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抓住了商王的胃,成功當上宰相,提出「烹小鮮」治國論

2020-12-20 騰訊網

老子曾經說過「治大國若烹小鮮」,真的是太有創意了,把治理國家比作烹煎小魚,要注意把握火候,講究方法。不過老子並不是第一個用烹飪比喻治國的人,早在商朝時就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提出類似的說法,這個人,就是商朝的宰相伊尹。

伊尹出身不高貴,父母都是奴隸,也就是說他是奴隸之子,按理說很難有翻身機會,一輩子會在苦難中度過。他的父親為了不讓兒子餓死,教了兒子一門手藝,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也很爭氣,跟著父親把烹飪技術學到手,還會創新。

他的悟性很好,在做菜的過程中,思考治國,把烹飪與治國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還通過一些途徑得到書來讀,理論加實踐,理解得更透徹。是金子總會發光,他被舉薦進商湯的王宮,難道「翻身農奴把歌唱」了嗎?不,只是他的廚藝被認可了,於是被派到廚房為奴。

伊尹怎麼甘心一直待在後廚呢?聽說商湯愛喝湯,於是投其所好,就專心製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令人回味無窮的湯做成功了,他離希望又進了一步,因為俗話說,抓住一個人就要先抓住他的胃。

侍者把湯端給了商湯,商王喝完後大加讚賞,於是召見了伊尹。伊尹來後,商湯在同他交談中,驚奇地發現他還有治國之才,於是向他請教,他沒有直說,而是用自己最擅長的烹飪打了個比方,做菜既不能太淡,也不能太鹹,只有調好作料才會好吃;要掌握火候,講究方法。

商湯細細品味後,很有道理,便重用伊尹,臨死前,把國政託付給他。由此可見是多麼信任他,看重他,自己的江山都託付給別人,難道不怕江山易姓嗎?商湯看人還是比較準的,事實上證明他是對的!

伊尹擔負起輔佐下一任君王的重任,先輔佐了太丁(湯的長子,先湯死去)的弟弟外丙、中壬,長孫太甲,可前兩任命不久矣,第三任太甲年紀尚輕,飲酒作樂,不理朝政。伊尹幾次勸誡都不管事,於是就把他軟禁在桐宮,自己代為執政。

難道他要竊權,自立為王?那真的是「翻身農奴把歌唱」,他並沒有!桐宮是商朝王陵所在地,湯就葬在那。太甲從守墓人那裡了解到湯創業的艱辛和勤政節儉的品德,感到羞愧,於是他痛改前非。伊尹聽說後,把太甲迎回國都,把國家大權交還給他。

伊尹仍然輔佐他,太甲也勤政愛民,商朝又出現了政治通明,經濟昌盛的局面,史書上說這一時期「諸侯鹹歸殷,百姓以寧」。江山曾經在他手中,他沒有讓江山改姓,而是遵守本分,最後名垂青史,一代賢相!

