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在三歲以前,大家都是那麼的天真活潑,沒有什麼特別不同的地方。
為什麼長大了些,有的孩子這麼乖巧懂事,到哪都受人待見。有的孩子卻很反叛,我行我素,處處碰壁呢…
是什麼因素導致,孩子形成這種叛逆的思維呢?
根本原因,我想離不開「教」和「育」這兩點,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比如小林,在周五放學時,他一聲不響,直接跑去了,住在海邊的同學家過夜。
結果第二天,在海邊玩耍時,爸爸經過多方打聽,開著車找上門來了,在領回家後,怒氣衝衝拿起大木棍,就是一頓暴打。
為什麼小林會選擇那麼做?是因為他從小看到,爸爸無論做什麼事,出差離開家,都不跟他說明。
從來沒有問過,他是怎麼想的,常常忽略他的存在,內心沒有感受到父母對於他的愛。
出於引起關注的心理,他也想讓爸爸品嘗下這種滋味。
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是忽視對方的感受,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從而雙方都在進行一場權力的鬥爭。
每次孩子做錯事,爸爸總是強權壓制,用控制的方法讓孩子聽從。卻從來不教導孩子,犯錯的邊界在哪裡?
孩子覺得你不理解他,沒有給他自主權,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打擂臺的方式跟你抗爭,讓你也明白明白什麼叫痛苦…
從小沒有得到確認的愛,使他缺乏安全感。踏上社會,對待他人就會處於一種防禦的心理機制。
如果一旦從別人,那裡感受到對自己的輕視,他就會不斷重複以前的行為模式,久而久之,形成了這種叛逆思維的路徑。
那麼叛逆的孩子,是因為在家裡,沒有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無條件的愛造成的。
那麼,我們就要問,為什麼有的父母,特別關愛孩子且有耐心,有的父母對自己忽視卻很冷漠呢?
一個人那麼對待別人,必定有他這麼做的緣由。
原來,小林爸爸的原生家庭,是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在8歲那年,他的爸爸就去世了,所以從小他就沒有一個,做爸爸的模板可以參考。
他在早年經受過的創傷,進入了他的潛意識。然後不經意間,通過他的思維及行為方式,又傳遞給了下一代,形成一種代際傳遞。
小林了解到,背後的真相後,慢慢理解了爸爸。
那麼多年,小林讓爸爸當了背鍋俠,爸爸和社會上的人,讓小林當了背鍋俠,這口鍋壓的他們都好沉重。
以後,我們看到一個人,他怎麼那麼會出么蛾子。要想到眾生皆苦,往往是早年間,他受過傷。你不知道他當年經歷了什麼,要懂得換位思考,多一份諒解,就少一份傷害。
既然知道,大家都是受環境的影響,才當上了情緒的奴隸。
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讓自己擺脫這種叛逆思維的束縛,在我這一代終結呢。
做一個讓你受歡迎的人,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五點可以改善:
1、獻出自己的真心,去了解別人的感受,給予對方真誠的關懷。
2、不要忘了自己的笑容,幸福並不在外在的條件,而在乎內心的情境,笑容是善意的表徵。
3、做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學會如何聽人說話,對他所說的事情表示興趣,給予對方衷心的讚美。
4、贊同你們彼此意見相同的部分,再補充你真正要表達的核心,並說明你們所努力的目的是一致的。
5、如果有人告訴你反對的意見,不妨將對方想成是你的幫手,感謝他花時間告訴你遺漏的不同意見,這樣一來就能化敵為友。
講話是一門藝術,願大家都做一個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