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會為什麼是西安,而不是長安?它有可能變回長安嗎?

2020-10-18 大西安吃喝玩樂

不存在「改回長安」的問題,因為「西安」之名並不是「長安」改來的,作為地名的長安一直存在,並未中斷。

西安得名,始於明代。洪武二年,徐達進兵奉元路,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也就是說,「西安」這個地名,不是由「長安」改的,而是由「奉元」改的。

奉元路是元朝的名稱,再向前追溯,則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內史。

從秦朝設置內史開始,到漢朝的京兆尹,魏晉北朝的京兆郡,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奉元路,明清的西安府……這才是西安名稱的歷史沿革。

這裡面可曾出現「長安」麼?

不論郡、府還是路,都不是基層行政區劃級別,下面還要管轄若干個縣,而長安,正是其中一個縣的名稱。

長安之名,始於秦的長安鄉,漢高帝五年,在此地設長安縣,在長安縣內建起的都城,也順理成章被稱作「長安城」。

但是,長安城很特殊,它不僅是長安縣的縣城,同時也是京兆尹-京兆郡-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的治所,還是州府、省會,甚至是一國的都城。也就是說,長安縣是一個典型的附郭縣,同一個城裡有好幾級上級壓著,頗有一種「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有多小」的感覺。

所以,問題就很明白了,西安和長安是從明朝開始就並存的兩個地名,它倆的關係不是誰取代了誰,而是上下級的關係,西安府是上級,長安縣是下級,府衙與縣衙同城,府尹縣令同城辦公。若是類比現在的話:西安府是地級市,長安縣是西安府的市區。

到了民國時期,廢府道,留省縣。本來西安府被裁撤,西安這個名稱就該沒有了。偏偏民國又實行切塊設市,市縣分離,也就是把縣城從母縣切出來,單獨設市,這個單獨設置的市,地位還比縣高。於是就把長安縣的縣城(當然也是原西安府的府城、陝西省的省會),從長安縣分出來,沿用了原西安府的名稱,設西安市。長安縣的轄區就變小,縣政府也遷到了別處,不再管轄原來的縣城(同時也是明清的府城和省會)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西安市又開始管轄了周圍幾個縣,長安(縣)重新成為西安(市)的下級行政區。2002年,長安縣改為長安區。

綜上所述,西安的前身是內史、京兆、奉元,長安是西安(及其前身)下轄的一個縣。

如今,長安仍然存在,就是長安區,仍然是西安下面的一個區。西安和長安在歷史上,是並存的上下級關係,而不是取代關係,至今西安市與長安區仍然是共存的上下級。

▲by每日三分鐘

先說說長安,長安,即長治久安,古代帝王都希望王朝永固,統治萬載。長安名字源於漢代,漢承秦制,漢長安即在秦鹹陽建立起來,所以,古長安嚴格來說就是今天的鹹陽,這個長安和西安長安縣不是一回事。

後來的王朝都在長安以東建立王朝,原長安就失去了地位,帝王們希望西方能夠安定,改名,西安。明太祖洪武年間,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以前叫安西路)後,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即長安和西京的合稱。

所以,現在意義上講,西安改長安不合適,因為就算你有長安縣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長安。如果說,非要有一個長安市,最有資格的當屬鹹陽。

但是,現在,西安作為省會城市,如果鹹陽改為長安,名頭明顯蓋過西安,從級別上來講也不好。

除非,西安與鹹陽合併形成一個大都市,這時改名,當在情理之中。現在,西安與鹹陽之間的漫遊費早都沒了;西鹹新區正在逐步建成,相信西安與鹹陽合併在不久將來會實現。

▲by法士特變速箱條頭經理

這是個誤解。狹義的「長安」僅指漢代到北周時的長安城,按朝代不同也叫雍州、京兆郡。隋朝在漢長安城南邊修建新城,開皇三年遷都,城的名字叫大興城,先後設置雍州、京兆郡,城中的兩個附廓縣叫長安縣、萬年縣(大興縣)。

