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最近我們夫妻倆迷上這菜了,晚餐只吃它,低脂美味不耽誤減肥
大家都知道,老公是個非常不挑食的歪國人。不管是異國料理或是內臟食材,他很少說不,不管我端上什麼東西,只要擺在他的盤子上,他就會吃得一乾二淨,在飲食上,大個子是個非常好相處的人。(只有飲食上) 不過不挑食,跟喜歡吃是兩回事。在我剛搬來國外第一年,因為他的不挑食,我也理所當然地餐餐吃中餐,湯麵、中菜配飯、餛飩水餃。也許是出自我剛搬來異國的體貼,老公嘴上沒說,但我發現他打包辦公室午餐的機率很高,即使是不怎樣的三明治或披薩,他也寧可吃剩菜而不是我做的晚餐。
一直到我跟他一起出門旅行超過兩個禮拜,我才理解他的心情。不管對於不同飲食的冒險心有多旺盛,渴望家鄉食物的心情是基本人性。每個人從小吃到大的東西,就是屬於自己的飲食軌道,出門旅行可以是興奮的火花,但規律地走在軌道上才是人生常規。我跟他出門只要超過三天,就會非常想念清澈的熱雞湯或餛飩麵;他到亞洲陪我過節旅行之後,回到美國第一餐也是漢堡薯條大可樂,家鄉味就像小時候那條毯子,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安全感。
現在我們家的晚餐很公平,今天吃亞洲料理,明天就是西式飲食,甜點常常做,但是越來越偏向亞洲人的甜度。在一起這麼多年,我慢慢建立起屬於我與他的飲食軌道,兩個人都覺得是"家"的味道。這是某日的晚餐:厚烤豬排配蘋果醬、蔬菜與蔥香起司烤馬鈴薯,結果擺上桌之後,兩個人就立刻吃光,來不及照相,可惜了這美美的一餐。厚烤豬排很簡單之前也聊過,老公的家鄉)吃豬肉喜歡帶點甜的風味,最經典的是搭配蘋果醬(Apple butter),一般餐廳的蘋果醬都甜得嚇死人不然就是肉桂味太重,我後來決定自己做,可以調整風味食材又新鮮。
蔥香起司烤馬鈴薯、自製蘋果醬(配厚烤豬排)
蘋果醬材料:
大蘋果兩顆(富士蘋果那種尺寸)
砂糖兩湯匙
黑糖一湯匙
肉桂粉一到兩茶匙(隨個人喜好調整)
肉豆蔻粉1/4茶匙
威士忌一茶匙
奶油約30g
做法:
蘋果削皮切小塊,把除了奶油之外的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鍋中,加入半杯冷水,小火煮到沸騰,然後蓋上鍋蓋,悶煮半小時,中間可以開蓋確認一下水分,但是不要攪拌
到這樣湯汁收幹的程度,把奶油下鍋,這時候可以攪拌到奶油融化
拿出壓薯泥器(或是大叉子),用力把蘋果壓碎壓爛
壓多爛也是看個人喜好,我喜歡保留點顆粒,大個子媽會拿去果汁機打爛再過濾變成超滑順口感。然後就完成了。做好的蘋果醬,冷熱皆可吃,沒吃完密封,冰箱保存一個禮拜
起司烤馬鈴薯看起來很難,尤其是對不常烹飪這種烤箱料理的亞洲人來說,但其實只有幾個重點:醬汁、起司、要烤熟。抓住這幾個訣竅,任何人都能烤出一盤迷倒老美的馬鈴薯。
材料:
中等尺寸馬鈴薯(我用紅皮馬鈴薯)四五顆
青蔥一大把
冷凍青豆一湯匙
麵包屑兩湯匙
起司絲(我用切達起司)一大把
麵粉兩大匙
奶油約50g
鮮奶油兩大匙
雞高湯約兩杯
紅椒粉半茶匙
蒜粉一茶匙(或用切很碎的蒜末也可)
鹽、黑胡椒適量
做法:
烤馬鈴薯,很常見的是旁邊熟了中間還硬硬的,吃起來很不爽又不是吃蘋果。為了預防這種事發生,馬鈴薯先煮到半熟,再繼續烹調是最好的方法馬鈴薯洗乾淨(不用削皮),切成五公分左右的小塊,表面灑點水,放進微波爐加熱五分鐘,或到刀子可以不費力穿透的程度
在等待微波的同時,來做醬汁,好吃的烤馬鈴薯,要濃鬱綿密,單靠馬鈴薯本身的澱粉不夠,要另外做白醬來襯託麵粉與奶油下鍋,開中小火
奶油融化之後不停攪拌,讓麵粉與奶油融合均勻
接著倒入鮮奶油,攪拌均勻,此時應該會很濃稠的一坨但略帶流動感
邊攪拌,邊倒入雞高湯(不停攪拌,高湯分次倒入,麵粉就不會結塊)
直到略為濃稠的流動感,再加入調味料調味,白醬就完成
剛剛煮到半熟的馬鈴薯撒上青蔥
均勻倒入白醬
盤子可以拿起來左右搖晃一下讓醬汁均勻
然後鋪上麵包屑,表面蓋上錫箔紙
放入烤箱,180*C/360*F烤四十分鐘,最後十分鐘把錫箔紙拿掉
直到麵包屑呈現略微焦脆的程度
表面撒上大量起司絲,再放回烤箱,只開上火,烤個五到八分鐘,起司絲融化略深色的程度就可以了。烤完的成品超美,然後我們就開動了,吃完還放到冰箱之後才想起忘了照相。
既然都聊了配菜,好像不聊一下主餐有點空虛,這次的厚烤豬排,我用白酒、大蒜、鹽與黑胡椒醃製了一個下午
醃好的豬排煎到兩面焦黃
倒入醃豬排的醬汁
煮到醬汁略滾
放入烤箱,烤二十到三十分鐘(取決於豬排有多厚)
蔬菜是甜豆配甜椒與蘑菇
厚豬排軟嫩多汁,搭配甜度剛好的蘋果醬,相得益彰;起司馬鈴薯濃鬱鬆軟,大量的青蔥香氣可以中和厚重的白醬風味,增進食慾;新鮮的蔬菜就是好吃,有機甜豆感覺更爽脆。(貴個一兩塊有什麼關係哼)這餐吃得很過癮啊。(擦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