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望氣學說盛行,中醫和風水教你學會望氣辯吉兇
曾祥裕 曾海亮
當下疫情困在鬥室,視野受限,唯有書給我打開瞭望世界的窗口。書的世界讓我的思想馳向古今中外遼闊歷史星空。
我靜心讀了一本日本學者小野澤精一、 福永光司、 山井湧編寫的《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其書旨在從中國古代文明的整體進程出發,系統譯介自中國戰國時代的經典文獻,藉此展現中國古代思想傳統的生發流變過程,從而為我們返回現代中國之核心問題奠定堅實的文本基礎。
該書溝通了哲學和中國古代文化各個領域的聯繫,從「氣」的概念出發,再現了具體的歷史場景,闡發了凝聚在抽象概念中現實的內涵。本書不僅是哲學的考究之作,而且是一部中華文化史的論著。
《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與人的觀念的發展》,內容豐富,值得一讀。
我讀此書後,既敬佩日本學者紮實的治學功底,又對他們善於尋找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角度表示讚賞。
讀此後引發我對中國古代望氣學說的由來和運用的思考。
中國古代望氣學說盛行。
古代先民將紫氣比為貴氣,紫氣代表著的是祥瑞之氣。傳說老子過函谷關之前,關令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聖人過關。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舊時比喻吉祥的徵兆。
「紫氣東來」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貞索隱引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至今在函谷關前百米處,「望氣臺」遺蹟猶存。
後遂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紫氣東來」乃「老子出關」時的一大勝境,流傳千古,代代傳誦。
正是由於它的美好含義,至今為人所喜。
所以在中國民間,當每年的春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喜歡把它作為春聯的橫批,貼在門框上。人們希望紫氣帶來吉祥、帶來財富,帶來好運。
望氣是根據云氣的色彩、形狀和變化來附會人事,預言吉兇的一種佔卜法,認為,凡皇帝所在地均有一股非同一般的雲氣,是為天子氣。實際上為天賦皇權尋找理念依據。古代方士的一種佔候術。觀察雲氣以預測吉兇。
《墨子·迎敵祠》:「凡望氣,有大將氣,有小將氣,有往氣,有來氣,有敗氣,能得明此者,可知成敗吉兇。」《漢書·宣帝紀》:「至 後元 二年, 武帝 疾,往來 長楊 、 五柞宮 ,望氣者言 長安 獄中有天子氣,上遣使者分條中都官獄繫者,輕重皆殺之。」 明 都穆 《都公譚纂》卷上:「 友諒 中流矢死,兩軍莫之知,道人望氣,語上曰:『 友諒 死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聽到軍中傳說 闖王 的花馬劍『通靈』,夜間拔出來往往有一道異光上射鬥、牛之間,凡是懂得望氣的人們都能看見。」
《史記·天官書》認為,凡是命中注定是皇帝的,就是還不是皇帝的時候,他的周圍也會有五彩絢麗的天子氣出現。
從看人面相所表現的氣色,就可預測此人胸懷和事業格局。
《史記·項羽本紀》就記載說,項羽在鴻門宴款待劉邦時,範增就力勸項羽要把劉邦殺掉,他說: 吾令人望其氣,皆成龍虎,成五彩,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後漢書·光帝紀》記載,王莽末年,望氣者蘇伯阿在南陽看了舂陵城郭(光武帝劉秀故鄉),驚奇地說: 氣佳哉!鬱鬱蔥蔥然! 劉秀起兵回到舂陵, 遠望舍南火光赫然屬天,有頃不見。 道士西門君惠、李守等揚言: 劉秀當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龍而御天哉!
天賦皇家龍脈之氣,稱為王者之氣。
古代皇帝最忌諱聽到某地有王氣之地,生怕被他人享用,於是斬龍脈故事層出不窮。
秦始皇在東遊時曾到過金陵,有望氣者說:金陵地勢險要,紫氣升騰,有王者都邑之形。當年楚威王因此地常有王氣,曾令人埋金以鎮壓。所以稱為金陵。秦始皇聞言,立刻下令在九華山與北極閣之間的連岡之處掘開一個過水的缺口,引玄武湖之水下注秦淮河,以洩掉金陵的王氣。並改稱金陵為秣陵,用意也是變貴為賤,以破壞那裡的王氣。
雖然廣州和秦國的鹹陽相距很遠,但也沒倖免,當時的手下來到廣州,看出了廣州的南嶺有龍氣出現,這是要出天子的象徵,直接就把白雲山和越秀山之間的馬鞍崗的龍脈斬斷,廣州的龍氣斷了,就一直沒出現過天子。
