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組織管理問題如何解決?

2020-10-24 blackhappy

隨著外部整個社會環境的轉型與變遷,大量在中國企業依然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所在行業尚未進入相對穩態的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組織的存在特徵註定是多元的。無論是快速增長還是變革轉型的企業,問題的呈現往往是綜合的。

大多數管理者在講問題時都會提到人的因素,人往往是管理問題最容易被看到的一個方面。「人才吸引不進來」「績效考核流於形式、資金髮了卻沒起什麼作用」「有能力的員工卻跟企業之間存在博弈」......

  • 1、當企業內部的運轉效率越來越低下的時候,尤其是管理出了問題、員工反應緩慢或者相互扯皮的時候,管理者通常會認為,企業的流程存在問題。
  • 2、如果企業在運轉過程中出現資金鍊緊張,或者管理者偶然發現「跑、冒、滴、漏」的情況,費用的支出和審核存在隨意性,這個時候,企業會認為財務管理有待改善。
  • 3、當產品銷售額低於預期增長,並且持續不見好轉,企業自然會認為銷售系統出了問題,要麼是激勵措施出了問題,要麼是員工的能力不足以應對外部市場的快速變化。

無論我們用什麼角度去看問題,問題之間總是相互關聯的。尤其是處在當前階段的許多企業,當業務和管理都尚未進入相對穩定的狀態,問題之間的相互傳遞和制衡就會顯得更加快速和錯綜複雜。

壞的管理是問題之間的惡性循環和系統失效,好的管理是組織內部單店之間的相互促進和系統競爭力,背後關鍵的決定因素是機制。

理清組織管理問題的核心原則

建立問題之間的邏輯關聯:許多問題之間往往是相互關聯的,甚至是因果循環的。只有理清問題之間的邏輯關聯,才能幫助我們跳出問題的局部視角,從整個鏈條的角度出發改變問題的循環方向。

比如,考核起不到激勵和鞭策的作用,管理者認為指標不夠量化,管理者想盡辦法將定性的指標量化,讓職能部門的考核直接跟業務部門的結果性指標掛鈎,或者把定性的工作結果用數量或者比率指標來要求,等等。這樣做的結果,不但導致考核工作量增加,反而造成員工對於考核不公平的怨聲更大,激勵效果更差。

從多個方面了解問題,避免問題視角的單一化:由於組織中不同位置的立場和視角的差異,以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不同的部門和員工對於同一個問題很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判斷和感受。而這種差異性剛好能夠幫助我們識別問題邏輯鏈條的各種可能性。

基於問題表象用剝洋蔥的方式找到根源:引發一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從問題的根源出發 ,才能避免問題解決的一時性。

空間維度看組織:不平衡與不匹配所引發的矛盾

站在一個具體的時點去看,一個組織的管理問題往往是核心要素之間不匹配所引發的矛盾的顯現。每一個構成組織發展的核心要素,有其自身的慣性和路徑依賴。

所以,我們要想識別一個組織的問題,就需要研究組織核心維度的特徵,並對這些維度之間的匹配關係進行分析,對要素之間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保持敏感,從而幫助我們迅速完成對一個企業管理問題的系統性認識 。

比如 初創期的企業,先有了人和初步的機制(管理維度的特徵),業務維度的特徵反而是隨著創業的進程而慢慢清晰化。我們在這裡討論大多數業務相對成型的企業,而初創期的組織,問題往往是在些基礎上的簡化和變形。

首先從業務維度看企業。

當一個企業由大於一個業務構成的時候,我們先看整體業務的特徵,再看其中每一個單一業務的特徵。

如下圖所示,幾個簡要的子維度能夠幫助我們迅速完成對一個企業業務狀況的總體判斷。

業務上的快速變化,以及各種模糊、不確定甚至是矛盾和衝突的存在,必然會增加管理上的難度。業務關係的混亂,往往是引發管理問題的核心根源之一。當我們去分析和識別一個企業的組織管理問題是,「業務和管理之間的互動和匹配關係」是首先需要關注的命題。

其實,從管理維度看企業。

在組織的運轉過程中,「人」是其中最為機動、最具不確定性的因素。

「結構——功能——規範化水平——隊伍建設——組織氛圍 」幾個核心維度通過內在的邏輯關聯而總體上涵蓋了組織核心管理特徵的所有面向,能夠幫助我們迅速完成對一個企業管理問題的梳理和整體判斷。接下來,我們再簡要地介紹一下,在每個核心維度的內部,重點應該觀察什麼,對應的管理含義和常見問題又是什麼,以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

