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補習風氣盛行 外報:「真是什麼都能補」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中新網9月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臺灣補習教育界最近鬧了一起兩男兩女的桃色新聞兼商業間諜八卦疑雲。為人師表的非典型示範,引起坊間爭議,卻也顯示出臺灣補習班競爭之激烈,以及補習風氣之盛行,補習名師的私生活像明星那樣引人追看。

話說兩家著名的敵對英語補習班的老師,一個已婚男,一個單身女,在汽車內激烈舌吻,被狗仔隊近距離拍到。結果單身女的老闆氣得大罵,這是商業陰謀,已婚男的老婆在沉默多日後,也站出來說要告第三者。

從8月頭鬧到8月尾,從沒有颱風到颱風來,颳了一個月,經媒體連續多日追蹤,這齣帶點桃色的連續劇,才稍有落幕的意思。

補習文化讓人大開眼界 補習班近兩萬家

臺灣這種補習文化也確實讓人大開眼界,臺北火車站附近的南陽街就有一條所謂的「補習街」,整條街都掛上廣告牌,有約80多家補習班。

上世紀60年代,這裡多以開辦升大學的補習班為主。許多中南部北上的重考生拖著行李到臺北苦讀,有的補習班還有簡陋的宿舍供學生住宿。

由於車站附近交通發達,人多了,小吃店也跟著冒出來,加上在補習班的學生榜單亮眼,升學率跟著提高,補習街的規模也慢慢擴大。

補習街延伸出來的,是臺北的補習產業。臺灣《天下》雜誌2005年的調查發現,近七成中高年級小學生參加安親班或補習班,約五成每月花超過6000新臺幣補習,有兩成補四科以上。

根據臺灣短期補習班的統計,過去十年補習班穩健增加,從2001年的5788家增加到今年的1萬8528家,其中文理補習班有9989家,外語有5304家。

市場很大生意難做 黑道介入

業者賣的是教育,學生買的是希望。記者8月中旬走訪南陽街時還看到一條長長的人龍,好奇探問,原來人群是要報考公務員資格。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生說,工作不好找,所以想試試考公務員。

臺灣真是什麼都能補。從小學到研究所都補,從語文、數理到技術,考公務員都有得補習,據說考空姐也有得補。美容、按摩、算命等也有,但並不在臺當局「教育部」「補習教育法」規範之列。

臺灣儒林升大學補習班學務主任張維憲接受訪問時說,補習班市場看起來很大,但其實越來越難做,特別是升大學的補習班。一是,臺灣生育率低,學生越來越少,二是臺灣大學的錄取率幾乎達100%。

張維憲說:「以前在臺北有七八個重考補習班,每個補習班都有1000多人,現在全臺北的補習班加起來 ,都沒有1000人。」

補習班競爭激烈,近年來還傳出有黑道介入,像雲林縣鬥六市有一家補習班就遭暴力毀損。日前,臺中市知名的補習班涉嫌竄改成績單,把成績差的考生分數拉高,甚至變成榜首,再拿這些人幫補習班做廣告。

張維憲說,補習班確實不容易經營,收入有一半是要拿去做宣傳和人事,而且還要跟上科技工具。不過他說,臺北方面較少聽到有暴力事件,而且類似英文補習班名師之間的惡鬥,在重考班也不多見,因為重考班不只教單一科目,所以名人效益沒那麼強。

「狀元情結」存在 補習班將緊隨

對於臺灣根深蒂固的補習文化,受訪的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方永泉認為,那是「必要之惡」,因為考試還是最公平的制度,而補習班確實能教會學生如何考出好成績。

他說:「補習文化既是教育文化,也是商業文化,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其實韓國和日本也一樣。臺灣大部分的補習還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上好的學校或大學,一些補習班有技巧的把學生教得很會應付考試。雖然是有點畸形文化了,但不管是升學或者是去考公務員,考試還是最公平的制度。陳水扁不是說嗎?他三貧農戶都能當「總統」,因為他考試考得好,當上律師。」

補習文化緊跟教育制度的步伐,兩者是對照面,一個松一個就緊,一個亮一個就暗,幾乎是形成臺灣雙管道的教育系統。補習班填補了教育制度上的缺口和市場的需要。

從1954年到2001年,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一直實行「聯考」制度。經過教育改革後,臺灣在2002年推出了「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等措施。多元入學的原意是希望創造多元價值,啟發孩子的多元智慧。招生渠道的設計也傾向多元,包括學生是否有特殊才藝。

方永泉認為,顯然的,家長和學生的心靈都沒有鬆綁,如果改變考試制度也減輕不了學生的補習壓力,那就應該從考試的問卷下手,考試的模式不要那麼「填鴨式」,應該多重視創意,多考學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背誦能力或抓題目的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存有「狀元情結」,身為父母的都期盼孩子成才成狀元,考試考好,進入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或許,只要中國人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不變,補習班——這個「必然之惡」——就會緊隨。

