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時代的鄉村詩歌該如何寫?川渝近百名詩人走進成都青白江研討

2020-12-17 封面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隨著現代化、全球化的發展,尤其是近幾十年中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當下的鄉村詩歌該如何寫好?是不是全部都是哀嘆式的輓歌,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誇獎?11月29日,第二屆西江河鄉村詩歌節在成都青白江姚渡鎮涼水村桃花裡舉行。來自成渝兩地的近百名詩人相聚一堂,分享各自對鄉村詩歌的看法和創作實踐體驗。在姚渡鎮,有著豐富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與鄉村文化密不可分。詩人們還走進姚渡鎮進行文化採風,舉辦客家詩歌研討會,梳理客家詩歌的淵源,分析鄉村詩歌更多的可能性。

鄉村詩人也可以擁抱城市,寫出一種前行的力量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詩人李元勝參加了很多個詩歌節或者詩會,這一次參加第二屆西江河鄉村詩歌節,讓他感受很好,「這一次是最讓我感到放鬆和親切的一次。大家鄉裡壩子裡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有遠行的遊子歸鄉過年的溫情氛圍。我從重慶來,來成都參加鄉村詩歌獎,這是成渝兩地詩人的友誼體現。據我所知,現在重慶還沒有鄉村詩歌節,我也希望像青白江這樣的西江河鄉村詩歌節,也能複製到重慶去。」他還感嘆,這次來成都參加鄉村詩歌節,「終於不再是此前總說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而是專注文化本身。這標誌著詩歌活動來到一個新時代。」

李元勝

近些年來,返鄉體散文或者詩歌,深受關注。但在李元勝看來,暫時還沒有看到有優秀的詩歌表達。「很多鄉村詩歌作品,都是往後看,很少有往前看。其實,城鎮化大趨勢不可逆轉,好的人居環境也應該是城市和自然鄉村的結合。我認為,寫鄉村詩歌不應該全部寫成對農業社會的輓歌。鄉村詩人也可以擁抱城市,寫出一種樂觀的,前行的詩的力量。」

在當下,要寫好鄉村詩歌,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對詩歌創作有深刻見解和實踐的李元勝認為,有容易點也有難點,「容易的是,中國有著漫長的農業文明時代。鄉村一直是中國詩歌的源頭。中國的詩歌傳統,很大一部分是在農村。當詩人來到鄉村,很容易被喚醒血液裡鄉村詩歌的基因,寫出向傳統致敬的好作品。難點在於,現代詩歌的發展是跟城市化進程一致,是對鄉村文化傳統的一次叛逆。鄉村詩歌的現代化是個難點。這也給鄉村詩歌作者帶來挑戰。但也有人做得很好。比如青白江詩人李龍炳就走出了一條路子:他的詩歌裡既有傳統詩歌的韻味,又帶有現代城市生活的複雜性。」

客家詩歌研討會

鄉村在發展 需要詩歌的文化助力

詩人凸凹來自龍泉山,他對鄉村詩歌有獨到的思考,「很多人看到鄉村在消逝,其實鄉村也在恢復,在發展。現代鄉村也正呈現出它更豐富的面相。在這個恢復、發展的過程中,恰好需要詩歌的文化助力。像青白江這樣的農村,能發掘出田園詩歌的很多現代元素。」

張新泉

包括張新泉、李元勝、伍立楊、向以鮮、凸凹、王學東、王國平、文佳君、啞石、劉紅立、劉澤球、呂歷、山鴻、彭志強、敬丹櫻、胡馬、桑眉、朱曉劍、熊遊坤等,以及王鴻鈞、胡仁澤、羊依德、李龍炳等青白江本土詩人,都參加了這次鄉村詩歌節。前不久,來自內江的詩人陶春因病突然去世,讓成渝兩地的詩人都深感震驚和悲痛。在這次詩歌節上,詩人向以鮮還上臺朗誦了他寫陶春的詩歌,以此來懷念這位在詩歌圈口碑甚高的詩歌兄弟。

伍立楊

還有一些詩人雖然沒有來到現場,但也對詩歌節和客家詩歌研討會,發來了自己的感言和祝賀。詩人梁平說,「客家四海皆為家,心中有詩,都不是外人。」熊焱則祝賀「第二屆西江河鄉村詩歌節暨四川客家詩歌研討會順利召開,美麗鄉村,詩意生活!」詩人鄧翔則在賀詞中說,「參加鄉村詩歌節是愉快的經歷,能與友人們分享交流,又可以輕鬆地在鄉村小道上漫步,真是』聞多素心人,樂於數晨夕』,祝願鄉村詩歌節年年辦下去,願鄉鄉村風光長存!」