企業在構建管理體系和持續推動管理精細化的過程中,需要始終關注業務的發展速度與方向,考慮業務所在的階段,從而把握規範化的節奏,在穩定性和靈活性之間平衡,在延續和變化之間平衡,儘量基於未來做前瞻性的規劃和準備,以實現業務與管理之間更為有效的互動。

以上我們從「業務」和「管理」兩個大維度出發,根據其內在的邏輯進一步細分的幾個核心的子要素,從要素本身的管理意味和相互之間關係的角度入手,試圖在一個時點下完成對一個企業組織特徵的全面把握和整體判斷。從觀察這些核心要素的特徵以及想到之間的互動關係入手,能夠幫助我們迅速完成對核心 命題的識別與把握。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表格中針對核心要素列出的常見問題,更適用於當前階段處於快速發展或轉型期的企業,初創期或者業務與組織都相對穩定的企業在問題特徵上會存在差異。這裡我們重在分析原理 ,問題以示例的方式做經驗型的總結,僅供管理者參考。

-參考《組織設計》

相關焦點

  • 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如何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
    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可以全面發現問題,並由此提供全面協調的解決方案,這同企業日常管理中發現問題不同在於企業發現的問題可能是零散的,因而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可能不是有效的。
  • 企業知識管理的組織
    在中國企業的部門設置中,當代的知識管理組織,一般是從培訓部門演化而來。最早的培訓部門或培訓職能,往往歸屬於辦公室或人事部、或人力資源部,僅負責培訓計劃的制定、培訓預算的執行、培訓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隨著企業培訓需求的提升,培訓部門的職能進一步強化,甚至從人力資源部門單列出來,更為注重培訓體系的建設、培訓需求的分析、培訓效果的評估,有些培訓部門甚至負責職業技能鑑定。
  • 如何解決大數據的轉換和管理問題
    打開APP 如何解決大數據的轉換和管理問題 愛極客 發表於 2019-10-20 10:10:28 數據管理和數據轉換之間有重要的區別。數據轉換是數據集成過程中的第一步,其目標是將異類數據轉換為通用的全局模式,組織可以提前制定該模式。自動腳本通常用於將美元轉換成歐元,或將英鎊轉換成公斤。儘管大數據分析技術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但我們在很大程度上仍需要手動來完成重要任務,例如數據轉換和數據管理。 坦率地說,數據轉換和數據管理問題頗具挑戰性。
  • MBA管理:如何處理好組織衝突管理?
    如何處理好組織衝突與和諧問題是做好組織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組織衝突理論,簡要分析了組織和諧產生的直接原因,提出了組織應如何實現組織和諧的主要方法。組織衝突可定義為個人、群體或組織由於某種牴觸或對立狀況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異。
  • 組織績效管理的八大經典問題
    本文從一個完整的績效管理流程出發,總結與分析了組織績效管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八大問題,希望能夠對組織績效管理實踐提供一些警醒與指導。缺少戰略或未能對戰略達成共識戰略是組織績效管理的起點。管理者的績效領導力可以分為「意識、能力、意願」三個方面,「意識」是指管理者必須要能清楚地認識到應承擔的績效管理責任和要履行的績效管理職責,管理者缺位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缺少相應的「意識」,尤其當管理者因為業務能力優秀而剛剛晉升管理職位時更是如此;「能力」是指管理者為有效履行其績效管理職責所必需的具備的能力,如決策、問題解決、時間管理、溝通、授權、激勵等,「能力」不足是管理者錯位的主要原因;
  • 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解決非營利組織面臨的2大難題,進行更好管理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非營利組織的管理》。作者彼得·德魯克,被公認為「現代管理學之父」。不過,德魯克卻並沒有把自己定義為管理學家,而始終自認為是一名社會學者。他最關心的既不是企業,也不是管理,而是人在社會中的生存狀態。在德魯克生命的最後20年,除了寫作,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了非營利組織,幫助它們進行更好地管理和發展。
  • 常見的主數據管理問題-主數據管理解決方案
    數據是企業經濟活動賴以運轉的重要資源;是現代企業創造價值的最大來源;數據驅動下的決策方法是實施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數據資產是動態變化發展的,數據管理不善,通常會帶來業務決策效果不佳以及更有可能面臨違規和數據失竊。如何提升數據資產管理水平,是當前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 如何通過目標管理,讓企業進入階梯式管理循環
    有效的計劃,可以使每個員工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要如何做、用什麼標準去做、用多少時間去做......所以任何一個企業,從上至下,都要確立明確的目標,根據目標設定可行的工作計劃,這樣的企業才會發展更快、更高、更遠。 11月23日下午,由36氪產業創新中心主辦、秀洲高新區管委會指導的第一屆第七期企服課程在秀洲光伏科技館一樓36氪產業創新中心舉辦。
