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國家當有烹小鮮的智慧,看賢相伊尹如何「熬湯」助商滅夏

2020-12-20 高梧一葉下

伊 尹

「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

伊尹本是個宮廷廚子,但卻有治國的智慧。商湯也是在他的協助下,才得以推翻了夏桀殘暴的統治,建立起商王朝。

作為中國有史以來首位賢相,伊尹的思想一直被儒家和歷代統治者所讚揚、推崇。其治國之道,不僅成為老子思想學說的淵源,直到今天,也時常被眾多學者和國家領導人所引用。早在2013年的金磚國家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引用「治大國如烹小鮮」來寓意國家治理。讓我們來看看,千年之前的伊尹是如何幫助商湯實現建國大業的。

商 湯

夏桀統治時期,殘暴無道,民不聊生。而湯作為商國的君主,想討伐夏桀,但又苦於沒有賢德之人輔佐。一日他聽聞鄰國有個叫伊尹的大廚,不僅做飯好吃,並且滿肚子的大智慧。於是,商湯想盡千方百計,才將這個賢才挖到了自己門下。

這伊尹也是個聰明人,還沒等到商湯給他下指示,就在商湯舉辦的歡迎儀式上,用自己帶來的鼎,熬了滿滿的湯。商湯見狀,便對伊尹說道,「不知先生是要怎樣用這湯烹飪佳餚呢?」

伊尹便恭敬的答道,「君主的國家還小,還不具備所有的食材。說到食物的味道,水是根本;火候是關鍵,要時而大,時而小;也離不開五味調料的調和,先後次序、量大量小要以口味來決定。食物味道的精微變化,還要考慮陰陽轉化和四季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美味佳餚出來!」

商湯聽罷,頓時明白了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於是,商湯直接命其為右相。從此,伊尹開始輔佐商湯,助其完成了滅夏大任。

伊尹剛上任,並沒有急於出兵夏桀,而是屢次採用「不進貢」的方式,試探夏王朝和周邊小小國。他告訴商湯,要掌握「準確火候」,此時出兵只會是勞民傷財。

公元前約1601年,夏桀完全陷於軍事和政治上的孤立狀態,於是,伊尹認為時機成熟,出兵伐夏,一戰而得勝。

治大國如烹小鮮

「治大國,若烹小鮮」,語出自老子《道德經》,其思想源頭在伊尹同商湯的對話。伊尹以「烹調之藝」言「治國之道」:用「水」來寓意善治,以「五味與火候」來比喻文武之道、治理次序;陰陽四季意指外部條件、自然規律。