相關焦點

  • 習近平:治大國如烹小鮮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絲毫不敢懈怠,絲毫不敢馬虎,必須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 治大國如烹小鮮,君子更要近庖廚
    在那時的君子眼裡:治大國如烹小鮮。這不是說治國很簡單,而是廚藝很不簡單。在我們祖先生燃火、治好水、種好莊稼之後,做飯吃飯就成了天大的事——「民以食為天」嘛。離了吃,成家立業什麼的都無從談起,吃著吃著,就吃出了大學問。我國有文字可考的第一個朝代叫商,這個朝代就是一個廚師幫著建起來的,這個人是古代的廚神,名叫伊尹。讓你驚訝不?
  • 【70@中國道路Q&A】怎樣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
    怎樣理解「治大國如烹小鮮」?正文:「治大國如烹小鮮」,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治國理政經驗。意思是,治理大國就像烹調美味的小菜一樣。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怎麼會把「治大國」與「烹小鮮」聯繫起來呢?
  • 夜讀《老子》:生活,也若「烹小鮮」
    老子在《道德經》第六十章言:「治大國若烹小鮮」,這是老子的名言,也是中國政治思想上很重要的一句話。作為一介布衣,我們就談不上治國的道理與領悟了。但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國,治國如此,居家過生活,也若「烹小鮮」。
  • 「治大國若烹小鮮」中的怎麼烹小鮮
    都以為烹小鮮是這樣嗎?不太清楚他們烹小鮮的水平如何,也不知道各地的朋友對小鮮的標準和要求如何,只想談談自己對烹小鮮的認識。首先「小鮮」到底是小魚還是一道鮮美的小菜,暫且不去贅述,其烹製後的成品,必定是讓人稱讚有加、鮮香可口的好菜。捫心自問,我要為家人做一道好菜,需要做點什麼呢?
  • 治大國若烹小鮮,從「烹」字,看老子的治國智慧
    但是如果了解了「烹」這個字,這句話估計就不難理解了,那麼「烹」究竟有什麼意識呢?「烹」的古字是「亨」,在甲骨文中的形狀就想一個寺廟的樣子,它本來的意思就像它的形狀一樣,是指用食物敬奉鬼神,後來人們在「亨」的基礎上加上了「火」字底,「烹」變成了製造熟食的意思,在《集韻·庚韻》裡記載:「烹,煮也」,這樣看來,老子所說的「烹小鮮」就是把魚放到有水的鍋裡慢慢煮一個「烹」字,是怎樣將老子的智慧體現的淋漓盡致的
  • 幸福的婚姻家庭經營如烹小鮮
    最後簡而言之變成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夫妻在一起的兩個人所在的地方才是家,家裡有兒有女才有溫馨。古之聖賢亦是如此,只有修完自身了,才能夠吸引異性的注意力,然後才能有家,有了家以後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奮鬥的目標可大可小,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國度,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以外的世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家裡人相互扶持,在這個紛雜的世界裡紮根發芽,傳播後代,延續香火。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用「烹小鮮」的匠心 築牢「基層治理」之魂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用「烹小鮮」的匠心 築牢「基層治理」之魂人民論壇網  作者:孫雲鹿  2020-09-30 精心搭配「烹飪菜餚
  • 「飯桶」宰相張齊賢,憑什麼文可治國武可安邦
    北宋建立不久,開寶九年(976年),宗太祖趙匡胤西巡洛陽,張齊賢在洛陽街頭攔住太祖的坐騎要求奉獻治國之策。宋太祖很欣賞這個年輕人的膽量,於是放張齊賢進行宮,讓他暢所欲言。  張齊賢指天畫地,陳述自己的治國十策,從富民到舉賢到懲奸,說得激情滿懷。宋太祖聽得津津有味,這十策裡他只準備採納四條。
  • 烹小鮮聯盟成立五年穩中求變
    不久前的上海電影節上,一場名為「矚目未來-從創作到市場,持續為新人導演賦能」的主題論壇於上海展覽中心隆重舉行,300餘人到場,現場氣討論氛熱烈。這是烹小鮮聯盟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第三次大型論壇。同時,烹小鮮聯盟還啟動了「為青年導演賦能」的行業高端人脈和價值共享平臺——中國青年導演聯盟。回顧烹小鮮聯盟幾年來的發展歷程,烹小鮮聯盟合伙人、總編輯李麗坦言,「一路走來,我們幾乎都踩中了文娛行業重要的時間節點,得以迅速成長」。2014年,彼時電視臺掌握話語權、視頻平臺嶄露頭角進入跑馬圈地的鏖戰。文娛產業鏈上的各方參與者各司其職。
  • 習近平談治國:治大國如烹小鮮
