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做人處事難得不犯的兩個毛病,做到了就是成功

2020-12-13 東方說客團助手

《論語雍也》「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南懷瑾先生解釋:「所謂遷怒,姑且分為人和事兩方面來講。先說對人方面。例如我們普通一個人,遇到一件不遂意的事,心裡一股怨氣無從發洩,往往會把它發洩到與此事毫不相干的朋友或妻兒子女的身上,這是很明顯的對人遷怒。甚之,如俗話所說,老羞成怒,明明是自己錯了,可是因為你知道我錯了,我不但不深自反省,還轉而認為你太不了解我或不原諒我,因此更是不能罷休,這些都是遷怒的心理。

至於對事呢?例如我們做一件事,明明是自己錯了,但偏偏要推諉是受別人的影響。另外或者對他人誤會,就將錯就錯,人性發洩心中的怨恨;甚或怨天而憂人,不肯反省自己的過錯,這都屬於遷怒的心理。古今中外許多歷史演變中的人物,為了人事上的不協調,就遷怒到國家政治上去,因此賣國變節,在所不惜。例如明末投清的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便是一個很明顯的例證。

不貳過呢?明知我對某一事或人或一物,所做的確實錯了,從而深自反省,以後永遠不會再犯同樣的過錯,這便叫作不貳過。如與不遷怒連起來講,個人的不遂意而遷怒,已經是一過錯;再以此怒而遷怨於其他事物,那更是過上加過,錯上加錯,就算是同時犯了二過了。尤其是南面君臨天下的王者,他有權威,很可能隨時犯這種過錯,所以孔子便當著哀公而說學問之道有難了。

我們仔細反省檢點自己,能夠做到這種學問的境界,完成一個人的修養,是多麼地不容易啊!因此孔子就很感嘆地說,他的弟子之中,只有一個顏回已經做到了這種地步,可惜不幸短命死了。自他死後,一直到哀公來問的時候,根本沒有第二人學養到如此的地步。所以孔子又說,這種學問修養的境界,等於是絕亡了,再無法看到一個真正好學的人了。」

