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近些年來大家也在網上看到很多傷醫案件,也對醫護人員的安全處境是有擔憂的。那麼為了讓大家能夠詳細了解上海語言威脅醫務人員如何處理的相關法律問題,下面將由法律快車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上海語言威脅醫務人員如何處理《上海市醫療衛生人員權益保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發布。這是全國第一部專門針對醫療和衛生人員權益保護的省級政府法規。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羅培新表示,「辦法」的重點之一是引入信用懲罰制度和建立閉環懲罰機制。
據了解,《辦法》已經建立了紀律處分的分類規則,以紀律處分破壞醫療秩序,增加違法成本並有效保護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對於實施違規行為的「醫鬧」,將及時在市政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上收集有關行政處罰和刑事責任信息。同時,根據相應處罰的行為和嚴重程度,設置了失信的一般和嚴重兩個等級,相應部門將採取相應嚴厲的聯合紀律措施。同時將相關信息推送給醫療衛生機構,提醒醫療衛生機構提前預防。
《辦法》將醫護人員的權益侵害概括為七個方面,並明確禁止。據羅培新介紹,違禁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警告,罰款和行政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嚴重後果的,例如情節嚴重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從重處罰。
同時,《辦法》還把法語和法語變成了易於理解的語言。例如,列出了其中一種「揚言威脅傷害醫務人員或其親屬的暴力行為」中的「揚言」情況,並將以書面形式、電話、簡訊、微信和其他方法都包含在「揚言」類別中。
二、如何處理醫患關係1、提高醫德修養。對於醫務人員來說,良好的醫德修養是前提。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醫學模式朝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醫德的內涵也發生變化,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服務、為患者身心健康服務,逐漸成為醫德的新內涵。
2、提高人文素養。在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的言談舉止會給患者留下深刻的感受,所以,醫務人員的舉止、風度、語言等外在表現直接關係到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賴程度,同時影響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因此,醫務工作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修養。醫務人員一方面掌握基本的專業技術,另一方面學習社會學、語言學等知識,強化自身的溝通能力,掌握共同技巧,學會換位思考,將患者放在第一位。
3、尊重患者的權力,保護患者隱私。隨著我國逐漸進入法制社會,在我國患者的權力得到了高度重視,將患者自主權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醫生一方面為患者提供醫療救助,另一方面也使患者享受平等的醫療權、認知權和隱私權等。
三、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1、醫院重程序服務輕人文關懷。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重儀器檢查、治療等客觀操作,無意中把患者「物化」了;現行的醫學教育方式缺乏人文教育,導致一部分從醫人員素質低下、自身修養欠缺;診療流程設置不科學造成「三長一短」現象。
2、少數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低下,服務不到位,對患者治療不精心,存在「冷、硬、頂、推」等現象;收受紅包、回扣等不正之風的蔓延,導致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度降低。
3、醫患溝通不暢。部分醫務人員的溝通意識不強,態度不積極,技巧不熟練。
4、醫療資源匱乏且配置失衡。佔全球人口22%的中國,醫療資源僅佔全球的2%,而且醫療資源配置嚴重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農村。醫療保障覆蓋面小,45%的城鎮人口和80%的農村人口基本沒有醫療保障。
5、社會處在轉型期,過高的醫療費用讓不少患者不堪重負,少數亂收費、開大處方、濫用大型檢查設備的現象又激化了這種矛盾。
6、患者對醫療服務期望值過高。公眾的醫學知識相對缺乏,對醫療行業、醫學科學的認知不足,對醫療工作的高風險和局限性理解不夠,對承擔救死扶傷責任的醫務人員寄予過高的期望,超出了目前醫學發展的實際水平。
7、部分媒體推波助瀾。部分媒體片面地把醫患關係定位為簡單的消費關係,片面地指責醫院,加重了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