唐朝時,稱大興城為「京城」,先後設置雍州、京兆府,稱為「西京」、「上都」。和隋朝一樣,唐朝時長安只是京城的一個附廓縣,另一個縣是萬年縣(唐玄宗時改名鹹寧縣)。換句話說,唐朝時的國都只是俗稱「長安」,但正式名稱是雍州或者京兆府,長安只是其中的一個縣。

唐朝滅亡後,除了後梁時一度稱為「大安府」之外,「京兆府」的名字一直到北宋和金朝末年都一直沿用未變,長安、鹹寧作為附廓縣名一直沿用到民國。

元朝滅金後,把「京兆府」名字改為奉元路。明朝設西安府。在元明時期,包括清朝,長安、鹹寧仍然是奉元路/西安府城中的兩個附廓縣。

民國初年一度取消府級建制,「廢府存縣」,各府一律改以附廓縣名相稱,比如山西省會由太原府改稱陽曲縣(太原附廓縣),福建首府由福州府改稱閩侯縣(福州城附廓為閩縣、侯官縣),廣東省會由廣州府改稱番禺縣(廣州城附廓為南海、番禺二縣)。西安府也改稱長安縣。這是北周滅亡以後一千多年裡,歷史上唯一一次正式稱這座城市為「長安」。到1928年復設立西安市。

順便說一句,洛陽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也只是河南府的一個附廓縣。洛陽在隋唐時雖然號稱「東都」,但正式建制是洛州、河南郡或河南府,洛陽為其附廓縣。也是在民國初年這次改制以後,洛陽才由縣名變為市名。類似的情況還有:

雲南府→昆明縣→昆明市(清代府名→清代附廓縣及民初改名→今名,下同)

平陽府→臨汾縣→臨汾市

潞安府→長治縣→長治市

順德府→邢臺縣→邢臺市

東昌府→聊城縣→聊城市

曹州府→菏澤縣→菏澤市

彰德府→安陽縣→安陽市

歸德府→商丘縣→商丘市

延平府→南平縣→南平市

安陸府→鍾祥縣→鍾祥市

德安府→安陸縣→安陸市

衡州府→衡陽縣→衡陽市

寶慶府→邵陽縣→邵陽市

順慶府→南充縣→南充市

嘉定府→樂山縣→樂山市

敘州府→宜賓縣→宜賓市

保寧府→閬中縣→閬中市

綏定府→達縣→達縣市(後來改名達州市、達州區)

寧遠府→西昌縣→西昌市

涼州府→武威縣→武威市

甘州府→張掖縣→張掖市

……

但是也有些改回原名的情況,比如

濟南府→歷城縣→濟南市

兗州府→滋陽縣→兗州市

揚州府→江都縣→揚州市

蘇州府→吳縣→蘇州市

泉州府→晉江縣→泉州市

蘭州府→皋蘭縣→蘭州市

……

▲by戰爭史研究WHS

借著這個問題解釋一下長安與西安的關係,第一,長安從來就沒有改名,從古至今都叫長安,現在西安市任然有長安區,就是古代的長安。第二,長安與西安不是一個級別的兩個地名。

長安自漢朝開始,作為大漢的都城存在,此後經歷數朝一直是大都市,到唐朝達到頂峰,唐之後,隨著政治、經濟中心的東移,長安逐漸衰落,但是它始終作為一個城市存在。

西安這個地名最早出現是在明朝,西安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片區域,類似於現在的地級市。長安與西安的關係,就像是地級市和地級市期中的一片城區的關係,長安隸屬於西安。西安的由來是這樣:京兆尹(漢)—京兆郡(魏晉隋唐)—京兆府(唐宋金)—奉元路(元)—西安府(明清民國)—西安市(民國至今)。

所以要說改名,那也是奉元路改名為西安,不存在長安改名為西安的說法。因為二者不是一個級別的概念。

至於它有沒有可能改名長安的問題,見仁見智,個人以為,以長安城輝煌的歷史和在華人世界巨大的知名度,西安市改名長安市是有一定好處的(請記住,不能叫「改回」),這個相信西安市人民應該是支持的,但是如果西安改了,一旦這個口子開了,那麼很多其他的地方是不是都會效仿?比如黃山改名徽州,南京改叫金陵等等,政府要考慮各方面成本。所以短期內,不會開這個口子。

