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成為公民意識培養平臺

2021-01-11 人民網

日前,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取消少先隊幹部小隊委、中隊委、大隊委袖標上的標誌一道槓、兩道槓、三道槓,而取代為一個志願者徽章。學校方面稱此改革的初衷在於淡化學校內的「官本位」思想,而這一做法隨即在社會上引發熱議。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市少先隊幹部袖標標誌尚無改變。有學者指出,自我管理、人格獨立的意識,絕非僅通過更改一個標誌就可以養成,因此只有以「符號」的改變為起點,在思想上真正去除「幾道槓」的觀念,讓學校成為培養平等意識和公民意識的平臺,才不會有違改革初衷。

武昌實驗小學少先隊幹部變志願者

據報導,日前在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少先隊幹部小隊委、中隊委、大隊委袖標上的標誌——— 一道槓、兩道槓、三道槓,都已悄然不見,被「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少先隊志願者」徽章所替代。在該徽章上,同時還有由太陽、向日葵、代表學校名稱的英文字母等形象元素構成的校旗LOGO。

據該校有關人士介紹,學校是從今年10月中旬起開始取消少先隊「幾道槓」標誌的,此項舉措在全國尚無先例。該校大隊輔導員向紅平表示,目前學校裡少先隊的小隊委、中隊委、大隊委裡沒有幹部,全是志願者,數量比以前也增加了。以前少先隊幹部多是由班主任、同學等推選出來。現在少先隊志願者的產生要經過4道程序:本學期至少在社區或學校做過一件好事的同學自薦;班級對自薦的同學進行海選;各班選出的學生在全校進行公示,要求有簡要的事跡材料;全校學生進行投票。除一年級新生外,全校同學都可以參與競選,當選者由校長一一給他們佩戴徽章。「以前小隊委、中隊委、大隊委幹部每年都要進行換屆,現在每年是新增一批少先隊志願者,此前已經當選的,在小學階段都有效。目前全校共98名志願者。」向紅平說。

根據少先隊章程濟南仍要求佩戴標誌

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的這一創新舉措有無影響到濟南?濟南師生又如何看待這一舉動呢?30日上午,在濟南市南上山街小學的校園中,學生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或在認真地讀書,或在開心地遊戲,其中不少學生的臂膀上都佩戴著「一道槓」或「兩道槓」標誌。據該校教師耿捍東介紹,一般來講,學校每個班級中的小隊委、中隊委、大隊委等所有幹部加起來,大約能佔全班學生的三分之一。這些少先隊幹部全部按照要求佩戴標誌。耿老師表示,該校的班幹部基本都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

據團市委有關人士透露,不僅僅是南上山街小學,目前濟南市各中小學的少先隊「幾道槓」標誌佩戴,均是按照《中國少先隊章程》要求,並無其他創新舉措,並且在去年,由於「五道槓少年」的出現,還專門藉此向各個中小學強調《章程》中的要求,目前也暫時沒有對「幾道槓」標誌進行創新的打算。

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根據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2005年6月3日通過的《中國少先隊章程》規定,在學校、社區建立大隊或中隊,中隊下設小隊。隊幹部標誌由白底、紅槓組成,長7釐米,寬6釐米。大隊委標誌中間是三條紅槓,中隊委標誌中間是兩條紅槓,小隊長標誌中間是一條紅槓。標誌中紅槓長4釐米,寬1釐米,條與條之間相隔1釐米,與白底邊緣左右各相距1釐米。