    我過去同普京總統見過面,他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我們很談得來,至今記憶猶新。  談中非關係  中國在國際上為非洲說話  中非同屬發展中國家,有著廣泛共同利益。中國在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一直為非洲和平與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國際事務中為非洲國家說話。
  • 「烹小鮮」到底是難是易?
    二、治理大國應該像烹小鮮一樣精心,掌握火候尤為重要。心太急,一味用猛火,小魚易被燒爛,筷子夾不起。所以,治大國要有耐心,小火慢煮,方才入味。      三、"小鮮」即小魚小蝦,意為治理大國要像煮小魚小蝦一樣,不能多加攪動,多攪則易爛。這話告訴我們,治大國應當順勢而為,甚至無為而治,少折騰。      四、烹小鮮易,調眾口難。
  • 山西歷史上的十大著名宰相
    他對商王的諫諍言論,大膽潑辣,精闢深刻,成為商王治國的座右銘;特別是他親自實踐,輔佐商王發展生產,改善民生,富國強兵,傳達王命,調兵遣將,徵伐常來侵擾的周邊遊牧部落和氏族、方國,擴大疆土,四方歸,成為商朝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傅說以他思想理論的精闢深刻和行政實踐的光輝業績,輔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國,形成了歷史上有名「武丁中興」的輝煌盛世,留有「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名句,被尊稱為「聖人」。
  • 治理國家當有烹小鮮的智慧,看賢相伊尹如何「熬湯」助商滅夏
    伊尹本是個宮廷廚子,但卻有治國的智慧。商湯也是在他的協助下,才得以推翻了夏桀殘暴的統治,建立起商王朝。作為中國有史以來首位賢相,伊尹的思想一直被儒家和歷代統治者所讚揚、推崇。其治國之道,不僅成為老子思想學說的淵源,直到今天,也時常被眾多學者和國家領導人所引用。
  • 【河長說河】治河道如烹小鮮
    【河長說河】治河道如烹小鮮 2020-05-31 0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廚烹小鮮
    大廚烹小鮮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8.30 星期二 後天就要開海了,久違的野生海鮮將震撼來襲,想第一時間一飽口福,品嘗海貨「第一鮮」的市民們想必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摩拳擦掌,只等到各大碼頭海鮮掃貨歸來趕快下廚了。    根據往年的經驗,秋季開海上岸的海鮮,除了蟹蝦外,還有黃花魚、鮁魚,牙鮃魚、鼓眼魚等,怎樣做的美味好吃,你也一定有秘訣。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島城文化人士和各派大廚,聽聽他們講講烹小鮮的故事,並推薦各色絕妙吃法。
  • 抓住心先抓住胃?火星人E6BC助你拴住TA的心
    俗話說「想要抓住男人的心要先抓住他的胃」,烹得一手好菜的確能為生活增添許多滋味。但是好廚藝也需要好幫手,才能讓日復一日、繁雜瑣碎的烹飪生活更得心應手。火星人E6BC蒸烤一體集成灶具有「速蒸嫩烤」的烹飪技術,也有強勁風力的煙機加持,助你牢牢拴住TA的心。
  • 《蘇廚》治大國如烹小鮮,因此,這是一個吃貨治國的故事
    書名:《蘇廚》 作者:二子從周 簡介: 治大國如烹小鮮,因此,這是一個吃貨治國的故事,從北宋皇佑四年開始…… 正文: 第一章 眉山 大宋皇佑四年,壬辰。
  • 羅國傑教授去世 曾提出「以德治國」
    羅國傑是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的奠基人,他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德性倫理學體系,曾提出「以德治國」。  2000年,江澤民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2004年,羅國傑推出專著《以德治國論》,「如果沒有一以貫之的學術關懷,不可能一下子推出這樣的專著。」羅國傑的學生葛晨虹指出,羅國傑很早就研究道德對社會的關係,並提出以德治國。
  • 聚焦精品劇養成 烹小鮮發布百位劇評人計劃
    ­  騰訊娛樂訊 6月15日上午,由烹小鮮影視娛樂新媒體聯盟與影視獨舌聯合主辦的2017年上海電視節分享沙龍在上海展覽中心正式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新娛樂生態下高品質劇的養成》。­  著名導演李路著名導演李路,深藍影業出品人、總製片人張維,著名編劇李瀟,著名編劇、製片人白一驄,五元文化聯合創始人、製片人馬李靈珊,博集影業副總經理郭琳媛、九焱影視文化傳媒董事長武亞輝、艾漫科技總裁曹永壽、中視美星總裁張林書、百思傳媒總裁嶽雲飛、烹小鮮聯盟副總裁、總編輯李喬、烹小鮮聯盟主編李麗及特邀嘉賓「四味毒叔」——李星文、汪海林、譚飛、宋方金等行業資深人士出席論壇,並從製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