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拜俄羅斯羅斯託夫州莫羅佐夫斯克區中國志願者紀念碑記

2020-12-22 人民網國際

蘇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筆下著名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描述了位於俄羅斯南部羅斯託夫州頓河流域一戶哥薩克在蘇俄國內戰爭時期的複雜的人生際遇,從平民視角反映了那段血與火的歷史。蘇聯哥薩克及各族人民,為保家衛國,爭取自由幸福的生活拋頭顱,灑熱血。不過在建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過程中,同樣甘灑熱血的也有我們的中國同胞。戰後同胞犧牲地陸續修建了紀念碑。在今年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中國駐俄使館首次組織館員及駐俄媒體代表來到位於羅斯託夫州莫羅佐夫斯克區一處中國志願者紀念碑進行祭掃。

中國人來到俄國背景是,由於當時俄國深深捲入一戰,青壯男子都被徵召,因而導致國內勞力缺乏,在這種情況下沙皇政府與當時中國民國政府籤訂了引入中國勞力到俄歐洲地區廠礦企業工作的協議,據估計有30-50萬之多,但是由於工作繁重,待遇很差,與俄國工人相比薪酬差別懸殊。因此在十月革命爆發後,在列寧主義的感召之下,中國工人很快接受了新思想,積極幫助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建立與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有不少人將一腔熱血灑在這座距離故鄉萬裡之遙異國它鄉,長眠在那裡。

位於俄羅斯南部的羅斯託夫州,在四月初,已經看得見春天的腳步,積雪早已消融,雖然樹木沒有吐枝放芽,但小草已經露頭,正努力伸展腰肢。沿途所見,有的田地麥田已經返青,一派春耕大忙景象。這是一片播種希望也是充滿希望的田野。由羅斯託夫州首府頓河畔羅斯託夫到紀念碑所在地莫羅佐夫斯克市驅車需要三小時。我們抵達時已是近正午時分,春和景明,遠遠望去,頂端綴一紅星的方尖型紀念碑巍然矗立,兩株挺撥青松拱衛左右,正面鐫刻著用中俄兩種文字寫就的文字:敬禮 這裡安葬的是在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戰鬥中於1919年7月在莫洛佐夫斯卡婭車站地區犧牲的第292傑爾賓特國際團中國紅軍遊擊隊隊員。在當地地方志博物館裡有關於這些中國烈士犧牲情況更為詳細的記載。其中稱在當年,中國戰士們作戰勇敢,但是因為紅軍與白軍實力相差懸殊,最終有429人犧牲,其中有200名左右是中國人。1958年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時,當時的蘇聯政府在這裡豎立了該紀念碑以茲紀念。在當地的博物館裡我們看到了當時蘇聯軍人列隊舉行儀式拜謁這座紀念碑的已經發黃珍貴歷史圖片。因為紀念碑位於莫羅佐夫斯區政府的斜對面,僅一街之隔。所以中國使館代表團來到之前,區政府就組織了一些工作人員列隊等候。按照當地習俗他們每人一束紅玫瑰,預備好的花圈上以紫底白字裝飾著漢字輓聯:駐俄羅斯大使館敬輓 中國烈士永垂不朽 。現場寂靜,山河無言,但這裡的大地有情,人民有情,他們沒有忘記中國烈士們。我駐俄使館領事處二秘王軍代表中國政府向烈士們致以簡單悼辭:我們謹代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還有隨行記者,代表祖國人民前來紀念中國烈士們。今天是中國的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先輩,緬懷烈士的日子,祖國深深的緬懷著在俄羅斯的中國烈士們,你們為了保衛世界上第一個紅色政權而遠渡異國他鄉,願你們在這裡安息,願烈士的精神牽引著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遠流長。完畢,以三鞠躬表示對中國烈士們的崇高敬意。參加儀式的俄羅斯民眾將近百人,他們拾級而上,將手中的玫瑰敬獻到花圈兩側。烈士有靈,應能感知到遠在萬裡之外的祖國同胞以及當地俄羅斯民眾的崇敬與悼念之情。由於年代久遠,這裡的中國的烈士姓名、籍貫、生年均不詳,相比旁邊以黃色喬治帶裝飾的當地在衛國戰爭期間為國捐軀的英雄名錄牆,作為中國人總覺有些遺憾。

