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身為父母的人,一直都很關注常州市小學女生繆可馨事件。也一直在反思,如果自己的孩子面對這樣的情況會如何?
昨天,事情又有通報,聯合調查組成員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未發現老師課堂上辱罵毆打學生的情況,經了解,作文上的修改符號是繆可馨自己畫的,當天除繆可馨外,還有其他多名學生被要求修改作文。目前,學校已建議袁老師暫停上課在家中休息。該事件正在進一步調查。
事情的真相一步一步被釐清,但孩子的逝去對家長、老師以及社會都是無法挽回的痛。對於這件事情,不是當事人的我們,不想對這件事進行過多的評論,只是想思考一下當下的教育模式,以及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孩子的文章很大一部分是抄襲百度的,這點老師沒有看出來,老師和家長都需要反思。
現在教育已經和中國傳統教育已完全不同了,一個最大的區別是傳統教育是以「怎樣做人」為教育的開篇,而當今教育模式,特別是西方現代教育模式下,是以怎麼樣做事為起點。
這樣就造成傳統的「師教」被現代社會改變成了「約定教育」,師生關係也變成了「消費關係」。特別是一個老師面對50個學生的時候,你不可能要求每個老師做到耐心、細心。按照大綱講課就成了本分,對你家孩子有所關注心就成了「擔當」。
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做人教育」,只能由家長以身教、家教的方式來承擔起來。而這正是現代家庭教育的短板,現代的家長很多人沒有「做人方面教育」的資格和能力,特別是對於未成年的孩子,往往沒有耐心和正確的認知。孩子的價值觀、社會觀更多的來源於家長對孩子的強力灌輸和潛移默化的「縱容」。
現代社會讓孩子早早的接觸了電子產品和網際網路,也早早接觸了複雜的社會。現在的家長更應該有責任和方法來對孩子進行管束和教育。如果家長跟不上社會的變化,這種潛在的「矛盾」必將會帶來爆發。
正常的孩子都不會去選擇極端,但萬一呢。這件事看似小概率,但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是百分百的機率。我通過這件事,更加會注重自己對孩子的關注和理解。給孩子一個更寬泛的成功定義,一個積極的人生選擇。
現在的孩子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去受苦,也不可能過早的面對社會責任和挑戰。所以,給孩子良好的挫折教育能讓孩子更好的適應這個紛雜的社會。
特別是從小開始,因為個體只有在不斷地經歷挫折不斷地反省和修正錯誤的過程中,才能得到發展和完善。
特別是這個事件的發生,讓我們又一次的認識到面對挫折時,怎樣的選擇、怎樣的心態的重要。
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對待挫折的正確態度,戰勝挫折的自信心和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
體育運動是非常好的挫折教育方式
我總結了當下的各種挫折教育方式,發現體育和文藝活動對於孩子是最好的方法。文靜的孩子可以從圍棋、舞蹈上開始,好動的孩子可以從籃足球、田徑上開始。
通過體育鍛鍊,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團隊合作。當然,只有讓孩子主動、獨立地投入體育鍛鍊,親身體驗,孩子才能認識到意志與成功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更自覺地去磨練自己的意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教育。因為沒有一種教育比自我教育更有效。
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我們作為父母,可以通過言傳身教,共同學習、鍛鍊、自律長時間、隨時隨地去影響教育孩子。
我認為,對於孩子的挫折教育,既不是刻意吃苦,也不是製造失敗,更不應該是體驗痛苦。應該是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給予他樂觀感,讓他知道,這次即使遇到挫折失敗了,人生還是很有意思的。
同時也是人際關係和諧,在孩子遭遇失敗的時候,家人、朋友、師長、同學都站在你身邊,安慰你鼓勵你,給你溫暖,陪你一起走過困難時刻。
也是詼諧的自我調侃,是自我勝利的暗示。雖然這次失敗了,告訴孩子沒關係,還可以期待下一次。
更是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堅信,自己是有能力渡過難關,也是在時時刻刻成長。
希望,這種事情再也不要發生。讓孩子的笑臉,伴隨著他和我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