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什麼是良知?

2021-02-07 濤哥講軍轉


明代大儒王陽明曾經說過著名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我很喜歡這四句話,因為它精準地概括了人性,而在這四句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句——「知善知惡是良知。」

的確,人性的複雜,已經不能用我們小時候童話故事裡的好人和壞人來區分了。

做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可以做善事,有時候意念忽轉,也可能做些惡事,這都沒有關係,因為很少有人都能夠做到「為善去惡」的大格物境界,但人不能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更不能失去良知。

有良知,是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但最近發生的幾件事情,實在是讓我有些意難平,不吐不快。 


最近,傑瑞集團(兼中興)高管鮑X明強姦未成年養女案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在全民集體聲討鮑X明禽獸行徑的時候,《財新網》居然炮製了一篇「蘿莉配大叔」的所謂深度報導,硬生生地把這個悲慘的故事洗白成了一個「自小缺少關愛的女孩向『養女』尋求安全感」的所謂愛情故事。

為了避免發表偏頗意見,我強忍不適,把財新網的這篇奇葩文章《高管性侵養女事件疑雲》給看完了。 

說實在的,作為一涉獵各種言情文的腐女,珏姐表示也看過不少的養成文,但那些養成文,年齡大多相差個幾歲、最多十來歲,而且實質感情都是在養成一方成年之後才發生,像財新網寫的這麼噁心、這麼臭不要臉的「未成年」養成文真的是聞所未聞。

簡直三觀盡碎。

我們姑且不說這位養女有沒有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畸戀上養父,自願與之發生關係(反正我作為一名女性,根本無法相信),就單單從一個40歲的男人從女孩14歲開始就強姦她、對她身心造成不可磨滅傷害的角度,這種行為就罪無可赦。

編發這樣的「強行洗地文」,財新網的記者、編輯以及高層管理者,良知在哪裡?

後來我看了一篇評論文章,說在自媒體時代,流量為王,財新網寫這種自找打臉的東西,就是為了刷流量,有流量有錢賺就行了呀。

另外,財新網作為一個代言金融經管界的「新媒體」,自然要為其金主「爸爸」和其背後的資本服務,鮑X明是金融經管界的所謂高層「精英」,這次丟這麼大臉,財新網不為其找回點面子,為出公知最多的金融經管界搖旗吶喊吶喊怎麼行?

其實這已經不是財新網第一次發表這樣三觀不正的文章了,新冠疫情爆發的時候,它就曾報導過多篇立場存疑的文章,比如武漢養老院、比如採訪管軼、摸黑中國政府,比如洗白英國群體免疫……

這又讓我聯想到去年香港暴亂時的《蘋果日報》、《明報》等黃色媒體。在這些媒體眼中,哪有什麼真相,哪有什麼良知,哪有什麼底線,有的只是博眼球、炒熱度、向其背後的資本跪舔罷了。

對於這樣不知好歹的媒體人,我只能回應一個字:滾! 

前一陣子,方方和她的日記又火了。於是我又想寫點啥了,大家姑且認為我對這件事情有執念吧。

這次我不想談方方和她的日記本身,我想談的是,她的日記英文版在亞馬遜上預售、接著德文版也出來後,某些國人的反應。

3月初我寫了一篇《我眼中的方方〈武漢日記〉》,評論區基本上是全網黑,後來我又寫了一篇《只要內心正直,什麼問題都可以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評論區的頂和踩已基本上對半開,時至今日方方日記在海外出版,我認為絕大多數人都應該已經看清事情的真面目,開始對方方日記在海外出版持反對意見了。

但當我的高中同學給我發了一個叫「二湘的十一維空間」公眾號後,我才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支持方方的聲音,依然多到嚇人,且這個公告號的閱讀量,依然是10萬+起跳。 

說方方捐稿費捐版權所得,說這才是良心。

我去,把人賣了,然後把賣人的一部分錢拿出去給被賣人和他們的家屬,你特麼的告訴我這叫「良心」?

這是神經得堅強、思想得多頑固,頭腦得多「失智」,才能說出這麼有「良心」的話。

這個社會到底是怎麼了?