儀式結束後,人民網記者採訪莫羅佐夫斯克區副區長維克多·馬利科夫。馬利科夫表示要銘記歷史,緬懷過去,尤其對於蘇維埃初創時期的國內戰爭的眾多歷史性事件不能忘記。在反對白軍的戰鬥中,中國的兄弟們給予蘇維埃政權巨大的幫助。他強調,我們用這座保存得比較完整的紀念碑,第一要展示我們與中國人民之間的團結互助精神;第二,我們不會忘記在我們國家歷史上中國人民做出的貢獻,我們記得誰曾經幫助過我們,我們緬懷歷史。他說中國人幫助紅軍打白軍的這段歷史是在其上世紀中學讀書時,歷史教材中曾經講述過,而且地方歷史博物館中也有相關記載。過去紀念碑經常修繕,因此保存得一直比較完好,上次大修是在五年前進行的。修繕費用是從區財政預算中撥出專款進行的。因為種種相關的措施到位,所以今天的紀念碑狀態保持得不錯。這次使館專門派一個團來此進行專門的祭掃,在他印象中是第一次。敬獻花圈、花籃等儀式,當地經常進行的,通常是在5.9勝利日時。在蘇聯時期,十月革命那天公曆11月7日那天也有祭奠活動。不過蘇聯解體之後,官方、半官方的活動就沒有了,但是老百姓自發進行的獻花活動一直沒有中斷。他表示,目前有人試圖重新評價十月革命歷史,因此俄羅斯總統普京目前下令要重新編輯一套俄羅斯歷史教科書,來應對重新審視價值觀及歷史各種思潮,歷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無法逃避。

祭掃前一天,我使館代表團與俄羅斯外交部駐羅斯託夫代表處代表鮑裡斯 ·戈克扎耶夫進行了會見。他對記者表示,雖然他不知道這段中國人在羅斯託夫為蘇維埃政權浴血奮戰的歷史,但是他尊重這段歷史,感謝中國人做出的貢獻,而且他本人也積極評價十月革命那段歷史。雖然蘇聯已經解體已經20餘年,俄羅斯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也大轉變。但是列寧主義思想在當時作為一種新的思想意識形態代表著新的力量,在當時的社會政治條件下具有進步意義,它摧毀了一個腐朽的舊政權,產生了 一個新社會,將人類社會推向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安排自己下屬作好相關接洽工作,派員全程陪同,在途中以及抵達後不斷來電詢問進展情況,可見其重視程度。

據人民網記者從使館方面獲得的信息,除此處紀念碑外,俄境內還有5處紀念碑。具體為位於莫斯科紅場列寧墓右後側刻有兩位中國姓氏的紀念碑;位於彼爾姆州特羅伊察鎮綜合紀念設施(遺址)(紀念碑被拆毀,當地政府有意擇址重修);俄北奧塞梯首都弗拉基高加索市中國國際主義戰士紀念碑(此次使館也派出一組代表祭掃該處紀念碑);沃羅涅日諾沃佩奧爾斯克紀念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維亞火車站附近中國團紀念碑。以上設施均是紀念在蘇俄國內革命戰爭中為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犧牲中國烈士所建。( 人民網莫斯科4月5日電)

 

