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讀書】那些年,我在鄰居家讀書的日子

2020-12-14 奈曼旗新聞

那些年,我在鄰居家讀書的日子

文/蔣麗敏

小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大胡同內,記得住在我家前院的鄰居走馬燈似的換了好幾家,只有我家巋然不動。搬走的鄰居印象幾乎都不太深,唯獨在我7歲那年,前院搬來的付大爺一家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這不僅因為他家裡有一個和我年紀相仿的小女孩,更是因為,他的家裡桌子、柜子、縫紉機上經常放著許多書……

小時候的我,是個極其愛看書的孩子。風颳過來一張紙片,我也要追上去看看上面寫了什麼字;地上躺著一頁廢紙,我也要撿起來,看看上面是否有有趣的故事;看到小人書,我更是像蜜蜂盯上了花朵一樣,一定要看上好多遍才肯罷手;如果得到一本書,我就會若獲至寶,飯也顧不上吃;那時候,我甚至有一個荒唐的想法,如果我流落到一個荒島,我一定要帶上我的書;如果我長大後去工作,就一定要到新華書店去……

新搬來的鄰居付大爺是一位殘疾人,在一家工廠做會計工作。他每天下班後總是斜靠在炕上看書,付大爺看的書涉及的範圍很廣,不論是政治上的還是經濟上的,付大爺都看得津津有味,當然看得更多的文學類的書籍,有時候還即興寫上幾句古體詩。付家有一位大哥哥比我年長几歲,他看的書幾乎都是當年流行的小人書——這當然是最吸引我的,於是我一有時間,就溜進付大爺家,坐在他家的炕梢上,如饑似渴地讀起來……直到聽到付大娘喊「吃飯了」我就放下書,飛快地跑回家,連付大娘後面說什麼也沒聽清,因為從小媽媽就教育我「不能在別人家吃飯」、「聽到別人家要吃飯了趕緊回家」。

歲月像流水一樣,在不知不覺中淙淙流過,我也由一個愛看小人書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高中生,這期間我在付大爺家看的書也由小人書漸漸過渡到一些文學類的刊物、整部的小說。每次去付大爺去看書,都能看到他家的書總是端端正正地放在炕邊的縫紉機上,仿佛專門等著我去閱讀,如果,這一次我沒看完,下次到付大爺家,一定還是那本書在桌子上等待著我……記得每逢月初,《人民文學》如期而至,於是,我認識了王蒙、劉心武、陸文夫、高曉聲……還朦朦朧朧地知道了「意識流」、「文學流派」等等一些文學上的專業術語,有時甚至能和付大爺簡單地討論幾句,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坐在付大爺身邊,靜靜地徜徉在書香之中……

臨近高考,我開始每天都奮戰在題山卷海中,自然就無暇再到付大爺家去讀書了,但是總聽媽媽告訴我,付大娘說你好久沒去她家看書了。我聽了就默默地想等高考結束後,一定要到付大娘家看書看個夠。

1982年7月7日,我走進了高考考場。

7月8日,正當我在考場上鏖戰正酣的時候,付大爺一家搬走了。

7月9日,高考結束了。

我落寞地站在付大爺家的大門前,夕陽將付大爺的的舊房子染成了金色,我望著陳舊的房門、窗子,幸福地回憶著這些年來在付大爺家讀書的日子,想像著付大爺家搬家的時候應該用一輛馬車來搬那些書籍;想像著,這麼多年來我竟然一直不懂得感恩,竟從來沒對付大爺一家說過一聲「謝謝」……

