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釋迦牟尼佛,有了這個證明,對釋迦牟尼佛就再也不會懷疑了,這就是在佛教歷史上歸根。所以這個根也很重要,能使人產生信心,知道佛教在歷史上有根有據,不是假的、不是憑空生出來的。釋迦牟尼佛有父母、有出生地、有歷史的記載,這就是根。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個根底,研究佛法、解釋佛法也是如此,而不是毫無根據,憑空臆測。「信心銘」所講的「歸根」,不是歸到事上、歸到歷史的根,而是以心為根本,歸到菩提涅槃,歸到本具的佛性,這念心才是真正的根。
釋迦牟尼佛是化身,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弘揚心法。《法華經》講:「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大事,是生死大事、是本來面目、是中道實相,這就是根。如同前面所講「絕言絕慮」,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寂照一如,這就是根,這個根是現成的。這念心如果打了妄想、迷失了,根就不存在了。所以只要把妄想止息,這個「根」馬上就現前,這是本具的,法爾如是。所以要「歸根」,歸還原點。凡夫就是不知道原點,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住到外面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根」就迷失了。
這一念心性是本具的,只能契悟,無法言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大眾聽法這念心,只有自己知道,這就是「根」。時時刻刻保持這念心存在,站得住、站得長,就是「歸根得旨」。「歸根得旨」,根就是旨,旨就是根。如果在這念心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根、還有一個口訣,就不是真正的歸根,也不是真正的得旨。再教一個五字口訣「無太佛彌勒」,雙手再結一個「合同印」,一貫道稱之為三寶。一貫道的歸根,是歸於老母,用一盞燈來表示,稱之為母燈。認為這樣就證位了、就歸根了,這是不對的。佛法所說的燈,是心燈,悟到聽法這一念心,才是真正的燈。釋迦拈花,是一盞燈;迦葉微笑,也是一盞燈。
所謂燈燈相傳、光光相照,釋迦拈花、迦葉微笑,這是一種悟境,悟到這念心,就把這盞燈傳過去了。這念心每一個人都有,這就是燈、就是根。「歸根」,一切萬法,統統都要歸到這念心,其他都是方便。「歸根得旨」,其實也是方便說法。「歸」,有來必有去;「得」,有得必有失。假使以為真的有「旨」可得,那就不是真正的旨,因為有得必有失。現代有些人講傳法,只是在形式上傳得一個法脈,認為自己就是臨濟宗幾世、曹洞宗幾世。但是,如果沒有契悟本心,還是沒有得到真正的法,只是得到一張紙,那裡有得什麼法?如果只是在事上去歸根、得旨,有得就必有失、有來就必有去,還是屬於方便。要契悟這念心是本具的,法爾如是,無來亦無去、無得亦無失,這才是真正的「歸根得旨」,無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