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為何被稱為吹牛大全?至少有三個人「功不可沒」

2020-12-13 小Q大話

一本《儒林外史》,全書五十六回,二百多個人物,每一回都有許多吹牛的場景,許多人物都精於吹牛之道。不管什麼行業,不管什麼場合,只要有多人之間的對話,就一定有人吹牛,而且手段各式各樣。

在大家都熱愛吹牛的情況下,還是有幾個出類拔萃的精英,一提到他們的名字,讀者就會立刻想到「吹牛」二字。比如嚴貢生、匡超人、牛浦郎,就都屬於這樣的精英,才學人品都很差,卻極其善於自我吹捧。他們三個是《儒林外史》中最臭名昭著的小人,卻也是吳敬梓塑造的最為成功的諷刺對象。

一、虛構關係的嚴貢生

嚴貢生吹牛的特點,就是虛構與朝廷官員的關係。當嚴貢生初遇張靜齋、範進時,一開口就說「與我這湯父母是極好的相與」,後來又說湯知縣剛到任就對他另眼相待,「就像相與過幾十年的一般」,再後來又說到湯知縣特別賞識他的兒子,甚至還要關心他兒子的婚事。嚴貢生在張靜齋、範進兩位舉人面前,誇誇其談,自吹自擂,如果沒有後來的故事,我們差點都要信以為真了。

沒過多久嚴貢生就東窗事發了,被他訛詐欺凌的王小二、黃夢統,一紙訴狀告到了湯知縣那裡,湯知縣非常生氣,隨即下令差人抓捕嚴貢生到案。可見這位湯知縣與嚴貢生並不是什麼「極好的相與」,兩人甚至連朋友都不是。嚴貢生之前對張靜齋、範進所說那許多自吹自擂的話,自然也都是無中生有,都是虛構出來的。

嚴貢生後來大鬧船家,僅僅為了不給船錢,恬不知恥的胡說八道,肆無忌憚的吹牛。價值幾文錢的雲片糕,被他吹成了價值幾百兩銀子的藥,連製藥的材料都是在上黨做官的張老爺、在四川做官的周老爺,千裡迢迢給他帶回來的。他還要寫帖子,把那偷吃雲片糕的小廝送到湯知縣那裡,打他幾十板子。不知道張老爺、周老爺是否認識嚴貢生是誰,恐怕湯知縣要打也是先打嚴貢生板子。

二、吹噓學生的匡超人

匡超人吹牛,主要體現在他得志之後,他的手段更為奇特,自己的官職沒什麼可吹的,他就吹噓他的學生。匡超人在京城考取了教習,芝麻綠豆一般大小的官職,竟然在朋友面前大吹特吹:「像我們這正途出身,考的是內廷教習,每日教的多是勳戚人家子弟」,「學生都是蔭襲的三品以上的大人,出來就是督、撫、提、鎮,都在我跟前磕頭。」他一個小小教習,有什麼資格去給三品以上的大人當老師,吹牛吹得不著邊際了。

匡超人進京路上遇到了牛布衣和馮琢庵,對著他們又是一頓狂吹:「我的文名也夠了」,「弟選的文章,每一回出,書店定要賣掉一萬部」,「不瞞二位先生說,此五省讀書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書案上,香火蠟燭,供著『先儒匡子之神位』。」匡超人的吹牛,簡直就是毫無底線可言,可以說天有多高,他就有多不要臉,最後竟然還自稱為「先儒匡子」,被當場揭穿卻還要強行爭辯,殊不知他自己早已成為別人眼中的跳梁小丑。

三、冒名頂替的牛浦郎

嚴貢生和匡超人好歹還是靠著一張嘴來吹牛,牛浦郎就更卑鄙無恥了,他覺得光靠嘴吹牛太費勁了,乾脆冒名頂替已經死了的牛布衣,搖身一變自己當起了名士。正因為如此,牛浦郎最終擊敗了嚴貢生、匡超人,獨佔了《儒林外史》第一等下流人物的稱號。

牛浦郎的行事風格,總離不開一個「偷」字,他原本就是一個手腳不乾淨的人,總是幹著些小偷小摸的勾當。牛布衣贈送給老和尚的箱子,牛浦郎卻撬開鎖把一冊詩稿偷了出來,還說是「三討不如一偷」,可見這就是他的做人準則了。牛浦郎要做牛布衣,需要刻一方印章,於是從店裡偷了幾十個錢,然後去找刻圖書的幫忙。由此可見,牛浦郎就是一個品行不端的市井小人,偷東西倒成了他的正經事。

