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多,不願自己吃飯」,關於寶寶自理能力,媽媽要遵從3條原則

2020-12-22 做80分媽媽

「你好,我家孩子三歲了,就是不願自己吃飯,對吃飯完全沒興趣,在桌子上坐不住,吃兩口就跑了,他自己會吃,但就是要你喂,不餵他就不吃,不知該怎麼辦。」

3歲孩子自己吃飯,4歲孩子自己穿褲子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事情,實際上是關於幼兒自理能力的嚴肅問題。孩子做還是不做,對孩子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裡有兒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對照表,這個簡單的對照表告訴父母什麼年齡的孩子應該擁有什麼樣的自理能力:

一.為什麼要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包括飲食、大小便、衣著、睡眠、衛生、安全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幼兒在各年齡段具備的自己承擔或料理生活活動,並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

也就是說,能力並不僅指個體已學會的知識技能,而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是保證人們順利掌握知識技能的心理條件。培養幼兒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在培養幼兒掌握各種人生技能的前期心理條件。

一個人在長大之後能不能成才、成功,跟幼兒階段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著脫不開的聯繫。

1978年,全世界若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聚會。有一名記者問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卡皮擦:「回顧您的一生,您認為最重要的知識或者經驗是在哪裡學到的呢?是在大學還是在實驗室裡學到的呢?」卡皮擦出乎意料地回答說:「是在幼兒園。」記者愣住了,又問:「為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為您在幼兒園裡學會了什麼呢?」卡皮擦回答道:「我在幼兒園裡學會了很多,比如東西要擺放整齊、飯前便後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等,我在幼兒園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

這則故事告訴人們,幼兒應該具備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對幼兒將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二.父母怎樣培養幼兒自理能力?這裡有3條重要原則要遵守

3歲的孩子已經報了好多個培訓班……絕大多數父母都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卻常常忽略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有調查顯示,託、小班幼兒生活自理情況並不樂觀,僅有23.3%的幼兒能獨立飲水,6.6%的幼兒主動告知便意(但沒有一個會自己擦屁股),23.3%的幼兒能自己主動洗手,16.6%的幼兒能主動進餐,26.7%的幼兒能主動睡眠、會自己脫衣服,而有80%的幼兒在入園、離園的時候需要大人抱著走。

從調查統計的數據來看,幼兒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不高是普遍現象。幼兒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差,不利於幼兒優良個性品質的形成及社會化的發展,應該引起重視。

孩子總是要長大,過獨立生活,他們必須學會生存,其中學會生活自理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不僅是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也有助於兒童個性品質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有助於補償兒童智力的缺陷,促進智力發展。

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其實也並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無非是父母的耐心引導、多做示範,然後給孩子學會自理的機會。

1.家園教育一體化,共同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微的任務。」

在很多家長心中,一直有這樣一個疑惑: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吃飯、睡覺、上廁所、玩具歸位,樣樣了得,老師說孩子特別乖特別獨立;可回到家,完全是相反的情況,不餵就不吃飯,玩具玩完亂扔亂放……

孩子怎麼會有「兩幅面孔」?家長又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家長要跟老師多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了解孩子在學校能自理的具體項目,比如自己吃飯睡覺穿鞋襪脫褲子上廁所等。

因為在去學校之前,可能家裡都是爺爺奶奶姥姥寵著,這些事情孩子很少有機會自己做。在幼兒園就不一樣了,需要孩子去學會自己做這些事情。父母通過跟老師溝通了解到孩子一旦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在家裡就要鼓勵孩子自己做並守好自己「不盲目幫忙」的界限,讓孩子家園行為基本上做到一致。

其次,家長要善於學習,提高科學育兒能力。《剛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家長應該理解和支持幼兒園的教學安排,並積極主動參與幼兒園舉行的親子活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

2.抓住幼兒獨立性形成和發展的敏感期

著名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說:「所謂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重複實踐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兩三歲是幼兒獨立性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其主動性明顯增強,開始出現「讓我來」、「給我」、「我自己來」等自我獨立性意向,喜歡自己去嘗試和體驗。

