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房間永遠不整潔,並非是故意搗亂,而是家長沒用對方法

2020-09-22 奧特曼媽媽打熊孩子

導語: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家裡便沒有了整潔的時候。有的家長表示,自己剛剛整理好的房間,轉身就被孩子&34;,自己是有氣不能撒,只能默默地再次收拾。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長大,他們有了自己的房間,客廳不再像以前一樣雜亂不堪。

本以為自己終於能夠好好休息一番,卻發現小朋友自己的房間簡直是無處下腳。寶媽只能強忍自己的崩潰心理,任勞任怨地幫助孩子打掃房間。

我一直認為這是所有家庭的常態,直到有一天到鄰居家。因為小侄子來家中做客,但卻忘記帶作業本,天已經黑了,只能到鄰居家借用幾個。鄰居滿口答應便帶我去小朋友的房間拿本子,一打開孩子的房門,就能看到裡面整齊得不得了,完全不像是一個男孩房間應該有的樣子。

鄰居找東西的間隙,我便隨口問道:&34;鄰居卻笑著回答:&34;這句話驚呆了我,據我所知他家兒子不過剛剛上小學,卻可以把自己的房間打掃得如此乾淨。我敢確定,等到我家兒子長到這年紀的時候一定不會這麼出色。

我見過太多已經上了初中、高中,甚至上班了還需要父母幫自己打掃衛生的例子。和他們相比,還不到10歲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井井有條實屬不易。不得不肯定,鄰居的教育理念是相當優秀並且成功的。

其實,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已經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大多數的情況下,家長會覺得他們還小,做完之後自己還要重新做一次,於是乾脆不給他們動手的機會。但其實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家務這件事情與自己沒有關係,從而變得&34;,真正做到家裡的油壺倒了也不扶。即使長大之後也會因為不擅長家務而出現夫妻矛盾。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家長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用正確的方式教導孩子:

首先,用&34;影響孩子。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所表現出的一切行為,很大一部分都與家長離不開關係。如果家長不喜歡打掃衛生,父母雙方甚至會因為誰打掃衛生而爭吵。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自然會認為打掃衛生是一件令人討厭的事情,從而不需要打掃衛生。如果家長很少打掃衛生,孩子習慣了&34;,便會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看到髒的地方也不會有反應。

所以,家長在生活中要表現出愛勞動的好形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孩子。長時間堅持下來,保持家中的衛生整潔,如果自己因為有事不能打掃衛生,小朋友也會因為不能忍受髒亂差而主動打掃衛生。

其次,正確引導孩子如何整理。

其實,在他們還是小寶寶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引導他們正確地進行分類。這項活動沒有必要刻意進行,只要在生活中適當地引導就可以。比如收拾衣服的時候讓孩子把一樣的襪子放在一起,把爸爸、媽媽、寶寶的衣服分開放置。

收拾玩具的時候將不同類型的玩具放在指定的小框中。長此以往,他們便懂得什麼是分類,應該怎麼樣分類,等到他們自己收拾衛生的時候,就能夠有條理地進行。所以,想要孩子懂得整理,收納是第一步。

最後,&34;。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完全可以給孩子制定規則。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最簡單的刷牙洗臉開始,慢慢過渡到自己洗澡,自己疊衣服……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房間,家長便可以要求他們自己整理房間。

這時候家長要記住,不管他們最後整理成什麼樣子,都要控制住自己不對他們&34;。就算房間亂到看不下去,家長也要忍住,早晚有一天,孩子也會看不下去的。

寄語: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整理衛生這件事情家長負責就可以,甚至還會覺得,讓孩子整理衛生的家長就是&34;。但是事實證明,家長適當地&34;一點,孩子反而更勤勞。只有從小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長大之後他們才不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成為&34;。

不過任何事情剛開始都是困難的,孩子也會出現不想做,不想整理的時候。家長不要急著訓斥,而是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