好吧,我承認,方方和她的日記,曾在很大程度上撕裂了族群,分裂了中國人的思想。但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在這部日記出版的如此神速、西方在介紹這部日記時大肆抹黑中國的時候,居然還有人認為方方和她的日記是「武漢的良心」。 

我真的很難過,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醫護人員、我們無數的基層工作者和志願者做了那麼多光明的事情,還是有人視而不見或避而不談。

他們記不住那些溫暖的抗疫故事,記不住湖北人民歡送援鄂醫務工作者的感人場面,記不住武漢解封時那炫爛奪目的燈光秀,他們只記住了湖北和武漢政府前期的失誤,只記住了醫療系統被擠兌時人們的慌亂和痛苦,只記住了黑暗和慘澹。

但上天給了我們一雙黑色的眼睛,難道不是用來尋找光明的嗎?難道只看到陰影而看不到陰影上方的陽光,就是所謂的「良知」嗎?

這樣的「良知」,不要也罷。  

年前有一次赴一個轉業幹部的飯局,席間聽到一個正團職轉業幹部一直在抱怨部隊,一幅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說部隊官僚主義嚴重、不講人情,部隊發展一無事處。

這人我不熟,但我知道他是在部隊裡提的幹,而且分到了部隊的房子,轉業安置的單位也不錯,待遇也很好。

我就納了悶了,各方面都已經這麼好了,為什麼還要轉過頭來罵部隊?部隊怎麼就對不起他了?

我回去後和老公探討了一下這個問題,他說這有什麼不好理解的,比如說他曾被領導批過,或者仕途上他認為本來能更進一步卻沒實現,或者他啥委屈也沒有,就是對體制看不慣,喜歡懟天懟地。

他這麼一說,我突然想起了連嶽上了3月24日微博熱搜的一篇公眾告文章,原因是他在文中的最後一句話:

別再用納稅人的錢養一堆作家了,別以為養著他們就自然是你的吹鼓手,更大可能是享受你的待遇、福利和特權,還是博一博反體制的美名。

這段話我大致理解是在說國內的公知,但我發現用在那名轉業幹部的身上也挺合適。

你品,你仔細品。

現如今的中國,這樣的人還真不少。

比如有著多套房、住大別墅的方方,比如享受廳級待遇卻還喊著「外國的月亮就是圓些」的前長江文藝出版社社長周百義,再比如這名受益於部隊卻不知感恩的轉業幹部。

講真,我還真不相信他們是為民請命、是為國家為部隊操心。

他們不過是一群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固守著文革剛結束時傷痕文學的那一套,用放大鏡去尋找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的陰暗面,來以此譁眾取寵、來彰顯自己的「眾人皆醉我獨醒」。

當然,我不是說這個國家和社會就沒有陰暗面了,有陽光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陰影,但作為一個真正有良知的人,難道不應該是先肯定陽光的燦爛、肯定自己曾沐浴過陽光,再出來找陰影、找問題、找不足嗎?

我拜託他們,能拉開自己家中的窗簾,去看一看外面的高樓大廈,看一看民眾的朝氣蓬勃,看一看中國幾十年發展的豐碩成果……

他們一邊享受著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所帶來的紅利,一邊對著國家和社會指指點點、罵罵咧咧,指完罵完還不去為改進國家和社會確實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而努力,只為罵而罵。

他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這段時間我常常在想,自改革開放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公知們不斷唱衰中國、無數中國人被忽悠被煽動的時候,是哪些人在默默地奮鬥,在讓國家變得一天天強大,讓無數的恨國黨、跪西族變成了自乾五、小粉紅。

是國家的決策者、頂層智囊團,是軍人,是科技工作者,是工業黨,是愛崗敬業的醫務工作者、企業家、產業工人、教師、農民、公務員……是無數為了中國的前途命運埋頭苦幹的人們。

他們,才是中國的良知與良心。

就讓那些眼裡沒有光明的媒體人、公知、跪舔族、失意黨們留在黑暗裡吧!

我們要做的,就是和祖國在一起,努力奔跑,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方向,大步前行。

向奮鬥者致敬!

向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致敬!