儒林升大學補習班學務主任張維憲就說:「都會區的爸爸媽媽都盼望孩子可以坐辦公室吹冷氣,不要賣蚵仔面線,所以補習班永遠有市場。」(沈澤偉)

相關焦點

  • 臺北不起眼的補習一條街,見證臺灣盛行五十餘年的補習文化
    在臺北車站商圈有一條街道臺灣學生最常去,這就是素有補習街的南陽街。南陽街是臺灣補習文化的一個縮影,臺灣在五十年前開始盛行課外補習,當時這些補習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學生考到大學。圖為現在的補習班林立的南陽街。
  • 香港補習風氣盛行 補習機構斥資8500萬年薪搶名師
    未來網北京8月9日電(記者 韓勝男 實習記者 梁俊榮)「幾乎每個中學生都有補習,不論大型小型的補習社,還是一對一的私人補習,都有客源。」
  • 為什麼臺灣學生補習成「瘋」?
    同時,私立小學學生的校外學習支出則以文藝體育類為主,約12.1億元,佔私校學生校外學習支出54%。但總體而言,小學生參與補習仍以學業為主,其花費金額約是文藝和體育項目的2.2倍。從補習渠道來看,國小生校外輔導仍以補習班為主,費用約564億元,用在家教的費用約36.4億元。
  • 臺灣學生補習成「瘋」:每10個小學生就有7人參加校外學習
    臺灣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表示,高補習率與家長希望孩子能順利上私立中學的風氣有關。張旭政說,由於臺灣12年的基礎教育制度紊亂,導致很多家長一窩蜂想考私立高中附屬國中(初中)部,這樣可以不用通過中考,一路往上讀到高中畢業。因此,很多小學生被迫補習,為的是考上私中。
  • 港臺地區「補習文化」比內地有過之而無不及
    補習文化在港臺地區也十分盛行,與內地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 臺灣課外補習五十年依然瘋狂
    通過臺北不起眼的補習一條街,見證臺灣盛行五十餘年的補習文化。雖然越來越多的父母認為不應該用分數來評判孩子的價值,但同時,絕大多數臺灣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最好的學校,拿最好的分數。為了達至這一目標,即使孩子學習沒有障礙,臺灣的父母們還是會讓他們額外補習。
  • 補習老師身價破8000萬!對比浮誇的香港,大陸補習竟是如此低調內斂!
    (圖片來源:《OOPS!新鮮事》  Helen Tsang提供)而且同一個人還有不同造型風格的海報! (圖片來源:《OOPS!新鮮事》 Wong Kwan Ho提供)當港漂們在香港見到這些海報,可千萬別誤認為是什麼大片要上映了,這些都是補習班廣告而已。是的,香港就有這樣浮誇的一面!
  • 臺灣早就開始雞娃了
    南陽街是臺灣補習文化的一個縮影,臺灣在五十年前開始盛行課外補習,當時這些補習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幫助學生考到大學。當時補習班也根據補習學生需求分為不同的類別,有主打大學補習的,有主打大專技校補習的,還有主打託福等外語補習的。一條街道上各式補習班林立,當時臺灣的補習風氣可謂是蔚為壯觀。進入21世紀,臺灣人考大學已經不是難事情,但是補習之風並沒有隨之散開。
  • 學生課外補習真的能夠提高成績嗎?
    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碌碌無為。於是,各種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家長們給孩子報了許多輔導班,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補課真的能提高成績嗎?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主要為:1、周圍孩子都在補,不補可能孩子會落後於人,輸在起跑線上。2、孩子學習有弱科,不補跟不上,影響整體成績。3、孩子學習成績好,想通過補習再拔高。4、孩子自律性差,父母又工作忙,放在補習班至少有老師管理,圖個省心。不管是哪種,總之課外補習己成學生常態,不可或缺。
  • 初中語文在假期應該補習什麼?怎麼補?
    個人覺得,補習班主要是教孩子的應試方法技巧,如果想快速提高分數,可以嘗試一下。補習班的補習時間不要長,一周足矣!不上補習班不等於不補語文,而是補習班學習的遠遠不夠,是要有計劃的自行補習。語文應該補習什麼?怎麼補?語文應該補習的內容很多,在這裡列舉幾個方面。
  • 香港補習市場風雲再起!
    對於補習風氣愈吹愈盛,身兼中學校長的學友社社長伍德基承認,近年安排子女補習的中產家庭「明顯比以往多。」港補習風氣盛 名師天價薪酬香港補習風氣旺盛,成就不少上市補習社及千萬年薪的「補習天王」。現代教育早於2011年以香港教育國際名義上市,遵理學校的母公司精英匯亦在今年中掛牌,而「補習名師」的收入亦成為焦點,當中最令人注目,必數現代教育三年前以年薪8500萬元向中文補習教師林溢欣挖角,披露補習名師的天價薪酬。