相關焦點

  • 近百名詩人齊聚成都青白江,討論客家詩歌
    今日(11月29日),在成都市青白江區舉辦了第二屆西江河鄉村詩歌節暨客家詩歌研討會,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新泉,重慶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元勝,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伍立楊,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鄧翔,以及詩人凸凹、楊然、王國平、黎政明、文佳君、易杉等近百位詩人來到現場,一起討論客家詩歌、鄉村詩歌文化。
  • 高度黏合的川渝詩歌如何向前發展?詩人老房子提了三個建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關於疫情後時代,詩歌何為,以及川渝詩歌未來的發展,老房子(本名劉紅立)都發表了一番觀點,表達了他作為一名詩人,對人類命運、詩歌未來、地域文化的深層思考。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論壇丨《詩歌月刊》主編李雲:成渝詩人要把...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9日,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在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論壇活動上表示,成渝詩人要把兩地地域性的東西寫好寫透,在詩歌作品中展現特質性最強的部分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吉狄馬加點讚成都
    「現在無論是寫古典詩詞的作者還是寫新詩的作者,數量都大大超過了從前。從這一點看,我並不認為是『虛假回暖』,但我認為現在更重要的,還是要提高詩歌的創作質量,號召詩人們真正去抒發新時代的豪情,以文化為己任,積極地擁抱時代、介入時代、抒寫時代,賦予新時代以新的內涵,記錄和見證美好新生活的社會實踐,構建中華詩歌新美學。」
  • 清遠詩歌節全國各地30多名詩人走進連山 探討民族詩歌的走向和生態...
    11月29日,以「風情壯瑤,邊城氧吧」為主題的第七屆清遠詩歌節走進連山,來自全國各地的30多位著名詩人在連山,感受壯瑤風情,欣賞生態風光,開展詩歌的創作與研討。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清遠連州為官時曾寫下《莫傜歌》《連州臘日觀莫傜獵西山》《插田歌》《蠻子歌》等著名的瑤族詩與鄉土詩;清初詩人李來章任連山知縣時,在此寫過反映瑤壯風情的《上馬箭》《憩裡八洞》《過花羅口佔示壯人》《上吉夜雨》等一批詩作;古代民族民間史詩《瑤族歌堂曲》與上世紀五十年代劉鐵山、茅沅的《瑤族舞曲》影響深遠;當代的文學名家秦牧、陳殘雲、韋丘、鄭江萍、蘆荻、韓笑、歐陽翎、梵楊……都曾用他們的詩筆描寫過連山瑤壯風情
  • 武漢東湖詩歌高峰論壇:詩人如何回應新時代?
    2019年6月20日,「第二屆東湖詩歌節(2019)暨東湖詩歌高峰論壇」在湖北武漢東湖開幕,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中國作協詩歌創作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副主任李文朝、梁平、楊克,秘書長霍俊明,以及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李元勝、葉舟、娜夜、榮榮、胡弦、李琦、大解、劉立雲、王久辛、閻安、張執浩等五十餘名詩人與會,在中國新詩百年之際探討「詩人如何回應新時代」。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霍俊明:「活力」是成都詩歌群的標誌
    紅星新聞:你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時代詩歌的寫作的關係是什麼?霍俊明:我覺得在這種非常時期的文學和詩歌寫作,肯定對寫作者有額外的要求。實際上我們不管是談詩歌創作還是文學,首先有一個文學標準、詩歌標準的要求。
  • 李海洲:這可能是最獨一無二的一屆詩歌周,在當代詩歌發展史上會留...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著名詩人梁平作為活動主持人,代領大家開門見山地「點題」成渝兩地詩歌的表達。在李海洲看來,詩歌從來沒有川渝之分,巴蜀共同構成了中國詩歌的重鎮。「川渝兩地的歷代詩人,共同給漢語、給中國詩歌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地詩人在語言方式、生活方式都是相同的。」疫情期間,李海洲也寫了四五首詩。「因為疫情,原有的生活被打亂,被迫去思考很多問題。」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梁平:面對人類公共災難,詩人有寫詩的權利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疫情改變了全世界,作為用「語言黃金」來表達人類心靈的詩人,該作何作為?該不該寫,怎麼寫?這是值得深思的課題。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在「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會場中,著名詩人梁平發表了一番觀點,表達了他對疫情和詩歌的深層思考。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
  • 好看的鄉村詩歌節,傳承鄉村文明
    鄉村文化在今天如何才能更好的傳承?在今天繁華的現代文化中,鄉村文化略顯尷尬,那是因為這種文化在今天並沒有取得更多的發展,反而有些沒落,至少是落寞的。誠然,鄉村文化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也並非存在於想像之中,而是紮根於鄉村肌理,探索鄉村文化的可能性。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成都著力重建鄉村文化、文明秩序,不同類型的詩歌節,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文化的在地感。在龍泉驛有「中國鄉村詩歌節·桃花詩會」,每年都有不同的詩人相聚於此,看桃花盛開也看鄉村新風貌。
