挫的情感。

更重要的是我們能看到孩子們眼中的純真世界,在大人的世界裡,一切都非常寫實,我們深刻地知道很多事物脫離實際是無法存在的。

也正是這樣,這些構建起了五彩斑斕的世界的兒童詩,她們眼中的浪漫值得我們回味千百遍。

小朋友讀完能有利於增進寫作、對這個世界更加好奇;大人看完則會變得更加溫和、爛漫,仿佛心靈被洗滌,心態一下就年輕了不少。

以上原創詩歌選自池沫樹主編《給孩子的兒童詩》,2020年10月,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新書推薦《給孩子的兒童詩》,陪孩子讀詩呵護美好童心
    廣東作家、詩人池沫樹編著的《給孩子的兒童詩》近日出版。作者在廣州就兒童詩歌閱讀鑑賞等話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文一帆等70餘位孩子的童心之作,精美插圖,四色印刷,打造陪孩子讀詩、教孩子寫詩的典範讀本。(《吃魚》)這些趣味橫生的兒童詩,構建起了五彩斑斕的世界。小朋友讀完能有利於增進寫作、對這個世界更加好奇,而大人看完則會擁有一顆童心,帶來快樂,仿佛心靈被洗滌,心態一下就年輕了不少。孩子眼中的世界值得我們回味千百遍,他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有時會擊中人心。
  • 池沫樹文學工作室兒童詩講座暨親子詩歌朗誦舉行
    近日,厚街鎮文化名家池沫樹文學工作室兒童詩講座暨親子詩歌朗誦在綠洲小區圖書館舉行,來自綠洲小區業主及白濠小學、前進小學的家長和孩子們共百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當天的活動,池沫樹首先根據學生和家長對兒童詩的了解情況作了基礎知識講座,以此增強學生們的寫作自信。「寫作離不開知識的積累、日常生活的觀察、想像力和名著的閱讀。」池沫樹表示,家長在閱讀名著時要有選擇、有計劃地去閱讀,找到適合孩子年齡段的兒童文學名著,粗讀與細讀兼有,中外名著兼有,現代的和中國古詩詞兼有。
  • 「不學詩,無以言」,該怎樣讓孩子親近詩?
    中國自古就有詩教傳統,兒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從詩歌開始的。孩子純淨的心與詩的距離最近,童心就是詩,孩子的詩更在於真性情,是天性之詩。好的童詩需要具備什麼特質?「童心、童趣、童真。」吳思敬回答得斬釘截鐵。童詩要寫給兒童,就要從兒童視角出發,用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成年詩人要想寫出好的童詩,須保有一顆童心,這不僅是對兒童作家的要求,也是對所有作家特別是詩人的要求。《詩刊》社主編李少君也提出,「童心說」、赤子之心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 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
    經典童詩讀本仍然稀缺好的童詩需要具備什麼特質?「童心、童趣、童真。」吳思敬回答得斬釘截鐵。童詩要寫給兒童,就要從兒童視角出發,用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成年詩人要想寫出好的童詩,須保有一顆童心,這不僅是對兒童作家的要求,也是對所有作家特別是詩人的要求。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詩教——專家聚焦童詩兒歌的創作與傳播
    經典童詩讀本仍然稀缺 好的童詩需要具備什麼特質? 「童心、童趣、童真。」吳思敬回答得斬釘截鐵。童詩要寫給兒童,就要從兒童視角出發,用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成年詩人要想寫出好的童詩,須保有一顆童心,這不僅是對兒童作家的要求,也是對所有作家特別是詩人的要求。
  • 第四屆「童心裡的詩篇」少兒詩會終評圓滿結束
    從藝術性來講,能看到有一些很有才氣的詩作,最重要的還是能看到孩子們的童心。他們有的從一個意象開始寫起,從一件小事開始寫起,從爸爸媽媽身邊的人開始寫起,還有寫花草自然等,很貼近生活,通過兒童的眼睛也看到了教育、家庭氛圍、倫常關係的很多問題。
  • 號外||給孩子寫一首童詩
    號外||給孩子寫一首童詩
  • 12歲女孩寫的詩讓人想再做一次孩子
    原標題:12歲女孩寫的詩讓人想再做一次孩子 「影子是路燈的孩子/路燈一亮,她就跑出來了/影子,我好想和你做朋友/一起玩,一起跳房子/還想像小夥伴一樣拉拉手……」這是收錄在12歲東陽女孩呂端伊新出版詩集《鯨魚帶我回家》中的一首詩。2015年,呂端伊創作這首詩後不久,詩人聖野正巧回到故鄉金華。他看到這首詩,十分喜歡,反覆吟誦許久。
  • 金波兒童詩:呵護童心60年
    金波的詩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在賀信中說:「茅盾先生曾說,兒童文學最難寫。的確,在最單純的形式中蘊含深層意蘊,把沉重的打造為輕盈的,這是很難的。金波先生的兒童詩既要能夠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又要富有意味、啟迪心智,尤其難寫。這麼難,這麼辛苦,金波先生樂此不疲地寫了60多年。因為他深愛著孩子,孩子們也深愛著金波先生。
  • 張開兒童詩的雙翼
