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否存在可受理的特殊情況和正當理由?

2020-12-13 騰訊網

案情簡介

張某系某建築公司員工。他於2017年8月20日在上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後住院治療,同年9月5日出院。張某受傷後,其成年子女、配偶均陪伴身旁照料。2018年3月18日,交警部門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張某對本次事故不承擔責任。直到2018年12月29日,張某才向人社部門提交工傷認定申請。

人社部門收到申請後,以申請人超過規定時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為由,作出不予受理決定。張某不服該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院經審理認為,人社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對逾期申請是否存在特殊情況和正當理由未進行調查核實,判決撤銷了不予受理決定書,責令人社部門依法重新作出結論。

人社部門再次啟動工傷認定程序,經調查核實張某並無法定事由卻逾期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第二次作出不予受理決定。張某於是再次向法院提出訴訟。張某主張,自己之所以超過時限提出申請,是因為受傷後活動受限;本人知道交通事故傷害符合工傷情形是在2018年3月18日交警部門作出交通事故認定書之後,工傷認定申請時限應當從這一時間開始計算。經審理,法院判決維持了人社部門的不予受理決定。張某未提起上訴。

爭議焦點

張某逾期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否存在可受理的特殊情況和正當理由?

焦點分析

上述焦點問題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予以解答:

第一,人社部門能否對職工的逾期工傷認定申請直接作出不予受理決定?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職工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限為受到事故傷害之日起1年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規定,由於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內。有下列情形之一耽誤申請時間的,應當認定為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不可抗力,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屬於用人單位原因,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登記制度不完善,當事人對是否存在勞動關係申請仲裁、提起民事訴訟。

根據上述規定,申請工傷認定期限並非不變期間,人社部門應當對申請人逾期是否存在特殊情況和正當理由行調查核實。本案中,人社部門第二次啟動工傷認定程序時充分進行了調查核實,其認定結果得到法院支持。

第二,張某主張受傷後活動受限導致逾期申請工傷認定,該主張能否成立?

對於這一情形是否屬於《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規定的「不屬於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自身原因超過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考慮受傷後職工的清醒程度、身體條件、行為能力,以及職工近親屬的情況。

本案中,張某於2017年8月20日發生交通事故,其應於2018年8月19日前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張某有近親屬陪伴身邊,張某本人因傷活動受限時,其近親屬可以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1年內代為申請工傷認定。而且,張某於2017年9月5日就治療終結出院,可以肯定其自出院之日起,具備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身體條件。綜上,張某主張受傷後活動受限導致逾期申請的理由不成立。

第三,張某主張工傷認定申請時限應從交警部門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時間起算,該主張能否成立?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的時間,是工傷認定申請時限的起算時間點。因此,本案中,工傷認定申請時限起算點應為張某發生交通事故的時間,而非交警部門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時間。

而且,《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的材料有工傷認定申請表、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鑑定書)。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人社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後,人社部門應當受理。

《工傷認定辦法》第二十條規定,人社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並書面通知申請人。

根據上述法條可知,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是提出用人單位或勞動者工傷認定申請時必須提交的材料,而是在人社部門受理申請後認定工傷的依據,不應成為耽誤工傷認定申請時限的理由。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相關焦點

