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是許多北上廣青年內心的「避難所」。這裡遠離996、沒有KPI,好似一個烏託邦,背靠蒼山,推門便是洱海。
和許多選擇大理的年輕人一樣,當初來這裡旅行的矛矛,也是一眼愛上。為了在這裡定居,愣是把零崎也拐上「賊船」。
△家中窗景
今年,是他們離京來大理的第十年。這十年,他們開旅舍,生娃養娃,買房裝修,過著與大部分同齡人相同又不同的生活。
而他們剛滿7歲的女兒,目前就讀於大理一所新式學校。這裡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考試和排名,孩子與自然為伍,「野蠻」生長。
△零崎送女兒上學
關於大理「無壓力」的一切,矛矛和零崎都很喜歡。為了在大理更穩定地住下去,他們在蒼山下的小區買了一套二手躍層式住宅,並親自動手改造。
講到這裡,一切聽起來都非常完美。但現實卻是,在大理或去或留,仍是他們一家遲早要面對的難題……
房屋信息
戶型3 詩 2 廳
使用面積150 ㎡
改造花費30 萬元以內
房屋位置雲南 大理
01.
買房時,
就得考慮以後好不好賣。
決定買房的那一刻起,矛矛和零崎就定死了一個原則:房子一定要有三個臥室。
「三個臥室」的基本原則,不僅是考慮到長輩會偶爾過來居住,也是為了將來房子更容易出手。
經過他們觀察發現,同小區同戶型的房,三居室掛出來一個月就能賣出。而同樣價格(近270萬)、只有兩居室的房子,快一年都沒人接手。
矛矛說,很多長居大理的,往往是一家三代,三個臥室是剛需。即便沒有孩子,也需要更多的房間來做民宿。臥室多,才更有競爭力。
△露臺景色
看房數次,多番仔細研究之後,他們決定拿下其中一套普普通通的躍層。
△客廳原始格局,後被打通
這套房初看上去,其實並不理想。格局和採光不算好,客廳略顯憋屈。但好在售價比同戶型低、硬裝品質夠硬、露臺景色佳,至於採光不好可以通過改造解決,花費也不會太高。
於是前後看房兩次,夫妻倆果斷決定:一定要買它!
△原始戶型圖
02.
離開北京,
終於擁有了夢想中的房子。
買下房子後,零崎和矛矛想了好幾天,做出了房子的設計圖。最大的改動,是在一樓加了一間臥室,臥室旁邊的小空間,做成了榻榻米茶臺。
打通了榻榻米與客廳之間的隔斷之後,客廳整體的採光度便有了很大提升。解決了當初看房的一大劣勢。
二樓的次臥,他們打通了原本封閉起來的閣樓,在內部又做出一個小躍層出來,成為樓上臥室+樓下書房的格局,需要的時候這間屋子也可以變成兩個臥室,相當於整個房子成了四居室。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後來做民宿的時候,那間屋子成為小朋友的最愛——可以爬上爬下,還能睡在一個相當有安全感和夢幻感的小閣樓,十分美妙。
所有經過改造的硬裝和軟裝,都是零崎帶著工人完成的。
在大理長居的人們,好像都會成為全能的生活家,改造、設計、裝修,什麼都可以自己來。
不過在裝修上,零崎也有一些自己的原則,比如在原有基礎上不增加吊頂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在他看來,吊頂是一件成本較高、回報卻一般的事。你放的東西越多,配合的東西越多,考慮的東西越多,越複雜,他說。
△廚房保留原狀,沒有改動,只要用起來順手就好。
此外,他會儘量減弱一個房間裡大燈的存在感,而是用幾組小燈去營造氛圍。他的經驗是,巧用吊燈、壁燈、檯燈,就能烘託出想要的氣氛。
在家具布置上,零崎也花了一些小心思,並樂在其中。畢竟,省錢是自己的一大愛好。
比如客廳的電視櫃,如果在網上直接購買成品,看中的價格都在三四千,太貴,他索性自己動手組合。買來藤編的小柜子,拆掉頂板;再從本地木材廠買一塊實木板,做成好看的形狀,上漆;最後從淘寶買來兩個鐵藝桌腳。三部分組裝在一起,不到五百塊錢,就成了一個造型別致、材質很好的電視櫃。
整個房子改造裝修下來花了30萬,加上購房成本,這套房子的成本約為250多萬。產證面積是89平米,實際面積約為150平,他們用按揭的方式買下來。
裝修看似投入大,其實也是一種回報。
房子一裝修好,就有不少人想租,有人想8000元/月租一年,一次付清,也有人願意出9000/月租半年。
但考慮到一部分自住需求,他倆不接受長租,只在空閒時做民宿。為了靈活,出租的上限是一個月。而今年12月,就有人花1萬短租。
別小瞧這筆收入。雖然零崎原先在廣告業,矛矛在地產業,靠過去工作累積的資源,能讓他們有穩定的線上收入。但民宿帶來的盈利,對於他們一家來說,也是一部分生活費用的重要來源。
03.
