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焦慮,育兒戰略忽悠局幫你解決

2020-10-07 雷較瘦

以我的觀察,現在大多數家長教育孩子的焦慮,來源於缺乏教育戰略。

戰略是一個方向性的東西,它能告訴我們該朝什麼目標前進。就像大海航行,你得有個指南針或者北鬥導航系統。不然迷失了方向,船開得再好也沒有用。

當下大家執著的事情,都是戰術的東西,即具體做什麼。這就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在大海上,你不應該跟著別人的船去調整自己的舵,這和你的關係不大。海闊天空,足夠你開闢自己的道路。

戰術是有高下之分的,有些家庭就是有更多的戰術儲備,從而有更多的選擇和迴旋的空間。比如富二代的孩子,可以隨便創業,就算一敗塗地也能過好日子。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準備創業資金就不容易了。

但有限的戰術選擇,依然可以創造好的結果。關鍵就在於,將這些選擇發揮到極致。很多情況下,在一個點突破,比同時分散進攻多個目標來得更為有效。這叫專業化,是普羅大眾最好的逆襲選擇。

舉最簡單的例子來說。

有錢人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安排各種才藝和活動,體育、音樂、旅遊、遊學、美術、書法、編程,一件不落下。普通家長看到這個現象就羨慕,還很焦慮,怕自己的孩子比不上了。其實這是沒法比的,家長層面就輸徹底了,財不大就算了,氣也不粗。

普通人的家庭,就要學會放棄。書法放棄,音樂放棄,旅遊放棄,美術放棄,編程放棄,體育放棄,就專攻學校的課業。學校課業裡面,什麼能夯實成績的,就在上面做投入,可有可無的就無所謂。

生在窮人的家庭,這是唯一的出路。這樣的孩子可憐嗎?未必,這個為著一個目標堅定不移努力的過程,將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假以時日,這種孩子基本上都能成為一個可用之才,將來肯定就比父母一輩強。然後在這個起點之上,下一代又繼續投入,必然就會開拓全新的局面。

富不過三代未必,但窮肯定不過三代。時間和腳踏實地,不分出身背景,都是每個人的好朋友。

在當下這個心態浮躁、信息泛濫的社會,要做到這樣,就必須對自己的目標有堅定的信念。就是,要有一個全局的戰略,然後堅持這個方向,踏踏實實地走下去。不管別人怎麼說,都不要改變。過程中,就實行拿來主義,別人優秀的、好用的戰術就學過來,為自己的戰略服務。

