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到底能做什麼?這8個問題解釋得很全面

2020-09-19 黑龍江腦康心理

如果你對心理諮詢到底如何起作用十分好奇,請一定不要錯過這篇文章。


誤解1


「我自己抗就過去了,我很堅強的!」


僅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問題抗爭,原本很快就能走出的心理困境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造成幸福感和生活品質下滑,這種損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其實就像「扭傷腳」一樣,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心理困境:憤怒、鬱悶、焦慮、煩躁、躲避、恐懼、厭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適應新環境等。


明明貼上膏藥靜養兩周就會好的,非要硬抗著去走路,結果花了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何苦呢?

誤解2


「別人會笑話我,如果去心理諮詢的話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


心理諮詢師幫助的對象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困境的人,那種認為只有負面情緒累積到「病」的境地才要諮詢的看法是錯誤的。


如果目前出現的問題開始無力解決,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就應該求助於心理師,如果發展到嚴重幹擾生活的狀態,那更應接受心理治療。


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醫學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是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它與一般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有很大區別,而輕度的心理問題或者心理人格障礙、認知障礙、心理困惑等幾乎人人都有,這是完全正常的。


誤解3


「我不想講隱私,去心理諮詢感覺不安全,也不好意思。」


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諮詢師的確會面對來訪者的某些隱私,但是專業諮詢師在諮詢時不帶有任何個人的主觀立場和價值判斷,而是從來訪者角度出發,為了解決問題而給出諮詢和建議。


專業諮詢嚴禁洩露病人姓名、病史及相關信息,因為諮詢師有義務替諮詢者保密,也必須遵守保密原則,並且嚴禁與諮詢者之間有諮詢業務之外的私人關係。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在街上諮詢師看到自己的受諮詢者,是絕不會主動上前打招呼的。


所以,專業的諮詢師是可以給諮詢者完完全全的安全感,你想傾訴他就接住,並不會讓來訪者有被迫講述的感覺。

誤解4


「諮詢就是聊聊天,安慰一下,我找個朋友開導我,不也一樣麼?」


心理治療當然也有宣洩、開導、安慰的作用,但是上面這種觀點忽視或未意識到心理問題是需要專門治療的,否定了諮詢的專業性。


心理治療行業中有著眾多的學科流派,這些都是有學理基礎的,決非簡單的聊天或者宣洩。


心理諮詢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規程,有專門的測試量表和測試手段,有專門的交談答問的技巧。


旨在幫助求助者發現自身的問題和根源,從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潛在的能力,來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以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這也絕非一般的談話開導所能做到的。

誤解5


「我自己看點心理學書籍,不是更方便、更便宜嘛?」


遇到心理問題,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對於自我調適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這對於心理問題的解決,其效果是比較小的。


首先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上來講,專業心理諮詢師都接受過專門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至少熟知幾門心理學流派,熟練掌握兩種以上專門的心理療法,具備專業的識別測試和問答技術,這些都是一般非專業人士難以達到的。


其次自我解決心理問題效果很差,從事實上看,連專業的心理工作者自己都不會替自己諮詢,甚至諮詢師對自己親近的親人也難以開展有效諮詢。


所以,專業人員可以比較客觀準確地識別問題,並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的引導和建議。


誤解6


「去做一次心理諮詢,我就可以徹底解脫了!」


許多人對心理師抱著魔術師一般的想法,認為諮詢一次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事實上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次諮詢之後如釋重負,其實,這種感覺很可能只是暫時的,當回到現實世界很可能又重頭開始。


心理諮詢很難立竿見影,諮詢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信任關係的建立、來訪者問題的澄清、來訪者的再發展等。


這就決定了諮詢和治療很少一次就完全見效,因為心靈的成長、個性的完善是需要時間的。


誤解7


「咦?那個心理諮詢師好像沒找到什麼解決我問題的好方法。」


確實存在一些這樣的抱怨。但是要注意到,除了一些諮詢師的確缺乏專業技能之外,還有很多情況並非諮詢不起作用。


首先,目前無論哪個心理學流派的治療理論和治療技術,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就像問題八的分析中所說的,很多情況下要用較長的時間、多次的強化才能見效。


其次,不同諮詢方法對不同來訪者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可能某些方法對某些人在某些時候作用有限,這也需要進一步深入諮詢,改換方法或者轉介。


最後,來訪者一定要敞開心扉與諮詢師交流,要積極配合,主動表達,與諮詢者共同探討自己的心理問題的根源及成因並尋求解決之道,來訪者有改變自身的願望,並且投入到諮詢中來,就可以推動諮詢的進程,就像水漲船高。