相關焦點

  • 孩子經常插話,並非是故意搗亂,家長別隨意讓他們閉嘴
    然而每次準備加入談話時,父母都會冷冷地說一句:&34;進階為家長之後,對於孩子的插話行為,我也選擇了零容忍的態度。想必很多朋友都不喜歡孩子隨意插話,畢竟這是對客人的不尊重。有些性格暴躁的家長會大聲責罵孩子,讓其閉嘴。
  • 孩子故意「搗亂」,可能另有內情
    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故意在人多的地方大聲吵鬧;故意在公共場合不遵守規則;故意把剛剛收拾好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等等。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搗亂行為視而不見,會對他們的自我認知及性格塑造產生不良影響,如出現攻擊性行為,青春期叛逆等。相反,如果管得不對,不但不起任何作用,反而越管越壞,讓父母無計可施。因此,想要「管」住熊孩子,父母就得先弄清楚孩子這種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 "十喊九不應"的孩子,並非是聽力障礙,而是故意躲避父母
    &34;我衝進女兒房間,對她一番訓斥。燒菜的時候,讓她去樓下超市買袋食鹽,卻沒有收到回應。正在玩手機的她,滿臉疑惑地看著我,&34;我揪著她的耳朵說:&34;女兒感到委屈,表示自己玩遊戲沒有聽見。之後不情願地下樓買東西,我又喊了一聲&34;,她依舊沒有回應。
  • 孩子沒有整潔意識?科學研究表明:房間凌亂的孩子可能會更聰明
    我最終忍不住問向了敏敏:」你家怎麼那麼亂,平時都是誰在打掃房間」敏敏尷尬的笑了笑,嘆了口氣回答道:「其實在你來之前我還特意收拾了一下房間,但是只是一會的功夫,晴晴就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的」聽到敏敏這樣的回答,我恍然大悟,對啊,很多家庭的小孩都沒有整潔的概念,喜歡亂扔東西,這也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但其實孩子這樣的表現也並不全是一個壞表現,孩子不整潔也可能讓孩子更有活力和創造力
  • 家有孩子,房間亂還是整潔好?心理學家:亂一點對孩子反而有好處
    很多家長都不理解:"為什麼孩子喜歡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而且給他整理他還不樂意,反而還跟我大吵一架呢?" 因為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或者說我們傳統的思想看來,整潔乾淨似乎才是勤快、懂事、有責任心的展現,而相反,當房間裡亂亂糟糟時,則會被看做是懶惰、不愛乾淨、不負責任等。
  • 孩子故意搗亂媽媽氣得直發火怎麼辦?用兒童技能教養法輕鬆搞定
    小冬也不出聲,媽媽覺得很丟臉,就教訓小冬,以後不能這樣做了,無法理解為什麼孩子故意不讓別人玩。其實,孩子內心非常渴望跟小朋友一起玩,只不過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還會做出來讓大家討厭的事情,讓媽媽覺得在故意搗亂。孩子與別人發生爭吵,是因為孩子缺少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 房間越凌亂,孩子的創造力也許會更強
    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話題:有人說房間凌亂可以讓孩子更有創造力,有人說房間凌亂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有時候孩子房間雜亂,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果家長強制要求孩子,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會抗拒家長的「幹預」。 時間長了,孩子不僅不愛碰玩具、不愛看書,還會和家長們產生距離。
  • 孩子不愛吃飯?挑食?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自從孩子呱呱墜地起,父母就滿懷著愛與期待來撫養這個小小人。育兒路上可謂痛並快樂著,孩子在帶給家庭歡樂的同時,孩子成長每個階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需要家長進行幹預,例如:孩子吃飯這件事。一提到孩子吃飯這件事,很多媽媽表示腦殼疼,明明已經使出渾身懈數,孩子卻在不好吃飯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孩子吃飯就這麼難?那是你沒用對方法。
  • 孩子喜歡「搗亂」怎麼辦?
    大家可能都發現了一個現象,孩子半歲以後,就開始有了各種「搗亂」的行為:亂撕、亂摳、亂扔、……很多家長也因此開啟了「吼娃」之路,並且隨著孩子的成長,「吼娃」場景越演越烈……這些看似搗亂的行為,咱們又該不該制止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半歲是孩子手指精細練習的高速期,半歲以後的孩子,他們喜歡用觸摸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咱們不僅不應該制止,反而應該支持,這裡所說的支持,並非支持孩子搗亂,而是支持鍛鍊孩子的手指靈活性。
  • 孩子做事拖拉、房間凌亂、零花錢永遠不夠花?該學學自我管理課了
    晚上孩子放學回家,也是這樣,沒有時間觀念,吃過晚飯到坐在書桌前做作業,不督促著十遍八遍,孩子是不上心。說少了,聽不進去,說多了,嫌你嘮叨!孩子住的房間,永遠是最亂的一間,你前腳剛被拾掇完,後腳未出,整齊的物品就亂了,衣物、學習用品、吃喝的零食、丟棄的垃圾,是你嘮叨不完的話題。