這兩個毛病可以檢驗一個人內在修養程度。在如今的社會壓力下,能夠做到這兩點,更是難能可貴。做人處事,首先要管理好自己。

相關焦點

  • 人生在世,做人應當清醒,處事需要冷靜
    智慧有兩大要點,就是清醒和冷靜。做人清醒,不自欺欺人;處事冷靜,不為感情所蒙蔽。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就能跳出三界,無敵了。1.做人當清醒南懷瑾說,一般人一輩子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果可以逃出這三件事的束縛,他的境界會大大提高了。認清自己,不自欺欺人有多重要?
  • 古文學家南懷瑾曾留下六字名言,讀懂了,餘生就順了
    大家都應該很熟悉我們敬重的南懷瑾先生,他給我們的中國文學奉獻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今天要聊聊的是南懷瑾先生給我們留下的六字名言,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人生而在世,不過就是簡單的做人做事,那怎麼能做好這一件的簡單的事呢?
  • 林宏偉:南懷瑾先生與祖國和平統一事業
    你們這一代可以看到,我即使能看到,也就是能看到剛剛開始那一點點。所以也感受不了。」 曾任溫州市委書記的劉錫榮在《南懷瑾先生與金溫鐵路》一文中寫到:「他(指南懷瑾先生)是融和道、儒、釋三家的一代宗師,與趙老樸初先生是知交,在港澳臺知名度很高。最主要的條件是南老先生愛國愛鄉,是溝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統一的使者,多年為祖國統一大業呼號奔走。
  • 南懷瑾先生的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養娃的智慧,家長應該多看看
    南懷瑾先生的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養娃的智慧,家長應該多看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裡;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這是學界對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學術成就的評價。南懷瑾先生學慣儒釋道,弟子遍布天下,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是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也是遵從中國傳統教子觀的大教育家,他是一個真正從做人、成人來著手培養孩子的老先生。
  • 南懷瑾:我發現一沾到修道的人,容易成了廢人,常犯這兩個毛病
    修行之人,無論你是修行佛教也好,學密宗、瑜伽術也罷,只要修行之人有這兩個毛病那就完了,可能就會成為廢人了。這兩個毛病第一個是懶,第二個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人總說學懶很容易想改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南老師說學佛的人很多人第一個毛病就是懶,你看他看起來好像萬念皆空的樣子,但是如果你仔細和認真的研究他的心裡,你就會發現他的空很多人都是假的,然而更多的就是懶。怎麼說呢?他說空了,但是他躺在那裡,或者坐在那裡,他的心裡一點也沒有空啊,妄念多的很。
  • 「 南懷瑾先生側記 」張其昀與吳怡
    「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徵文及史料啟事(溫馨提示:請按住屏幕上下划動)本會由官方發起,於丙申(2016)年金秋成立,在首任會長朱清時先生領導下,獨立開展南懷瑾先生的生平及學術研究、交流,以及有關文化、研究和出版等活動。 所謂學術,不僅僅指有系統的專門學問,更是「一切學問的總稱」(《國語辭典》)。
  • 南懷瑾先生:學佛如果沒有發起這個心,一切免談!
    學佛的願力並不是每一種都難,恆順眾生這一項我們反省看看自己學佛以來,做到了沒?父母也是眾生之一,你有沒有恆順父母的意思呀?父母許多合情合理的要求和教導,你們都遵行了嗎?(部分同學答:沒有)這豈非不孝;兄弟姊妹等等親人也是眾生,你也時常滿其所願嗎?——沒有。所以儘管大家天天念「往昔所造諸惡業,一切我今皆懺悔」,真懺悔了嗎?如此學佛又有何用?!
  • 南懷瑾先生 | 靜坐時,背部和頭部反應
    它的原因雖然很多,歸納起來,可以用兩個原因包括它的要點:一是氣機循督脈(「脊髓」中樞神經)上升的必然現象;一是生理病態的反應。再為分別說明如次:(一)病態的反應:這是指一般體弱有病或年老的人,他們在修習靜坐時的現象。所謂體弱有病,包括肺病、胃病、肝臟、心臟等等內臟的病症,或者病根隱而未發。
  • 南懷瑾先生:全世界的教育制度都錯了!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南懷瑾國學智慧」,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南懷瑾老先生想必大家都熟悉的,他是我國教子觀的傳承人之一,我國的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如果用一句話「桃李遍天下」來形容也是不過分的。1、先教孩子如何做人看過南懷瑾老先生講座的父母應該都知道,他老人家的講座都是跟孩子的成長有關的,經常會說的一句話: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然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順序一定不能搞錯了。
  •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南懷瑾先生育兒經:11條教子之道,句句是經典,建議父母看看 南懷瑾老先生想必大家都熟悉的,他是我國教子觀的傳承人之一,我國的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先生如果用一句話「桃李遍天下」來形容也是不過分的。
  • 這3個星座做人極致到完美,待人接物沒毛病,是你嗎?
    這3個星座做人極致到完美,待人接物沒毛病,是你嗎? 很多人做事都會積極追求盡善盡美,這是一種追求,同時又是一種信念。生活中還真有一種人,他們就像強迫症一樣,做人做到極致完美,待人接物都挑不出毛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星座是這樣子的?
  • 紀錄片 先生南懷瑾
    南懷瑾先生,1917年生於浙江溫州樂清,自幼接受傳統私塾的嚴格教育。青年時代曾任教於中央軍校,入華西壩金陵大學研究社會福利學。四十年代初入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三年。1945年曾任教於雲南大學,後又講學於四川大學。1949年春赴臺,先後執教於臺灣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並應邀至多所大學、機關、社會團體講學。
  • 禮貌是做人處事最基本的條件,也是與人相處,首先必須懂的
    中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由此可見,人民最注重的就是禮貌。什麼是禮貌?禮貌的範圍廣大,有待人處事的進退禮節,尊師重道,兄友弟恭,以理智的方式互相溝通,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這就是禮貌。俗話說:「禮多人不怪。」讓我們先從說話的禮貌開始。
  • 假期讀書:南懷瑾先生著作推薦〈一〉
    《話說中庸》——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南懷瑾原著《話說中庸》,全球首度面世,一探子思別傳孔門心法的奧秘。◎南懷瑾先生原著,並收錄劉雨虹老師整理編本,便於國學涉入較淺之讀者閱讀。《孟子與盡心篇》——南懷瑾 著述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全球首發!南懷瑾先生集儒、道、釋三家思想大成之重要著作。◎全球首次發行,南懷瑾先生最新談《孟子》重要著作。
  • 南懷瑾老師:「治大國若烹小鮮」,做人做事也是一樣
    青年們前途無量,將來如果做什麼大事,不管工商界、學術界,一個大問題到手的時候不能大意,要謹慎小心。但謹慎小心又不要過分,太過分用心,火又太大了,味道就不同了。如果完全不管,則火熄就不成功,所以是「無為而無不為」,也就是「烹小鮮」的道理。
  • 葉小文:向南懷瑾先生請益安身立命之說 | 紀念南懷瑾先生誕辰百年
    南懷瑾先生給本文作者的信我講了這許多,先生都耐心地聽著,還不時點頭稱許。如果教育只是販賣知識,這就是根本亂源,是苦惱之源。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與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才有希望。我常回想先生這些透徹精闢之語。我們討論的「生命的安立」、「回歸本位,均衡發展」的問題,其實也就是一個民族現代化過程中「精神的安頓」問題。在一個信仰、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個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 巧言令色到底是講做人還是做事——《論語》學而篇第一三的解讀
    他們把仁分別譯為仁心、仁德、真誠的心意,實際上就一個意思,就是真誠。你說那種巧言令色的人他會有真誠嗎?如孔子據說,鮮矣。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非常討厭巧言令色的人,我們稱之為「馬屁精」、「牆頭草」,或「軟骨頭」、「跟屁蟲」,是非常讓人看不起的人。然而,現在這種人大行其道,在社會上很吃得開。社會關係廣,處事圓滑,讓很多老實本分的人感覺很受傷。
  • 《菜根譚》:做人不拔尖,善藏拙,情商高就是會為人處事
    而一個人想要獲得幸福的關鍵,就是要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有些人生活不快樂,工作不順心,戀愛不順利,很大程度上是為人處世不夠成熟得體,凡事太注重小我,做人不夠瀟灑大度,沉浸在受傷的情緒中無法自拔,不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也不會與自我和解。
  • 古國治:話說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
    話說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2018年10月1日纏訟多年的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終於在2018年9月28日上海高級法院二審落槌定判,認定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並沒有贈予郭姮妟代持南懷瑾先生股份的老古文化公司,仍屬南家所有。為什麼會有南懷瑾先生著作權之爭的官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