一陣清風拂過,付大爺家屋前的花畦裡盛開的小花飄來陣陣花香,可我仿佛聞到付大爺家裡飄出的陣陣書香……

編輯:薄荷

相關焦點

  • 讀書的日子
    畢業了,終於可以與相伴了十幾年的課本告別了。學生時代的結束,意味著與課本的告別。不用再擔心因為與課本接觸的太少,而在考試中尷尬萬分了。剛踏上工作崗位,就像解脫了一樣,盡情的玩,似乎要把因讀書而佔去的時光補回來一般。
  •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是什麼?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後來如何?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是什麼?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後來如何?讀書似乎是現在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時候,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很好。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會抱怨自己讀書有多麼的辛苦,於是就開始不好好讀書。然後他們就會認為反正讀完書也是需要去打工的,那麼讀不讀書就沒有那麼多的所謂了。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讀書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隻有經歷之後才能曉得。那麼如今那些抱怨讀書苦的人現在都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一看。讀書首先是能改變我們的起居,擁有知識的人自然就擁有了視野。
  • 「學生習作」讀書的日子//林宇超
    擊讀書的日子林宇超(勐海一中)靜靜地坐在房間的一角,捧著一本心愛的書,抿上一口香茶,茶香與墨香交織,融合在一起,沁人心脾。讀書的日子如同一次上天入海穿越時空的旅行。接著,我還來到宏偉的萬裡長城,巨大的金字塔,神秘的瑪雅神廟……每一次旅行,都讓我大開眼界;每一個文化古蹟都讓我嘆為觀止。讀書的日子,如同享受一場知識的盛宴。
  • 讀書,我把簡單日子過成了詩
    蔡英 小時候,我就被大人喊作書呆子。那是90年代初,讀初中的我迷上了小說,千方百計尋來看。父親當年也極愛看書,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每每到手,被我先睹為快。偏偏大人不準我們看課外書,認為看多了這種「野書」,成績必然下降。
  • 我的2020年暑假讀書規劃
    暑假快到了,雖然假期去頭掐尾,再去掉中間的值班等時間,可能也所剩無幾,但是,相對於上班甚至周末,假期的時間還是寬裕的,也足夠做一些平時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這就需要有一個規劃;印象中,我在上一個假期(應該是過年的寒假)到來之前,也做過一個規劃,還發到了這個公眾號上,但現在我也不準備「前去查看」了,畢竟每一個假期都是很難複製的,所以這個暑假我還是準備「親自操刀」,再擬一份屬於2020年的暑假規劃,當然,要規劃的內容很多,這一次主要想談談讀書。
  • 那些年,我們在管幹院讀書
    本文是來自廣州海關的譚玉嬋的來稿,原文的標題是《那些年,我們在海關學院讀書》。
  • 愛華初中班同學發起牛年讀書倡議
    學校在這些年的創業拼搏中,先後受到了各方僑辦、僑聯的支持和指導。最初溫州市僑辦在2015年向愛華贈送了大批圖書,於是就有了蒲公英圖書館這樣一個小小的校內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每周同學們課餘最喜歡去的地方,「多讀書、讀好書」也成為了愛華的校訓之一。多年來,眾多的愛華學子從書籍中汲取養分、茁壯成長。到了今天,在全球抗疫的大形勢下,我校初中班的同學們認識到宅家的日子也是讀書的好時機。
  •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2020年我的讀書計劃
    這是我第一次正式寫讀書計劃。我這人比較隨性,看書也比較隨意。通常是無意中看到一本書,就開始往下看。遇到好的書會一口氣讀完,遇到一些適用類的書籍,或者工具類的書,我會認真地慢慢地看,有時還會記一些讀書筆記。所以我很少給自己訂讀書規劃。
  • 說《讀書》 | 強世功:我的《讀書》時代
    讓我震驚的是,他進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從頭到尾系統地讀了一遍創刊以來的所有《讀書》雜誌,為的是「補上八十年代那一課」。在他看來,八十年代文化思想的精華就體現在《讀書》中,而我卻差點與《讀書》失之交臂,直到大三才見到《讀書》,而且也不是每期都讀。在那個「知識就是力量」的年代,我們更關注的是如何改造世界,消耗在那「陽光燦爛的日子」裡。
  • 保康的娃子,還記得那些年在學校背米帶菜的日子嗎?
