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買學區不雞娃,他們安家大理,做最佛系的爸媽

2020-12-22 小旭愛設計

大理,是許多北上廣青年內心的「避難所」。這裡遠離996、沒有KPI,好似一個烏託邦,背靠蒼山,推門便是洱海。

和許多選擇大理的年輕人一樣,當初來這裡旅行的矛矛,也是一眼愛上。為了在這裡定居,愣是把零崎也拐上「賊船」。

△家中窗景

今年,是他們離京來大理的第十年。這十年,他們開旅舍,生娃養娃,買房裝修,過著與大部分同齡人相同又不同的生活。

而他們剛滿7歲的女兒,目前就讀於大理一所新式學校。這裡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考試和排名,孩子與自然為伍,「野蠻」生長。

△零崎送女兒上學

關於大理「無壓力」的一切,矛矛和零崎都很喜歡。為了在大理更穩定地住下去,他們在蒼山下的小區買了一套二手躍層式住宅,並親自動手改造。

講到這裡,一切聽起來都非常完美。但現實卻是,在大理或去或留,仍是他們一家遲早要面對的難題……

房屋信息

戶型3 詩 2 廳

使用面積150 ㎡

改造花費30 萬元以內

房屋位置雲南 大理

01.

買房時,

就得考慮以後好不好賣。

決定買房的那一刻起,矛矛和零崎就定死了一個原則:房子一定要有三個臥室。

「三個臥室」的基本原則,不僅是考慮到長輩會偶爾過來居住,也是為了將來房子更容易出手。

經過他們觀察發現,同小區同戶型的房,三居室掛出來一個月就能賣出。而同樣價格(近270萬)、只有兩居室的房子,快一年都沒人接手。

矛矛說,很多長居大理的,往往是一家三代,三個臥室是剛需。即便沒有孩子,也需要更多的房間來做民宿。臥室多,才更有競爭力。

△露臺景色

看房數次,多番仔細研究之後,他們決定拿下其中一套普普通通的躍層。

△客廳原始格局,後被打通

這套房初看上去,其實並不理想。格局和採光不算好,客廳略顯憋屈。但好在售價比同戶型低、硬裝品質夠硬、露臺景色佳,至於採光不好可以通過改造解決,花費也不會太高。

於是前後看房兩次,夫妻倆果斷決定:一定要買它!

△原始戶型圖

02.

離開北京,

終於擁有了夢想中的房子。

買下房子後,零崎和矛矛想了好幾天,做出了房子的設計圖。最大的改動,是在一樓加了一間臥室,臥室旁邊的小空間,做成了榻榻米茶臺。

打通了榻榻米與客廳之間的隔斷之後,客廳整體的採光度便有了很大提升。解決了當初看房的一大劣勢。

二樓的次臥,他們打通了原本封閉起來的閣樓,在內部又做出一個小躍層出來,成為樓上臥室+樓下書房的格局,需要的時候這間屋子也可以變成兩個臥室,相當於整個房子成了四居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後來做民宿的時候,那間屋子成為小朋友的最愛——可以爬上爬下,還能睡在一個相當有安全感和夢幻感的小閣樓,十分美妙。

所有經過改造的硬裝和軟裝,都是零崎帶著工人完成的。

在大理長居的人們,好像都會成為全能的生活家,改造、設計、裝修,什麼都可以自己來。

不過在裝修上,零崎也有一些自己的原則,比如在原有基礎上不增加吊頂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在他看來,吊頂是一件成本較高、回報卻一般的事。你放的東西越多,配合的東西越多,考慮的東西越多,越複雜,他說。

△廚房保留原狀,沒有改動,只要用起來順手就好。

此外,他會儘量減弱一個房間裡大燈的存在感,而是用幾組小燈去營造氛圍。他的經驗是,巧用吊燈、壁燈、檯燈,就能烘託出想要的氣氛。

在家具布置上,零崎也花了一些小心思,並樂在其中。畢竟,省錢是自己的一大愛好。

比如客廳的電視櫃,如果在網上直接購買成品,看中的價格都在三四千,太貴,他索性自己動手組合。買來藤編的小柜子,拆掉頂板;再從本地木材廠買一塊實木板,做成好看的形狀,上漆;最後從淘寶買來兩個鐵藝桌腳。三部分組裝在一起,不到五百塊錢,就成了一個造型別致、材質很好的電視櫃

整個房子改造裝修下來花了30萬,加上購房成本,這套房子的成本約為250多萬。產證面積是89平米,實際面積約為150平,他們用按揭的方式買下來。

裝修看似投入大,其實也是一種回報。

房子一裝修好,就有不少人想租,有人想8000元/月租一年,一次付清,也有人願意出9000/月租半年。

但考慮到一部分自住需求,他倆不接受長租,只在空閒時做民宿。為了靈活,出租的上限是一個月。而今年12月,就有人花1萬短租。

別小瞧這筆收入。雖然零崎原先在廣告業,矛矛在地產業,靠過去工作累積的資源,能讓他們有穩定的線上收入。但民宿帶來的盈利,對於他們一家來說,也是一部分生活費用的重要來源。

03.

