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SP:人格特質、價值觀、幸福感和自尊之間的關係 | 唧唧堂論文解析

2021-02-15 唧唧堂

picture from Internet

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Will;審校編輯 | 悠悠 糖糖

本文是針對論文《人格特質、價值觀、幸福感和自尊之間的關係(The Longitudinal Links of Personality Traits, Values,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A Five-Wave Study of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9年8月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JPSP)》上。該研究作者包括Velichko H. Fetvadjiev和Jia He。

研究目的

人格特質和價值觀是如何聯繫的?它們與幸福感和自尊又是如何聯繫的?雖然已經確定這些概念是系統地聯繫在一起的,但聯繫的性質和方向仍難以捉摸。是否有可能在因果或預測關係中找到更為重要的一方?人格特質或價值觀是否更穩定、更能預測彼此?它們對幸福感和自尊的影響有何不同?這些影響是如何產生的?這些問題是理解人格特質構成的核心,但幾乎沒有直接的實證數據能解決它們。本研究通過研究荷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中人格特質、價值觀、幸福感和自尊之間的相互關係來填補這一空白。

概念綜述及目前領域中存在的空白

人格特質和價值觀——五因素理論(The five-factor theory:FFT)區分核心(可遺傳、暫時穩定、相對不受外部影響且先於表面特質)和表面(為核心特質的外現,如價值觀和自我圖式)人格特質。價值觀是合意的最終狀態和行為方面的抽象且持久的概念。有證據表明人格特質與價值觀之間有系統性的關係,如開放性與保守的價值觀負相關,而與自我導向性價值觀正相關。

人格特質和價值觀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已有兩種觀點:價值觀激勵行動,並作為行為的指南,隨著時間推移,行為中持續的價值導向轉變可能導致特質的轉變;另一方面,價值觀為行為辯護,這意味著價值觀更多地證明而不是指導行為。已有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如直接比較特質和價值觀的研究樣本量較小,降低了對差異的檢測能力,或者觀測通常相隔兩到三年,可能會降低長期普適性。因此,缺少對特質和價值觀的長期穩定性進行全面比較,也沒有對它們的因果順序進行評估。

人格特質和價值觀與幸福感和自尊之間關係——區分人格特質和價值觀在人格體系(personality system)中的地位的一個方法是:考察它們對該體系的其他要素(如幸福感和自尊)的預測效果。人格特質、價值觀、幸福感和自尊是人格體系的組成部分,都表現出一定的遺傳性、穩定性和預測效度。不同的理論視角賦予它們不同的因果關係,如特質和價值觀被視為幸福感的預測因子。幸福感研究分為幸福感的情感和認知方面。情感幸福感affective well-being反映積極和消極情感的平衡,認知幸福感cognitive well-being反映對生活的認知評價。已有研究表明,自尊也可能包括情感和認知兩方面的因素,因此可以與情感和認知幸福感同時考察。就本研究而言,對自己的滿意度即自尊。為簡化表述將幸福感和自尊稱為廣義幸福感(broad well-being)。已有研究仍存在一些空白:首先,沒有直接比較特質和價值觀對幸福感和自尊的長期影響;其次,特質與幸福感之間相互影響的研究尚未擴展到價值觀或自尊;最後,還沒有研究評估特質和價值觀對幸福感的情感和認知方面的效應。本研究旨在填補以上空白。

研究內容和結果

本研究使用荷蘭蒂爾堡大學網際網路研究小組的數據。使用了2008-2015年收集的八組數據。研究人員在每年5月對相同構念(包括人格特質、價值觀、情感、生活滿意度和自尊)進行測量。樣本總數為11890。

本研究旨在闡明:在人格體系中,人格特質和價值觀的相對地位,以及它們與幸福感和自尊的關係。研究四個問題:

研究問題1:隨著時間的推移,人格特質或價值觀會更穩定嗎?

結果顯示:特質和價值觀都具有相當高的穩定性,但特質比價值觀更穩定

研究問題2:特質對價值觀有更強的預測作用嗎?還是價值觀對特質有更強的預測作用?

結果顯示:特質對價值觀的預測作用強於價值觀對特質的預測作用,即特質和價值觀相互影響,但特質對價值觀的影響更強

研究問題3:特質或價值觀對廣義幸福感有更強的影響嗎?

結果顯示,特質和價值觀對廣義幸福感中的積極情感有類似的影響,但特質對廣義幸福感中的其他方面有更強的影響,即特質和價值觀都能預測幸福感和自尊,雖然它們對積極情感的影響是相似的,但特質比價值觀對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和自尊的影響更大

研究問題4:在特質-廣義幸福感和價值觀-廣義幸福感的效應中,是否存在更強效應模式?

可細分為

研究問題4a:在特質-廣義幸福感的雙向效應中,哪個方向的效應更強?

研究問題4b:在價值觀-廣義幸福感的雙向效應中,哪個方向的效應更強?

