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主犯、累犯加重處罰的理解和適用

2021-01-07 中國法院網

2002-08-12 13:33:37 | 作者:王禮仁

  一、司法解釋關於加重處罰的規定

  最高法院1997年11月4日《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下簡稱《解釋》)第六條第(三)項規定:盜竊數額達到「數額較大」標準,同時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盜竊數額達到「數額巨大」標準,同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1.盜竊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犯罪中情節嚴重的主犯;2.盜竊金融機構的;3.流竄作案危害嚴重的;4.累犯;5.造成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和其他嚴重後果的;6.盜竊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醫療款物,造成嚴重後果的;7.盜竊生產資料,嚴重影響生產的;8.造成其他重大損失的。

  二、理論上的分歧和司法現狀

  對上述《解釋》,理論界存在兩種反對意見,即「越權解釋說」與「雙重加重說」。「越權解釋說」認為:解釋第六條第(三)項中,對盜竊「數額較大」或者「數額巨大」的犯罪行為若具有主犯、累犯等八種情形的,可以分別認定為「其他嚴重情節」或「其他特別嚴重情節」。即有這八種情形的犯罪分子均需要在上一個法定刑幅度內裁量刑罰,導致了高於法定最高刑以上的判決出現。這是司法機關違背立法解釋的表現,屬于越權解釋。而持「雙重加重說」者認為:對累犯和主犯作為加重情節處罰,是兩次從重打擊累犯和主犯。第一次是把本應在第一檔法定刑內量刑的犯罪拿到第二檔去量刑,第二次是在第二檔法定刑中對其再從重處罰,使累犯和主犯加重又加重,顯失公平。

  在司法實踐中,對累犯和主犯是否適用加重處罰,以及如何適用加重處罰,執行也不統一。在司法解釋剛剛出臺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在司法實踐中,對累犯和主犯一律適用加重處罰。當理論上對上述解釋提出批評後,有的地方則沒有適用上述司法解釋,有的地方仍在適用上述司法解釋。

  三、如何解釋和適用主犯、累犯加重處罰的規定

  首先,應當指出的是:解釋第六條第(三)項關於加重情節的解釋,既不違法也未越權,是依照法律規定作出的司法解釋。第一、「其他嚴重情節」和「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是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的兩種加重處罰情節,因而對其進行司法解釋,有其法律根據,並沒有越權和違法。第二、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把「數額巨大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和「數額特別巨大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分別作為遞進加重處罰的兩種情形。司法解釋機關既然有權對數額加重處罰作出解釋,當然也有權對情節加重處罰作出解釋。因而,解釋第六條第(三)項的內容只存在是否合理問題,不存在違法越權問題。

  那麼,解釋第六條第(三)項的八種加重情形是否合理呢?上述作者僅就累犯、主犯提出了批評,對其他幾種情形未加評述。這裡,也僅就累犯和主犯是否可以作為加重處罰的情形談一點看法。

  我們認為,客觀地說,從表現上看,將累犯和主犯作為加重處罰情形,似有雙重加重之嫌,存在不合理之處。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知道,這種解釋仍是合理的,關鍵是如何理解和適用。只要理解和適用正確,不會造成雙重加重問題。這裡先用兩個案件作比較。例一:甲某,繫纍犯,先後因盜竊三次入獄,共服刑期14年。甲某第三次出獄後不久,又先後三次盜竊他人現金9900元,全部揮霍,分文未退,且認罪態度不好。例二:乙某,先後五次盜竊他人現金9900元,全部揮霍,分文未退,認罪態度不好。上述甲是累犯,乙不是累犯。甲、乙都在同一地區犯罪,該地區盜竊數額較大的起點標準是1千元,「數額巨大」的起點標準是1萬元。當地法院對乙某按數額較大的量刑幅度,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對甲某以「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我們認為,上述判決是非常正確的。由於甲、乙的盜竊數額都已接近「數額巨大」標準,如果甲、乙都不是累犯,根據其犯罪數額和情節,都可以判處法定最高刑——有期徒刑三年。而甲某繫纍犯,如果按「數額較大」量刑,對其只能判刑三年,這實際上是對累犯沒有從重。因而,把甲作為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依法加重判處有期徒刑五年,既體現了對累犯的依法從重,也符合本案的實際情況,顯得公平合理。相反,如果對甲、乙都判刑三年,則會使人感到不公平,不合理。這是累犯與非累犯犯罪相比。累犯與累犯相比,也是如此。例如,累犯丙盜竊1萬元,剛好達到數額巨大的起點,其他情節與前述甲某基本相同。按照「數額巨大」的量刑標準,並考慮其累犯身份,法院對丙某判處有期徒刑五年。甲與丙都是累犯,盜竊情節相同,只是數額相差100元,如果不把甲作為「其他嚴重情節」者,對甲只能判刑三年,甲、乙兩人刑期則相差兩年,顯然不合理。可見,將累犯和主犯作為加重情節是合理的。

