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讓孩子學方言嗎?

2020-08-16 快樂的虎媽

你會讓你的小孩學幾種語言?

媽媽是一個地方的,爸爸是一個地方的,然後在一個城市落地下來,小孩也在此出生了上學了,小孩更多講的是當地語言或是普通話。

方言有正反兩方:

正方:我不介意小孩多學幾種語言,因為小孩如果回老家親戚或是娘家那邊,待的時間不長,至於學會或者說沒學會,沒什麼特別問題。

反而如果小孩能聽懂方言還是好事,起碼回了外婆家,因為溝通不了,就少了很多親近。

1

記得到小孩姥姥家,小孩爸爸是長孫,自然特別疼愛長孫的小孩,但家裡年長的姥姥們,因為只會方言,小孩卻因為聽不懂而不願意親近。

但離開時,小孩又會不停的問,她是誰,為什麼她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而也正因為語言上的溝通有障礙,每次視頻時,都是沒多久就掛了,明明長輩很想和小孩多聊兩句,又因為聽不懂對方說什麼,結果就弄得很長時間視頻一次,因為無話可說。

2

記得剛開始帶我小孩到娘家,我爸媽就會說,讓他們學我們這話算了,在這上學算了,隨著小孩慢慢長大,他們的溝通就有問題了。

當媽媽離開一會,外婆就會負責照顧小孩,當小孩有急需時,卻是講的普通話,或是當地普通話,很多時候外婆不明白小孩在講什麼,小孩又因為長輩聽不懂就越急,越急就越生氣,很多時候都得我來翻譯。

但現在能溝通了,外婆們因為有了小孩,她們學習了普通話。

3

小孩上學了,雙方又因為工作原因沒人照顧小孩,只能把老家的父母接過來,可是,小孩與爺爺奶奶又因語言上面的溝通問題,想關心關心不來。

反方:

1、我其實不太建議小孩學方言,又不是留守兒童,一直要在老家待著。

2、覺得家裡的人講方言粗話太多,特別有些粗話字眼聽起都讓人不舒服,還很多人的口頭語等

3、如果不會方言,哪怕長輩們當著他們的面吵架或講粗話,小孩也因為聽不懂而不會太在意。

家裡有個遠房親戚,小孩留在老家父母帶著,父母在外創業,雖然長輩都是文明用語講方言,但因為很多時候畢竟生活在當地,就得有入鄉隨俗,不可能你想不見誰就不見誰,所以這個小孩也是髒髒的,講話也是滿口髒話。

總結:

我不介意小孩會多少種語言,只要他願意學也願意去聽,這無妨,小孩大了自然會選擇規避掉一些不好的語言。

小孩子小的時候,只要一個地方時間待的稍長點,小孩自然就能聽懂當地話。

那至於從小在這生展的小孩來說,其實學校現在上課都是講普通話的,試著與小孩一起學講普通話,就不用擔心溝通障礙了。

相關焦點

  • 孩子究竟應該先學方言,還是先學普通話呢?
    我覺得最少還是需要能聽得懂當地方言,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②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我小時候嫌棄本地方言說話不溫柔不好聽,說很少,一度讓同學以為我不會說。但實際上,我會說也能聽懂。
  • 當普通話逐漸成為主流,你還會讓孩子學方言嗎?
    此前,杭州建德的一位媽媽就發帖吐槽稱,孩子如今才4個月大,婆婆就提出,要在孩子3虛歲學語言的時間段,專門回老家一年,學家鄉方言。有的認為既然普及普通話了,那方言也就不重要了;有的仍舊堅持方言需要有人傳承;還有的認為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強求孩子去學。
  • 你們覺得,方言應該被傳承下來嗎?
    有次回汕頭老家,我想當然的以為老家的孩子也是都說汕頭話的,可去了朋友家,他的孩子和大人們也用普通話溝通(當然也有部分小朋友在家裡是講汕頭話的)。我去的地方比較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小朋友是不是也這樣,不會說方言,只講普通話。
  • 八成家長覺得孩子需要學方言 相關部門一直在推動方言的保護和傳承
    閱讀提示麗水方言,相信每個麗水人都有自己的記憶。日前,晚報刊發了《你覺得孩子要學「麗需窩」嗎?》的文章,晚報官微也推出了相關的稿件,引發了廣大讀者和網友的關注和討論。昨天,記者也就方言保護的話題採訪了市人大代表和相關專家。八成家長表示小孩需要學方言上周末,記者發起了「你覺得小孩需要學方言嗎?什麼時候開始學?」的投票,共有210位家長參與了投票。
  • 老人帶娃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很多家長們看來,既然普通話已經成為「主流」,那麼方言學不學已經不重要了。那孫子不是就學會方言了嗎?現在年輕人都不說方言了。7歲以前都是學語言的黃金時期。也有少數學者則認為這個分界線應該是7歲。你會教你家孩子說方言嗎?歡迎留言討論!
  • 奶奶教孩子說話識字,孩子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
    而應該分別是大長蟲、家巧、刀浪、花大姐、楊喇子。,家長們很欣喜爺爺奶奶能教孩子一些知識,但同時又擔心老人有口音、說方言、說錯字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為此,查閱了一些資料,看看結果如何。美國兒科學會認為,不用擔心孩子會被兩種語言擾亂,特別是經常聽到的兩種語言,孩子可以同時學會它們。
  • 夫妻吵架,只因爺爺奶奶教孩子學方言,到底要不要學呢?
    同學前幾天訴苦,說是孩子的爺爺教他小孩說家鄉方言,他妻子聽到了,很不高興,不讓小孩學,他覺得小孩學學挺好的,跟妻子爭執中,兩個人還為此吵了一架。今天看到網上也有個微頭條,上面寫著孩子奶奶幫帶娃,奶奶教孩子說方言,媳婦也不讓教,他覺得學學沒什麼,問大家學方言好還是不學好。
  • 老人說方言,孩子說話晚?原來真相是這樣!
    因此,孩子學說話,最主要的模仿對象,就是操著各種方言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許多家長擔心:方言對孩子學說話有不良影響。果真如此?心理學家告訴您真相。兒子末末說話比較晚,能說的幾個詞兒還帶著濃烈的湖南味。一位朋友善意提醒我:末末的姥姥姥爺帶孩子時間長,讓他們跟末末講普通話,孩子學說話會快一點,將來適應幼兒園也容易些。
  • 讓寶寶學方言,難道就是「俗」嗎?
    ,一是認為方言會阻礙孩子的普通話發展,二是認為學習方言有點「俗氣」。為了讓孩子掌握標準的普通話,部分家長堅持不讓孩子接觸方言,甚至禁止家裡的老人對孩子說方言。雖然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體諒,但是孩子卻缺少了一個能夠接觸方言的機會。那麼到底寶寶該不該學方言? 學習方言究竟會不會對其學習普通話造成影響? 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促進孩子的方言發展?
  •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方言了?方言會不會失傳呢?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方言,主要是由社會環境造成的1、國家大力提倡普通話普及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普及普通話,使得現在大部分在城鎮生活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說的都是普通話。現在孩子在學校以及同齡玩伴都是以普通話為主。