結果顯示,特質預測廣義幸福感比它們預測特質更為強烈,而價值觀則是相反的情況,即特質預測廣義幸福感比反方向的預測更強烈,而廣義幸福感對價值觀的預測比反向預測更強.

picture from internet

研究結論

本研究使用5個數據集(8年內)評估人格特質、價值觀、幸福感和自尊的相互關係。研究結果表明,第一,特質是一個主要的驅動力,但根植於持續相互作用的網絡中。第二,雖然特質和價值觀相互影響,可能有共同的動機(如合作性、穩定性和可塑性)作為基礎,但特質在這一關係中起主導作用。第三,特質塑造了個人的價值觀,而不是價值觀塑造了他們的人格特質。

解釋機制:如何解釋特質和價值觀預測能力的差異?

方法上的解釋:第一,本研究中相似的可靠性水平,結合潛在建模方法,排除測量準確度方面的人為因素;第二,題項的覆蓋範圍不同(從它們不同的長度可以反映出來),從而減少了價值觀的預測能力;第三,特質的測量可能比價值觀測量包含更多與情感相關的內容;最後,特質和價值觀的不同影響可以歸因於價值觀的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s和價值觀測量時的方差減少。

結合方法和實質性因素的解釋:考慮時間穩定性對預測能力的作用。原則上,更穩定的變量可能成為更強的預測因子。本文關於特質與價值觀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明顯符合這一原則,而關於價值觀和廣義幸福感的研究結果並沒有遵循這一模式。因此,儘管長期穩定性可能使它們成為更強的預測因子,但顯然還涉及其他因素。

更實質性的解釋:第一,特質和價值觀的預測能力的差異可以歸因於認知可達性cognitive accessibility。比起行為模式,人們可能更少地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觀,並可能從人格特質中推斷出自己的價值觀。第二,涉及到價值觀的行為指南和辯護功能,由特質預測價值觀的研究發現表明,雖然價值觀確實具有以上兩種功能,但辯護/證明功能強於指導功能。

研究貢獻

幸福感和自尊是人格的組成部分:第一,本研究和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的測量方法和人群中,幸福感對特質的影響不如特質對幸福感的影響一致;第二,價值觀與幸福感和自尊之間的聯繫更多地取決於價值觀和廣義幸福感的具體方面。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是,價值觀對廣義幸福感的影響不如特質對廣義幸福感的影響明顯。

情感幸福感和認知幸福感的區別:第一,對於情感幸福感和認知幸福感,特質的影響並沒有變化,這強調特質的預測作用是一致的,價值觀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情感幸福感上;第二,特質和情感幸福感的相互作用更大更積極,而價值觀和認知幸福感的相互作用更大更消極。

局限性與未來研究

第一,近年來,直接基於Schwartz(1992)模型見圖5的測量方法變得普遍,經常被用於人格和價值觀的研究。在使用此模型的測量方法時,檢查本研究中發現的模式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複製很有意義。

圖 1 Schwartz-1992-價值觀的測量(部分)譯者查找內容

第二,本研究基於單一文化樣本。為了更廣泛地概括特質、價值觀和廣義幸福感之間的相互關係,需要進行跨文化研究。特質與價值觀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對幸福感的影響會受到文化相關因素的調節,如情境威脅、個人主義和平等主義。

第三,生活事件(life events)的影響是最近特質和價值觀的研究中受到關注的領域。比較二者對生活事件作出反應方面的靈活性,將進一步闡明它們在人格系統中的作用。

最後,研究觀察到的模式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不同的年齡組也很有趣。

參考文獻:Velichko H. Fetvadjiev, Jia He. (2019, Aug). The Longitudinal Links of Personality Traits, Values,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A Five-Wave Study of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1037/pspp0000246.