反之,如果沒有戰略,好像啥都行,啥都能做,結果分散了實力,最後可能什麼都撈不著。

這些東西,我也只能說到這裡了,剩下的就要靠自己去系統地學習。

相關焦點

  • 從文體兩開花,到育兒戰略忽悠局
    很多人還在不斷地宣揚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想要同化你。其實這些理論不過是紙上談兵,宣傳者自己並沒有真正的成功經驗。但不少人卻因為朋友鄰居的孩子在學什麼東西,或者已經實現了什麼目標,而覺得自己的孩子比不過別人,焦慮得不行。做了什麼就會怎麼樣?不做什麼又會怎麼樣?這個世界哪有這麼簡單粗暴的事情。真是如此,就不會有任何意外和不確定的東西出現。教育是實事求是,隨機應變的事情。
  • 戰略忽悠局SFA(認真)
    戰略忽悠局(Strategic Fooyou Agency,簡稱SFA),是天朝軍事系統的重要機構,在編制上屬於總參的某二級部。、國防建設、國際法規等多個學科領域,先後有8項成果獲得國家部委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代表著作:《百年航母》、《走向深藍》、《規範海洋》必殺技:哈哈哈社會評價:張召忠的軍事、政治觀點犀利且獨樹一幟,所以被電視觀眾和網絡上的網友們詼諧地稱呼為「局座」(戰略忽悠局局長
  • 你的寒假輔導班,是解決他媽的焦慮,還是提升孩子的?!詐屍式和喪偶式育兒是偽概念!
    交換價值,這叫教育的商業思維,我給孩子花錢報輔導班了,所以我的任務完成了,至於我選擇的輔導班如何,你在班上表現如何,和我沒有關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嘛。上面聽上去邏輯是對的,但這是你自己的孩子,你花錢的方向指向的是自己心理滿足,而不是孩子的需求。
  • 教育孩子力不從心?這幾本書幫你解決養娃難題
    今天大力嬤嬤精選出7本相關領域教授、經驗豐富專家的著作,幫父母更好地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形成正確的養育觀念。同時,作者還針對孩子成長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如怎樣給孩子立規矩、零花錢給不給等問題,給出了具有實操性的解決方案。
  • 育兒書解決不了你的育兒問題.
    我們的家長普遍焦慮,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救火,眼前總有許多問題亟需解決,我們希望能夠快速而有效地去解決眼前的問題,抱著這樣的目的,那麼你可能去選擇一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書籍,然後又發現問題又很難解決。事實上,成長並不是一個不斷消滅問題的過程,更不能追求效率。
  • 孩子總愛和你作對?這五本教育指南,在線幫你解決煩惱
    也許,你需要停下來看: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就意味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認為就是認為,一切如是。
  • 《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如何在焦慮的育兒路上前行?
    因為我全職五年,正處在養育二胎的焦慮和迷茫之中。我不知道是該給四歲的大寶報平衡車俱樂部的訓練班還是幼兒英語學習班;不知道大寶跟小寶爭搶玩具時,我是該幫忙還是「袖手旁觀」,給他們自己解決的權利; 不知道當大寶犯錯,頂嘴,發脾氣時應該如何正確的教育……我寄希望於育兒書上,可是所有的育兒書都沒有針對性的具體解決辦法。
  • 打破育兒認知誤區,給孩子不焦慮的愛
    當了父母之後是開心的,但是很多父母也開始焦慮,隨著孩子的長大,當父母的變得越來越焦慮。而這日復一日的焦慮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也讓孩子變得敏感焦慮,那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掌握育兒的尺度,如何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讓我們不再焦慮呢?
  • 「科學育兒」販賣的是科學還是焦慮
    然而,育兒知識的提前預備並不能預見和解決育兒實際中的所有問題。產後,哺乳疼痛、過敏、脹氣、抱睡鬧覺……嬰兒養育中可能遭遇的問題接踵而至,令邢女士難以招架,屢屢陷入焦慮之中。邢女士特別擔心寶寶睡不好耽誤長身體,她說:「能找到的所有睡眠訓練的文章和書籍我都看了,那些方法論我倒背如流,並在孩子三個月的時候嘗試了訓練,結果失敗了。」
  • 被育兒焦慮折磨的新手媽媽,這5個方法幫你搞定
    如果把育兒比作升級打Boss,新時代的父母在「新手村」就開始早早做準備。科學育兒成為社會主流,所有的新手父母在寶寶降生前都啃下起碼一打的專業育兒書籍。而現在線上教育發達,網絡資源豐富,獲得知識和他人的經驗也成為了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 《你身邊的兒科醫生》:解決新手爸媽的焦慮,在育兒路上更加輕鬆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某一個階段的寶寶,都有著類似的症狀,大家相互說一下,心裡也能稍微安心點。但是有的時候,會出現相左的意見,讓你看了更加不知所措,依舊很焦慮。這個時候,最權威的應該就是去救助一名兒科醫生了。所以,當那天我看到這本書名為《你身邊的兒科醫生:0-3歲嬰幼兒健康護理全書》的書時,我簡直驚喜壞了,馬上買了一本。看完後就有一種感覺——相見恨晚。
  • 《你身邊的兒科醫生》:解決新手爸媽的焦慮,在育兒路上更加輕鬆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某一個階段的寶寶,都有著類似的症狀,大家相互說一下,心裡也能稍微安心點。但是有的時候,會出現相左的意見,讓你看了更加不知所措,依舊很焦慮。這個時候,最權威的應該就是去救助一名兒科醫生了。
  • 有育兒焦慮的你看過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因為對未來的期望和現實狀態之間的衝突,所導致的養育者的擔心,憂慮統稱為育兒焦慮,說白了這是養育者的焦慮。作為一個新定居到北京海澱的媽媽,感受不到「海澱媽媽」的育兒焦慮是不可能,大家張口閉口的就是因為咱們孩子的戶口在海澱,所以不拼沒有辦法。
  • 焦慮和無助的教育方式
    我建了個育兒戰略忽悠群,但是大家總是喜歡問具體的問題。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日常溝通的困惑,等等。對我來說,這種問題沒有太大的意義,遠水救不了近火。我就是再厲害,也不可能給素不相識的家長和孩子,提供真正有用的解決方案。而且,這樣也會養成習慣,迷失在日常的瑣事裡。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焦慮父母育兒路上的修行指南
    五歲的孩子300以內的加減法需要思考才能算出,六歲的孩子奧數才刷到四年級,七歲的孩子只會幾百首詩詞,這些在普通人看來已經非常牛的成長,卻還是讓他們的父母們夜不能寐,焦慮不安。如何才能在育兒的道路上不那麼焦慮?如何才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和陪伴孩子的成長?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 育兒焦慮是父母提升教育能力的機會,把握好了,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不要讓家長的焦慮,變成孩子攀比的理由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用「你看班上的×××」這樣的句子來試圖激勵孩子的上進心,但有的時候這種別人家的小孩,不僅不會讓孩子奮起直追,反而變得破罐破摔,甚至是嫉妒,不願意努力。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家長有自己的育兒焦慮,孩子同樣也會因為父母的情緒傳染,而變得壓抑甚至焦慮起來。
  • 關於育兒焦慮,或許你一直都錯了
    不管孩子在哪個年齡段,都會令你產生焦慮,可能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孩子小時候,你可能焦慮孩子的母乳餵養、睡眠、身體發育等;孩子稍大些,你開始焦慮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孩子的學習成績等;再稍大些,孩子進入青春期,你的焦慮可能就更多了:愛玩手機不愛學習怎麼辦?
  • 找到育兒焦慮的五大原因,你就可以不焦慮了!
    是的,從孩子一出生,媽媽們的擔心就開始了:擔心孩子吃飯少影響發育,擔心沒有別人家的孩子聰明,擔心跟不上學校學習進度……她們還患上了「選擇困難症」,該選什麼牌子的奶粉,上什麼樣的早教班,要不要提早上學,就近入學還是上重點校……她們還是「怎麼辦家長」:孩子被人欺負怎麼辦?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
  • 《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育兒並非一帆風順,父母不焦慮才是正解
    姥姥說,你媽媽被我趕回家了!我以為他會很高興,結果他帶著哭腔地說:「天這麼黑了,媽媽怎麼回家呀?你讓媽媽回來吧!」姥姥說:「你媽媽惹你生氣了,你又不理她,正好把她趕走」,大寶開始邊哭邊哀求:「姥姥,你讓媽媽回來吧,這麼晚回去爸爸肯定睡覺了,燈都關了。我怕她遇到困難沒有人幫他。」說實話,聽了這些心裡挺感動的。
  • 《親愛的小課桌》虎媽育兒引爭議,別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
    ,孩子越遭罪,千萬不要讓你的焦慮毀了孩子的未來。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在不斷的刷題和學習當中度過。她在節目中說到自己的育兒觀念是:「我對小朋友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童年,孩子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