相關焦點

  • 祥和陵園舉行清明公益祭掃,代市民祭拜先人
    4月4日上午,廣州市番禺區祥和陵園舉行清明公益祭掃儀式,由陵園工作人員代無法親臨現場祭掃的市民祭拜先人,並號召廣大市民群眾一同「文明祭掃,平安清明」。上午9時許,祥和陵園清明公益祭掃儀式正式開始。隨後,參加清明公益祭掃活動的全體人員來到植地莊烈士紀念碑,向烈士敬獻鮮花,表達對烈士的崇高敬意。據了解,為了鞏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果,守護好市民群眾的健康安全,祥和陵園以社會公益為出發點,舉辦了這場簡約而莊重的集體祭掃儀式,幫助市民完成在疫情期間也可以祭拜親人的心願,為他們追思,為他們祈福。
  • 清明祭拜先人,沒有留下子女的周總理,不能被我們忘記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到,今天有很多人為自己的先人進行掃墓,同時有很多人雖然無法返回家鄉為先人祭祖,也會在心裡進行悼念。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崇敬祖先的民族,而清明祭祖,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在三國時期,這項祭拜先人的盛大活動,已經是禮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這是一個特殊的祭拜場所——沒有墓碑,只有名字。這是一個特殊的祭拜日子——紀念的是那些無私捐獻出自己的逝者。△公祭儀式。△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給菲利普紀念碑獻花2018年5月,熱愛中國的27歲西南大學英文教師菲利普因病逝世,他生前積極倡導人體器官捐獻。按照遺願,在重慶,他的器官分別捐獻給了五個中國人——三人的生命得到挽救,兩人的眼睛重獲光明。
  • 清明:清明最早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何變成祭拜祖先的日子?
    清明,每年陽曆4月4日-4月6日,滿眼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清明與寒食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寒食節是春秋時期定下來的感懷先祖的日子,恰巧寒食節在清明前後,因此將清明與寒食合為一天。相傳第二年,他帶著群臣來祭拜介子推,發現那棵柳樹竟然活了,於是他給柳樹賜了個名,叫「清明柳」,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在清明的時候會插柳以祈福。清明習俗祭拜:清明前後,祭奠先祖,人們會上墳掃墓,擺供品以祈福。
  • 臺灣政客祭拜黃帝陵:洪秀柱前往大陸,馬英九「遙祭」,蔡英文「去...
    4月5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鬱慕明前往陝西黃帝陵,擔任戊戌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主祭。這是洪秀柱首次祭拜黃帝陵,也是鬱慕明連續第七年清明節來大陸祭拜黃帝陵。 與鬱慕明同時祭拜的還有新黨四位青年代表。鬱慕明表示,帶年輕朋友來,就是讓他們到現場親身了解一下這段歷史,牢記祖先的恩澤。
  • 安徽合肥:「雲祭祀」掀起清明新風尚
    清明將至,志願者們通過QQ群、微信群、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載體,公告欄、宣傳橫幅、電子顯示屏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向轄區居民們發放「倡議書」,積極引導居民採取網絡祭掃、代理祭掃、居家祭祀等新方式,努力營造綠色文明安全的清明祭祀氛圍。
  • 清明掃墓為何先祭拜后土,後拜先祖?后土究竟是啥來歷?
    清明掃墓為何先祭拜后土,後拜先祖?后土究竟是啥來歷?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人們緬懷先祖的熱情。大家仍然像往常一樣,聚上同村的兄弟姐妹,興高採烈地來到墓碑前,進行祭祀。所以說這事讓人覺得很奇怪,掃墓明明是為了祭拜先祖,為何先祭拜后土?后土究竟是啥來歷?原來,人們所祭拜的后土是一個大神,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她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掌管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中國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說法,可見主宰大地山川的后土神是相對於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是尊貴的大神。
  • 網絡中國節·清明:讓祭奠好人成為清明鮮明符號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又至清明,依然不變的是,帶著一顆虔誠之心去緬懷去祭奠。緬懷誰?除了已故親友,先祖先賢,革命烈士,還應祭拜那些留下一串串感人故事的已逝好人。同樣,在浙江寧波遺體捐獻紀念陵園,捐獻者家屬、移植受者、遺體捐獻志願者服務隊及社會各界300多位愛心人士到現場,表達了對捐獻者的懷念與哀思。這是一個好人輩出的年代。
  • 清明時節話說主題作文
    清明時節有哪些相關的主題作文可以寫呢?傳統佳節緬懷先烈。圍繞著這個主題,可以寫祭拜英烈的故事,參觀革命先驅紀念碑,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以及烈士家鄉的新變化。通過這些相關素材表達在清明節之際,發揚革命先烈的傳統,繼承先烈的遺志,建設美好家園的家國情懷。清明踏青遍賞風光。
