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多,所以大人難免嬌慣孩子。尤其是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基本上就是一群大人圍著一個小孩,拿著各種好吃好穿的哄著伺候著。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就拿吃飯來說吧,大人不吃也要先讓孩子吃。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人和寶媽耐心地給孩子餵飯,而孩子還各種哭鬧不滿。
為什麼孩子不好好吃飯,每次都要人追著喂?
我小侄子今年3歲半了,已經上了幼兒園,吃飯還是要家長和老師喂。如果餵飯能讓他好好吃飯也行,但是每次餵飯就像打仗似的。飯撒得到處都是,就像「種飯」。而且,他還不老實,吃一頓能在座位上站起來四五次,還圍著飯桌轉圈跑,每次都要讓奶奶在後面追著喂。
所以,一頓飯下來,沒有四五十分鐘絕對下不來。等餵完飯,大人再去吃飯,飯菜要麼沒了,要麼涼了。因此,很多追著餵飯的家長都表示,提起餵飯就頭疼。
其實,大人也不想餵飯,關鍵是孩子要麼不老實吃飯,要麼不太會用餐具,導致吃的少、吃得慢,大人就不得不追著餵了。但是,追著餵飯雖然能讓寶寶吃飽,但是多重傷害超乎想像,家長要注意。
餵飯對孩子的傷害有哪些?
①一味餵飯,會讓孩子對吃飯有牴觸情緒
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越餵飯孩子越不想吃飯,好像大人餵他們的不是飯而是毒藥。這是因為,大人餵飯和孩子主動吃飯是兩種不同的心態。大人一味餵飯,會讓孩子覺得吃飯就是為了填飽肚子,沒有絲毫樂趣。而他們對吃飯的牴觸情緒,遠遠大於細細品嘗飯菜的可口程度。因此,有時候明明很好吃的飯菜,孩子一口沒吃呢,就說不好吃。
而且,小孩子有時候不知道饑飽,再加上兩歲多還有叛逆期,大人越是餵飯,孩子越是唱反調。久而久之,孩子們會對吃飯有牴觸情緒,長大之後對吃飯也提不起興趣,這樣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②餵飯影響孩子的動手能力,尤其是眼、口、手的協調性
大人餵飯,就意味著孩子什麼也不用動,只用乖乖張開嘴巴就行了。這樣看似簡單,也節省吃飯時間,但卻影響了孩子自己的動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吃飯是一個眼睛、嘴巴和手協同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如果孩子從小被餵飯,那麼這三個部位就無法得到鍛鍊,就會影響他們的協調性。很可能長大自己吃飯時,也容易拿不好筷子,還總是弄撒飯菜。
③口腔功能得不到充分鍛鍊,語言表達能力差
但凡是餵飯的家長,其實都有些嬌慣孩子。擔心孩子一個人吃不飽,或者拿不好碗筷,就會主動餵孩子。為了方便孩子吞咽,以及不被噎著,還會把飯菜弄得碎一點。這樣孩子是能很快咽下飯菜,但是口部咀嚼功能卻得不到有效鍛鍊。
時間一長,家長會發現孩子有愛流口水、嚼不爛食物,以及說話口齒不清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口腔功能得不到充分鍛鍊,連語言表達能力都跟著受影響了。
想要孩子好好吃飯,「訓娃秘籍」學起來
其實,想要孩子好好吃飯,並非只有「餵飯」這一條路可走。掌握以下「訓娃秘籍」,家長輕輕鬆鬆就能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並且主動吃飯。
①捨得早早訓練孩子自己「拿勺子」
很多寶媽都會疑惑,到底什麼時候該訓練孩子學吃飯。事實上,時間比我們想像的要早。我們可能覺得,孩子最起碼也要等到兩歲手穩一點才能學吃飯。其實,在孩子七八月的「抓握敏感期」,寶媽們就可以早早訓練孩子自己「拿勺子」了。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抓握能力,還能讓孩子提前接觸吃飯這件事,等到孩子拿穩東西了,也順便學會自己吃飯了。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②營造安靜和諧的吃飯環境
孩子不吃飯,有時候真是大人慣的。比如,孩子吃飯時非要看電視、看手機、玩玩具,而大人為了讓孩子老實吃飯,就會妥協。因為在孩子走神的時候,還能偷偷給孩子塞口飯。
其實,越是這樣,孩子吃飯的注意力越容易分散,反而更加不好好吃飯。因此,家長們應該營造安靜和諧的吃飯環境,讓孩子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學會自己吃飯。
③讓孩子少吃零食,並且固定家庭進食時間
很多家長都說,孩子一到飯點就說「不餓」,其實是半晌的時候零食吃得太多了。因此,想要孩子好好吃飯,就要讓他們少吃零食。同時,要跟他們講好規矩,如果飯點不吃飯,其餘任何時間都不能再吃東西。家長只有嚴格固定家庭進食時間,孩子挨過幾次餓之後,就知道抓緊時間好好吃飯了。
【話題討論:寶媽們,你家孩子幾歲了,吃飯用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