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在小升初家長群裡發布一道數學題,請求大家幫助提供解題思路和方法。這道數學題如下:
「如圖,AF=2FB,FD=3EF,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積是78平方釐米。求三角形EFB和三角形AFD的面積。」
數學題發出來後,一向「樓高高」的家長群,長達二十多分鐘的時間都沒人吱聲。
率先打破群內沉默的是一位提供小升初諮詢的老師:「這道題少了一個條件,無解的。」緊接著,發聲的家長一個接一個:「要是ED與AB垂直就好辦了」「BC與ED是平行嗎」「這題可能出錯了,網上都搜索不出來」「真的少了條件,解不出來」「不對呀,怎麼答案解出來還有小數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那個升學指導老師又來了一段:「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沒有給全,沒有定解,所以我個人覺得沒有必要討論題目本身,沒有唯一答案。」
有認真的家長表示:「問了幾個大學同學,做不來」,還有家長把已經睡下的孩子叫起來試著解析,結果孩子也只是搖了搖頭,一臉的懵逼。
這道數學題真就沒有唯一正確答案嗎?友友們,你能給了解析思路和正確答案嗎?
近幾年來,不止一次地聽到年輕家長抱怨,說現在輔導小學生的學習,都有些力不從心了,尤其是一些數學題,難度越來越大。
可是,我卻不以為然,認為是這些年輕家長,在為不盡心盡力輔導孩子作業找藉口,畢竟基本上都是大學畢業生,輔導個小學生的數學作業,真有那麼難嗎?
直到應朋友之邀參加他們這個小升初家長群,說是讓我這個完成孩子K12教育的「老大哥」給做些指導,我才真正了解到時下的小學生家長,有多麼的不容易。
尤其是看到群內多人質疑這道數學題的正確性,好笑與好氣之餘,又加深了一些對他們的理解,竟然連指導升學的老師,也反覆表示題目本身存在條件不足的問題。
看了大家都在為這道題作難,我拋出解析思路:
(1)先作輔助線,連接BD,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積
三角形BCD與三角形ABC同底不同高,後者的高AB(AF+FB)是前者高FB的3倍,據此可知三角形BCD的面積是三角形ABC的1/3。即:78/3=26平方釐米。
三角形ABC減去三角形BCD的面積,即為三角形ABD的面積:78-26=52平方釐米。
(2)運用同比高、底,求出三角形AFD和三角形EFB的面積
三角形AFD與三角形BDF同高不高底,前者的底是後者2倍,可知三角形AFD面積是三角形BDF的2倍,也就是三角形ABD的面積除以3乘以2,即可得出三角形AFD面積為52/3*2=104/3平方釐米,而三角形BDF的面積則為52/3平方釐米。
同理,三角形BDF與三角形BEF同高不同底,前者的底是後者3倍,可知三角形EFB的面積是三角形BDF的1/3,即:52/3/3=52/9 平方釐米。
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三角形EFB的面積為52/9平方釐米,三角形AFD的面積為104/3平方釐米。
事實上,這道幾何題,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也不是什麼奧數問題,就是運用三角形同比高、底求三角形的面積。難點在於作好輔助線BD,解決了這個點,再運用所學的三角形同比高、底知識,解析答案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小學數學的壓軸題,即使不是什麼奧數題,往往也都有一定難度。當孩子做不起的時候,家長拿到這樣的題目,首先要把思路放開一些,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去質疑題目給出的條件不足,甚至認為題目本身就是錯誤的,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去質疑題目,說題出錯了。
相信大家都懂得,這樣做呢,就是防止孩子一遇上難題,不是去努力思考解析思路,而是片面認為給出的條件不全,認為題目是錯誤的,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於其後期的學習成長將極為不利。
對於輔導孩子功課中遇到的難題,家長實在解析不了的,可以求助老師,可以網上搜索,或者像本文中的那個家長一樣,把題發到群裡來,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尋求解決辦法。
友友們,這道小學六年級的數學題,你能順暢地解出正確答案來嗎?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請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