解析作者: Will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更多作者在唧唧堂的論文解析

搜索關注「小鵝知識助手」服務號

一秒進入導讀單與小社群

相關焦點

  • PID:全特質理論:研究人格結構與過程的綜合方法 | 唧唧堂論文解析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漁夫;審校編輯 | 悠悠 濛濛本文是針對論文《全特質理論:研究人格結構與過程的綜合方法(Whole Trait Theory: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examining personality structure and process)》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9年2月發表於《人格與個體差異(Personality
  • PB:你的人格特質將影響你的「性」福人生!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Jelly; 審校編輯 | Ernest本文是針對論文《連接大五人格特質與性和性健康:元分析研究》(Linking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to Sexuality and Sexual Health: A Meta-Analytic Review)的解析,該論文於2018年發表於《心理學通報(Psychological Bulletin)》。
  • JPSP:什麼人更值得信賴?可信賴意圖和行為的預測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Jianwu; 審校編輯 | Ernest可信賴意圖和行為的預測》(Who is Trustworthy? Predicting Trustworthy Intentions and Behavior)的一篇解析。論文發表於JPSP《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報》2018年第3期。作者是Levine, E. E、Bitterly, T. B、Cohen, T. R和Schweitzer, M. E。
  • PID:男性的評價對女性擇偶意願和擇偶偏好何影響?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作者|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 Wen審校編輯|Minyue
  • JPSP:放縱還是克制?理性主義與自我控制衝突中的決策滿意度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原悅;解析審核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
  • 【唧唧堂研究人筆記】JPSP 5月論文精選: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您可以點擊該頁底部連接「閱讀原文」 查看鏡子心理的研究人空間,查看他在唧唧堂的所有論文推薦,也歡迎和他互動交流哦!唧唧堂歡迎更多研究人給大家分享你自己的或者其他人的研究和論文推薦。 有稿費,還能拿到唧唧堂線下研究人聚會的免費門票哦!
  • AB:成癮者人格特徵是什麼樣的?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賈琳; 審校編輯 | Ernest本文是針對《Personality profiles of substance and behavioral addictions》一文的解析,論文的作者Noam Zilberman、Gal Yadid、Yaniv Efrati、Yehuda Neumark、Yuri Rassovsky,該論文於2018年發表在《Addictive Behaviors》上。
  • PS:屏幕降低青少年的幸福感?手機電腦到底該不該背鍋 | 唧唧堂論文解析
    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zhenghui;審校編輯 | 悠悠 濛濛本文是針對《屏幕、青少年和幸福感:來自三個時間利用日記研究的證據》(Screens, Teen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Three Time- Use- Diary Studies)的一篇論文解析,該文於2019
  • JPSP: 人們選擇相似的個體做朋友,同時朋友隨著時間變得更加相似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浩比解析審核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
  • JPSP:對動物的身份認同:發現自己與動物的心理聯結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 夏獺解析審核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
  • JPSP:為什麼人們相信有真我存在?本質主義推理對個人身份和自我的作用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小組
  • 唧唧堂:看球讓你工作更投入|JOOP職業與組織心理學期刊 2016年12月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500px by Petri Damsten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作者:唧唧堂研究人 組織行為研究驛站1.組織中的公平氛圍對權威人物心理幸福感的影響以往研究主要聚焦於整個工作單元(work units)如何從堅持公平原則的權威人物(authority figures)處獲益,對於權威人物如何從組織公平氛圍中獲益卻知之甚少。鑑於此,該研究依據人類行為和幸福感的相關理論,發展了公平氛圍與權威人物心理幸福感關係的理論模型。
  • PSPB:妒忌導致親社會行為減少,反社會行為增加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 盛夏;解析審核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
  • 大腦圖譜的過去、現在、未來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 唧唧堂心理學研究小組 Yifan Hu;審校編輯|Ernest本文是對2018腦區作為功能多面體(polyhedra)的存在為了便於讀者理解行為功能和操作功能的區別,本文作者提出了「功能多面體」的概念。傳統研究範式中總結出來的行為和腦區的對應存在多對一的關係,即不同實驗範式、不同實驗任務都可能激活同一個腦區,所以任意腦區可能對應著多個行為功能。
  • 唧唧堂: AMR美國管理學會評論2017年1月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500px by  Gable Denims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文章作者:唧唧堂研究人 Kid閱讀論文全文,參與論文討論,請訪問唧唧堂論文庫作者認為,創新者在每個階段的主要需求分別為:認知靈活性,支持,影響力,和共享的願景。當他們的社會網絡與每一階段的獨特需求相匹配時,個體創新者才能成功地步入下一階段。對某一階段有益的關聯性和結構性元素可能阻礙其他階段的進程。創新者需要在恰當的時機激活相應的網絡特質,才能成功地完成創意的歷程。
  • PNAS:人如其食,食物營養影響社會決策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解析研究人|Wen,審校編輯|Runsong本文是針對論文《營養對社會決策的影響(Impact of nutrition on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探討了食物中的宏量營養素成分及其對人體的生化影響與人類社會決策之間的關係。宏量營養素指的是碳水化合物、脂類和蛋白質這三種在膳食中所佔比例較高的營養素。食物中,這三種營養素的不同比例會引起內分泌信號的改變。比如,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會改變血漿酪氨酸水平,而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則會影響血液色氨酸水平。
  • APSR:美國權力分立的戰略基礎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Pixabay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唧唧堂解析人 faye;審校編輯|Minyue,Runsong本文是針對論文《建立一個新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國分權的戰略基礎(Building a New Imperial State: The Strategic Foundations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in America)》的一篇解析,該論文於2017年8月發表於《美國政治學評論(APSR)》,該研究作者為SEAN GAILMARD。
  • JOM:服務式領導文獻回顧 | 唧唧堂論文解析
    A Review and Synthesis)》的一篇解析,該論文於2011年發表於JOM雜誌上,該研究作者為Dirk van Dierendonck 。研究背景與目的鑑於當前對更具道德性和以人為本的管理的需求,服務型領導理論(又稱公僕式領導)更能滿足當今組織的需求。同時,在過去幾年中,領導力研究關注的重點已經明顯從變革型領導力轉向了具有共享、關係和全球視角的領導力研究,尤其是領導者和其下屬之間的互動是關鍵因素。
  •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解析作者 | 唧唧堂心理學寫作小組:vee.; 審校編輯 | Ernest本文是針對論文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8年9月發表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上,該研究的作者來自康奈爾大學的Erica J. Boothby, 哈佛大學的Gus Cooney, 埃塞克斯大學的Gillian M. Sandstrom與耶魯大學的Margaret S. Clark.
  • | 唧唧堂論文解析
    picture from Internet解析文章首發於唧唧堂網站www.jijit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