  • 香港學生參加補習風氣熾熱 十優「狀元」也未例外
    中新網8月26日電 據星島日報報導,參加補習在香港的學生中已蔚然成風,連十優狀元也不例外。  據悉,這屆會考的十五名十優狀元中,幾乎全數補習,大多光顧連鎖補習社,補習科目由一科至八科不等,以英文、物理及會計等較為普遍。  這些狀元參與補習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為了索取歷屆試題以練習,有的是學習應試技巧及鞏固學科知識,但他們都表示補習增加了應試信心。
  • 為什麼國內盛行補習學校?西安補習學校哪家好?
    如今國內有兩個教育系統:一個是公辦、民辦等學校組成的系統;另一個是補習輔導機構。很多家長都說,如果孩子不上補習班,學習就跟不上。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原因分為兩個方面:1、孩子基礎差,在課堂上聽不懂,自然學習跟不上,這就需要在課後再進行一輪補習,將之前累積的短板先補起來,再跟上學校的教學進度。2、有的孩子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學得懵懵懂懂,課後在家又沒有好的學習條件,造成每天都多學了一點,每天沒有掌握的知識也增加了一點的情況。
  • 看看這條臺灣最有名的補習街……
    大家肯定知道前陣子刷爆朋友圈的臺灣性侵事件?男女主角的事發地點就是臺灣最有名的補習街:南陽街。
  • 中國學生現狀:越補越差、越差越補,為何成績不好補習也沒用
    許多家長開始反應現在中國學生的現狀就是越補越差、越差越補,家長們非常疑惑為什麼成績不好的孩子補習沒有用呢?很多學生從小就開始上補習班,最後即便順利升學,成績還是會下滑。這一類學生一般都是被家長逼著上的補習班,家長對於他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通過補習能夠獲得好的成績,奈何他們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學習上,這樣的補習就是無效的。一類是不會學習的學生。這類學生有些好的學習態度,他們肯去學、願意學,只是他們不懂得如何去學習,作為家長也是很難受的,明明已經足夠努力地去學了,但是結果還是不理想,為了幫助孩子,就給他們報補習班,希望能幫孩子一把。
  • 要不要給孩子報補習班?看「三補」、「三不補」,你的孩子屬哪類
    這樣的孩子是必須要補的對象——基礎差,讓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就只有通過加小灶來補齊短板。這樣的孩子,往往因為基礎差缺少學習的興趣,想憑他一個人的努力,或許有些奢望。這就像登山一樣,明明對高山產生了畏懼,他還有信心攀登絕頂嗎?恐怕沒有到半山腰就會退回來吧。所以,這樣的孩子最好報一個周末培訓班或者一對一的私教。
  • 【家庭教育】不補習,也能第一名的讀書方法
    從小就會念書的梁旅珠,北一女畢業,考上臺大外文系,留學美國賓州大學,主持過臺灣第一個旅遊節目《世界真奇妙》,得過金鐘獎。一路順遂的她,在孩子出生後,有十年的時間,全心投入做個全職媽媽,兩個孩子在她用心調教下,功課表現傑出。女兒從北一女畢業後,同時申請到美國哈佛、史丹佛等七大名校,兒子也在今年就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合肥中小學補課調查:初二學生補習英數一年花10萬 學霸都在補更添...
    在合肥多所中小學門口隨機採訪發現,「基本上都在補」的聲音不絕於耳。小學生多以興趣班外加幾門主課,其中英語、奧數、語文作文等成為熱門培訓項目。合肥寧溪學校一位小學五年級家長說,「小升初會考一些奧數題,這才給女兒報的。」算下來這位女士給女兒報的奧數和英語,一年花費就要8000多元,「應試的還便宜點,要是選擇大的培訓機構有外教,有的高達上萬。」
  • 補這個班那個班,其實是錢往外搬,泰州一父親怒斥:上課沒教完?
    他在家長群小心翼翼地私聊幾個比較熟悉的家鄉,「你家孩子打算報數學補習班嗎?老陳?」,小林爸發來一段語音:「數學老師是班主任,不去能行不?」。小林爸一聽,額頭冒出一層汗。「不去不成啊,但是去了效果也不顯著,上學期補了一學期,還是中遊水平。」小林爸默默想著。
  • 一年級語文補習到底補什麼?四大能力最重要
    很多家長從一年級開始就會送孩子去補習語文,但效果並不理想。那麼,一年級語文補習到底需要補什麼呢,哪些能力更為重要呢?一年級語文補習一年級語文補習之學習習慣養成一年級的孩子雖然進入了小學,但學習習慣仍然停留在幼兒園階段,這就更考驗老師的引導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