  • 孩子調皮搗蛋並非故意,先別急著打罵,先聽聽耶魯心理學家怎麼說
    果然,臨下車的時候亮亮就開始發火,不管閨蜜怎麼拉扯都不下車,母子兩人鬧得跟敵人一樣,勸都勸不住,一場以愛意出發的旅行就這樣泡湯了。這種事並非個例,好多家長都吐槽自家孩子愛故意搗蛋,完全是沒有任何正當理由的無理取鬧。就好像上一秒他還對你笑臉盈盈,下一秒就開始坐在地上撒潑打滾兒了。
  • 幼兒園女童因Gucci書包被孤立,格格不入的並非孩子,而是家長
    小孩子們的表達方式總是淺顯而直白,不加修飾的交流方式讓他們更童言無忌,可當這種虛榮被放大時,或許就會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了。幼兒園女童因Gucci書包被孤立,格格不入的並非孩子,而是家長李先生(化名)是一名上市公司的高管,同時他也是一名單親爸爸。
  • 孩子到處亂塗亂畫,並非搗亂不聽話,多半是「視覺空間智能」萌芽
    為了排解無聊的情緒,小傢伙找到了一個新的愛好,那就是拿著畫筆,天馬行空的創作,雖然這是一件好事,但後續的整理收拾工作也讓家長覺得非常的苦惱。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亂塗亂畫的這種令人苦惱的「搗亂行為」呢?比如說在學習需要空間想像能力支撐的立體幾何時,這些孩子更容易地在腦海中搭建起對應的數學模型,幫助自己更快的解題。所以如果家長發現孩子開始亂塗亂畫,家長不要急著去呵斥,因為這個時期如果能夠順利度過,也能夠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帶來非常深遠的正面影響。視覺空間智能的萌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可喜的變化呢?
  • 娃不睡覺並非「存心搗亂」,要了解3個原因,別再讓他「哭睡」了
    家長用盡各種辦法,好言相勸、嚇唬、瞪眼睛暗示、大吼表示生氣、都沒效果,後來把孩子說哭、打哭才很快睡去。有過類似經歷的家長會發現,不止是在晚上,有時白天孩子哭過之後,也會睡一覺,而且比平時入睡快,不用家長哄。
  • 孩子矯情、動不動就哭?並非玻璃心,而是家長3方面沒做到位
    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為這類孩子並非都是玻璃心,而是家長這3方面沒做好。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非矯情、玻璃心,而是家長3方面沒做好①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幸福感孩子動不動就哭,是一種內心極度缺乏幸福感、安全感的表現。
  • 孩子喜歡不分場合搗亂,我該怎麼辦?
    第一個反抗期在這一階段,開始對父母「不」,周圍的事情他們都想大包大攬地幹上一番,表現得非常自以為是。這時他們進入了獨立欲求的第一個反抗期,逆反是孩子這個時候的常見表現,也會對父母或者老師的要求做出的一些故意反抗的行為。
  • 孩子總是模仿媽媽,並非是故意搗亂,家長要趁機引導他們成長
    導語: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孩子有出息,是很多家長的的期盼。尤其是想要孩子健康成長,甚至很多媽媽都開始不上班,準備全職在家帶孩子,就希望可以隨時照顧和教育孩子。但是生活就是這樣,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媽媽教育孩子也會出現失敗,甚至有的孩子還成為很多家長眼中的失敗典範。
  • 為何孩子被家長批評後很快就忘記了?原因很感人,並非「不記仇」
    孩子的這句話,讓我們幾個老師瞬間有些心疼。為何孩子在被家長批評後很快就忘記了?原因很感人,並非「不記仇」:1.在他們心裡,他們並不是不委屈,而是他們對家長愛的純粹。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在我們冷靜下來以後,我們就要認真思考該如何教育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這並不是說批評孩子就是不可以的,只是說我們要分清楚情況。如果孩子是能改正的類型,只不過是不小心犯了錯誤的話,其實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大發雷霆。
  • 孩子總是閒不住?並不是多動症表現,尋找合適解決方法才是重點
    明明吃飯只不過是十幾分鐘的事情,可是孩子總是吃一口飯,在房間裡面玩一圈,再回來繼續吃飯。諸如此類的事情也有很多,但是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在反映孩子身上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永遠都閒不住,不論做什麼事情都無法專注,經常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而這也讓宋小姐很苦惱,到底要如何去對待閒不住的孩子。
  • 孩子深夜不睡,是故意搗亂?原因不全在他,別讓寶寶再「哭睡」了
    然而,哄娃入睡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期望寶寶每次都能乖乖地睡下是不可能的,甚至一到了晚上娃反而比白天還有活力,往往讓媽媽苦口婆心地哄了個把小時還是不肯睡。這時候,寶媽們只能用盡各種方法,或溫言軟語,或恐嚇威脅,甚至瞪眼、吼叫,奈何收效甚微,最後只能把娃說哭,或打哭,這下終於睡了!這想必是很多家長都會有的經歷。為什麼把娃弄哭了,他就能很快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