  • 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原標題:清明祭拜祖先 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   眼看清明節就要到了,在清明節的時候人們都回去掃墓。但是有些人清明節是不適合去掃墓的。你知道清明節哪些人不適合去掃墓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
  • 中國人清明掃墓,外國人怎麼祭拜亡者
    在中國,各地的清明習俗雖有不同,卻都以祭掃祖先為主軸。細細盤點,中國人一年到頭,祭祖的節日竟有清明、中元、寒衣和除夕四個之多,涵蓋春夏秋冬各個季節,對先祖的尊崇可見一般。然而,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敬祖」精神嗎?外國人有哪些祭祀祖先的節日和活動?游離於東西方文化之外的非洲又有怎樣的祭掃習俗?
  • 請不要墳前哭完警局哭,提倡綠色祭拜,文明祭拜
    清明時節祭掃防火2019年4月6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日,有多位青島市嶗山區居民向中國之聲記者反映,在嶗山風景區內,散亂分布著大量違規建造的墳墓,部分村子內甚至還存在非法買賣墓地的情況從古至今,清明節都是中華民族祭祀祖先,懷念親人的重大節日,是中國的三大鬼節之一。從祭祀方式,祭拜禮節、祭品都有著對應的傳統和說法。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 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清明懷古,緬懷先祖」
    傳統談及清明你們一定會覺得很無聊吧,那麼今天小編就會結合一些事例跟大家普及普及。就分別拿小編的奶奶家和外婆家舉個例子,別看是兩個中國的家庭,但是家裡面的傳統習俗文化是完完全全不一樣的,小編的奶奶家呢是傳統的農耕社會中的農村家庭,因此家裡的思想也會比較偏向傳統習俗,所以在清明節的那一天,奶奶家就會非常的隆重,那一天奶奶家就會有一系列的清明習俗。
  • 清明祭拜先人有講究,以下的四條禁忌,農村長者說不能觸犯
    這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無一例外在農村老家都會有這樣的一個規矩,就是要去祭拜已經去世的親人們。不過祭拜歸祭拜,若是你還沒有摸清農村的這些祭拜的時候所需要了解的東西的話,是會鬧出大笑話的。所以在祭拜之前給他們準備的貢品的話,是需要提前防止小孩子們偷吃的。然後是不允許祭拜的時候還邊幹著其他事情,比如玩手機,比如嬉笑打鬧。畢竟在老一輩人心裡,這一件事情是非常嚴肅的一件事情,但是對於年輕的人來說的話,對這樣的形式沒有那麼的上心。
  • 車毅齋紀念碑保存記
    」為此,清朝政府特授於毅齋「花翎五品軍功」,以資獎勵(碑中略述其事)一九三七年,日寇侵略中國,鐵蹄踏到太谷,竟對五十年前天津擂臺一劍之仇耿耿於懷,逼迫當時在太谷的車氏弟子交出「紀念碑」。門人深知,此碑落於日寇之手,多少人要受其害,雖受盡酷刑,拒不交出,言說早已下落不明,才將此碑保存下來。文革時期,此碑又險遭劫難,曾被膽小的收藏者夜拋街頭。
  • 過清明作文(精選9篇)
    【篇二:過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人們掃墓、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人們會帶上各種各樣的鮮花去祭拜親人,回憶親人在世時給予我們的愛,每年這天老天爺也會下朦朦的細雨,多像是人們思念親人流下的眼淚啊!  「又是一年芳草綠」,清明節也是人們踏青的好日子哦。
  • 臺灣輔英科技大學副教授張百蓉:臺灣原住民的寒食清明
    他們非常鄭重的說明,對他們自己祖先到臺東縣太麻裡鄉三河村到原住民發祥地的紀念碑前做祭祀儀式。第二種就是結合了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信仰,在天主教部分舉行彌撒,在基督教是結合復活節舉行禮拜。內容上都是追思先人的意思。第三種就是臺灣一般漢人所進行的儀式很接近,就是各家自己的祭拜,他們到墳前。這裡有一些區分,有些沒有供品,沒有焚香也沒有紙錢,用自己母語禱告。
  • 漳臺人農曆三月初三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不掃墓
    文/圖 記者 朱亞聖 通訊員 林盛發  清明時節,全國各地的人們都去掃墓祭拜祖先。而漳臺一些地方的人們是個例外,他們清明時節不掃墓,掃墓時間推後到農曆三月初三 。那一天,他們稱之為「三日節」或稱「敬祖節」。  農曆三月初三那天,他們掃墓的方式和清明掃墓是一樣的:先是由後人「掛紙」(在墳墓上掛紙帛,後改為壓紙帛)作為上墳的標誌。
  • 武漢每年江葬僅300例 市民難過心理關:如何祭拜?
    原標題:武漢每年江葬僅300例 市民難過心理關:如何祭拜? 市民祭奠江葬的親人  荊楚網消息(記者 張城、鍾劍橋)清明將至,殯葬話題又熱了起來。本網昨日報導發現,武漢5大陵園近九成墓地選地葬,價格昂貴且不環保。
  • 臺政客祭祖大不同:洪秀柱來大陸 蔡英文「去中國化」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修文   4月5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新黨主席鬱慕明前往陝西黃帝陵,擔任戊戌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的主祭。這是洪秀柱首次祭拜黃帝陵,也是鬱慕明連續第七年清明節來大陸祭拜黃帝陵。   與鬱慕明同時祭拜的還有新黨四位青年代表。鬱慕明表示,帶年輕朋友來,就是讓他們到現場親身了解一下這段歷史,牢記祖先的恩澤。 顯然,在島內「去中國化」甚囂塵上的當下,讓年輕人「了解歷史、牢記恩澤」顯得異常重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何時,臺灣同胞祭祖,從未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