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2020-12-15 唐若心學

人生目標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有人曾說過,沒有目標的人是為有目標的人服務。目標可以產生一種凝聚力,調動我們的所有的精力,朝著目標努力,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未來。

很多人之所以迷茫,也恰恰是因為沒有目標,內心很空洞,才會在一次次的蹉跎中錯過光陰。

一、先了解自身能力及所處環境再確立目標

確立人生目標必然要符合現實。從現實環境中找到你現在所處的位置,然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反覆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白自己的追求,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要求,然後再將其樹立為自己的目標。

目標在現實基礎上,隨後基於對自己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對環境的了解,我們才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坐標。

我一個同事為了制定自己人生目標,自己在家閉門三天,思考自己的方向確定為某個領域後,他就一直默默無聞執行,現在已經是某個領域頂尖高手,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多激勵。

在做目標的時候,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切記不要過於寬泛,目標遠大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過於遠大,定得虛無縹緲,定得太偉大而脫離現實,則是適得其反的。

因為期望越高,一旦失敗了,失望就會越大,甚至會對自己產生巨大的打擊,使自己受挫太重而難以再重新振作起來。

二、目標要儘量具體詳細,可操作性強

其二,目標儘量具體詳細,可以執行。雖然目標都是還沒有變成現實的,不可能像我們對已經成為事實的事情那樣一目了然,但是也不能將目標定得太大,模糊不清。

因為太過於籠統的目標往往會使人手足失措,不知該從何處入手去實施。所以,在確定目標的時候,不僅要根據自身能力和所處的環境去樹立,還要儘可能詳細地制定可操作性強的目標。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的行動有了明確的目標,並能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時,人的行動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也就能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要達到目標,就要像爬樓梯一樣,一步一個臺階地努力,將大目標分解為多個易於達到的小目標,腳踏實地向前邁進。每前進一步,實現一個小目標,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感覺」將推動你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

三、不僅要有長遠目標,還要有中期目標、更要有每天的最小行動

個人在確立目標的時候,不僅要有長遠的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道路,明確自己追求與奮鬥的方向,還要在奮鬥的過程中建立自我的中期目標。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個人在樹立了長遠目標時,必須還要有近幾年的目標,也就是中期目標。中期目標能使人看到奮鬥的希望,在不斷的實現中增強人的自信心。

事實證明,很多人在制定了長遠目標後,沒有建立為了實現這個長遠目標而在近幾年內要實現的中期目標,結果隨著歲月的流逝,看到實現目標的希望越來越渺小,越來越覺得離目標的距離越來越遠,於是他們便輕易地放棄了自己的目標,最終一事無成。

而在長遠目標和中期目標都已經明確之後,接著要做的就是要確立近期目標了。近期目標是實現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的第一步,是起跑線,近期目標必須要具體、明確,並且要有時限。因此為了實現近期目標,可以將其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一個一個地來實現。

心理學上有一個最小行動,強調就是微目標。比如我們一年想要閱讀300本書,而最小行動就是每天都堅持看半個小時書,只有把長期目標細化成每天最小行動目標,我們遠大的目標才會實現。

總的來說,記住,目標是我們人生的指南針,所以面對自己大目標我們要慎重,古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目標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其次在有了堅定目標後,最重要學會把目標細化到每天的行動,然後堅持下來,你就會看到屬於自己的奇蹟。最後把我很喜歡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有些事情堅持下去就不是事兒,有些事兒堅持不下去就永遠是事兒。」