自己帶孩子的家長一定會經歷過,你家2歲的寶寶非要要在回家的時候,自己開門,哪怕他自己並不太熟悉,鑰匙插進鎖孔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雖然寶寶動作看起來愚笨,但是請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不要認為只有自己穿鞋襪才是獨立性的表現,自己開門也是獨立性的表現,並不是孩子想玩玩而已。

當兒童選擇了他要做的事情,他就必然專注。成人也如此,人天性喜歡按自己的意志做事。

因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兒童便不斷產生對人和環境的信任和依賴,並因此心滿意足,變得安靜、專注起來。這種持續性的生活,最後形成兒童的意志,獨立能力也隨之而來。

3.對於孩子自己動手做的事,父母要給予適當協助

敢於犯錯和能積極地改正錯誤是同樣珍貴的行為,父母應當正視孩子們敢於犯錯和敢於失敗的行為,因為兒童和成年人一樣有能力去犯錯和改正錯誤。——卡爾·威特

現在天氣漸冷,對於熱衷自己動手穿衣服的幼兒來說,他們動作很慢,一不小心就會著涼,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會忍不住去幫忙孩子穿衣服。

其實父母可以動動腦筋,換一種方式,即尊重了孩子獨立做事的要求,也保證孩子不會受涼感冒。比如在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可以先給孩子套上毛衣,然後讓孩子自己穿,這樣既省時間又避免孩子著涼。

對孩子不會做的事情,父母要邊示範邊講解,以便孩子模仿。較難的動作比如繫鞋帶,需要多次示範,包括用遊戲的方式示範,並鼓勵孩子多次練習。當孩子有進步,父母可以適當表揚,這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勵。

對於初學獨立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經常犯錯或者做事失敗。這個時候父母不應該用語言或行動來苛責孩子的失敗。要知道,孩子做了一件不成功的事,並不表示孩子本身缺乏能力,只能說明孩子缺乏經驗和技巧,父母應該耐心去指導孩子。指責孩子會打擊孩子自信心,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

很多時候,面對弱小的幼兒,我們總是認為他們那樣的柔弱,很多事情都是束手無策的。但是,這只是成人由於憐愛而產生的心理,幼兒總是有很多的精力和勇氣進行各種嘗試和探索,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各種方法,使自己能夠融入世界之中。