  在司法實踐中,對累犯、主犯是否適用加重處罰,應當從案件實際情況出發,注意避免一律適用加重處罰,或一律不適用加重處罰兩種極端傾向。具體說,應當正確理解和把握如下兩個問題:

  1.正確理解解釋含義。解釋使用的是「可以」作為加重處罰的情形之一,並非是「應當」。這也就是說,對累犯和主犯,並不是一律都作為加重處罰的情形,而應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何理解「可以」加重處罰?我們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只有當累犯、主犯盜竊的數額接近數額巨大或特別巨大標準時,才能適用加重情節。如果累犯或主犯盜竊的數額剛剛達到數額較大或巨大的起點標準,或者離數額巨大或特別巨大的上限額還相差較大,則不宜適用加重情節。因為這種情況下的累犯和主犯,在其盜竊數額的量刑幅度內量刑,有從重處罰的餘地,足以實現從重處罰的目的。如某地確定的盜竊數額巨大的起點額為1萬元,數額特別巨大起點額3萬元。在這裡,數額巨大的下限額和上限額相差3萬。量刑的起點刑是三年,最高刑是十年,起點刑與最高刑有七年之大的幅度。如果某累犯或主犯盜竊數額為1.1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對該累犯或主犯則不宜適用加重處罰。因為從盜竊數額來看,如果不是累犯或主犯,一般只能判三至五年。對累犯或主犯,可在三至五年以上從重處罰,最高刑是十年。對有些累犯或主犯,還不一定要判至最高刑。因而,對這類累犯或主犯,根本不需要適用加重情節。此外,對於盜竊數額離上限額還相差較大,從其犯罪的具體情節來看,在其盜竊數額的量刑幅度內足以實現從重處罰的目的,也不應適用加重情節處罰。

  2.對於適用加重情節處罰的累犯或主犯,在適用從重處罰時,不能以法定刑為標準來確定是否從重,而應當以犯罪事實為基礎,確定在一般情況下,該盜竊犯應判處多少刑罰,然後在此刑罰的基礎上,考慮累犯或主犯的因素,確定對累犯或主犯從重處罰的具體刑罰。這樣可以避免對累犯和主犯適用不適當的從重處罰。司法實踐中,以法定刑確定從重處罰的標準是沒有根據的,也是不科學的。