個人淺見。

▲ by史海拾遺

答案是,不存在「改回長安」的問題,因為「西安」之名並不是「長安」改來的,作為地名的長安一直存在,並未中斷。

西安得名,始於明代。洪武二年,徐達進兵奉元路,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也就是說,「西安」這個地名,不是由「長安」改的,而是由「奉元」改的。

奉元路是元朝的名稱,再向前追溯,則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內史。

從秦朝設置內史開始,到漢朝的京兆尹,魏晉北朝的京兆郡,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奉元路,明清的西安府……這才是西安名稱的歷史沿革。

這裡面可曾出現「長安」麼?

不論郡、府還是路,都不是基層行政區劃級別,下面還要管轄若干個縣,而長安,正是其中一個縣的名稱。

長安之名,始於秦的長安鄉,漢高帝五年,在此地設長安縣,在長安縣內建起的都城,也順理成章被稱作「長安城」。

但是,長安城很特殊,它不僅是長安縣的縣城,同時也是京兆尹-京兆郡-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的治所,還是州府、省會,甚至是一國的都城。也就是說,長安縣是一個典型的附郭縣,同一個城裡有好幾級上級壓著,頗有一種「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有多小」的感覺。

所以,問題就很明白了,西安和長安是從明朝開始就並存的兩個地名,它倆的關係不是誰取代了誰,而是上下級的關係,西安府是上級,長安縣是下級,府衙與縣衙同城,府尹縣令同城辦公。若是類比現在的話:西安府是地級市,長安縣是西安府的市區。

到了民國時期,廢府道,留省縣。本來西安府被裁撤,西安這個名稱就該沒有了。偏偏民國又實行切塊設市,市縣分離,也就是把縣城從母縣切出來,單獨設市,這個單獨設置的市,地位還比縣高。於是就把長安縣的縣城(當然也是原西安府的府城、陝西省的省會),從長安縣分出來,沿用了原西安府的名稱,設西安市。長安縣的轄區就變小,縣政府也遷到了別處,不再管轄原來的縣城(同時也是明清的府城和省會)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西安市又開始管轄了周圍幾個縣,長安(縣)重新成為西安(市)的下級行政區。2002年,長安縣改為長安區。

綜上所述,西安的前身是內史、京兆、奉元,長安是西安(及其前身)下轄的一個縣。

如今,長安仍然存在,就是長安區,仍然是西安下面的一個區。西安和長安在歷史上,是並存的上下級關係,而不是取代關係,至今西安市與長安區仍然是共存的上下級。

▲by天道留學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長安是如何變成西安的呢,需要先說說它們的歷史演變。

  1. 長安地區(100多萬年前,藍田人建造了聚落)

  2. 長安地區城垣雛形(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

而「長安城」要從周說起。長安地區很早就已經成為中國周朝的國都,也就是當時所說的豐鎬兩京,即酆京、鎬京,在灃水的西面稱酆京,灃水的東面稱鎬京。這兩個地方所在的區域,就是咱們歷史上常說的「宗周」。

到了秦朝的時候,改叫「內史」。

西漢的時候,劉邦定都關中,設了個長安縣,並且在這上面修築新城,這才有了「長安城」,意為「長治久安」。後來索性把長安城所在地區為「京兆」,所謂的「京畿之地」就是這樣來的。

後來經絲綢之路」長安」成為東方文明中心,到了隋文帝的時候,建了新都在當時的大興縣,實際就在長安縣東邊,叫作「大興城」。再到了唐代,長安縣與大興縣成為一個分界線,重新劃分,改大興縣為萬年縣,意思是「萬年長安」。

到了元朝的時候,長安城所在的「京兆府」也成了「奉元路」;明朝的時候變「奉元路」為「西安府」。也就是此時,西安這個名字才出現。需要注意的是「長安城」仍稱 「長安」,屬於長安縣的管轄範圍,「長安」的名字一直都沒有廢除。