直到明朝的時候,廣州終於又出現了龍氣。當時在位期間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和秦始皇一樣,也是怕自己地位不保,又發生了類似鎮龍脈的事情,朱元璋在廣州當時斬斷龍脈的地方,直接蓋了個鎮海樓,把龍脈鎮壓住。
由此看來,「望氣說」,自古有之,獨漢族盛行,尤受皇家重視。
至於民間應用「望氣說」,是從中醫和風水這二門職業到得突破。中醫的望診要旨就是望「氣」。
面部氣色都是五臟六腑的餘光顯現,所以才產生面部金木水火土的詳細分類。
色為苗,氣為根。凡是看根得先看苗。望診必先望色,氣在裡,色在外,皮膚上的浮亮是光不是氣,不能混淆。氣無色不驗,色無氣不靈。寧可有氣無色,不可有色無氣。
「人以天地之氣生」。「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莊子。知北遊 》)。
由此可見, 望「氣」之重要。
氣與形、色關係密切,氣為本,氣充形而形載氣,氣足則色豔。
如從氣與色著方面講,臨床上可以見到赤氣 、黃氣、紫氣、黑氣、七彩之氣等等多種多樣。這些直接反映了內臟的健康與否。
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如有「赤氣浮焰不貼肉,赤點如草根向上病在心;青浮枯如煙 ,成條如縷,主恐懼病在肝;黃氣凝滯不通,如壁上塵垢病在脾;白氣浮白點如珠,皮膚燥病在肺 ;黑氣如煙凝散,主勞倦神不安病在胃」之說,至今仍有其臨床診病價值。
中醫望氣有時間講究。
面部的氣一般在凌晨、清晨的3點至7點鐘最顯而易見,9點至13點開始分散,到下午15點至19點就朦朧滿面,不易觀察判斷。
高明的中醫觀察到患者「氣」的聚與散、清與濁等等,就可預測人的生與死。
「氣」旺,則生命力強盛;「氣」衰,則生命力衰弱。
「 氣衰而神滯者夭,氣清而神短者夭,氣昏而神寒者夭,氣亂而神驚者夭,氣短而神枯者夭,氣大而神促者夭,氣粗而神少者夭。」「氣壯血和則神固,血枯氣散神光奔。」「氣濁神枯死定期.....」
人有人氣,地有地氣。易醫相通,風水與中醫一樣也重視望氣。
「望氣」也是風水學術語,指術數中認為穴中有氣,高明的大師可以望見穴氣。氣色光明則發興,氣色暗淡則敗落。氣呈紅色則巨富,氣呈黑色則有禍,氣呈紫色則大貴。
清鄭觀應《望氣尋龍訣》引丘延翰《天機素書》注:「龍來十裡,氣高一丈,龍來百裡,氣高十丈。氣正,則脈從中落而穴正;氣偏,則脈從側落而穴偏。幹龍雄健高大,支氣卑小清弱,是故辨氣高低,識龍長短,別山強弱,究氣旺衰。春屬木,其氣青;夏屬火,其氣赤;秋屬金,其氣白;冬屬水,其氣黑;每季屬土,其氣黃。
四時之色不宜駁雜,一有駁雜,即有生克制化之異,吉兇禍福之殊。春冬地氣不升,夏時炎蒸混濁,獨秋氣清亮,俟中元之候,或清晨雨後,日落未落,日出未出,醜寅酉戌之際察之,可見富穴氣如疊嶂,色豔而濁,貴穴氣如張蓋,色青而奇。
初吐一線,上結華蓋,如旃冕重旒,五色備俱,似龍蟠,似雲騰者,曰龍氣,帝王之地。毫光明燦,如虹,如日,如鳳舞者,曰喜氣,后妃之地。或曰白外青,青復紫,青如牛者,赤如虎尾者,猛將之地,公候之地。若雲煙,終如鼎沸,中青外紅,如流星燭地,如龍騰鳳翥者,宰相之地。....初吐一線,終盤寶蓋,五色俱備,輕清上浮,有紋不雜,如寶塔,如搖旌,如幛幡,耀日燭星者,為異氣,神仙之地。大抵類禽者出文,類獸者出武,白黑之氣多武而兇,紅赤之氣多文而吉,餘仿此。
蓋凡陰陽二宅氣數旺盛之地,入其鄉,則是其禽哭繁衍,草木暢茂,風氣和暖,山谷騰輝,水深土厚,景色清奇,晨昏子半之時,祥光掩映,淑氣燦煌,哄哄然如蜂哄蜜,如風吹火,此旺盛之氣也,寂寞蕭條即退矣。但山川作福之氣,上大下小,遠爾則有,近爾則無,或有鐘鼓破竹和樂之聲者吉,戰伐之聲者兇。"
我從古代史傳及筆記搜尋到有關「望氣尋龍」的記載頗多。
明代繆希雍《葬經翼》裡就專闢一篇論望氣,文中說「與時消息,以乘生氣,此形勢之要,佔山之秘,故終之以望氣焉。」
學者將「地氣」,當納有五種,各有徵兆:
(1)金黃色為大吉之氣,主富貴發達之宅;
(2)黑色中略帶灰色,是陰氣盛極,主丁財兩敗之宅;
(3)白色如薄霧,為陰煞纏繞,主此宅橫禍官非或是喪事的兇兆;
(4)紅色為陽極太盛,主火災預發的兇兆或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腦溢血重病;
(5)紫紅者,為吉氣,經宅主人或子孫必有加官晉爵之慶;
(6)紫黑色者為惡煞突襲,主此宅主人牢獄官非,破財死傷之為近在咫尺。
一個有眼力的風水師,當他站在山峰和水旁,慧眼似閉非閉,就可捕捉到纏綿於綠水青山間的生旺之氣。他就欣欣然對東家報喜說,此處有立穴之地用。當然寸草不毛之地的無生旺之氣可言,為兇氣死氣,當然諸事不宜。
望氣說在我們生活中大有用武之地,世事洞明皆學問,讓我們作一個用心人,培養自己的觀察力,煉就一雙慧眼,洞察吉兇,學會趨吉避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