如果來訪者自身不做出相應努力,如果求助者對自己改變的願望不強烈,完成作業總打折扣,就會影響諮詢效果。


但是記住,當諮詢過程中出現心理抗拒或移情反應時也應堅持治療,這可能表明正處於攻堅的關鍵時刻。

誤解8


「謝天謝地!諮詢師應該能夠幫我解決一切問題!」


諮詢也不是萬能的,首先要求諮詢的內容必須是心理方面的,其他方面則不在諮詢的範圍,心理諮詢不該被神格化。


諮詢的核心是「助人自助,自我成長」。


諮詢師通過啟發、引導、支持、鼓勵,幫助求助者領悟到內心存在的衝突,矯正錯誤的認知,做出新的有效的行為,從而達到解決問題、促進發展、完善人格的目的。


那種把心理方面的醫生當做「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丟給諮詢師,認為諮詢師有能耐把它們一一替自己解開,而自己無須思考、內省、努力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溫馨提醒

心理諮詢一般用於較輕微的情緒、心理障礙,像病情較重的抑鬱症、焦慮症、精神障礙等只用來做輔助。

相關焦點

  • 心理諮詢到底能做什麼?這8個問題解釋的很全面
    如果你對心理諮詢到底如何起作用十分好奇,請一定不要錯過這篇文章。誤解1「我自己扛扛就過去了,我很堅強的!」旨在幫助求助者發現自身的問題和根源,從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潛在的能力,來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以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這也絕非一般的談話開導所能做到的。
  • 做心理諮詢到底是什麼感受?能改變困境嗎?
    今天推送的這篇文章更細膩的描述了:諮詢過程中諮詢師能做的和不能做的。當你對這些有了基本了解,你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你的諮詢師是否專業,像親友般的支持你只是諮詢關係的一部分,諮詢關係更像一種工作聯盟,一起看看這當中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吧。
  • 心理諮詢,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接受心理諮詢的人,要麼是內心有強烈的衝突感,要麼是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出現較大的困擾,而對於心理諮詢師而言,要解決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呢?一個諮客,只要對諮詢師有信心,諮詢的效果肯定事半功倍!因為他會在心裡告訴自己,我可以!這是很強大的力量!也會給到他很大的盼望!老實說,這個問題,諮詢師能做的很有限。擺出一對的證書諮客就有信心了?不一定!裝作很專業的權威樣子,諮客就信了?也不一定!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信任,一定需要冒險!就是,我通過對你的觀察,我嘗試去信任你!
  •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
    井邊灣心理: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井邊灣心理常在後臺看見用戶求助,「我這個情況到了要見心理諮詢師的程度了嗎?」「找心理諮詢師意味著我病得很重了嗎?」假如有一天你發現,你在思考關於「心理諮詢」或者「是否需要心理諮詢」的時候,說明這件事情對你產生了影響,也說明你開始發現自己的心理健康有著某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比如人際方面,比如情緒方面,又比如一些沒有來由的空虛的感覺方面。從井邊灣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諮詢者從關於心理學,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開始做心理諮詢,這往往會經歷很長的階段。
  • 做心理諮詢是一個什麼體驗?
    「我很好」(全靠硬撐)「我才沒病,沒那麼矯情」(不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你告訴我現在該怎麼做,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吧」(僥倖心理)「我就這樣性格,改不了,爹媽生的」(迴避,不改變,因為改變痛)「這玩意兒沒用」(認知問題,心理諮詢宣傳不到位)「我沒錢」(內在匱乏,捉襟見肘,無力顧及)…
  • 心理諮詢到底是怎麼回事?心理諮詢有用嗎?
    必須是經過心理諮詢專業訓練的。 那心理諮詢的專業訓練又是什麼呢?車軲轆問題又說回來了。說到底,還是大家對「心理」不了解。諮詢是什麼意思大概不會理解錯,可這「心理」到底是什麼呢?
  • 深圳市一帆心理諮詢有限公司:到底什麼情況下該去做心理諮詢
    &34;就是在講述普通的人在遇到自身的問題時候會希望儘可能的了解多一點問題的原因和治療方案,而在這個了解和關注的過程中,慢慢的就變得像自己的&34;。從一帆心理諮詢的案例來看,諮詢者從關於心理學,心理諮詢,到真正選擇開始做心理諮詢,這往往會經歷很長的階段。
  • 孩子有心理問題,家長會尋求心理諮詢嗎,做心理諮詢就是失敗?
    我在做心理諮詢過程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有些家長做完心理諮詢後對我說,左老師一定保密啊,不能讓人知道我帶孩子來做心理諮詢,不然很丟人。還有些家長來做心理諮詢,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以後才來的,我記得有一位擔任廳級領導的男士和夫人領著孩子來做心理諮詢,他說,左老師你別笑話,我能領導幾百人,可連一個孩子都管不好!
  • 心理諮詢要做多久?
    那麼,心理諮詢需要的時間,跟什麼有關呢?變量可以分成三大類。有一天,小明問醫生:「我要多久才能好起來?」那醫生很可能要問:「哪種病好起來?」感冒好起來,需要3-7天。骨折好起來,需要3個月。慢性胃炎,時間可就長了,得慢慢調養。至於比別人容易胖,這是基因決定的,很難改變,只能少吃多運動。心理諮詢也一樣。希望做個量表,1-2次就夠了。