拿起筆,隨便寫寫就行

記錄下你人生這場特殊旅行時的心情

投稿請發     taogetalk@vip.qq.com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良知——良知的偏誤解讀
    第三,孟子所言的良知被解讀為「不學而知」是對良知的嚴重歪曲與褻瀆首先,孟子並未說良知、良能是什麼,而說的是不學而能的能力屬於良能、不慮而知的能力屬於良知,說的是兩種個人展現的能力和社會人群中所存在的這兩種現象歸屬於什麼。
  • 什麼是良知——良知主義認為正確的良知釋義
    您不願意閱讀,或者對良知不感興趣,或者您出於某種原因反對良知都無妨,人畢竟都各自的認知與言行習慣,也會有各種各樣的人,但我堅信您一定會重視我所說、所論的。什麼良知呢?說白了,人們上學所學的知識就是良知,父母、老師、師傅教誨或教授的是良知,國家、社會提倡的是良知;法律規範的、道德約束的、制度規定的,也是良知;家規、鄉約、民俗、民風、企業章程、組織章程也是良知。
  • 幽蘭小草 馨香滿城——再記隱善15年的「蘭小草」王珏
    秋風驟起,剛剛給一位阿婆輸完液的王珏,獨自走上樓頂陽臺,眺望星空。  妻子侯海平知道,王珏心裡一直在為弟弟的病著急上火,常常在夜裡醒來,輾轉難眠。  突然,一顆流星划過天際。王珏愣怔良久,返身下樓,找到了妻子。  王珏表情凝重,對妻子說:「海平,過去33年,我感覺自己沒有做過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我想用接下來的33年去做一點有意義的事。」
  • 王陽明:「致良知」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王陽明在龍場這個地方悟道,但當時所悟的並不是「致良知」,而是心學的核心之一,即「心即理」這一論斷。王陽明至於「致良知」,其實是他在晚年時才提出來論點。那麼,「致良知」是什麼意思呢?王陽明有自己的解釋,按照四句教的說法是:「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所謂的「致良知」,在他看來,就是知善知惡,也就是說,徹底的了知善與惡的起因與真相就是「致良知」。說白了,就是內心天然知道的是非善惡就是「致良知」。
  • 曠視王珏:前Adobe首席科學家,手握64項專利,曾助力拿下奧斯卡科學...
    他就是曠視AI影像之王的締造者——王珏。   師出名門的清華學霸,助力拿下奧斯卡科學技術獎   項目完成前,只吃雞肉炒飯   哪有什麼所謂的天才,還不都是孤獨地翻山越嶺。這句話用在王珏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2003年,從清華念完本科和碩士的王珏,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 什麼是人的良知?王陽明:不假思索就付諸行動的,就是「致良知」
    他是大明朝的進士,前兵部武選司主事,在這麼一個荒山野嶺的驛站能做什麼?劉瑾是否還會迫害自己?自己還能回京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王陽明望著未開風化、饑寒窘迫的龍場百姓,腦海中那誦讀過無數遍的《大學》越來越清晰。在這個偏遠的山林邊陲,看著未開風化的民眾們,王陽明仿佛與先秦時代有了重疊。
  • 蘇警院有個姑娘叫王珏
    蘇警院有一個姑娘叫王珏,她來自12涉外。
  • 極客茶人丨王珏,所謂千錘百鍊,既是他的刀,也是他的人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刀劍夢在苦苦等待兩年時間,周正武終於答應王珏的拜師請求的時候,王珏立即丟下了自己所有的事業,僅帶著一柄自己以前做的劍王珏在重慶洪崖洞的「正武」刀劍店中,掛著一幅字「沒有肉毒素,只有腎上腺素」,正如王珏最喜歡的這句話,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刀劍夢。王珏在東北長大,從小喜歡刀劍,初二起便利用自己三叔的機械加工廠設備,自己開始鑄造刀劍。
  • 吳木鑾副教授和王珏助理教授學術報告會在我院順利舉行
    6月30日下午,應公共管理系鄭燁助理教授、王春萍教授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吳木鑾副教授、南洋理工大學王珏助理教授在友誼校區學舟樓基於對當前實踐的觀察,吳木鑾教授提出了兩個研究問題:第一,過去三十年香港老年人和兒童的公共財政支出和實物福利的趨勢是什麼;第二,通過宏觀模擬,未來三十年的老年人和兒童的公共財政支出如何。
  • 泰州女法官王珏生前曝光:高考前去世,瞞了孩子10天!