作為父母,我們唯有堅信,不管我們的孩子現在有多弱小,總有一天他會成為立足世界的強者。我們要做的是,付出全部的愛和精力幫助他努力融入這個世界,學習他不懂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寶媽經驗談,3歲寶寶應該培養哪些自理能力
    總之,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筆終生受益的人生財富。而俗話說三歲看老,在寶寶3歲前一些生活習慣和個性都是隱約形成時期,同時3歲開始,寶寶開始上幼兒園,也代表著寶貝部分獨立生活的起點,因此在寶貝三歲前,父母應有意識的去培養寶貝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具體應該培育哪些能力呢?經驗媽媽現在告訴你。
  • 寶寶3歲之前,應該具備這4種基本能力,不會的話媽媽要反思
    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告訴月月不能再這樣嬌慣寶寶了,到了一定的年紀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會影響他以後的生活和發展。那麼,3歲的寶寶應該學會哪些事情呢?早晚刷牙寶寶都喜歡吃甜甜的東西,比如糖、蛋糕、巧克力等,在吃過甜食之後,如果口腔清潔不徹底的話,容易讓寶寶長齲齒。
  • 寶寶多大會自己吃飯?1歲,2歲,還是3歲?超過兩歲父母要重視
    不管是隔代養育還是媽媽親自帶娃,都曾有過這樣一個疑問,寶寶多大會自己吃飯?沒有百分之百準確又固定的答案,寶寶會吃飯的時間,取決於,這個家庭的養育方式、養育觀念、家庭飲食環境、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育,還有孩子咀嚼能力的發育,以及孩子自身對食物的感知能力。
  • 3-6歲孩子要達到什麼樣的生活自理能力?
    早上看了一則新聞女大學生回家的時候,旅行箱裡居然裝了30雙穿過的襪子,只為了讓媽媽幫忙洗。琴琴從小的衣食住行都是媽媽包辦的,高中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學習,媽媽天天幫孩子穿衣、穿鞋。所以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主獨立能力。那麼我們今天就說下3到6歲孩子應該會些什麼自理能力呢?1、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3-6歲孩子學習的重要內容,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上廁所、自己疊衣服等等。這些都可以鍛鍊孩子雙手的協調能力。隨著孩子熟練度的增加,這些事情都會讓他們做的遊刃有餘。
  • 寶寶3歲了,還要大人餵飯?家長做到這4點,寶寶1歲就能自己吃飯
    就想著咬牙堅持到寶寶可以上幼兒園,她就可以重新找份工作,哪怕工資不高,也好歹可以幫寶爸減輕一點壓力。好不容易寶寶3歲了,到了可以上幼兒園的年齡了,結果到附近的幾家幼兒園一諮詢,都拒絕接收她家寶寶。因為她家寶寶到現在還不會自己吃飯,每頓飯都需要張娟端著碗,追著餵飯。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部餵飯辛酸史。
  • 芝士親子早教:0-3歲寶寶在家早教的三大原則
    其實這一切只是因為寶寶從小沒有進行系統的早教,輸在了起跑線上。早教就像打地基,0-3歲這個階段的學習和成長,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持續前行的動力。 芝士親子早教的專家告訴我們,其實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當你以為他什麼都不知道時,其實小孩子正在嘗試用各種方式去探索世界,而早教則是更加系統的去鍛鍊寶寶各方面能力。
  • 孩子幾歲上幼兒園合適?3歲還是4歲,這3個方面要考慮到
    曉曉快3歲了,一直由老家的奶奶照顧。春節期間,曉曉媽媽提議:讓曉曉開始進入幼兒園學習,她覺得曉曉很快就3歲了,到了幼兒園接收的年齡。同事的孩子大多都是在三歲左右時進的幼兒園。她說,幼兒園不僅可以向老師和同學學習很多,還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時,也減少了奶奶的工作量。
  • 0-3歲寶貝的自理能力有哪些應怎樣培養
    0-3歲的幼兒,雖然他們年齡不大,但也會主動表現出照顧自己的情形,比如:伸手扶奶瓶、自己拿湯勺進食、喝水、主動表達尿布溼了或想上廁所等自理能力就是指憑自己的能力能夠獨立完成的事,當寶貝表現出一定的自理意願時,父母應及時協助,引導寶貝做好,更快地培養出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 3歲寶寶吃飯還要餵?給家長3個建議,讓寶寶輕鬆掌握吃飯的技能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說到吃飯,許多有寶寶的家長都很頭疼,孩子不喜歡吃飯,每次吃飯都特別費勁,甚至孩子都3歲了,還要家長追著喂,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三個建議,讓寶寶主動掌握吃飯這項技能。3歲寶寶吃飯還要餵怎麼辦?鄰居家孩子今年3歲了,正在考慮要不要送孩子去幼兒園,送去幼兒園鄰居會抽出時間做別的事情,但同時鄰居還很擔心孩子照顧不好自己,因為孩子一直都不好好吃飯,每次都要鄰居抱著哄著餵飯,甚至追在後面喂。
  • 自理能力對孩子影響非凡,家長掌握這3個方法,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近兩年來有一個很流行的詞語,那就是「媽寶男」,「媽寶男」的意思是做事情沒有自己的主見,一切都是聽從媽媽的意思,而且生活能力差,身邊的大小事務都需要媽媽幫忙操辦。社會中,對「媽寶男」的批判聲音也很大,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杜絕孩子成為「媽寶男」的可能性。
  • 書單推薦丨想讓孩子幼兒園拔尖,0-3歲前自理能力早培養
