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化名)的寶寶已經一歲多了,最近總是喜歡玩著玩著就莫名其妙發脾氣,動不動就哭鬧。莉莉起初以為是寶寶可怕的2歲提前到來了,可就在莉莉帶著寶寶做體檢時,醫生卻告知「寶寶平時脾氣差愛哭鬧,排除身體不適的原因外,家長該首先要考慮是不是寶寶長期睡眠不足引起的。」
寶寶長期睡眠不足危害大:影響學習能力、降低智商、影響記憶力、脾氣差、愛哭鬧等等,這些都是長期睡眠不足帶來的副作用。有時候寶寶已經開始睡眠不足了,但家長卻無法察覺到。那麼寶寶有哪些特徵代表長期睡眠不足呢?本文將為各種家長解惑。
寶寶長期睡眠不足是會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表現來表達的,大人睡眠不足時的表現就是整天精神不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莫名其妙的煩躁等等。對於寶寶來說,他們甚至比大人的感覺更差。
在玩耍的時候會莫名其妙發脾氣
長期睡眠不足的寶寶,他們會莫名其妙發脾氣。比如玩著玩著突然就開始哭鬧了,家長有時候也不能理解寶寶哭什麼,只是覺得寶寶哭得很煩。因為寶寶不會表達自己的生理需求,只能通過哭鬧來表述,實際上這有可能是寶寶睡眠不足的表現。
睡前經常大哭大鬧、入睡困難
寶寶經常性地睡前會拼命揉眼睛、打哈欠,明明都很困了但就是不肯睡。家長的哄睡也會變得非常困難(各種搖晃、安撫哄睡工作都不太奏效),睡前大哭大鬧是常有的事,各種睡眠問題也隨之而來。
夜間睡眠質量低下
在夜間睡覺時,寶寶會出現頻繁夜醒哭鬧,深度睡眠時間不足,且夜醒時還帶有脾性的哭鬧。比如一醒來直接大哭,家長的哄睡寶寶還顯得非常反抗。除了夜醒頻繁,還伴有早上醒的早,晚上睡得晚,睡眠時間不足等問題。
白天小睡時間短
「越睡不好,越睡眠不足」,家長不要以為寶寶晚上睡不好,會在白天多睡來補覺。相反的是寶寶晚上睡不好,白天更難睡好。在白天的小睡,同樣存在小睡入睡困難、小睡時間短、愛哭鬧等睡眠問題。
寶寶長期睡眠不足是有很多危害的,不僅會阻礙寶寶的健康成長,還會造成寶寶心理以及性格發育出現問題。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寶寶的睡眠問題,切不可大意。
阻礙寶寶身高發育
0~6歲的寶寶是身體發育以及智力性格發育的關鍵階段,生長激素的分泌與寶寶的睡眠質量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寶寶長時間睡眠不足,很容易造成寶寶生物鐘紊亂,導致生長激素分泌失調,阻礙寶寶身高發育。
影響寶寶智商發育
大腦的休息是通過睡眠來實現的,如果寶寶的大腦長期性缺乏休息,會導致寶寶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低下。這樣寶寶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和記憶事務,從而影響寶寶的智商發育。
降低免疫功能
寶寶通過晚間充足高質量的消息,不僅是用來消除疲勞感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的免疫功能。相反,寶寶長期睡眠不足,則容易導致寶寶精神差、不愛吃飯等問題,從而導致寶寶免疫功能低下。
影響性格發育
長期性缺乏睡眠的寶寶,他們的脾氣都不太好。有時候家長會以為是寶寶難帶、喜歡無理取鬧,但其實這是寶寶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睡眠不足引起的不適。長久性缺乏睡眠,寶寶的性格發育將會變得比較暴躁易怒。
在發現了寶寶發射出的睡眠缺乏信號後,家長要及時對寶寶的睡眠模式進行調整,把寶寶的睡眠狀態拉回正軌。以下幾個睡眠模式調整要點,供家長們參考
及時發現寶寶犯困信號
不管是白天的小睡,還是夜間的睡眠,家長都需要及時發現寶寶的犯困信號(打哈欠、揉眼睛、注意力不集中、眼睛無神等)。只有在及時發現寶寶的犯困信號進行哄睡,才不會導致寶寶出現過度疲憊,更難哄睡。
及時進行哄睡
在發現寶寶的犯困信號後,家長需要選擇適合寶寶的方式及時進行哄睡。針對於不同年齡的寶寶,家長需要採用合適的哄睡方式。一開始調整睡眠模式期,可能哄睡會比較困難,時間也會比較長。這個過程需要家長有耐心,大概1個月左右的樣子,哄睡就會變得容易些。
規律的作息,需要家長的堅持
不管多大年齡的寶寶,家長要想寶寶睡得好,必須要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比如每天什麼時候該小睡、什麼時候是夜間睡眠,儘量在培養規律作息的過程中少一點插曲,這樣能夠更快更容易養成睡眠好習慣。除此之外,隨著寶寶長大,家長還需要發揮好言傳身教的作用。
CiCi媽寄語:隨著寶寶長大,對新鮮事物的探索好奇心增強,培養寶寶規律作息難度加強。這時家長最需要做的只有3點:一是把握好睡前儀式感;二是白天活動得當;三是家庭環境影響。這3點決定了孩子能否快速入睡以及好好睡覺的核心,供家長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