雖時過境遷,然而先人的智慧仍能穿透寰宇

相關焦點

  • 如果說千古一相,非商朝的伊尹莫屬!
    從相做到王,又從王做到相,歷史上有誰能出其右?從一個奴隸做到宰相,既是名相,又是名醫,還是名廚,百年之後以天子之禮下葬,歷史上又有第二個人嗎?如果說千古一相,非商初的伊尹莫屬!商國強大,有莘國國君巴不得與商國政治聯姻。就這樣,伊尹順利地來到了商國。到達商國以後,成湯召見了伊尹,他背著鍋和菜板來到成湯的王宮,為成湯燒菜煲湯,以烹調、五味為引子,分析天下大勢與為政之道,勸湯承擔滅夏大任。成湯確認伊尹有經天緯地之才,便免去其奴隸的身份,封為右相,和仲虺共同策劃處理國家大事。
  • 治大國如烹小鮮,君子更要近庖廚
    在那時的君子眼裡: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不是說治國很簡單,而是廚藝很不簡單。在我們祖先生燃火、治好水、種好莊稼之後,做飯吃飯就成了天大的事——「民以食為天」嘛。離了吃,成家立業什麼的都無從談起,吃著吃著,就吃出了大學問。我國有文字可考的第一個朝代叫商,這個朝代就是一個廚師幫著建起來的,這個人是古代的廚神,名叫伊尹。讓你驚訝不?
  • 商朝著名的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伊尹
    伊尹是中國古代早期奴隸制國家的傑出人物,他處於王朝更替的時代,當初,伊尹只不過是一個莘野耕種的農夫,由於他的才華遠近聞名而被當時的商湯所知,由於夏朝君主桀暴虐至極,百姓苦不堪言,這導致臣服於夏朝的各個方國的離心,商國作為夏朝的方國之一,其抗夏之心尤甚,為了滅夏,商湯需要有智謀的人才在身邊,求賢若渴的商湯為得到伊尹這個有才能的耕地農夫而不惜五次拜見
  • 習近平:治大國如烹小鮮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 商湯一舉滅夏,這十四代人功不可沒,他們應該被銘記
    於是有了「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相土是契的曾孫,商的第三任首領。相土即位部落首領的時候,夏朝恰封太康失國,王朝內亂而無力控制東方的廣大地區。相土看到了機遇,趁機東遷至商。商原本是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一帶,相土帶部落遷徙到商以後,就以商為部落稱號。此時的商,是夏朝統治下的一個方國。
  • 【70@中國道路Q&A】怎樣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
    怎樣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正文:「治大國如烹小鮮」,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治國理政經驗。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像烹調美味的小菜一樣。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怎麼會把「治大國」與「烹小鮮」聯繫起來呢?
  • 《夏朝》——商湯滅夏
    上回說到,夏王發啟用關龍逢為相,在大夏王朝將傾之際,力挽狂瀾扶黎民於既倒。夏王發死後,其子桀繼位,他沒有尊崇父親的基本國策,修養安民。而是肆無忌憚,隨意自如,」賦斂無度,萬民甚苦「。從此夏桀更加殘暴不仁,各部落持續叛亂,這給了商部落滅夏絕佳的時機。商部落是黃河下遊的一個小部落,在夏朝建立時就已經歸順,成了夏朝的一個屬國,商部落由於佔據有利的土地,其畜牧業發展極為迅速,到了商湯時期,商部落畜牧業、農業等都有了極大發展,經濟也逐步超過了夏朝。
  • 伊尹為何被稱為中華元聖?以天下為自己的砧板,發明湯劑為人治病
    還有一種傳說,伊尹原是一位農民,因為想勸有莘王起兵滅夏,自願淪為奴隸當了他的廚師。與有莘王接觸的時間長了,伊尹發現有莘王和夏桀有血緣關係,認為靠他消滅夏朝是沒有希望的,恰逢有莘王的女兒出嫁,伊尹作為陪嫁奴隸投奔商湯。在見到商湯的過程中,伊尹的廚藝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許多地區將伊尹稱為中華烹飪之聖,就是因為他開創了五味調和說和火候論。
  • 商湯和伊尹
    伊川縣融媒體中心●伊川新聞●【歷史故事和傳說之一】商湯和伊尹李耀曾公元前21世紀,夏啟建立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夏王朝統治了大約400多年,最後的一個王夏桀是個奢侈荒淫、殺人如麻的暴君。夏民對他痛恨萬分,怨聲載道。
  • 「烹小鮮」到底是難是易?
    有人以為,老子說這話,意思是治理大國,極容易。      治大國,真的很容易?      傑哥結合自己做菜經驗,對這句話進行文本細讀,有四個層面的理解。      一、治理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油鹽醬醋各佐料要恰到好處,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用「烹小鮮」的匠心 築牢「基層治理」之魂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用「烹小鮮」的匠心 築牢「基層治理」之魂人民論壇網  作者:孫雲鹿  2020-09-30 精心搭配「烹飪菜餚
  • 齊湣王從打敗強秦到國破身死,生動的闡述了「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句話我相信很多人聽過,但就是不理解什麼意思,治理國家跟烹小鮮有什麼聯繫啊?感覺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著急,齊湣王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看看在他治理下的齊國如何從一代霸主到國破身死,你就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了。
  • 他抓住了商王的胃,成功當上宰相,提出「烹小鮮」治國論
    老子曾經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真的是太有創意了,把治理國家比作烹煎小魚,要注意把握火候,講究方法。不過老子並不是第一個用烹飪比喻治國的人,早在商朝時就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提出類似的說法,這個人,就是商朝的宰相伊尹。
  • 治大國若烹小鮮,從「烹」字,看老子的治國智慧
    《老子》第六十章寫道:「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說的是治理好一個大國,就要像烹調小魚一樣,老子以常見的烹調活動為喻,生動形象深入淺出,把治理國家的大道理講的貼切明白,有人初次聽到這話時會奇怪,治理國家更烹調小魚有什麼關係?
  • 《史記》之夏朝的滅亡:小部落踏平大王朝,商湯是如何做到的?
    《史記》夏朝的滅亡:小部落踏平大王朝,商湯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說起朝代的更替,周朝滅商有傳奇精彩的《封神演義》;滅秦興漢有轟轟烈烈的《楚漢傳奇》;三家歸晉前有盪氣迴腸的《三國演義》;唐朝滅隋有風雲激蕩的《隋唐英雄傳》;然而,商湯滅夏朝,似乎是一種無聲的勝利。
  • 中國廉政文化歷史故事 | 伊尹的儉德思想(二)
    二 伊尹的儉德思想伊尹伊姓,名摯,又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官名,「右相」的意思。伊尹夏朝末年生於空桑(一說今河南杞縣,一說今河南伊川縣),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為氏。
  • 奴隸社會的開始-夏王朝
    根據史書記載,禹本來傳位於益,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這段歷史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家天下」的開始;夏氏族原姓姒,但從啟開始改用國名「夏」為姓。同時啟不再使用伯這個稱號而改用後,即「夏後啟」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後位。太康只顧遊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間,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有窮氏部落趁機西進。東夷族有位善射的首領羿(即后羿),羿奪得權位後並沒有稱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
  • 四川新聞 | 烹好「大國小鮮」看城鄉基層治理宜賓樣本
    治大國,如烹小鮮基層社會治理是多年來的「老問題」,也是時代背景下的「新考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如何在治理中掌握好火候,「烹飪」出幸福味道?今天,就跟隨記者走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宜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