  • 中外詩人深度思考: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詩人們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關於疫情後時代,詩歌何為?以及川渝詩歌未來的發展,詩人們分享了各自對人類命運、詩歌未來、地域文化的深層思考。  10日下午,詩人們移師杜甫草堂,繼續他們在成都的詩意之旅。在「 世 界 同 吟 一 首詩」——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朗誦會上,以朗誦的方式,表達他們對偉大詩人杜甫的敬意。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詩人林雪:詩歌為人類的...
    成博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攝影 向宇 楊瑞青12月10日上午,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活動之一——「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力量」主題論壇活動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詩人梁平,魯獎獲得者、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詩人閻安,魯獎獲得者、詩人林雪,《中國藝術報》總編輯、詩人康偉,安徽省作協秘書長、《詩歌月刊》主編、詩人李雲,《詩潮》主編、詩人劉川,《上海文學》副社長、詩人張予佳,《花城》編輯、詩人安然,詩人邰筐、木布木泰、施施然、包苞,以及俄羅斯詩人魯登科·瓦列裡、伊琳娜·丘特諾娃、哥倫比亞詩人李戈
  • 俄羅斯詩人伊琳娜:疫情之後的世界,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12月10日,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詩人們分為兩個會場,分別以「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本屆詩歌周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來自俄羅斯的詩人伊琳娜·邱特諾娃認為,在疫情的影響下,整個世界都變得不一樣了,詩人更需要理解當下這個世界,琢磨這個世界,寫出新的作品。
  • 近百中外詩人齊聚千年石室,這場屬於成都孩子的詩歌盛會堪稱驚豔
    △現場朗誦在2017成都首屆國際詩歌周校園朗誦會上,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近百位詩人與成都青少年學子齊聚一堂,通過詩歌這一世界語言,飛越時間的長河,將石室中學這片擁有2158年校史的土地匯聚成詩歌的海洋。
  • 樂至實驗中學:走進青白江南開為明學校,合作交流寫新篇
    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育教學水平高質量發展,近日,樂至實驗中學學科組一行走進成都市青白江區南開為明學校,開展了一次深入、高效的聯合教研活動。該校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5個學科組共14名教師參加。校園管理參觀。
  • 詩人楊克:詩歌使生命更加豐富完整
    中新網廣州2月28日電 題:詩人楊克:詩歌使生命更加豐富完整  作者 李凌 楊茜雯  出生於全民讀詩的年代,心心念念想要成為小說家的楊克卻在詩歌上屢屢獲獎。戀愛時以詩歌為鮮花,牽手戀人走進婚姻殿堂,而如今,他已是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第三代詩人民間寫作代表性詩人,也是2011年首屆廣東省中青年德藝雙馨作家。
  • 專訪85後女詩人安然:書寫動人而充滿能量的作品,亦參與抵抗災難的...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12月10日,由四川省作協、四川省文聯、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等支持,成都市文聯、成都市文廣旅局、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辦,成都市文聯《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在成都繼續舉行。上午,詩人們就「我們共同的星球 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和「成渝詩歌沙龍」為主題,展開研討和交流。
  • 創作談丨陳惠芳:新詩歌時代,詩人的喜與憂
    網際網路的介入,自媒體的興起,新詩歌時代的到來,「紙媒詩人」獲得了新的擴張空間。「網際網路+」,詩人不能被減掉,更不會被減掉。詩歌的空間在加寬,詩人的才情在加深。敬畏我們的時代,敬畏我們的文字,敬畏我們的詩歌,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穫。 新時代,新氣象。
  • 當詩歌朗誦走進鄉村,綠水青山也「燃」了
    交匯點訊「祖國,你是壯麗的詩篇,我們是你華美章節的最小詞素……」7月20日,南京市浦口區星甸街道後圩村,樸實無華的鄉村大舞臺上,一場激情洋溢的詩歌朗誦會,讓綠水青山間久久迴蕩著人們對祖國的摯愛。
  • 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拉開大幕 天府之國迎來世界多國優秀詩人
    在這詩意盎然的季節,來自全世界多國的詩人們,來到成都與四川本土的詩人齊聚一堂,將開啟為期一周的詩意之旅。9月4日,隨著中外詩人們陸續抵達新華賓館,由成都市文聯等單位主辦,五糧液集團、《草堂》詩刊社等承辦的2019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也拉開了大幕。詩歌周提供了一個「以詩會友」的平臺,讓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近百名中外優秀詩人們,通過詩歌,與成都這座城市,與彼此的心靈,進行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