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心理諮詢到底如何起作用十分好奇,請一定不要錯過這篇文章。
誤解1
「我自己抗抗就過去了,我很堅強的!」
僅僅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同心理問題抗爭,原本很快就能走出的心理困境可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造成幸福感和生活品質下滑,這種損失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其實就像「扭傷腳」一樣,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心理困境:憤怒、鬱悶、焦慮、煩躁、躲避、恐懼、厭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難以適應新環境等。
明明貼上膏藥靜養兩周就會好的,非要硬抗著去走路,結果花了更多的時間才能恢復健康。何苦呢?
誤解2
「別人會笑話我,如果去心理諮詢的話就代表自己不是正常的健康人了。」
心理諮詢師幫助的對象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困境的人,那種認為只有負面情緒累積到「病」的境地才要諮詢的看法是錯誤的。
如果目前出現的問題開始無力解決,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就應該求助於心理師,如果發展到嚴重幹擾生活的狀態,那更應接受心理治療。
心理問題與精神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精神病是醫學概念,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是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它與一般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有很大區別,而輕度的心理問題或者心理人格障礙、認知障礙、心理困惑等幾乎人人都有,這是完全正常的。
誤解3
「我不想講隱私,去心理諮詢感覺不安全,也不好意思。」
這是一種常見的誤解。諮詢師的確會面對來訪者的某些隱私,但是專業諮詢師在諮詢時不帶有任何個人的主觀立場和價值判斷,而是從來訪者角度出發,為了解決問題而給出諮詢和建議。
專業諮詢嚴禁洩露病人姓名、病史及相關信息,因為諮詢師有義務替諮詢者保密,也必須遵守保密原則,並且嚴禁與諮詢者之間有諮詢業務之外的私人關係。
舉個極端點的例子,在街上諮詢師看到自己的受諮詢者,是絕不會主動上前打招呼的。
所以,專業的諮詢師是可以給諮詢者完完全全的安全感,你想傾訴他就接住,並不會讓來訪者有被迫講述的感覺。
誤解4
「諮詢就是聊聊天,安慰一下,我找個朋友開導我,不也一樣麼?」
心理治療當然也有宣洩、開導、安慰的作用,但是上面這種觀點忽視或未意識到心理問題是需要專門治療的,否定了諮詢的專業性。
心理治療行業中有著眾多的學科流派,這些都是有學理基礎的,決非簡單的聊天或者宣洩。
心理諮詢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規程,有專門的測試量表和測試手段,有專門的交談答問的技巧。
旨在幫助求助者發現自身的問題和根源,從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潛在的能力,來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行為模式,以提高對生活的適應性和調節周圍環境的能力,這也絕非一般的談話開導所能做到的。
誤解5
「我自己看點心理學書籍,不是更方便、更便宜嘛?」
遇到心理問題,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對於自我調適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這對於心理問題的解決,其效果是比較小的。
首先從專業知識和技能上來講,專業心理諮詢師都接受過專門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至少熟知幾門心理學流派,熟練掌握兩種以上專門的心理療法,具備專業的識別測試和問答技術,這些都是一般非專業人士難以達到的。
其次自我解決心理問題效果很差,從事實上看,連專業的心理工作者自己都不會替自己諮詢,甚至諮詢師對自己親近的親人也難以開展有效諮詢。
所以,專業人員可以比較客觀準確地識別問題,並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的引導和建議。
誤解6
「去做一次心理諮詢,我就可以徹底解脫了!」
許多人對心理師抱著魔術師一般的想法,認為諮詢一次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事實上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次諮詢之後如釋重負,其實,這種感覺很可能只是暫時的,當回到現實世界很可能又重頭開始。
心理諮詢很難立竿見影,諮詢是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了諮詢師和來訪者雙方信任關係的建立、來訪者問題的澄清、來訪者的再發展等。
這就決定了諮詢和治療很少一次就完全見效,因為心靈的成長、個性的完善是需要時間的。
誤解7
「咦?那個心理諮詢師好像沒找到什麼解決我問題的好方法。」
確實存在一些這樣的抱怨。但是要注意到,除了一些諮詢師的確缺乏專業技能之外,還有很多情況並非諮詢不起作用。
首先,目前無論哪個心理學流派的治療理論和治療技術,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就像問題八的分析中所說的,很多情況下要用較長的時間、多次的強化才能見效。
其次,不同諮詢方法對不同來訪者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可能某些方法對某些人在某些時候作用有限,這也需要進一步深入諮詢,改換方法或者轉介。
最後,來訪者一定要敞開心扉與諮詢師交流,要積極配合,主動表達,與諮詢者共同探討自己的心理問題的根源及成因並尋求解決之道,來訪者有改變自身的願望,並且投入到諮詢中來,就可以推動諮詢的進程,就像水漲船高。
如果來訪者自身不做出相應努力,如果求助者對自己改變的願望不強烈,完成作業總打折扣,就會影響諮詢效果。
但是記住,當諮詢過程中出現心理抗拒或移情反應時也應堅持治療,這可能表明正處於攻堅的關鍵時刻。
誤解8
「謝天謝地!諮詢師應該能夠幫我解決一切問題!」
諮詢也不是萬能的,首先要求諮詢的內容必須是心理方面的,其他方面則不在諮詢的範圍,心理諮詢不該被神格化。
諮詢的核心是「助人自助,自我成長」。
諮詢師通過啟發、引導、支持、鼓勵,幫助求助者領悟到內心存在的衝突,矯正錯誤的認知,做出新的有效的行為,從而達到解決問題、促進發展、完善人格的目的。
那種把心理方面的醫生當做「救世主」,把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丟給諮詢師,認為諮詢師有能耐把它們一一替自己解開,而自己無須思考、內省、努力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溫馨提醒
心理諮詢一般用於較輕微的情緒、心理障礙,像病情較重的抑鬱症、焦慮症、精神障礙等只用來做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