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筆下著名的長篇小說《靜靜的頓河》描述了位於俄羅斯南部羅斯託夫州頓河流域一戶哥薩克在蘇俄國內戰爭時期的複雜的人生際遇,從平民視角反映了那段血與火的歷史。蘇聯哥薩克及各族人民,為保家衛國,爭取自由幸福的生活拋頭顱,灑熱血。不過在建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過程中,同樣甘灑熱血的也有我們的中國同胞。戰後同胞犧牲地陸續修建了紀念碑。在今年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中國駐俄使館首次組織館員及駐俄媒體代表來到位於羅斯託夫州莫羅佐夫斯克區一處中國志願者紀念碑進行祭掃。
中國人來到俄國背景是,由於當時俄國深深捲入一戰,青壯男子都被徵召,因而導致國內勞力缺乏,在這種情況下沙皇政府與當時中國民國政府籤訂了引入中國勞力到俄歐洲地區廠礦企業工作的協議,據估計有30-50萬之多,但是由於工作繁重,待遇很差,與俄國工人相比薪酬差別懸殊。因此在十月革命爆發後,在列寧主義的感召之下,中國工人很快接受了新思想,積極幫助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建立與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有不少人將一腔熱血灑在這座距離故鄉萬裡之遙異國它鄉,長眠在那裡。
位於俄羅斯南部的羅斯託夫州,在四月初,已經看得見春天的腳步,積雪早已消融,雖然樹木沒有吐枝放芽,但小草已經露頭,正努力伸展腰肢。沿途所見,有的田地麥田已經返青,一派春耕大忙景象。這是一片播種希望也是充滿希望的田野。由羅斯託夫州首府頓河畔羅斯託夫到紀念碑所在地莫羅佐夫斯克市驅車需要三小時。我們抵達時已是近正午時分,春和景明,遠遠望去,頂端綴一紅星的方尖型紀念碑巍然矗立,兩株挺撥青松拱衛左右,正面鐫刻著用中俄兩種文字寫就的文字:敬禮 這裡安葬的是在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戰鬥中於1919年7月在莫洛佐夫斯卡婭車站地區犧牲的第292傑爾賓特國際團中國紅軍遊擊隊隊員。在當地地方志博物館裡有關於這些中國烈士犧牲情況更為詳細的記載。其中稱在當年,中國戰士們作戰勇敢,但是因為紅軍與白軍實力相差懸殊,最終有429人犧牲,其中有200名左右是中國人。1958年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時,當時的蘇聯政府在這裡豎立了該紀念碑以茲紀念。在當地的博物館裡我們看到了當時蘇聯軍人列隊舉行儀式拜謁這座紀念碑的已經發黃珍貴歷史圖片。因為紀念碑位於莫羅佐夫斯區政府的斜對面,僅一街之隔。所以中國使館代表團來到之前,區政府就組織了一些工作人員列隊等候。按照當地習俗他們每人一束紅玫瑰,預備好的花圈上以紫底白字裝飾著漢字輓聯:駐俄羅斯大使館敬輓 中國烈士永垂不朽 。現場寂靜,山河無言,但這裡的大地有情,人民有情,他們沒有忘記中國烈士們。我駐俄使館領事處二秘王軍代表中國政府向烈士們致以簡單悼辭:我們謹代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還有隨行記者,代表祖國人民前來紀念中國烈士們。今天是中國的清明節,是中國人紀念先輩,緬懷烈士的日子,祖國深深的緬懷著在俄羅斯的中國烈士們,你們為了保衛世界上第一個紅色政權而遠渡異國他鄉,願你們在這裡安息,願烈士的精神牽引著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遠流長。完畢,以三鞠躬表示對中國烈士們的崇高敬意。參加儀式的俄羅斯民眾將近百人,他們拾級而上,將手中的玫瑰敬獻到花圈兩側。烈士有靈,應能感知到遠在萬裡之外的祖國同胞以及當地俄羅斯民眾的崇敬與悼念之情。由於年代久遠,這裡的中國的烈士姓名、籍貫、生年均不詳,相比旁邊以黃色喬治帶裝飾的當地在衛國戰爭期間為國捐軀的英雄名錄牆,作為中國人總覺有些遺憾。
儀式結束後,人民網記者採訪莫羅佐夫斯克區副區長維克多·馬利科夫。馬利科夫表示要銘記歷史,緬懷過去,尤其對於蘇維埃初創時期的國內戰爭的眾多歷史性事件不能忘記。在反對白軍的戰鬥中,中國的兄弟們給予蘇維埃政權巨大的幫助。他強調,我們用這座保存得比較完整的紀念碑,第一要展示我們與中國人民之間的團結互助精神;第二,我們不會忘記在我們國家歷史上中國人民做出的貢獻,我們記得誰曾經幫助過我們,我們緬懷歷史。他說中國人幫助紅軍打白軍的這段歷史是在其上世紀中學讀書時,歷史教材中曾經講述過,而且地方歷史博物館中也有相關記載。過去紀念碑經常修繕,因此保存得一直比較完好,上次大修是在五年前進行的。修繕費用是從區財政預算中撥出專款進行的。因為種種相關的措施到位,所以今天的紀念碑狀態保持得不錯。這次使館專門派一個團來此進行專門的祭掃,在他印象中是第一次。敬獻花圈、花籃等儀式,當地經常進行的,通常是在5.9勝利日時。在蘇聯時期,十月革命那天公曆11月7日那天也有祭奠活動。不過蘇聯解體之後,官方、半官方的活動就沒有了,但是老百姓自發進行的獻花活動一直沒有中斷。他表示,目前有人試圖重新評價十月革命歷史,因此俄羅斯總統普京目前下令要重新編輯一套俄羅斯歷史教科書,來應對重新審視價值觀及歷史各種思潮,歷史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無法逃避。
祭掃前一天,我使館代表團與俄羅斯外交部駐羅斯託夫代表處代表鮑裡斯 ·戈克扎耶夫進行了會見。他對記者表示,雖然他不知道這段中國人在羅斯託夫為蘇維埃政權浴血奮戰的歷史,但是他尊重這段歷史,感謝中國人做出的貢獻,而且他本人也積極評價十月革命那段歷史。雖然蘇聯已經解體已經20餘年,俄羅斯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也大轉變。但是列寧主義思想在當時作為一種新的思想意識形態代表著新的力量,在當時的社會政治條件下具有進步意義,它摧毀了一個腐朽的舊政權,產生了 一個新社會,將人類社會推向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安排自己下屬作好相關接洽工作,派員全程陪同,在途中以及抵達後不斷來電詢問進展情況,可見其重視程度。
據人民網記者從使館方面獲得的信息,除此處紀念碑外,俄境內還有5處紀念碑。具體為位於莫斯科紅場列寧墓右後側刻有兩位中國姓氏的紀念碑;位於彼爾姆州特羅伊察鎮綜合紀念設施(遺址)(紀念碑被拆毀,當地政府有意擇址重修);俄北奧塞梯首都弗拉基高加索市中國國際主義戰士紀念碑(此次使館也派出一組代表祭掃該處紀念碑);沃羅涅日諾沃佩奧爾斯克紀念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維亞火車站附近中國團紀念碑。以上設施均是紀念在蘇俄國內革命戰爭中為保衛新生蘇維埃政權犧牲中國烈士所建。( 人民網莫斯科4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