董知縣因為仰慕牛布衣的才華,專程到甘露庵裡尋訪牛布衣,牛浦郎卻要冒充牛布衣,騙董知縣到他卜家去尋訪他,並在眾人面前羞辱了卜家兄弟。自此以後,牛浦郎無論走到哪裡,逢人便會搬出董知縣來,董知縣儼然也成了他「最好的相與」。

相關焦點

  • 《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新開拓
    首先從體例上看,該書在全書框架和內在理念上形成了自己的學術史體例,那就是充分借鑑中國史學傳統的編年體、紀傳體與紀事本末體的結構方式,將三者巧妙地熔為一爐,用編年體描述近三百年來《儒林外史》的研究歷程,用紀傳體評述在三百年來《儒林外史》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的研究者們的獨特貢獻,用紀事本末體總結在三百年《儒林外史》研究中出現的重要學術問題的前因後果、是非曲折(參見文末所附本書目錄)。
  • 《儒林外史》知識點
    語言準確、幽默、洗鍊,細節描寫傳神,人物栩栩如生,藝術上有較大的成就。【故事背景】《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寫的是「儒林」之「外史」。《儒林外史》以諷刺作為全書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諷刺手法又表現出多樣性,具有鮮明的獨創性。這是此書的最主要特色。第二,《儒林外史》提供了全新的敘事框架,採用淡化情節與白描手法反映真實的生活。
  • 《儒林外史》為什麼從山東汶上寫起?
    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杜貴晨認為,吳敬梓的儒家情懷與史官思想,使《儒林外史》全書有非常濃重的「天下」「古今」意識,影響故事地點與人物隸籍、遊歷之地的設計等,都有特別的考慮。最突出是從「山東汶上」寫起,又寫周進、王惠為汶上人和王冕、虞博士等也要來山東等等,都是一種深曲的筆法,有深隱的寓意。
  • 《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經典化建構
    《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的傳播與經典化建構 2019年02月18日 07: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義宏 字號 內容摘要:《儒林外史》「在英語世界姍姍來遲」
  • 王昊:《儒林外史》中的吹牛描述及其敘事意義
    吹牛即誇口,說大話,亦即說虛誇不實的話。它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在小說中也多有反映。在清代經典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關於吹牛的描寫佔了很大篇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張國風說:「一部《儒林外史》,簡直就是一部吹牛大全」。筆者深有同感。
  • 人文齊魯|陳美林:用半生解讀《儒林外史》的偉大
    據《文藝研究》雜誌2006年的統計,從1976年至2005年,《儒林外史》相關研究論文和專著,陳美林所撰分別佔據七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如今的陳美林,早已是《儒林外史》研究的名家,然而,時光倒流六十年,卻很難看出他將與《儒林外史》結緣一生。
  • 《儒林外史》裡的溫州話
    《儒林外史》裡的溫州話 2019/09/22 08:20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3936
  • 關於舉辦「全椒人解讀《儒林外史》」徵文活動的啟事
    《儒林外史》的藝術手法和其中折射出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對當今社會仍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2021年是吳敬梓誕辰320周年,為全面、廣泛、深入推動《儒林外史》閱讀和研究,由縣政協牽頭,縣教體局、縣文聯、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縣吳敬梓研究會、縣作家協會等相關單位組成活動組委會,並決定舉辦「全椒人解讀《儒林外史》」徵文活動。
  • 《儒林外史》:回望長三角的市井風俗
    《儒林外史》《紅樓夢》《浮生六記》……從本期開始,「文脈」版將帶你跟著名著暢遊長三角,在字裡行間感受這片土地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誕生於清朝的小說《儒林外史》,堪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不論是「範進中舉」的故事,還是「吝嗇鬼」的典型代表嚴監生,都在文學長廊上留下了生動的人物肖像。
  • 教你如何巧看與速記《儒林外史》精要點
    這樣的個人經歷,讓他看透了當時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會風氣,同時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所以他通過寫作《儒林外史》,對醜惡現實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三、作品簡介:《儒林外史》是我國古代諷刺文學的典範性作品,作品以十多個既獨立又有聯繫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儒林百醜圖。