  • 鳳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教育管理問題研究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市場經濟蓬勃發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數量規模持續擴大,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已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領域。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企業如何高效管理會議室?
    會議是重要的貫徹企業決議、制訂工作計劃、督導項目執行、反饋組織意見的主要途徑。但是當會議室與會議的數量不匹配時,企業需要對會議室進行有效管理。目前企業運轉中,圍繞會議存在著許多問題:會議室資源總是不足,各種會議撞車;與會人員通知不到位;會前也不知道會議內容,到了會議室一臉懵逼;會議籤到造假;管理人員不清楚會議室使用情況等;會議效率低下;會議決議不能有效落地執行等。傳統的會議管理是前臺同事用一張excel表格,記錄所有會議室的預約情況,所有的會議室資源由個人調配。如果只有一兩個會議室,這種方式自然沒什麼問題。
  • 旺鏈科技VoneDAO:構築企業自組織管理新形態
    尤其是現代企業,如何做好要素的分配和組合,在激勵模式和治理機制方面實現超前性布局,實現企業和員工的最大利益,已經成為企業急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和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企業只有通過內部變革,即變革組織形式和組織狀態以及管理模式,使組織自組織化,使企業提高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激發所有活力和可能的積極變量,企業才能長久生存下去,這也是企業自組織管理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所在。
  • 如何提升企業管理能力?
    真正有效的管理是營造一種氛圍,這種氛圍能夠激發員工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企業的組織架構是企業管理的核心框架,企業管理信息的有效傳遞,企業管理行為的有效執行,均依賴於有效的組織架構模式和人員能力。
  • HR人力資源軟體排名,一個平臺解決企業管理基本問題
    HR人力資源軟體排名,一個平臺解決企業管理基本問題 HR是一個任何企業都存在的崗位,其涉及到的工作維度也相對較廣,主要包括人事招聘、培訓、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工作流程繁瑣
  • 組織行為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摘要:本論文是對中日企業應用組織行為理論來進行企業管理的比較研究。;最後對中國企業如何應用組織行為理論來管理企業提出了建議。    本論文的研究結果表明:    (1)組織行為理論的思想基礎是「社會人」,它著眼的基本點是將人作為管理活動的核心。利用組織行為理論來管理企業,可以有效地形成企業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可以充分地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可以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 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
    對於企業來說,倘若員工能以老闆的心態工作,公司上下同心協力,向著一個目標奮鬥,將會戰無不勝。可是,要讓員工和管理者同心協力太難了。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兩者所關注的點也會有所不同。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早年去自己買下的一個油田視察時,發現油田管理極其混亂,他對此非常憤怒,對著油田經理就是一頓臭罵:「為什麼我一來就能發現的問題,而你們整天待在這裡卻發現不了?」
  • 如何設計一個企業的組織結構?
    如果把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比喻成一場戰役,那麼組織結構就像企業作戰時的陣型,作戰陣型對於一場戰役的勝利不言而喻。   一、企業組織結構指什麼?   組織結構指的是企業全體員工為實現企業目標,在業務和管理活動中進行分工協作,在職位範圍、責任和權力方面形成的結構化體系。
  • 如何解決企業所得稅的根本問題,個人獨資企業解決成本
    作為企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問題無外乎就兩種,第一種,缺少進項抵扣,增值稅負重;第二種,缺少成本費用,企業所得稅負重。在以往,很多企業都會通過朋友的公司或者買賣的方式來進行抵扣,但是在金稅三期工程升級以後,對發票的管控就越來越嚴格了,所以很難再有以前的那套操作方法。那麼在2020年,企業該如何來控制所得稅的問題呢?
  • UEM是怎麼解決企業十二個常見的管理挑戰
    管理團隊的管理者通常會面臨一系列與生產力和溝通相關的挑戰。了解如何認識到這些挑戰並加以解決,有助於增強管理者領導團隊的信心和能力。 以下是管理者們面臨的一些最常見的挑戰:
  • 學習型組織建設在企業管理中的實踐
    知識子系統是指對組織獲取和產生的知識進行管理,它包括知識的獲取、創造、存儲、分析、轉移、應用和確認六個要素,這些要素是持續的、相互關聯的。技術子系統是指顯示技術如何提高學習和知識管理的速度與效果,由支持學習和信息訪問與交換的支持性技術網絡及信息工具所組成,包括知識技能、電子工具和先進的手段如仿真技術、網絡會議等。技術子系統用於獲取和交換信息,它包括管理知識的技術和提升學習的技術。
  • 微一案:初創企業應該如何完善組織架構?
    原標題:微一案:初創企業應該如何完善組織架構?「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創業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一面是全民創業如火如荼進行,處處充滿商機,另一面則是不計其數的創業公司在寒冬中慢慢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