相關焦點

  • 累犯的處罰原則有哪些,特別累犯的概念與認定
    另一方面,對於累犯從重處罰,必須根據其所實施的犯罪行為的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確定具體應判處的刑罰,應切忌毫無事實根據地對累犯一律判處法定最高刑的作法。在司法實踐中,有個別審判人員習慣於對累犯不問情況一律判處法定最高刑,似乎對「從重處罰」的理解就是一律判「滿貫刑」,這種理解顯然是不妥當的。2、對累犯「應當」從重處罰,而不是「可以」從重處罰。
  • 累犯案例學習探討
    2.辦理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應當根據未成年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綜合考量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屬於初犯、偶犯、犯罪後的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因素,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3.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累犯。
  • 對於累犯如何處罰?
    我國刑法規定的累犯,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兩類,但是無論是一般累犯還是特別累犯,均應當從重處罰。具體是如何處罰?總結來說,對於累犯的處罰,我國刑法具體體現在從重處罰、限制減刑、不適用緩刑、不得假釋、不得取保候審這五個方面。
  • 毒品再犯和累犯競合均衡量刑
    ,只是對於某些毒品犯罪,由於現行刑法總則規定的一般累犯概念和分則規定的毒品再犯概念發生重合,有時不同法官對同一法律適用問題採取不同的態度。據此,最高法院先後兩次就同時構成毒品再犯與一般累犯的被告人適用法律問題作出了解釋:2000年4月4日頒布《全國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規定,對依法同時構成再犯與一般累犯的被告人,一律適用刑法第356條規定的再犯條款從重處罰,不再援引刑法關於累犯的條款;而2008年12月1日頒布《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則變更規定為,應當同時引用刑法關於累犯和毒品再犯的條款從重處罰。
  • 累犯能否適用刑事和解程序
    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吳某繫纍犯,案發時距離吳某刑滿釋放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主觀惡性重,不能適用刑事和解程序。  另一種意見認為,刑訴法沒有明確禁止累犯不適用刑事和解程序,故被告人吳某也可以適用。  【評析】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認為累犯也可以適用刑事和解程序。
  • 判處拘役還能否認定為累犯
    按照前述通常理解的邏輯,即按照所謂的「後置累犯情節認定」的話,會導致先考慮從輕情節再考慮累犯這一從重情節,這樣的結局通常是對被告人不利的。這是因為,先考慮從輕的實質是為被告人劃定了一個刑罰的下限,在確定成立累犯之後,既然所有的從輕情節都已經評價過了,就只剩下累犯「從重處罰」這個情節了。這樣,就欠缺對「從重」的足夠約束和控制,可能導致刑罰適用的過度。
  • 最高檢關於累犯認定的最新批覆及權威解讀
    《關於認定累犯如何確定刑罰執行完畢以後「五年以內」起始日期的批覆》理解與適用為便於正確理解適用《批覆》相關規定,現就制定背景、經過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一、起草背景及經過北京檢察機關在辦理一起盜竊案件時,就認定累犯刑罰執行完畢以後「五年以內」起始日期存在不同認識。由於對有關案件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累犯分歧較大,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報送了《關於認定累犯如何確定刑罰執行完畢以後五年以內起始日期的請示》。
  • 最高檢:關於累犯認定的最新批覆及權威解讀
    《關於認定累犯如何確定刑罰執行完畢以後「五年以內」起始日期的批覆》理解與適用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於認定累犯如何確定刑罰執行完畢以後「五年以內」起始日期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為便於正確理解適用《批覆》相關規定,現就制定背景、經過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 累犯還能適用緩刑?
    原標題:累犯還能適用緩刑? 兩名被告人均是累犯,一審判決卻對其適用緩刑。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檢察院檢察官在審查案件中,發現了這一錯誤並依法抗訴。近日,二審依法改判,維護了法律的公正和權威。 2015年10月,孫某與肖某在一起吃飯時發生矛盾,繼而廝打在一起。
  • 因盜竊受刑罰後再盜竊,減半適用「數額較大」後能否認定累犯
    檢答網解答者基本均認為這種情況只要符合累犯條件,是可以認定累犯情節的,理由大致有兩類:其中一類觀點累犯是法定量刑情節,只要符合《刑法》第六十五條關於累犯的規定,則可以認定累犯情節,不需要考慮其他因素。另一類觀點2013年「兩高」《關於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規定「曾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的」,「數額較大」的標準可以按照《解釋》第一條規定標準的百分之五十確定。「曾因盜竊受過刑事處罰」是「數額較大」入罪標準減半的條件,也可以是累犯情節成立的情節,不存在重複評價。
  • 累犯從重處罰什麼意思,怎麼規定的?
    刑罰裁量的情節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累犯、自首、坦白、立功等等,而累犯和再犯是刑法中兩個相似的概念,那麼累犯從重處罰什麼意思,怎麼規定的?網友諮詢:累犯從重處罰什麼意思,怎麼規定的?江蘇名俱揚律師事務所李權威律師解答:累犯從重處罰是指基準刑的基礎上,加重對犯罪分子的處罰。《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 公布:關於累犯問題的《批覆》2018.12.30起施行
