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感覺到自己的脾氣越來越差嗎?你能意識到自己在變醜嗎?
認知心理學做過相關研究,發現人們的認知普遍存在盲區。這些所謂盲區並非多麼高深的知識,而是最簡單不過的個人變化。人們之所以對自我變化產生認知盲區,一方面是因為這種變化是潛移默化的,另一方面這些變化也是符合個體意志的。本文,將主要圍繞後者進行解析,希望能夠引發讀者一些思考。
認知盲區一:人們無法意識到自己在變醜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認同感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審美的標準越來越單一、刻板。於前者而言,人們習慣了當前這幅面孔,接納了當前的自己,無論實際長得美與醜,都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於後者而言,隨著認知的增加,審美越來越基於某些特定標準,而不是天然散發出來的美的傾向。小孩子從來不會嫌棄馬路邊撿垃圾的人,而大人卻總是投以鄙夷的眼神。
對於常照鏡子的人來說,每照一次鏡子就增加一次自我認同,越愛照鏡子越覺得自己顏值出眾。對於不常照鏡子的人而言,他們會通過潛意識裡的想像來判斷自己的樣貌,而這種判斷通常會遠遠高出實際的樣貌。除此之外,人們常常高估了他人對自己受歡迎的程度。哪怕自己的確很受歡迎,也不願意歸因於自己的性格、能力,而是歸因於自己長了一副好看的面孔。
認知盲區二:人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脾氣在變差
隨著個體的成長,心理防禦機制越來越敏感,同時自尊心、自我價值感也會相對提升。於前者而言,人們不再像小孩子那樣唯唯諾諾,學會了保護自己,這種保護其實是以同樣的方式還擊而已。別人罵你一句,你回別人十句,你並不會認為自己脾氣變差了,而是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與後者而言,人們不願承認自己碌碌無為的事實,所以年齡越大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越強。但凡別人哪句話稍微不如意,就會傷到他們自尊,就會奮起反擊。
心智的成熟會引導個體以最舒服的狀態生活,他們不再克制和退讓,變得有什麼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處於這一階段的個體,脾氣越來越大,看不慣的人、看不慣的事越來越多。他們自以為是心智成熟了,其實是懶得和別人正常溝通罷了。他們發現似乎脾氣差一點,更容易引起別人注意,事情更容易解決。
認知盲區三:人們無法意識到自己體重在增加
當你用手捏起肚皮上的贅肉時,你可能會覺得自己變胖了,但是你並不會意識到自己體重增加了。你可能會安慰自己這是虛胖,你對體重的認知可能還停留在上一次稱重時。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夠測量體重,那麼對於他運動、合理飲食會有極大的幫助。正面、及時的反饋,能夠影響個體進一步採取行動的動機。
認知盲區四:人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掌控力在銳減
年輕的人們習慣掌控自己的生活,希望生活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對於中年人來說,他們儘管也希望生活能夠按照自己意願發展,但是他們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掌控力在銳減。包括對子女的說服教育能力,包括對他人的說服能力,包括對自己生活的控制能力,都處在下降的態勢。人們漸漸發現,想要管的事情越來越管不了了,只能夠隨波追流。
認知盲區五:人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思維變得刻板和固執
年齡越來越大,求知慾就會大大衰減,這將讓人們的思維變得越來越刻板和固執。所謂刻板和固執,指的是個體拿過時的經驗,來應對新出現的問題。他們沒有意識到此時的問題與彼時的問題已經截然不同了,但是他們仍然固執地以為用過去的經驗依然可以解決當前問題。事物發展越快,人們的學習能力越跟不上,人們的思維就會變得越來越刻板和固執。
以上,就是人們常見的認知盲區。你當前是否存在認知盲區呢?當你發現了認知盲區的時候,通過適當的輔助手段,你的認知盲區就會消失。然而,當你遇到那些身處認知盲區的人時,你可能很難跟對方講明白這些道理。你能做的就是,先讓自己走出盲區。希望本篇文章,對你的成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