直到近代,「長安城」剝離「長安縣」成為了獨立的「西安市「,長安這個名字才被真正廢除。

▲by清秋史館 

古都長安,歷經西周、秦、漢、隋、唐,始終是中原大一統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安史之亂,基本終結了它的地位。尤其是黃巢起義,長安遭到大肆洗劫,宮室、官署與民居拆毀殆盡,唐昭宗被迫遷都,長安繁華不再。

再後來的朝代中,長安的城牆、規制又因各種原因被縮小(僅有原長安城面積的十六分之一),所以到了元朝,長安已完全失去了中國大一統帝國首都和經濟中心的地位。

明代,大將軍徐達率領北伐大軍在攻佔元大都後,引兵西向,渡過黃河,攻佔關中,佔據了這座城鎮,並改名為「西安府」。西安府作為西北最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與軍事重鎮,成為剛興起的大明王朝治理西北的行政中心。

西安經過明朝的多次大規模修葺,重新成為固若金湯,堅不可摧的重鎮。

然而,西安重建政治中心易,再建經濟中心卻難了。

長安作為大一統帝國之都,原意為「長治久安」。而後來的西安,取義「安定西北」。目前,西安是西部地區重要的金融、商貿中心和交通、信息樞紐,是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區的門戶和交通樞紐。但畢竟已不再是整個中華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了。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再改回「長安」。

▲by以史為鏡 

末藩鎮割據,長安城幾經兵火,「宮室廛閭,鞠為灰燼」。但在長安城的原址上,又新建起新的城市,直至今天的西安城,未再作遷移。 公元880年,黃巢軍攻克潼關,唐僖宗逃往成都。黃巢率軍進入長安城後,在長安大明宮即位稱皇帝,國號大齊。但沒過多久,唐王朝重新調集各路兵馬,圍攻長安,大齊軍大敗,只好撤出長安。 唐昭宗天?元年(904年),佑國軍節度使韓建為適應軍事上防守的需要,放棄了破敗不堪的外郭城和宮城,重修皇城,稱為「新城」,即五代、宋、元的長安城。

重修後的長安「新城」,其範圍不及原長安城的十五分之一。長安城縮小以後,原來的長安、鹹寧兩縣的縣治已被隔在新城之外,後又另修建了兩個小城作為二縣的縣治。這樣三城並列,在當時戰亂的形勢下,便於相互聲援。到了元代,由於統一王朝的重建以及通往中西亞的絲綢之路的再度暢通,長安城又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而有所發展,成為控制西北和西南的軍事重鎮。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封其第三子忙哥剌為安西王,次年,於長安城東北?河西的龍首原餘脈上,營建了安西王宮。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行記中,描寫京兆府城(即長安城)「工商繁盛」,居民製造「種種金、錦、絲、絹」和「武器」等「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價值甚賤」。安西王宮「周圍約五裡」,其宮室「皆以金繪飾」,「壯麗之甚,布置之佳,罕有與比」。反映了元代長安城的繁榮以及安西王宮建築的富麗堂皇,堪稱是繼唐長安城三大宮之後興建的最後也是最輝煌的宮殿。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為安西路。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又改安西路為奉元路。後來隨著元王朝被推翻,安西王宮也被毀不存。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後,改奉元路為西安府,今西安名稱即從此開始。朱元璋為加強對西北、西南的控制,又封次子於西安,稱秦王。 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朱元璋派都督濮英增修西安城,其西、南兩面仍保留韓建新城的位置不變,北、東兩面向外擴展了約四分之一。後至崇禎末年,又增修了四關城。這就是保存到今天的西安城。

可見長安改名為西安的歷史時間也不短,所以想要改回來很難,而且設計到改變中的經濟損失,至少在短期內不回改名。

▲by方家說史

現在的長安區,是過去的長安縣,跟歷史上的長安根本不在一塊,所以別拿這個說事,作者寫這個之前最好研究一下長安的歷史,別亂寫,憑自己想像。叫不叫回長安不重要,漫漫歷史長河中,地名的變更是經常的事,西安當下重要的是把自己發展好,西部經濟上比不過成都、重慶,在全國也就二十幾名,叫回長安能咋?努力發展自己,經濟上不斷進步,在當前大格局下,努力爭取一下中國的文化中心職能,在個名字上爭來想去的就是浪費時間。