    最高人民檢察院2018年12月28日理解與適用作者:線傑、楊建軍(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關於認定累犯如何確定刑罰執行完畢以後「五年以內」起始日期的批覆》(以下簡稱《批覆》)。
  • 正版《最新盜竊罪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
    經研究認為,本條是對盜竊「數額較大」所作的特別規定;根據本條,盜竊數額達到《解釋》第一條規定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並具有相應情形的,即屬於法律規定的「數額較大」。換言之,本條是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對盜竊「數額較大」的具體認定標準所作的解釋。故對根據本條已構成盜竊罪的行為人,如同時符合累犯成立條件的,依法從重處罰,並不存在雙重從重問題。對此,有關部門,包括立法機關,都不持異議。
  • 2020安徽省考公安專業知識: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
    2020安徽省考公安專業知識: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 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過一定的刑罰處罰,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法定期限內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刑法》第65條規定,對累犯應當從重處罰。
  • 累犯司法認定若干爭議問題研究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發布的《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法發〔2013〕14號)規定:被告人犯數罪的,同時具有適用於各個罪的立功、累犯等立功情節的,先適用該量刑情節調節個罪的基準刑,確定個罪所應判處的刑罰,再依法實行數罪併罰,決定執行的刑罰。
  • 論毒品犯罪一般累犯與再犯的關係
    (三)就量刑角度而言,二者都是法定的從重處罰情節。兩者的前後兩罪在法律上和行為心理上均具有特定的聯繫,反映行為人的特殊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且經歷刑罰制裁的犯罪人怙惡不悛,說明通常的處罰標準對其不能產生特別的預防的作用了。因此,法律規定對其予以從重處罰。就毒品犯罪一般累犯構成上來講,前罪與後罪都必須是故意犯罪,如果前後兩罪或其中一罪是由於過失而造成的損害後果,則不構成一般累犯。
  • 我國刑法上的「累犯」
    我國刑法將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別累犯。一、一般累犯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並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後5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故意犯罪的犯罪人。其構成條件有:1、前罪和後罪都是故意犯罪;2、前罪和後罪都應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3、後罪發生在前罪刑罰執行完畢或赦免後的5年內。這裡的刑罰執行完畢指的是主刑執行完畢,附加刑是否執行完畢不影響累犯的成立。被假釋的罪犯在考驗期內犯罪的,不構成累犯;對於被假釋的罪犯,要在假釋期滿後,而非從假釋之日起計算5年。因為只有在假釋期滿後,刑罰才執行完畢。
  • 行政處罰累犯的類型有哪些
    累犯分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兩種:1、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5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2、特殊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過刑罰處罰,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又犯該特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 未成年人再犯不宜成立累犯
    ,從罪行條件、時間條件、刑度條件、主觀條件等方面來限定累犯的範圍,並未對累犯的適格主體作特殊要求,根據現行刑法的規定,未成年人可以構成累犯,不但從重處罰,而且不得適用緩刑和假釋。  1.從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來看,未成年人在受刑罰處罰後再次犯罪,其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較未成年人初犯固然要大。但其終究不是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髮育尚未成熟,辨別是非和控制自我能力有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可塑性強。將未成年人像成年人一樣,作為累犯的適格主體,從重處罰,並剝奪其被適用緩刑和假釋的機會,這不利於未成年人再犯的改造。
  • 累犯和毒品再犯是同一種含義不同的說法嗎?
    另外,夏子云曾因犯販賣毒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出獄後又犯販賣毒品罪,是毒品犯罪的再犯,依法應當從重處罰。在本案中, 夏子云攜帶毒品等候與凌永強進行交易時,被公安機關當場抓獲,並從夏子云身上搜出了毒品, 夏子云所攜帶毒品尚未交付凌永強,雙方的毒品交易還沒有完成。因此,夏子云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販賣毒品的犯罪行為未能得逞,屬於犯罪未遂,依法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