    有些寫童詩的人以為給孩子看的詩是好寫的詩,便成了「製造」兒童詩的「機器」,寫作速度快作品數量多,「蘿蔔快了不洗泥」,在詩中少有停留頓悟,少有詩性的熔煉,而網絡傳播的快捷也讓這些詩遍地流淌。應該說,這些詩稀釋了兒童詩的純度,久而久之,倒了小讀者的胃口,還未形成純正欣賞品味的孩子,會對兒童詩失去興趣;對那些天性喜愛童詩寫作的孩子,更會造成一種營養不良。
  • 你有沒有和孩子一起寫過詩
    從2015年開始,他用線上授課的方式給孩子們講關於詩歌的知識,從李白、張九齡寫月亮的古詩,講到阿多尼斯和蘭波,從日本俳句,講到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和《飛鳥集》,用孩子能懂的語言講解,幽默又親切。    這些課程最終集結成為《給孩子的12堂詩歌課》,讀來更能領會到美妙的詩意。
  • 如何做好兒童詩教
    2017年夏天,灕江出版社副社長李弘來北京,我們匆匆見了一面,就定下了編一套「中國兒童詩教叢書」。先主編一本《世界最美兒童詩集·中國卷》,接著主編一本《世界最美兒童詩集·外國卷》,經過大半年的精心選編,到2018年1月和6月,這兩冊選本分別上市了。
  • 詩意與童心相遇 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長沙舉行
    9月3日15:00,「看見詩意的世界——北島《給孩子的詩》」讀者見面會在長沙梅溪書院舉行。眾多詩歌愛好者從各地趕來,聆聽北島關於孩子與詩歌的分享。   見面會開場,北島首先分享了編選這本《給孩子的詩》的緣由,「我編選給孩子的這本書,坦率地說,和我的兒子兜兜有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或者說是偶然中的必然。」
  • 童詩教學|42個孩子寫了33首詩,這堂課是怎麼設計的?
    二、教學重難點展開想像,自由和有創意地表達。三、教學準備1.PPT準備2.即時貼準備,每人2——3張3.準備10來首兒童詩:課前讓孩子們選擇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兒童詩閱讀,圈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個詞或者一句話。
  • 童詩爸爸說童詩 | 為什麼說童詩是最貼近孩子的
    最近在做一些關於童詩的公益講座。 有不少家長在問,「老師,我感覺童詩似乎很有意思,但到底學童詩有什麼用呢?我孩子報的免費課都很多,都上不過來了。」 其實,非常理解當下很多家長的心態,延遲開學,唯恐孩子荒廢了學業,所以除了學校的網課,有不少家長還外面的班報了一大堆。這個時候,在很多家長看來,童詩,無非是打發時間,錦上添花的東西。
  • 童詩裡,有大天地
    來自生活深處的詩意,有動人的氣息「不管是哪類創作,生活永遠是靈感的源泉。關在屋子裡『憋』出來的作品,和在生活中通過觀察、感悟、提煉出來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視角,寫出來的詩都是不一樣的。」作為三屆「童心裡的詩篇」少兒詩會活動的評委、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徐德霞說。
  • 雪野 與他的兒童詩
    1  按照讀者的學齡、學情,兒童詩可以分為:低幼詩,包括童謠和兒歌,適合學齡前、小學低段的孩子閱讀;童詩,特指小學中段孩子閱讀的詩,適合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閱讀;少年詩,指適合小學五年級到初中二年級孩子閱讀的詩。低幼詩講究聲韻節奏,孩子可以用來遊戲、吟唱,童詩則有一定的敘事情節,保有兒童想像,可以不押韻,少年詩多為具有思辨色彩的寓言詩、童話敘事詩、哲理詩等。
  • 讀了這些詩,你也會相信——孩子天生就是個小詩人
    你有多久沒有讀詩了?還記得上次讀詩歌是什麼時候嗎?細細品讀著《孩子們的詩》書中的每一首詩,腦海裡迴蕩著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每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孩子們的詩》書中詩的作者,都是6-12歲的孩子,來自不同地區,他們都是熊亮藝術課的學生。
  • 兒童文學作家尹世霖 60年專注創作兒童詩
    「從我發表第一首兒童詩到現在,整整60年了!」兒童文學作家尹世霖近日在家中接受《北京晚報》記者採訪時感慨。今年79歲的尹世霖,19歲時發表了第一首兒童詩《夜空飛遊記》,此後創作的兒童詩有幾千首。最近,他將精選的百餘首兒童詩與知名作曲家王霽晴合作譜成兒歌《金色童謠》,尹世霖認為兒童詩不該就此止步,應作為兒歌傳播開去,「兒歌的傳播會更廣,哪怕只有幾首能讓大家耳熟能詳,我就心滿意足了」。  尹世霖雖然頭髮花白,念起詩來抑揚頓挫、詼諧幽默,他家中除了與夫人趙貴玉、兒孫三代的合照,還擺著許多獎盃,其中他很喜愛的一個上面寫著「教師作家」,教師和作家是他最重要的兩個身份。
  • 聯盟故事 | 飲一杯月光:用詩歌為農村孩子積蓄前行的力量(附兒童詩創作指導學案)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區南津關小學語文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宜昌名師湖北省新銳班主任‍著有教育文集《行走在童心的世界裡》‍指導創作並主編出版兒童詩集《種月亮》「阿!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