相關焦點

  • 大學應培養「有根的世界公民」
    在「985」大學和中外合辦大學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制下擔任校長,角色的轉換常讓劉經南思索中外高教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異同。在劉經南看來,學校是為學生的成才建立的,沒有學生,學校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事實上,不管是在武漢大學還是在崑山杜克大學,「學生是學校的主人」一直貫穿於他的治校理念。
  • 關於我國公民憲法意識培養的一點思考
    逐步完善憲法制度,提升社會公眾的憲法意識水平,強化國家機關的憲法意識,分層次培訓幹部,整合社會,形成鞏固的國家認同感,讓憲法真正成為我們行為的根本準則。        關鍵詞:公民憲法意識 國民身份  國家認同        公民意識教育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個新表述。通過公民意識教育,培養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實質上就是對公民進行憲法意識教育。
  • 公民意識是什麼
    任何社會,除了發展社會生產力之外,科學、技術、管理,要通過教育培養為社會所需要的各類人才。當前,我國的教育應從中小學教育做起,課程設置、教師隊伍的培養,至關重要。現在的中小學教育,都在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掩蓋了素質教育,掩蓋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中小學十二年的學習生涯,注重考試分數,其結果學生累,老師更累,我想,當務之急,要儘快改變這種狀況。
  • 儲朝暉‖公民意識教育始於行
    培養公民意識是培養合格公民的起點就是使人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意識到自己在國家中的主人公地位,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家和民生事務的討論和行動中去。 一、知易行難起步艱 公民意識教育從何做起?這是各級教育工作者遇到的一個現實問題。一些學校在開展公民意識教育過程中還出現了反覆。
  • 教育者自身要有公民意識
    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都是跪著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能成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是中國人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學人追求的目標與社會理想。
  • 山姆藤校:全面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世界公民」
    山姆藤校-UncleSam Online是山姆大叔基於十年學術積累的全人教育在線內容平臺,旨在為中國3-18歲青少年提供優質、快樂、國際化的線上教育內容。名師薈萃,熱門IP繪本雲集,專業考試輔導,全面培養孩子成為「未來世界公民」。
  • 「手下留情」應成為每個公民的「旅遊遵循」
    對歷史文物必須心存敬畏意識,守好法律邊界,否則就涉嫌犯罪,那就不是習慣問題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於1982年11月19日通過,自1982年11月19日起施行。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決定,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作出修改。
  • 經濟時代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如何培育?
    真正意義上的環境教育則是社會學家古德森將流行於19世紀英國的「自然學習」引入鄉村學校教學,學生對自然現象認知的「環境學習」與學校的戶外教學,即為環境教育的前身。世界範圍內的公害事件促使環境意識不斷高漲。隨後的一系列國際會議,相繼正式使用「環境教育」概念、設立環境教育機構,環境教育如火如荼。隨著美國率先增設環境教育本科課程,環境教育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並逐步走向正規化、系統化和國際化。
  • 基於積極公民培養的參與式公民教育
    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只能成為臣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人,則是注重個人利益的自由主義公民。我國雖然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不長,但市場經濟的惡果已經顯現:在提升公民主體意識的同時,也出現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孤獨的公民」,他們把個人的權利視為唯一,對他人疏離、排斥,導致了人際關係疏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道德冷漠和社會責任感的消失。
  • 天府六小開設「紅領巾小提案」研究課程 培養學生公民意識
    在全國第八次少代會來臨之際,天府新區第六小學(以下簡稱:天府六小)開設了「紅領巾小提案」研究課程,從小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和團隊意識。據了解,本次「紅領巾小提案」課程研究之旅分為兩個部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 雲南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化 培養有「幸福感」世界公民
    雲南推進基礎教育國際化 培養有「幸福感」世界公民 27日,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在雲南基礎教育國際化實驗學校揭牌儀式上表示,教育國際化應從幼兒園、小學開始。雲南這個中國邊疆民族省份正全方位、多層次推進教育國際化,成為國際教育合作與交流平臺。
  •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世界公民?
    寶媽寶爸對這些保留節目不會陌生給孩子上雙語幼兒園請北美口語家教參加國外遊學……好吧,孩子才是一段婚姻真正的受益人錢花在培養孩子身上,不肉疼培養世界公民的教育方法是什麼目前推行世界公民教學的方式有兩種:一、由學校老師設置為獨立課程二、由家長將教育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教育之中在傳統的教育方式中,兒童是「接收器」式,即向兒童灌輸世界各國(文化/民族)相關的知識及資訊;而在現代教育方式中,更多採用「引出問題的教育」,即鼓勵孩子成為問題的思考者,鼓勵他們以開放的心胸傾聽世界各種不同的聲音
  • 應從小培養信息意識和計算思維
    當然,在隨後的課標落實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面對計算思維的教學和評價如果實現、教材的開發和教師的培訓如何能跟上、一線教師是否能接受和勝任,以及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如何能夠提高重視程度等問題。我的觀點是,高中信息技術既是全體學生提升信息素養的必修科目,也應該成為大學相關專業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建設好這一學科就是對時代和國家發展要求的正面回應。
  • 培養公民意識,打贏抗疫戰爭
    應朋友李凌雲之邀,參加他們的線上讀書會,甚是欣慰。宅在家裡久了,每天都是熟悉的面孔,人的好奇心嚴重受打擊,生活的激情也一天天消退。一群有點文化的人,一起線上讀書,既有人際交流的快感,又能碰撞思想的火化,是個不錯的選擇。作為分享嘉賓,他們讓我談談疫情期間的個人感受。盛情難卻,我就聊聊公民意識吧。
  • 創新群眾教育平臺 提升新區公民素質
    圍繞戰略定位,《規劃》又提出將新區全面建設成為我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和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等「五大發展目標」。而新區發展目標的實現,既需要引進高端人才,也需要培養高素質的群島新區公民。高端人才能夠在推進舟山群島新區經濟發展中作出貢獻,而高素質的公民則是舟山群島新區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的堅實基礎。
  • 陳力丹:傳媒,究竟宣傳公民意識還是臣民意識?
    決議指出:「要在全體人民中堅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識,增強社會主義公民意識」。時隔21年,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提到「公民意識」問題,明確要求:「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  現在強調「公民意識」,不再是20年前的普及法律常識意義上的初級「公民意識」,而是進一步與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相聯繫。
  • 媒介素養教育:培養數字公民的關鍵
    媒介素養教育:是培養公眾對各種媒介信息的解讀、批評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社會發展所應用的能力的過程。其最終目的是造就出具有較強批判能力、能獨立思考媒介信息的優質公民。一是增加對媒介的了解,學會以批評的意識接觸、辨別媒體的信息;二是掌握與媒介交往的常識,懂得合理地運用媒介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 北京愛迪國際學校 培養心懷中國夢的世界公民
    未來,愛迪學校將運用人工智慧等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為學生量身定製課程,培養具有使命感的世界公民。回顧從引進到自研 承擔國際教育的社會責任中國學生能否在本土接受國外認可的國際教育?早在近20年前,擁有豐富海外求學經歷的愛迪學校校長Lydia Liu就開始思索這一問題。
  • 培養核心素養需要什麼樣的課程意識
    因而,學校課程建設必須強化學校本位意識,澄清自身的學校教育哲學。學校教育哲學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價值系統,是學校持續發展的理想支撐和精神動力。        面對知識經濟、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世界各國都在探尋如何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和未來需求、具有競爭力和勝任力的公民。核心素養、關鍵能力、21世紀素養、橫貫能力等成為教育改革的主題詞。
  • vipJr創始人楊正大:科技顛覆教育,培養孩子成為優秀的世界公民
    如何通過教育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這是令千千萬萬的中國家長倍感焦慮和迷惘的問題。談到教育理念,青少兒在線教育品牌vipJr創始人楊正大博士認為,教育應摒棄傳統的唯分數論的觀念,以多元化視角來衡量孩子的成長,將孩子培養成能與世界、與自然、與心靈、與未來對話的世界公民,而科技的發展,正讓教育的這種創新性變革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