    42歲的王珏長期擔任民商事審判法官,多次榮獲辦案標兵、調解能手和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並榮獲個人三等功。今年5月王珏不幸被確診為肺癌。她卻堅持將手中的案件、樁樁事務一一交待好、處理好之後,才向院長請假。當事人眼中的王珏:「王庭長幫我們要回了救命錢!」——靖江市國潤百貨有限公司原職工顧蘭我與王庭長相識是源於一個上訴案件。
  • 心的一面是良知,是需要用功顯現,另一面是什麼
    陽明先生說:良知是與生俱來的,良知是心念到處。良知即不是先驗性的,也不是經驗性的,不是與生俱來的,良知是過程,不是固定不變的,即要明白,又要用功。明白是因為它必須來源於客觀存在,要用功是因為這些客觀存在僅只是客觀存在,還必須與自身進行融合而不分開,分開就不是知行合一了。
  • 王珏老師被學生「群毆」,勾起青春回憶,「拎耳朵」也是一種幸運
    高考後被全班「群毆」,網友卻眼紅了》說的是吉林松原市寧江區實驗高級中學高三年級的班主任王珏老師,高考結束後與60餘名學生相約公園「打水仗」,在愛心的「圍攻」下澆成落湯雞...... 看過後勾起的是我對中學時代的回憶。
  • 王陽明論「良知」與「良知之樂」
    此段是王陽明晚年在浙江與黃曾省等弟子關於「良知」與「良知之樂」的對話,收為《傳習錄下》第261條。眾所周知,貴州是陽明心學的發源之地。在《傳習錄》中,「良知」是十分重要的關鍵詞,該詞出現的頻率最高,一共有324次。一般而言,人們談論陽明心學時,往往就是圍繞何為「良知」、如何「致良知」等核心問題而展開。因此之故,陽明心學又被稱為「良知之學」。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對「良知」進行了多方面描述和論證。在王陽明那裡,「良知」既是「天道」「天理」,又是「心之本體」「是非之心」。
  • 「知行合一」中的「良知」和海靈格的「良知」的三個層面的不同?
    人只要自己不去欺騙自己的良知,真正順從良知從事,就能存善除惡。這就是活在當下的快樂呀!這就是格物的真正秘訣,致知的實功夫呀!(其運行的原理就是按照潛意識裡的良知的本能去為人處事)。王陽明的「致良知」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夠時時刻刻活在每一個當下、按照良知的指引去做每一件事,那就能獲得如如不動的心和生出排憂解難的無限智慧。
  • 王陽明論良知
    前言我們會形容做壞事的人「掉了良知」或「沒有良知」。其實「良知」是什麼?人人皆有良知嗎?各人的良知一樣嗎?
  • 故事:良知當鋪
    良知當鋪的老闆劉仁貴生了一場大病,眼睛意外的失明了,只得把當鋪的生意交給兒子劉小川來打理。這劉小川一不懂經營,二不識貨。良知當鋪的經營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就快要經營不下去了。頭一段時間,劉小川又因為貪心,看走眼一連收了幾件假古董,虧了幾千兩銀子。
  • 勵志短片 ▏堅強而溫柔,做你自己的偶像
    >曾因不清楚人生目標而不喜歡自己八年前,一場大病激起她改變的決心因而開始接觸跑步訓練過程反覆受傷復健弄得不成人形,但她從未想過放棄獨白:1我從以前就不是很喜歡自己沒有真正思考過自己想要什麼醫生說「這個我不敢跟你保證」6其實坦白講我根本就不知道用什麼反應去面對所有的事情7我覺得我一定要做一些事情跟以前不一樣不想要白白地過每一天8
  • 老爸給孩子取名「王珏」,護士打錯名字鬧烏龍,奶奶大喜:不改了
    護士打錯名字鬧烏龍,奶奶笑稱:不改了接過護士給孩子開的「出生證明」,寶爸和寶媽當即笑場:「我家兒子叫王珏聽到這話,寶爸寶媽也是傻眼了,當時給孩子取「王珏」這個名字,二人可是費了好大的心思,才給孩子想出來這麼一個名字。珏者,美玉也,給孩子取這個名字,就是想讓孩子像美玉一般珍貴耀眼,沒有想到,護士阿姨卻直接打錯了字。
  • 一個故事一首歌 ▏安妮
    班長劉錚,副班長賀志強,還有一個什麼也不是的李小斌。他們三個都死皮賴臉地暗戀著王安妮。沒錯,是暗戀,沒錯,是死皮賴臉。班長利用職權安排安妮和他一起值日,然後髒活累活搶著幹。往期回顧 一個故事一首歌 ▏新年快樂
  • 「良知」的三層含義|致良知四合院「企二代」問答錄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惑,是因為對「良知」的理解還不夠,僅僅是將「良知」理解成了善良——這只是「良知」的第一層。第二層是力量,我們可以體會到良知是一種力量。第三層,良知是一種智慧。大體上,良知可以從這三個角度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