  • 心理諮詢?心理治療?還是心靈雞湯?心理諮詢師能做什麼
    今天是我日更的第二天,正好分享一下我對心理諮詢的重新理解。說起,心理諮詢,普通人有很多誤解,往往會把它等同於心理治療,或者心靈雞湯。今天,我就試著通過這篇文章幫大家區分一下。什麼是心理諮詢呢?專業的說法,是這樣的:心理諮詢是運用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通過解除諮詢對象的心理問題,來維護和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個性發展和潛能開發。有點拗口,難以理解。
  • 心理諮詢室裡的「聊天」,諮詢師都做了什麼?
    當一個女來訪經歷了多次的諮詢,反覆討論過往的幾段忘年戀後,來訪者終於忍不住問心理諮詢師:為什麼我總會愛上那些比我大很多的男人呢?經過之前諮詢長時間的澄清和共情後,心理諮詢師評估來訪者有足夠的耐受力去面對自己的心理現象後,諮詢師回應到:社會上很多人對找了歲數大很多的丈夫的女性,有人會開玩笑說這樣的婚姻源於俄狄浦斯情結的戀父。
  • 原來這就是心理諮詢!9個特徵看心理諮詢全貌
    去看心理醫生就意味著自己被歸為生病或者有問題的那一類,這是我們都想迴避和拒絕的。這些疾病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能覺察到自己有心理問題,並願意尋求專業幫助。在中國大陸的「心理治療師」一般在醫院心理科工作,但是目前在衛生系統還沒有專門的職業設定,心理治療師屬於衛生系統的「技師」系列,與放射科技師類似。
  • 今天你做心理諮詢有什麼用?
    我的微信公眾號:古風心理婚姻諮詢,定期推送心理和情感方面文章,每天都有很多人關注和留言,許多網友詢問心理諮詢都能諮詢些什麼?心理諮詢有什麼用?以下人員可以去做心理諮詢:1、情緒低落或情緒不穩;2、長期軀體不適,經軀體檢查未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3、人際關係出現嚴重問題;4、自覺工作壓力過大;5、長期失眠;6、遭遇重大生活挫折;7、長期家庭糾紛;8、兒童學習困難。
  • 什麼是心理動力學心理諮詢?
    這篇文章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著和完全不了解心理動力學但是對此有興趣的人,來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 心理諮詢能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
    今年的疫情突如其來,讓很多人始料未及,在家閉疫的時間裡,許多人不能夠外出,造成有些人出現了許多的心理問題。疫情期間,人們更加意識到心理諮詢的作用,那麼心理諮詢能夠幫助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呢?緩解症狀是來訪者求救的目標,也是心理治療的基本目標。當來訪者忍無可忍,尋求專業治療時,他的病情已經令其格外痛苦了。一旦建立安全的治療關係,病情的嚴重性通常就會緩解或者消失。只要可能,來訪者會傾向於更持久的接受治療,這並非是因為治療無效,而是因為他們從中受益。因為他們想了解自己對某些症狀易感的真正原因。二、內省力。
  • 什麼是心理諮詢?
    ,來做心理諮詢的來訪者也越來越多,那到底什麼是心理諮詢呢?心理諮詢就是聊聊天嗎?首先說,心理諮詢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聊天。它是一種專業的助人活動,旨在幫助生活中遇到困擾等問題並希望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的心理服務。
  • 孩子出現問題,為什麼家長也需要做心理諮詢?
    在做青少年的心理諮詢個案時,我們常常會要求父母也來做心理諮詢。但是在跟父母解釋必要性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有問題的是孩子,為什麼家長要做心理諮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當發現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父母也是承受了很多壓力與焦慮的, 家庭環境會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下,即使孩子來做心理諮詢,家庭環境沒有改善,也很難看到孩子的改變。
  • 中國的心理培訓與諮詢水平之真相——你不知道的心理界秘密8
    1、內容碎片化在這種培訓行業裡面,無一例外,培訓的內容涉及到的範圍是不夠清晰的,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及健康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等,心理諮詢技能教材體系雖然都比較全面,但是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會了解到最基本的概念,對於最基本的心理現象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定義,相互之間有個什麼樣的邏輯關係,不同的學科知識之間相互是什麼樣的關聯關係,在所有的培訓裡面,都是沒有老師給你說得清楚說得明白的
  • 心理諮詢需要多久?——來訪者最困惑的一個問題
    在開始第一次心理諮詢前,有些來訪者會問些問題。最常見的問題是:「心理諮詢需要多久?」出現頻率遠遠高於第二常見問題。這很可以理解,畢竟好多中國人對心理諮詢不太熟悉,想要在開始之前多一些認識,無可厚非。我通常沒有辦法給出精確答覆。不是敷衍,而是這個問題涉及到的變量太多。
  • 到底要不要去做心理諮詢?5個信號告訴你
    經常有人問我要不要去做心理諮詢,我的回答幾乎沒有變過:「對心理健康問題而言,預防跟治療其實一樣有用。」如果你考慮過(或一直在考慮)要不要去做心理諮詢,以下5個徵兆的出現可能預示著這是一個合適的時機:你想要改善自己的溝通技能無論是和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