這裡的家長很佛系,

不比成績,不雞娃。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大理生活如此舒心,還花了心力改造,又何必早早為「賣房」做打算?

這就要談到買房與賣房之間的重要變數——孩子的教育。

當初帶著孩子從大城市來到大理的家長們,幾乎都是想讓孩子接觸到更自由、更貼近自然的教育。但由於大理大部分新式學校只涵蓋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一旦孩子到了升初中的階段,家長們便得考慮下一步去哪兒。

△不一樣的小學開學典禮

所以每年到畢業季,學校二手群都在瘋狂出東西,鍋碗瓢盆都在賣,房子要麼轉租、轉讓,要麼賣掉。

矛矛的女兒也將面臨這樣的難題,但矛矛說,孩子現在的小學正在籌劃辦初中,如果能趕上,肯定會讓孩子把初中念完。

△學校裡的足球隊

其實從一開始,零崎一家就沒考慮過把孩子送進公立學校。人一輩子快樂的時間不多,你還把她放到不快樂的環境,有點浪費時間,零崎說。

對於現在常說的「教育內卷」,零崎表示能夠理解,畢竟要生存、要競爭、要獲取更好的資源。

但放在他身上,自己既不是學霸家庭,也沒有便捷的機會讓孩子去海澱上學。沒必要傾其所有,就為了讓孩子考個高分。

△在樂高裡發揮無窮想像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內卷式教育」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他說,你就是考了99分,都會被說為什麼沒考100?這就很受傷。而大部分的孩子從小學到青少年,其實都在承擔這些不必要的煩惱。

比起考上清北,他們更在乎的是,孩子能從家裡得到足夠的愛和信任,在學校裡學會尊重和自主,以後能夠自信坦然地走向社會,無所顧慮。

△戶外閱讀

其實零崎曾經也對孩子有許多期待,比如希望她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掌握英語。

為此他還做了一套完整方案,結果發現孩子並不會完全按照你的期待去走,最後他選擇妥協,儘量以順著孩子天性的方式去幫助她學英語。

△六一打水仗

他也學會了一個「特好使」的方法:一旦你孩子有期待,就把這個期待放在自己身上。

他說,有時候我會希望將來孩子幹嘛,但轉念一想,那我自己去幹不就完事,幹嘛要把對一個事情的想像放在小孩身上?我現在很多良好習慣的養成就是這樣逼出來的,這對成年人很管用。

△孩子在新式學校裡挺開心。有時老師會帶他們去爬山,有時周五一放學,家長們便開車載著孩子們奔去虎跳峽徒步。除了寒暑假,還有10天的春假秋假,熱愛旅行的矛矛和零崎就會帶著女兒出門遠行。

如今的他們,一家三口在大理過著平淡、不富有,但自得其樂的日子。疫情下的五月,雲南解封,卻無遊客,四處空曠。他們一家開著車、背著鍋碗瓢盆帳篷燃氣爐,去了怒江。

一路欣賞高黎貢山的起伏青翠、雲霧繚繞,夜晚尋地野外紮營、生火做飯。有時孩子要上網課,乾脆停在路邊,借著手機熱點,再煮一壺咖啡,不著急也不焦慮。

在零崎看來,無論是留在大理生活,還是送孩子去新式學校上學,都是出於自我偏好下的最佳選擇。而關於未來,不要慌,等問題出現的時候再去解決它。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

