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裡斯多德說:「最不堪忍受的不平等是硬要把不同的學生同等對待。」
如果你走進一家鞋店,未等你開口,店員就問你:「你有穿7號鞋的腳嗎?我們有很漂亮的7號鞋,你穿―定合適。什麼?你要9號鞋?我們只賣7號鞋,買一雙穿上得了。」
「不行,我穿不進。」
「你的腳怎麼了,這麼漂亮的鞋你會穿不進?!」
「我的腳什麼問題也沒有,我需要9號的鞋。」
「那我在這鞋上再加上漂亮的小搭鉤或小蝴蝶結,你再穿上試試。真不明白你怎麼還穿不上這鞋,這樣吧,你買一雙,我再送你一雙,你總該滿意了吧?」
「我還是穿不進,我要9號鞋。」
「你的腳怎麼這麼怪呢,我們只賣7號鞋!」
這個小故事聽來是不是近乎荒誕,千篇一律只有一個尺碼,強迫所有的腳去適應這―單調統一的尺碼,多麼滑稽可笑!那麼請想一想我們的教育體制、我們的學校吧。
美國教育法賦予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機會,但平等教育不是意味著讓所有孩子接受一樣的教育。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天賦不同、興趣特長不同,如果平等教育是讓每個孩子接受同等、一樣的教育,無異於讓所有同齡的孩子穿―樣尺碼的鞋一樣荒唐。美國的教育在強調均等教育機會的同時,非常注重個性化教育,讓每個學生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發揮,而對天賦能力、學習能力滯後的學生也因「才」施教,使其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要實現最大限度的教育平等,更多意味著能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要求,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給予最合適的教育,幫助他使其潛能得到最大的發展和提高,要用不―樣的教材、不―樣的教學方法手段,使天資聰穎的學生和學習遲鈍的學生都得到同樣、同等的提高,這才是平等教育的精髓所在:平等對待而不是同等對待,專注的不是每個學生是否受到同等的教育,而是每個學生是否都在其能力基礎上得到同等程度的提高,平等是手段、是方法,而同等是要努力達到的結果和目的。
正如甘迺迪總統所說:「我們每個人的天賦不―樣,但我們都應有平等的機會去發展我們的天賦。」
讓能力各異的每個學生都做―樣的學問更不是平等,而恰恰是不平等,對潛力較大的學生來說,潛力沒有得到發揮是不平等,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強行要求其達到統一的標準也是不平等,甚至會對人格自尊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正是基於這種平等教育的思想,美國教育講究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強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提倡分化式教育,這個思想表現在美國學校在課程提供和設置上的靈活多樣,課堂教學層次多,更表現在為有天賦學生提供的天才教育服務和幫助殘疾學生學會自理自力、學會―技之長的特殊教育上。
美國的小學教育看似「兒戲」,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同中國相比.學的知識少多了。但是,在看似玩耍式的學習中讓孩子的天性、個性得到充分展現和暴露,孩子的思維更少受到約束,對知識的好奇心、興趣沒有受到壓抑。更有天才教育將有個性、有天賦的孩子早早地分辨出來,同時對智力、體力有殘疾障礙的學生,在提供文化知識、生活技能的同時,關愛他們的心理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公立教育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不要說各州之間可能差異很多,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居住區學校的質量也可能有天壤之別。美國致力於教育平等,但要實現教育平等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工作過的兩個學校都在德州,原先工作過的小學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少數族裔家庭,曾經有段時間全校只有兩個天才學生,幾乎沒有像樣的天才教育項目。
我現在工作的高中是―所典型的服務中產階級子女的學校,教育項目計劃要多得多,學校的條件設施、師資質量、行政管理和生源都有很大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教育思想和理念都是一樣的,在美國學校,學生永遠是第一位的,為學生服務好,滿足學生的個體需要是學校和教師不容推辭的職責。
文章內容來自王文著的《美國零距離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