這裡的家長很佛系,
不比成績,不雞娃。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大理生活如此舒心,還花了心力改造,又何必早早為「賣房」做打算?
這就要談到買房與賣房之間的重要變數——孩子的教育。
當初帶著孩子從大城市來到大理的家長們,幾乎都是想讓孩子接觸到更自由、更貼近自然的教育。但由於大理大部分新式學校只涵蓋幼兒園和小學階段,一旦孩子到了升初中的階段,家長們便得考慮下一步去哪兒。
△不一樣的小學開學典禮
所以每年到畢業季,學校二手群都在瘋狂出東西,鍋碗瓢盆都在賣,房子要麼轉租、轉讓,要麼賣掉。
矛矛的女兒也將面臨這樣的難題,但矛矛說,孩子現在的小學正在籌劃辦初中,如果能趕上,肯定會讓孩子把初中念完。
△學校裡的足球隊
其實從一開始,零崎一家就沒考慮過把孩子送進公立學校。人一輩子快樂的時間不多,你還把她放到不快樂的環境,有點浪費時間,零崎說。
對於現在常說的「教育內卷」,零崎表示能夠理解,畢竟要生存、要競爭、要獲取更好的資源。
但放在他身上,自己既不是學霸家庭,也沒有便捷的機會讓孩子去海澱上學。沒必要傾其所有,就為了讓孩子考個高分。
△在樂高裡發揮無窮想像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內卷式教育」也會給孩子帶來傷害。他說,你就是考了99分,都會被說為什麼沒考100?這就很受傷。而大部分的孩子從小學到青少年,其實都在承擔這些不必要的煩惱。
比起考上清北,他們更在乎的是,孩子能從家裡得到足夠的愛和信任,在學校裡學會尊重和自主,以後能夠自信坦然地走向社會,無所顧慮。
△戶外閱讀
其實零崎曾經也對孩子有許多期待,比如希望她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掌握英語。
為此他還做了一套完整方案,結果發現孩子並不會完全按照你的期待去走,最後他選擇妥協,儘量以順著孩子天性的方式去幫助她學英語。
△六一打水仗
他也學會了一個「特好使」的方法:一旦你孩子有期待,就把這個期待放在自己身上。
他說,有時候我會希望將來孩子幹嘛,但轉念一想,那我自己去幹不就完事,幹嘛要把對一個事情的想像放在小孩身上?我現在很多良好習慣的養成就是這樣逼出來的,這對成年人很管用。
△孩子在新式學校裡挺開心。有時老師會帶他們去爬山,有時周五一放學,家長們便開車載著孩子們奔去虎跳峽徒步。除了寒暑假,還有10天的春假秋假,熱愛旅行的矛矛和零崎就會帶著女兒出門遠行。
如今的他們,一家三口在大理過著平淡、不富有,但自得其樂的日子。疫情下的五月,雲南解封,卻無遊客,四處空曠。他們一家開著車、背著鍋碗瓢盆帳篷燃氣爐,去了怒江。
一路欣賞高黎貢山的起伏青翠、雲霧繚繞,夜晚尋地野外紮營、生火做飯。有時孩子要上網課,乾脆停在路邊,借著手機熱點,再煮一壺咖啡,不著急也不焦慮。
在零崎看來,無論是留在大理生活,還是送孩子去新式學校上學,都是出於自我偏好下的最佳選擇。而關於未來,不要慌,等問題出現的時候再去解決它。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