  • 吳敬梓《儒林外史》的春秋筆法:擅「史才」,少「詩筆」
    吳敬梓主要通過人物對話來敘事,這也是《儒林外史》的藝術特點之一。這些地方正是他對說話人敘事法的一個突破,一種創新。《儒林外史》之所以成為精英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有別於書會才人、市井藝人、書坊商人編寫的通俗小說,恐怕就在於吳敬梓更多地借鑑了古體小說。 《儒林外史》的藝術特色,是運用《春秋》的筆法,寓褒貶於敘事,即所謂的「皮裡陽秋」。
  • 名著導讀 | 《儒林外史》內容梳理,附常考知識點練習!
    《儒林外史》塑造了()、()等一批醉心於功名的八股學士。12. ()臨死時還因為燈盞裡多點了一根燈草,遲遲不肯斷氣的人是。13.年過六十的徽州府窮秀才(),年年科舉,屢試不中,但他卻刻守禮教綱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兒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勸親家讓女兒殉節。14.
  • 坎坷辛酸 筆刺士林——帶你一鍵賞讀《儒林外史》
    他由自身經歷和觀察所得,對八股取士制度和官僚制度有了痛切深刻的認識,於是懷著憤世嫉俗的心情,集畢生精力寫就了《儒林外史》一書。 《儒林外史》是飽含著作者的血淚,熔鑄著其親身的生活體驗,帶有強烈的作家個性的作品。書中所寫人物,大都實有其人。
  • 《儒林外史》: 一副「封建末世士林的浮世繪」
    這疊書稿是他歷經滄桑人生之後,以敏銳的觀察,在痛苦的沉思中,書寫下的長篇「獨白」——《儒林外史》。這位男子就是「諷刺大師」吳敬梓。 《課間十分鐘》主持人 熊熊在課堂之外,王新剛老師喜歡與學生一起研讀中國古典文學,其中就包括有《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中人,世間萬事皆成文章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中人,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說起《儒林外史》,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而說起《範進中舉》,很多人都會印象深刻,一個將自己20歲到54歲的青春押在了科舉這座「獨木橋」上,最後終於中了舉人卻喜極而瘋的科舉制度的殉道者。
  • 《儒林外史》:寫盡儒林眾生相
    31日前有效)                領免費資料         1.名著中考真題(七上):《朝花夕拾》《西遊記》2.名著中考真題(七下):《駱駝祥子》《海底兩萬裡》3.名著中考真題(八上):《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4.名著中考真題(八下):《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5.名著中考真題(九年級全冊):《艾青詩選》《水滸》《儒林外史
  • 寒假預習丨《儒林外史》《簡·愛》名著導讀+題目訓練
    工詩詞散文,尤以長篇小說《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歷代正史皆相沿設有「儒林傳」,記述各朝有學問、有品德的大儒。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卻與眾不同,刻畫的是「儒林」的另一些為正史官書所不載的面相。吳敬梓出生於安徽全椒一個名門望族,世代書香。全椒吳氏在清初曾經顯赫一時,「五十年中,家門鼎盛」,到了吳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時期則已今非昔比,逐漸敗落。
  • 《儒林外史》野羊塘之戰在湘西鳳凰野牛塘
    並以楊凱為原型,精心塑造了《儒林外史》湯鎮臺這一形象,從而成就了一段文士與縉紳締結交誼的佳話。《儒林外史》中湯鎮臺大戰野羊塘及其與鎮遠府雷太守不和等藝術情節,正是吳敬梓據楊凱這段歷史加工而成。何澤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考證:「『湯'與 『楊'象形,『奏』與 『凱』成語聯屬」,其籍貫皆用儀徵真實地名,認為《儒林外史》湯鎮臺原型為鎮筸總兵楊凱,是可信的。
  • 《儒林外史》,一部寫透中國古代官場的百科全書式小說,值得一讀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 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人都在人間行走,有諷刺,有眼淚,有寒意也有溫暖。每個時代都會有這麼一段「外史」,而吳敬梓用一支妙筆寫下了自己的時代,小說白話的運用已趨純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畫也頗為深入細膩,尤其是採用高超的諷刺手法,使該書成為中國古典諷刺文學的佳作。
  • 從《儒林外史》的偽儒形象,看吳敬梓眼中的科舉
    一般都說吳敬梓(1701~1754)在他的《儒林外史》一書中深刻揭露了科舉制度的腐朽,無情地批判八股文,是偉大的寫實主義巨著。而認真閱讀原書,卻不難看到作者並不反對科舉制度,只是指出這個制度在實行中有許多弊端。他看出了當時儒林(知識界)中有相當一批人太不像話,非但不成其為社會精英,其素質更已低落到一般水平線之下,所以要寫小說來諷刺他們,從而挽回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