  • 職場法案 | 逾期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否存在可受理的特殊情況和...
    職場法案 | 逾期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否存在可受理的特殊情況和正當理由?法院經審理認為,人社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對逾期申請是否存在特殊情況和正當理由未進行調查核實,判決撤銷了不予受理決定書,責令人社部門依法重新作出結論。人社部門再次啟動工傷認定程序,經調查核實張某並無法定事由卻逾期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第二次作出不予受理決定。張某於是再次向法院提出訴訟。
  • 職工逾期申請工傷認定,應酌情處理
    法院經審理認為,人社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對逾期申請是否存在特殊情況和正當理由未進行調查核實,判決撤銷了不予受理決定書,責令人社部門依法重新作出結論。 人社部門再次啟動工傷認定程序,經調查核實張某並無法定事由卻逾期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第二次作出不予受理決定。張某於是再次向法院提出訴訟。
  • 工傷認定申請不受理的情況是什麼,作出決定流程是怎樣的?
    【點擊文末小程序,免費諮詢法律問題】  在一般的工傷認定案件中,申請人能否提供勞動關係存在的證明材料是社會保險行政管理部門是否受理工傷認定申請的決定性條件,如果勞動者不能提供勞動關係存在的證明材料,那麼其工傷認定的申請將被拒之門外。那麼工傷認定申請不受理的情況是什麼,作出決定流程是怎樣的?
  • 什麼時候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的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 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義務的轉移是否應當受到嚴格限制?法院裁判來了
    對正當理由的理解,應當衡量用人單位所作出的判斷是否符合正常的認知和一般的邏輯思維,不能要求用人單位所作決定必須與有權部門最終作出的判斷一致,更不能以人社部門、人民法院的最終認定反向推定用人單位的判斷是否存在正當理由。工傷保險管理部門不區分案件實際情況,機械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四款的規定,將本應由自身承擔的工傷待遇支付義務轉由有正當理由的用人單位承擔,屬適用法律錯誤。
  • 該工傷申請是否存在中止情形?
    王某於2012年3月28日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簡稱人社局)申請認定工傷,人社局以超出一年申請時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決定書。請問,王某的工傷申請是否存在中止情形?他該怎麼辦?    解答:根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關於對〈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六十四條關於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問題的請示》的復函規定,申請時限應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
  • 工傷復發認定申請程序及費用
    一、工傷復發認定申請程序及費用  所謂工傷復發,是指工傷人員經治療,傷病情已穩定或相對穩定一段時間後,又在原工傷部位(傷口)出現與原工傷致病因素有關的活動性病灶和明顯體徵。需要說明的是,復發疾患需與原工傷部位有醫學上的必然聯繫或相一致性方可確認。
  • 員工申請工傷認定需準備的全部材料、步驟和流程
    今天,李蜀黍在這裡給大家探討下小陳當務之急需要解決的工傷認定問題:企業有義務幫助受傷職工申請工傷認定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發生工傷後,企業應當在30日內,向當地社保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雖然法律規定企業應當幫助職工進行工傷認定申請,但事實上,但由於缺乏不作為情形的處罰規定,所以很多企業會怠於履行這一義務,這時候,就需要受傷職工本人去努力。
  • 工傷認定申請書範文格式
    發生工傷後要主張工傷賠償就要申請工傷認定,工傷認定是勞動行政部門依據法律的授權對職工因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是否屬於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給予定性的行政確認行為。那麼大家知道工傷認定申請書怎麼寫嗎?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條的規定,申請人的受傷屬於工傷,鑑於被申請人為主動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特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之規定,申請勞動部門對申請人受傷一事進行調查核實,並依法認定本人此次受傷為工傷。
  • 幫工時受傷是否應認定為工傷
    【案情】  2010年4月19日,第三人張某某向被告某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對其受傷情況作工傷認定。被告受理後,於2010年8月30日作出廣人社工認字(2010)第283號《工傷認定決定書》。該決定書主要內容認定張某某是某化工廠職工,2009年12月8日10許,張某某在工作時不慎溜入氯化鋇溶液池中,導致急性中毒。
  • 離崗人員用人單位未明確解除勞務合同情況下勞動關係是否存在?
    3.而確認勞動關係,是確認職工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法律關係,是勞動仲裁委員會在職權範圍內,對雙方法律關係是否存在進行裁決,是對一種事實的確認,不涉及實體權利義務糾紛的處理,故申請確認事實勞動關係不適用時效制度,申請人可以隨時向勞動爭議仲裁部門提出確認事實勞動關係的仲裁申請。
  • 以案說法|工傷賠償,遲到、早退是否影響「上下班途中」的認定
    德州科技職業學院申請再審,請求撤銷二審法院判決,撤銷被申請人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理由如下:受害人谷某興擅自離崗,私自早退,不是在合理時間內往返於單位和住所地之間,不應視為在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被申請人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被申請人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程序違法。
  • 如何申請工傷認定?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 2020版: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
    、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特別注意: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規定,如果單位沒有在30日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 存在違法轉包或者違法分包時,工傷如何認定?
    專業工傷律師,專注於工傷認定疑難案件,工傷賠償、工傷賠償和交通事故交叉賠償案件。 在存在違法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工作中受傷,勞動關係不能認定,如何讓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職工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係的證明材料。
  • 2020年工傷認定流程及賠償標準都在這,一次告訴你!
    一、工傷認定應該在什麼期限內提出申請?1、用人單位一方的申請時限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 申請工傷認定需要哪些材料?工傷賠償標準一覽表
    「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這句話或許有點悲觀,不過本質是想提醒人們珍惜當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工傷保險就是,在工作中發生意外,為工作者撐起的一支保護傘。那麼,今天就說點實際的,工傷賠償標準怎麼算?申請工傷認定需要哪些材料?一起來看看。申請工傷認定需要哪些材料?
  • 工地上受傷骨折,他申請工傷認定卻被拒!為啥?
    勞動者小餘在北京一家工地不慎受傷骨折,將近一年後開始提起仲裁和訴訟,法院判決確認勞動關係後半年,區人保局卻以其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超期」不予受理。今天記者獲悉,海澱法院駁回了其訴求。因許多人不知相關期限規定,法官特別提醒注意。
  • 魏立敏訴南岸區人社局工傷認定案
    重慶市九龍坡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為,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南岸人社局作為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保險認定工作,其受理重慶誠業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符合法律規定。魏立敏與被訴工傷認定決定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係,故魏立敏有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在星期六外出尋找逾期車輛時受傷。單位:那天是休息日,不算工傷
    作者:蔣峰高某強在某分公司從事逾期客戶的催收、尋找逾期客戶車輛並拖回車輛的工作。2018年3月10日高某強在槐底二區尋找逾期車輛時,在地下車庫扭傷右腳。用人單位認為2018年3月10日是星期六,是休息日,高某強受傷的原因是個人原因。他受傷的後果不能定為工傷。這種理由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