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惑,是因為對「良知」的理解還不夠,僅僅是將「良知」理解成了善良——這只是「良知」的第一層。第二層是力量,我們可以體會到良知是一種力量。第三層,良知是一種智慧。大體上,良知可以從這三個角度來理解。
今天,我們看不清問題的本質,是因為我們戴上了若干有色眼鏡。為什麼我們要回歸質樸、莊嚴?就是為了回到事情的本質,就是為了把那些遮蔽我們眼睛的東西除去。
比如,我們作為企業二代,特別希望能夠證明自己。然而渴望證明自己的這個想法,其實就是一副有色眼鏡;同樣地,在意財富名望,也是一副有色眼鏡。我們的眼睛不亮,是因為戴上了有色眼鏡。只有當我們摘掉有色眼鏡,看清問題本質,真正回歸初心的時候,生命才會燃燒,才會自然而然地生發出力量和智慧。學習陽明學,就是讓我們心明眼亮。
當下的大健康是如此廣闊的一個市場,但是今天在大健康領域中的從業人員,很多人都沒有看清方向,只不過是這陣風吹過來了,大家跟著跑一段而已,一旦風向改變,他們就跟不上了——因為多數人沒有看清行業的本質。
怎樣看清行業的本質?唯有超越現下的短期和長期矛盾,才能看清行業的本質。
短期之內,為了營業額,我們可能會銷售一些不夠好的產品;而讓我們心中有崇高感的產品,又需要長時間的投資,無法很快地看到效果。這種短期與長期之間的矛盾,我們稱之為二維的問題。這就像十字路口,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永遠是個矛盾,只能裝一個紅綠燈,我走你不能走,你走我不能走,所以整個道路的通行能力下降了50%。
今天,我們要把二維的問題上升到三維空間去解決,比如架起一座立交橋,東西和南北的車輛都可以暢通無阻。我們一定要相信,長期和短期收益都能兼顧的方案是存在的。比如,當下我們就可以想辦法調整自己的產品,讓它變得與眾不同,我們以一顆莊嚴之心,與團隊一起重新發現產品的價值和意義。
銷售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銷售可以成為一件偉大的事業。我們用一個好產品,幫助別人有什麼不好?但前提是我們要真正明晰這件產品的意義,找到最適合的消費者群體。每一件產品都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們在銷售上出現的困惑,可能是因為沒有把產品賣給最正確、最合適的人,或者我們沒有發自內心地認同這件產品。如果是後一種情況,我們就需要重新定義產品,重新尋找產品的價值,或者重新調整產品結構、乃至業務結構。
我們對消費者、對病人要有足夠的仁愛。我們做大健康產業,這份生意的目的就是解除他人的病苦,做生意只是途徑與手段。如果僅僅是為了做生意而做生意,那麼我們永遠也找不到那份崇高感,我們的生命也就很難充分燃燒,能量和智慧也就無法提升。所以,我們所做的事業要有一個牢固根基,就是仁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