  • 孩子說普通話 還是方言呢?
    你有沒有發現,周圍和孩子說普通話的家長,越來越多了,尤其在一二三線城市,為什麼呢?二,家長想培養孩子的語言習慣和語言環境,就儘量和孩子說普通話。[這樣會有兩種結果]一,當地方言不會說,但聽得懂。還是需要聽得懂當地語言,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說方言的人,就像學英語一樣,最少得聽得懂別人罵你的話。二,聽得懂方言,也會說,但習慣用普通話溝通交流。
  • 家裡方言多,影響寶寶說話?多語言環境怎麼養孩子,你知道嗎?
    普通話普及之後,很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普通話說的更好,要求周圍其他人都用普通話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一旦爺爺奶奶出現方言,他們就會異常的生氣,甚至不太願意讓自家孩子和老人交流,害怕孩子之後說一些土方言。確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和老人呆久之後,他們在說普通話之時會存在一定的困擾。可是實際危害真的像我們所想的這樣大嗎?多種語言存在,真的會對孩子的言語造成一定的傷害嗎?
  • 因奶奶教孩子土味方言,媳婦跟老公吵起來了,汪涵卻這樣說
    不過到了今天普通話越來越普及,而老人帶孩子的情況卻越來越多,不少家長們就都開始擔心起孩子跟著爺爺奶奶說方言的問題來。這不,一位網友因為孩子跟老人說方言好不好的事情跟自己的老公吵了起來,她無奈之下只好向大家提問,到底該不該教孩子學方言。因為這條提問,#該教孩子說方言嗎#的話題一度登上了熱搜。
  • 全家幾種方言,如何讓孩子順利說話
    當天南海北的兩個人走到一起,兩個家庭之間溝通交流勢必會交織著普通話和幾種方言。而這也給小Baby學說話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什麼你們每個人說的話都不一樣?」這種新組建的小家庭,不僅僅是「多語種」,其實也是「多文化」的匯聚地。
  • 老人帶娃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看看權威機構研究結果
    ,而應該分別是大長蟲、家巧、刀浪、花大姐、楊喇子。老人帶娃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看看權威機構研究結果其實,家長們很欣喜爺爺奶奶能教孩子一些知識,但同時又擔心老人有口音、說方言、說錯字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為此,查閱了一些資料,看看結果如何。美國兒科學會認為,不用擔心孩子會被兩種語言擾亂,特別是經常聽到的兩種語言,孩子可以同時學會它們。
  • 你真的了解青海方言嗎?快來學一學吧
    望想:應該是「想望」。青海人愛用倒裝句,把這個詞也就倒裝了。「買彩票著掙錢兒?那個只是個望想。」罕稀:也是個倒裝詞,但比稀罕厲害,還含有「漂亮」的意思。「這個娃娃涎水拉上著,罕稀啊。」虛空:就是「天空」。「虛空裡飄著個馬褂兒」。是說:「天空中飄了個風箏。」五葷:原為佛教用語,指的是佛家戒的蔥、韭、蒜等。在青海方言中特指花花世界。
  • 不懂方言的孩子佔2/3 寧海縣實驗幼兒園開設方言課
    不懂方言的孩子佔了三分之二  去年寧海縣實驗幼兒園中三班來了個叫強強的插班生。為讓強強能夠更快適應新班級,班主任陳海俏便鼓勵強強在全班孩子面前做個自我介紹。可沒想到強強一上來就是一口寧海話,搞得下面的孩子哄堂大笑。  「當時我也感到有些小吃驚,因為強強講的寧海話其實挺順溜。」陳海俏說。
  • 近八成台州孩子回家拒講方言 學者呼籲傳承很重要
    她家孩子今年9歲,平時和爺爺奶奶交流時,會很自然地說方言,和父母講話時,會說普通話。「我有時會冒出一兩句椒江話,孩子就會立刻指出這不是普通話,改成普通話應該怎麼說。」她告訴記者。  「在學校裡,孩子和同學之間說普通話。所以,我要考慮在家和孩子說方言還是說普通話,比較糾結。」李美琴說。調查中,有不少家長坦言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 一年級的孩子應該開始學寫作文嗎?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而言正處於認字學習語句的階段,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都是在學習最最基礎的部分了,那麼一年級的孩子應該開始學習寫作文嗎?圖片來源於攝圖網一年級孩子學什麼當今社會素質教育發展成為了如今教育的標杆,幾乎所有的公立幼兒園旨在重視孩子的素質發展,不再教授文化課程,而為了適應孩子的良性發展
  • 傳承福州話,每天學方言,福州市教育局制定傳承福州方言四項舉措
    在綜合實踐活動及地方與學校課程(約佔小學生課時總量的16.8%)中,安排一定量的時間,開設福州方言校本課程,擴展學生有關福州方言背景的知識面。開發校本教材,鼓勵有專業特長的教師及有方言師資力量的學校編寫福州方言校本課程,並在各縣(市)區、各校中推廣方言傳承的成果。二、培養興趣小組,拓展參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