    一般只有周末才回家一次,冬天沒暖氣,夏天沒空調,日子那叫一個苦!當時一般是沒有桌子的,都是端著或蹲著吃飯的。那時候日子過得是緊巴巴的,都是一天一天數著希望快點放周末,一般都是覺得過了星期三那些年,拿兩塊錢就跟狗撿到骨頭似的,能高興一整天!
  • 永外實小暑期教師讀享匯------珍惜那些一起讀書的日子
    珍惜那些一起讀書的日子---《朗讀手冊》讀後感最近終於拜讀了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所著的《朗讀手冊》,其實很久以前就有很多的媽媽們在各種不同的育兒群
  • 我愛讀書,讀書使我快樂!
    但是那些美麗的書,讓我的生活變得美麗。我父親告訴你的第一個故事是:「有一座山……」起初,我很感興趣地聽著,然後我聽了幾遍,覺得很無聊。父親講了這個故事,但父親神秘地走到優雅的書櫃前說:「讀這本書,書裡有無數的故事。」這就是我第一次閱讀的動機。出於好奇,我打開了美麗的童話。一開始,我看到了可愛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美麗的美人魚和七位公主,還有滑稽的小丑。
  • 我為什麼反駁讀書無用論
    讀書無用論,這個理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眾多人宣傳,有些人認為這個說法不無道理,有些人則認為這個理論大錯特錯,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讀書無用論大概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年輕的時候辛辛苦苦的讀書,最後進入社會取得的經濟效益還不如不怎麼讀書的人多,換句話說就是上了這麼多年學,才掙那麼點錢,所以說最後就覺得讀書無用。第二個方面就是,讀書讀了這麼多年,最後長大了書中大部分的知識都給忘了,那麼我讀書幹嘛呢?
  • 初中生優秀作文:讀書
    我感悟到知識是多麼的重要。我喜歡閱讀,體味詩書,摘取知識與情感碩果的瀟灑與恬靜。惟書有色,豔於西子;惟文有華,秀與百卉,讀書的過程如同沐浴清泉除去我心頭的負荷,如同立身清風,拂去我心頭的塵埃,在有書陪伴的日子裡,我的靈魂與書成為摯友。
  • 讀書,給了我新的希望
    人民網-人民日報距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縣城約5公裡的高城鎮更登亞批村,有一座2016年投入使用的小學——理塘縣城關第四完全小學。家住德西村二村的曲措,是這個學校六年級(1)班的學生。小曲措今年就要畢業了。曲措在家裡排行老大。前幾年父母生病,家裡經濟困難。為了照顧家人生活,讓弟弟妹妹繼續讀書,上完小學二年級,她輟學了。
  • 那些堅持讀書的人,其實輕而易舉便成習慣了!
    身邊有很多人看我桌案上時常放本紙質書,總是表現得過於驚奇和羨慕:你喜歡看書啊?我都好長時間不讀書了!這樣看來,那些堅持讀書的人,也許並沒有耗費多少意志力,秘訣不過是:書讀了,便讀下去了。不把讀書當做一件遙不可及的目標,有好書就去讀罷了。而那些想讀不得讀的人,一般是反覆躊躇,只計劃不實施,反倒在大腦中強化了讀書的難度。
  • 讀書有什麼好處?看我的親身體會
    在老太太的影響下,「精忠報國」的嶽飛在我的心中「安營紮寨」,「忠君為民」的楊家將在我大腦中「根深蒂固」,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的個性、經歷都如數家珍。永遠忘不了那段天真的童年時光,吃粗穿舊的歲月因為有了評書的浸潤而格外燦爛,田裡泥裡辛苦勞作的日子因為有了故事的裝飾而神採飛揚。
  • 世界讀書日,談談讀書對人生的意義
    方所重慶店所在地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如期而至。作為喜愛讀書的我,最近的時間也相對自由,買了不少往日沒有時間細讀的書,更是在讀書日優惠購得《莎士比亞全集一套》。對我來說很是不舍,疫情的影響應該也是加快了這家書店撤離的步伐。不管怎麼樣,書想讀還是要讀的,看著最近入手的這麼多書籍,我想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有書為伴的日子還是很美好的。讀書到底對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想用自己的經歷來談一談感受吧。第一:書的海洋裡充滿樂趣,那些生動的故事讓我們充滿期盼,後來的結果會是怎麼樣?
  • 我愛上讀書
           我愛上讀書。       最初讓我對讀書產生興趣是父親給我留下的幾本小說《苦菜花》、《林海雪源》、《敵後武工隊》《朱道南回憶錄》……我被書中主人公的事跡深深地吸引著,那些忠於革命,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革命先烈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啊?讀書無用論可怕嗎?先說說我的成長經歷吧,我生活在四川偏西部的一個小山村,從小跟著父母做農活,也曾經背玉米回家把肩膀磨破了皮,也曾經收水稻把手臂割出道道血痕,也曾經挖地把收打出血泡,這種生活對於我而言早就受夠了,好在我要讀書父母一直非常支持我!母親常說「只要你願意讀,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