相關焦點

  •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
    你對自己的人生是如何規劃的?問起這個話題多少人選擇了迴避也包括我在內。20出頭從大學畢業來到社會上打拼,對於我這樣的農村孩子來說,只有上班打工拼命掙錢買房娶妻才是唯一的出路;我是這樣想的想必很多人也是這樣想的。說實在的農村出身的孩子不這麼想又能怎樣。
  • 如何幫自己的人生做規劃
    我曾遇到過很多迷茫的人,這些人對於自己的人生根本就沒有一個清晰的「人生規劃」,所以我有時就在想:幫未來做規劃特別難嗎?但看過這些人之後我發現並非如此,未來規劃並不難,難的是做陌生事情的規劃。對於「人生規劃」說實話這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曾親自對朋友談過我的人生規劃,但不少朋友事後都給我說:框架太多,理想化的內容過多,不切實際。
  • 阿德勒心理學: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義,人生意義是自己賦予自己的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幸福的定義又是什麼?如何獲得人生的自由?阿德勒心理學告訴我們,其實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義,不管好還是壞,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是自己賦予自己的!但如果我們想要獲得人生的自由和完滿,我們必須要做到接納自我,信賴他人,貢獻他人這三步,才能夠實現自我的價值,超脫生命本身的束縛,獲得幸福感和心靈解放。
  • 《分手心理學》:走出感情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
    那麼,如何才能走出分手的誤區呢?有時候,我們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對方,就會出現一種「假性親密」。雖然兩個人會有心動的感覺,也會時時相伴,甚至一起規划過兩個人的未來。表面上,親密無間的兩個人,其實心裡總是感覺好像隔著一層東西。活生生把兩個人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留學生:北京師大附中高一學生,該如何規劃英美心理學專業
    BTV留學生:北京師大附中高一學生,該如何規劃英美心理學專業BTV留學生節目陳老師觀點所以在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把你自己的一個規劃兼容到既能申英本也能申美本,這裡面唯一不一樣是因為英國本科它是三年制,你現在上的是AP課程是針對美國的,所以英國會有個別學校像UCL、國王學院這這個領域比較好的學校會要求英國的高中生要修過相關專業,這些專業如果在中學沒有的話建議你在AP裡面增加。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全方位提升自己,不斷磨礪自我
    25歲,是人生最好的年華,此時的你已經褪去了青春時的羞澀和靦腆,開始走上社會。25歲,也是人生規劃最重要的時期,有些人選擇成家立業,有些人選擇以事業為重。處於25歲的你,究竟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呢?這本《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通過講述人生規劃、人脈積累、團隊管理、創業晉升等人生最重要的50個方面,教導年輕人如何規劃人生。
  • 如何規劃你的平衡人生
    在追求平衡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首先需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去探索自己追求什麼樣的生活、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並嘗試對未來希冀的生活做出合理的規劃,通過努力去實現個人目標。本書結合作者多年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輔導培訓的工作經驗,圍繞公民的三重角色——職業人、社會人、生活人,從自我探索、職業規劃、自我管理、職業素養、回報社會等方面介紹個人生涯的精細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如何才能實現平衡人生的最高境界。
  • 這9本書告訴你:30歲前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
    生活充滿著不確定性,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才能過上嚮往的生活。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你將獲得怎樣的人生。希望下面這9本書能給你一些啟發:是重新開始,還是勇往直前。1定位規劃本書看點:◎作者戴爾·卡內基,美國著名演說家、作家和教育家,是國際著名的勵志大師。
  • 到底該如何走出迷茫,正確規劃自己的人生?
    小時候和老一輩人都覺得人生理想應該是宏大、遠大的,可以貫徹一生的,但是慢慢長大以後,我們就會發現,我的夢想消失了,這是為什麼呢?理由很簡單:那個可以規劃一輩子人生夢想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三、交付最小可行性產品,快速試錯,小步快跑才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生涯規劃策略你可以用鉛筆畫一個人生的藍圖,因為你的人生需要一個大的架構,但是你需要帶上橡皮,持續的進行修改,這才是這個時代正確的打開方式。
  • 如何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有規劃和沒規劃的人生,存在多大差距?
    原來身邊還有很多優秀的人,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目標和規劃,而自己卻天真的認為可以休息了的時候,那一刻對她產生了巨大衝擊。事實上很多學生也和這位牧羊人一樣,並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並沒有思考人生長遠的價值和意義。就覺得「我爸媽要我讀書,我也不知道讀書到底能幹嘛。」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認知和追求,高考考完了不知道要選什麼專業,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能做什麼。
  • 從考生到人生 | 心理學考研複試課程
    基於這個思路,我和史嘉鑫(知乎ID:狼寶寶)設計了這套課程,旨在輔助你:真誠地探索自我和展示自己的優勢澄清你與心理學研究生的內在聯繫適應從應試到追尋人生事業的轉變初步整合知識技能以形成專業素質課程安排老師們可能:會在複試中讓你介紹自己會詢問你的興趣、志向、報考動機和人生規劃等會測試你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問題的模式會好奇你在考試參考書目以外的努力會考察你對心理學的認識……而在準備和應對這些內容的時候,你可能:
  • 我們必須規劃自己的人生,但是不能盲目的規劃。否則..
    我們到底需不需要做人生規劃?個人認為是有必要。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原生家庭對其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裡我們排除掉家庭給他的社會資源,思維,格局。就單談父母給他的做的早期規劃,也可以足以讓他在同齡中脫穎而出。注意,這裡的規劃是建立在孩子的興趣以及社會發展需要之上的規劃,而不是盲目的規劃。
  • 高層次的人,更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
    我們作為職場人,最關心的當屬職業規劃了。我們很多人都是處於混沌狀態的,拿我個人為例,工作將近10年一直在問自己我未來要做什麼,如何做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呢?經常問自己,有了些個人小小的心得。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嗎?
  • 心理學: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如果一個人沒有樹立人生目標,那麼也就會找不到自己的發展方向,也不會取得什麼成就。然而並不是目標越多越好。比如一個人有很多的人生目標,天天圍著這些雜亂的目標轉來轉去「朝秦暮楚」,那麼必然會導致失敗。如何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更需要是做好這三件事。一、學會專註:目標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和少有一個年輕的畫家去拜訪一位名畫家,向他訴說了自己的苦惱:為什麼他的畫那麼受歡迎,而自己的畫幾乎沒人過問。
  • 《怪癖心理學》: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不勇敢的自己
    為什麼完美主義者的人生往往是不幸福的?其實,人類的這些行為和遭遇都是有原因的,在《怪癖心理學》這本書裡,你將看到它們背後隱藏的真相。《怪癖心理學》這本書共分為七章,作者用豐富的名人案例以及現實中的場景,來幫助我們了解異常心理的內涵和應對方式,讓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和心理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讓我們更能看清自己內心,擁有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 《自我驅動心理學》:徵服自己的內心,享受美好人生
    那要如何解決精疲力竭,擺脫職業倦怠呢?《自我驅動心理學》這本書就可以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這本書裡,貝格拉斯博士分析了人們為什麼會出現精疲力竭症,以及如何擺脫精疲力竭症,走出職業倦怠期。本書總共有9個章節,主旨就是在傳遞一句話:在人生的旅程中,最大的敵人只有自己,與其去徵服高山,還不如學會徵服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把心態放平穩,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走出困境,體驗更多美好的事物。
  • 《自我驅動心理學》:徵服自己的內心,享受美好人生
    那要如何解決精疲力竭,擺脫職業倦怠呢?《自我驅動心理學》這本書就可以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這本書裡,貝格拉斯博士分析了人們為什麼會出現精疲力竭症,以及如何擺脫精疲力竭症,走出職業倦怠期。本書總共有9個章節,主旨就是在傳遞一句話:在人生的旅程中,最大的敵人只有自己,與其去徵服高山,還不如學會徵服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把心態放平穩,勇於面對自己的弱點,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從而走出困境,體驗更多美好的事物。
  • 心理學「網紅」武志紅:擁有一個你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武志紅:擁有一個說了算的人生武志紅,有人給他貼的標籤是心理學「網紅」。1992年,武志紅考入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後師從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2004年前後,武志紅開始在《廣州日報》撰寫心理學專欄,後來在PC時代出沒於博客、天涯等社區,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又在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上與粉絲頻繁互動。
  • 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這堂「公開課」獻給青年人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金秋九月,一大批青年學子步入夢寐以求的校園,開啟新的人生。在這個重要的關口,他們都在思考:我要做個什麼樣的人?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來自不同年齡、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5位嘉賓,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創業與生活經歷,分享他們在選擇與奮鬥的道路上的思考與感悟、經驗與教訓,希望能夠為青年學子帶來啟發,通過自己的奮鬥擁有精彩的人生。進入大學,選擇學什麼?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自己?選擇學什麼?選擇幹什麼?選擇做一個什麼樣的自己?
  • 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默言朗讀音頻◆ ◆ ◆文 | 松浦彌太郎摘自《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世上有太多事25 歲正值人生起飛階段,也是認真思考自己想做些什麼的黃金時期,你選擇了怎樣的道路,將獲得怎樣的人生。若這本書能成為你的人生良伴,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的出發點,其實是一連串的失敗。有別於大多數人高中、 大學畢業後便進入職場工作, 高中輟學的我連一句英文也不會說,便遠渡重洋到美國,迎接二十幾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