相關焦點

  • 一直說「佛系」雞娃,我是怎麼保持佛繫心態的?
    熟悉我的人,說我明明是雞血中的戰鬥雞,卻天天含佛系,是偽佛。不熟悉我的人,說我不知道現在的形勢,淨灌毒雞湯,坑人又害己。其實,我之所以能保持佛繫心態,並不是我覺得教育不重要,而是因為,我把關注的重點都放在輸入端,而最終的輸出,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就靜待花開吧!
  • 我一佛系老母親,該不該為「雞娃」焦慮?
    高分、名校,重點,明晃晃的高懸著,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就像一把把鞭子,鞭打在身上,即便再疼也要忍著前行,就算擠破頭也要用盡一切辦法……做為家長,本來我還很慶幸,我還沒有資格去體驗上述種種。但是,一想到還有兩年,我們家孩子就要面臨小升初,我原本一佛系老母親,開始不淡定了。
  • 躋身頂尖學區,這些家長都是些什麼人啊?
    那到底什麼人,可以在帝都最頂尖的學區裡如魚得水呢?01海澱家長海澱家長,大概是中國最熱衷教育的一群人。想成為海澱家長沒有秘密,就是要在雞娃的道路上,永遠先人一步:考最難的試,雞耐雞的娃。他們不相信雞娃的捷徑,只相信加倍的努力才配得上回報。
  • 佛系老母親,是否應該為「雞娃」焦慮?
    作為家長,本來還在竊喜我娃還小,還沒有資格去體驗這些,可以繼續佛著讓孩子愛咋咋地。然而,作為「老佛爺」的我誤打誤撞進了幾個育兒群,看群裡各種「牛娃」「素雞」,再聯想對比下我兒子這天真又瘋癲的樣子,嗯,我承認,我真的不淡定了。
  • 作為一個海澱老母親,我為啥沒買學區房?
    想進六小強該如何買學區房?海澱最牛的六所公立中學,人們稱之為海澱六小強,它們是人大附中、清華附中、北大附中、101中學、十一學校和首師大附中,承包了海澱區90%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北名額。是登上喜馬拉雅山脈呢,還是下滑到柴達木盆地,完全不看你家有沒有學區房,而是看實力——你的娃牛不牛。圖片來自公眾號「新世相X研究所」按每年小升初人數來看,能進入北京區重點中學的孩子,就已經進入了前5%的人群;能進入北京市重點的孩子,就已經進入前1%的人群。
  • 直播乾貨 | 雞娃還是佛系?當好父母的標準答案,誰也想不到
    家長得結合自己家庭的背景,給孩子和家庭的發展進行定位,去決定到底是雞娃還是佛性,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程度的焦慮。如果父母這一代人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在超一線城市立足了,從事IT、金融、法律服務等專業服務,或高技能、高教育的崗位,那麼肯定希望自己的孩子繼續留在超一線城市生活。
  • 生娃以後為啥不買包不買衣服?佛系媽媽很無奈:娃兒跳進了繪本坑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佛系媽媽也算是媽媽界的一股「清流」了,現在更多的是「雞血媽媽」,語言啟蒙、思維啟蒙、體能訓練,一場也落不下,生怕孩子走不到「尿不溼界」的前列。而佛系媽媽對自己和娃兒的要求沒有那麼緊張和有壓力,追求順其自然,可能有的是比較懶,哈哈哈~本人作為一位資深佛系媽媽也有被大家爭著給娃兒做早教的氛圍嚇到過,然後也會犯嘀咕:人家孩子什麼都學、什麼都會,我家娃兒是不是以後要負責「打狼」……可是,我都記不得從娃兒什麼時候開始了,不知不覺地,我就被他帶進了繪本這個
  • 網際網路打工人:一年花二十萬上培訓班,教育沒辦法佛系
    而育兒也最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又進一步放大了焦慮感。90後這一代人,作為「獨一代」自小被父母捧在手心裡,物質生活充裕,對於下一代也有更高的期待,他們希望孩子有最好的生活環境、最優質的物資教育資源。而隨著社會流動性的降低,代際傳承過程中如何防止下滑,「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驅動著大家走向「內卷」。
  • 倆娃把奶粉撒一地,「佛系爸爸」卻在一旁打盹,網友:家裡有礦嗎
    ,「佛系爸爸」卻在一旁打盹網上有一位「佛系爸爸」走紅了,只見圖片上兩個孩子把奶粉撒了一地,玩具衣服亂扔得到處都是,家裡亂七八糟。,結果回到家看到這一幕,火氣直冒,責問寶爸為什麼不看管好孩子,寶爸無奈地說:「沒法管啊,而且奶粉撒都撒了,反正也不能撿起來喝了,不如讓孩子們痛痛快快地玩!」