    我朋友在幼兒園當老師,她告訴我:在幼兒園各方面能力拔尖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自理能力特別強自理能力有了,才會有底氣、有自信,進入陌生環境也能快速適應。所以,我建議寶寶3歲入園前,自理能力趕緊抓。下面這5套書,都是培養寶寶生活好習慣的經典繪本,每家至少應該有一套,快給你的寶寶收藏吧~01.
  • 寶寶3歲前應具備的4項能力
    培養寶寶自理能力寶寶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寶寶今後的生活也有幫助。比如讓他們學會用勺子吃飯、用水杯喝水;獨立的上廁所;自己穿外套和鞋子等。不用要求寶寶把事情做得有多完美,而是給予寶寶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意識,自我意識的覺醒,才是提高寶寶能力的關鍵。
  •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怎麼辦?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理能力?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應該「以學習為主」,家中的家務、包括孩子自己應該承擔的那一部分,都不該佔用他們學習時間。因此,家長大包大攬,幾乎把孩子的自理能力寵得一絲不剩。這樣做的結果會怎樣?大家還記得,「神童」魏永康的故事嗎?神童魏永康被譽為「神童」的魏永康13歲考上重點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3年後,卻因為吃飯穿衣需要教授提醒而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 寶寶的自理能力不是天生的,抓住這幾點來培養,寶寶會很獨立
    很多的男人,他們雖然已經成年了,但是依然非常的依賴自己的媽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他們小的時候,爸媽沒有對其培養自理能力。一個心智健全的寶寶,自理和自主能力一定要能夠達標。爸爸媽媽要在寶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他們嘗試著自己脫衣服或者試穿一下自己的小襪子。
  •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
    父母掌握這3招,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寶寶將來更優秀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因為家長總喜歡照顧孩子,事事為孩子著想,處處替孩子代勞,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會出現照顧不好自己、容易和其他同學起衝突等現象,這明顯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無法讓孩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寬更廣。
  • 培養幼兒受益終身的自理能力
    對於孩子的將來,家長們都有自己美好的設想,所以先把「根」的事業做好,「花」將來才能開得繁茂。孩子的自理能力,體現在動手和動腦,自理能力能促進孩子左右大腦的開發,協調肢體動作。3至6歲孩子的腦容量已經達到70%左右,動手動腦可以促進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增長,動手能力加強,使幼兒在智力上有所發展,又可以減少孩子的依賴性,增強其自信心。
  • 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從學習獨立穿衣服做起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可先從生活中的自主穿衣做起。 當寶寶逐漸長大,手眼協調能力增強之後,就可以逐步訓練寶寶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除了能夠自己吃飯、上廁所以外,還可以訓練寶寶自己穿衣服,這也是幫助他邁向獨立的一個重要課程1.寶寶都是先學會脫衣服的,剛開始不熟練,可能會以拉扯的方式脫下自己身上的衣物鞋襪。
  • 3歲寶寶即將讀幼兒園,父母需要培養孩子這些能力,越早準備越好
    在我們當地,一般公立幼兒園只招收3歲以上的孩子,而有的私立幼兒園,會根據條件開設2.5歲到3歲的「小小班」。有些寶寶雖然年齡小一些,但是已經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表達能力,那麼稍微早一點去幼兒園也沒有問題。現在很多育兒專家建議,孩子的入園年齡不要低於3歲,甚至對於一些男孩子而言,延遲到4歲入園都是可以的。
  • 「媽媽,幫我穿鞋子」,聰明媽媽這樣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毛媽媽要帶3歲的小毛出去走走,以往的這種時候,小毛迫不及待地要出門,媽媽叫他自己穿鞋子襪子,他絕對不會拖拖拉拉,這次可不一樣。小毛:「媽媽,幫我穿鞋子。」媽媽:「寶寶自己穿鞋子,媽媽也要穿媽媽的鞋子。」小毛:「我要媽媽幫我穿鞋子。」媽媽穿好鞋子,打開防盜門,站在門口。媽媽說:「媽媽在這裡等寶寶。」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生活自理能力簡單來說呢,就是自我服務、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對於小班孩子來說,需要逐漸掌握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在幫助下穿脫衣服、鞋襪、獨立進餐、自己洗手、收拾玩具等等,甚至是嘗試簡單的家務,比如擦桌子、擺放碗筷、幫爸爸媽媽拿東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