  • 不雞娃的爸爸,被雞娃的媽媽氣哭了?
    當內捲成為必然,雞娃成了大勢所趨的事;但即使如此,雞娃的聲浪下,仍然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這些聲音如果只是在不同家庭間還好,畢竟關起門來都是自己的事;但有些是家庭內部觀念產生了分歧,比如妻子主張雞娃,丈夫主張佛系,這樣的結果,估計就悲劇了。最近就有一條衝上熱搜的新聞。
  • 7成學霸是「雞」出來的,可得出結論的校長,為什麼要佛系育兒?
    「時雞時不雞」這種做法,不但沒有任何「雞」的效果,反而傷害親子關係,更重要的是傷害孩子,效果甚至還不如一點不「雞」。這一點,可能是很多「雞爸」、「雞媽」們根本沒考慮過的問題,他們想著只要自己和娃都拼命打雞血了,然後就好小學——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一條龍,好日子就來了,很多人可能從來沒想過,「雞娃」也會失敗。
  • 一個孩子成功的關鍵:找到自驅力,「雞娃」不如「雞」自己!
    在家很少看電視、打遊戲,爸爸也不抽菸,聚會也少,媽媽也不追劇。一家人業餘做的最多的事,就是一起看書,去公園划船。而且,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他們家還有一個很「奇怪」的愛好:晚飯之後拼圖。就是拼那種有幾千片,甚至幾萬片的拼圖。
  • 有些事情,不做比做更難,例如雞娃
    做的最對的一件事情就是早早買了學區房,學區房對口的是,本區的一梯隊公辦小學。這讓她在擇校的時候,少了很多煩惱。在公民同招政策、民辦搖號政策出來之後,她當初的這個決定顯得越發的正確了。2、小Z媽的教育理念和丸子媽完全不一樣。雖然丸子和小Z都讀的公立幼兒園。但是,相比於丸子媽的佛系雞娃,小Z媽媽是真正的所謂「佛系家長」。
  • 佛系奶奶捂著耳朵帶娃,娃把家當成了奧特曼戰場,奶奶淡定看手機
    這個視頻在網上發布之後,奶奶就被評為帶娃最佛系的奶奶,不過帶過娃的人都很能理解奶奶的心情,我真的太難了,不讓他們拆家,他們就會不開心,不開心了,就會各種的哄,乾脆就讓他們玩吧,只要他們開心就好了,這樣我還能幹點自己的事情。
  • 佛系媽媽和雞血媽媽有什麼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影響不同
    沒辦法,孩子就是不領情,他們強烈反對,或者默默抵制,嚴重的還出現了厭學、跳樓輕生、心情抑鬱的。雞血,寶媽錯了嗎?佛系媽媽帶娃,未必不能成功▼案例:高麗(化名)是一位全職寶媽,將孩子從出生帶到了小學一年級。
  • 一位佛系媽媽的感慨:孩子上了小學後,想找個玩伴太難了
    文|秘籍君各位家長們,你家娃上了小學之後還適應嗎?有時間玩嗎?朋友家孩子剛上小學,因為朋友是全職媽媽,所以下午早早就接回來了。朋友對孩子一直是佛系教育,孩子只要做完作業就能出來玩。可她詫異地發現,樓下居然找不來同齡孩子做玩伴。
  • 一位佛系媽媽的感慨:孩子上了小學後,想找個玩伴太難了
    文|秘籍君各位家長們,你家娃上了小學之後還適應嗎?有時間玩嗎?朋友家孩子剛上小學,因為朋友是全職媽媽,所以下午早早就接回來了。朋友對孩子一直是佛系教育,孩子只要做完作業就能出來玩。可她詫異地發現,樓下居然找不來同齡孩子做玩伴。
  • 沒有學區房的普娃 9年後逆襲考取京城名校
    雖然沒有學區房,有人可以憑著優秀的一模成績收到了人大附中、十一、八中、北師大實驗國際部等好幾所頂級名校的錄取通知書。這孩子的爹媽做對了什麼?文 | 三個媽媽六個娃(公眾號:pkumum) 今天和大家聊的真實故事,是我以前的鄰居。
  • 佛系青年請注意,你那個叫「墮系」,不一定是「佛系」!
    「佛系」一詞火了,「佛系」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
  • 公民同招,不得不佛系
    所以他不得不開始做兩手準備,一邊繼續選擇民辦學校,一邊開始考慮買房,雖然學區房是來不及了,但好歹有個地方可以報,免得到時民辦搖不中連個調劑的地方都沒有。因為擇校過程的糾結,S 爸爸蠻後悔:「早知道就不這麼佛系了,房產中介推學區房還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