▲by半個蘋果54900233 

微信公眾號:大西安吃喝玩樂

相關焦點

  • 品牌訪談|長安客嶽愷平:奉享長安精神 陝西高端白酒再戰江湖
    活動中重磅推出了改革開放40年2018西安購物美食節頒獎盛典,為改革開放40年西安商業功勳人物、優秀的商業項目、品牌頒發榮譽獎項。他們為整個行業的向上發展貢獻了顯著的驅動力量。其中,長安客西鳳酒榮獲2018「西安城市消費品牌創新獎」殊榮。會後,贏商網採訪到陝西絲路長安客酒業董事長嶽愷平,聽他講述長安客西鳳酒發展背後的故事。
  • 如果西安成為直轄市,寶雞和鹹陽哪個會成為省會?
    如果西安成為直轄市,寶雞和鹹陽哪個會成為省會呢?為什麼?西鹹一體化已經進行了多年,今年又提出了大西安的概念,把鹹陽併入西安的步伐會加快的。今年不是已經把幾十萬的西鹹新區的鹹陽人轉成西安戶籍了麼。而且,西鹹新區已經交給西安託管,公交市政都已經統一規劃實施。如此這般了,鹹陽還能掙脫大西安的懷抱成為新省的省會嗎?有網友說,西安不可能成直轄市。1.西安的經濟佔全省的絕對大頭,就這樣陝西省的GDP在全國都是靠後的,你把西安直轄了,你讓陝西的經濟在全國排名還怎麼看?
  • 長安大學留學生央視唱響《西安人的歌》
    長安大學留學生央視唱響《西安人的歌》記者 姜泓 通訊員 王翀「有一座城市,它讓人難以割捨……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西安人不管到哪都不能不吃泡饃,西安大廈高樓是連的一座一座4月24日晚,來自長安大學剛果(布)的留學生英勇,登上了央視三套《越戰越勇》節目,一曲陝西方言演唱的《西安人的歌》,唱出了在陝留學學子的心聲,留學生們對西安的摯愛之情在現場久久飄蕩。
  • 「一帶一路」上的陝西故事 | 「長安號」,快跑!
    3月25日,西安國際港務區開行西安—寧波、西安—青島陸海聯運班列。4月7日凌晨,西安至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首班中歐班列「長安號」僅用時11天,就抵達目的地布達佩斯BILK場站,刷新了全國中歐班列平臺布達佩斯線路的時效紀錄。……越跑越快的「長安號」不僅「朋友圈」又擴大了,而且讓陝西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拓展。
  • 新年伊始帶大家傾聽《長安處處有故事·成語典故》
    2020年1月1日下午兩點,由陝西交通廣播出品,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喜馬拉雅萬物聲主辦的《長安處處有故事·成語典故》圖書發布會,在高新一路喜馬拉雅萬物聲圓滿舉行。
  • 長安最牛「釘子樹」,主幹道為它繞路!
    聽說過「釘子戶」 您見過「釘子樹」嗎? 咱長安區就有一個 吶~就是它!
  • 民國,長安變西安
    坍塌的西安城牆或許只是一堆無言的土石,但落在我們心中的確是來自亙古的迴響。那個我們為之魂牽夢繞的年代就埋在這片土地之下,那裡有秦磚漢瓦,那裡有大唐光耀,那裡也叫做長安。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曾率軍直搗元大都的徐達佔領當時作為元朝陝西行省奉元路首府的長安。此時的中國已經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東南一隅已經成為了國家財稅的主要來源。而反觀當時明朝的西北邊疆較漢唐時期已經大幅度萎縮,河西之地回漢雜居,嘉峪關外幾無漢家人煙,關中長城以北更是直面北元的軍事壓力。
  • 中歐班列「長安號」:絲路經濟帶上的「陝西名片」
    2018年開行數量將突破1000列圖為中歐班列「長安號」3月7日,滿載中國製造產品的X8001次中歐班列從西安新築車站駛出,成為2018年陝西開行的第100列中歐班列。記者了解到,目前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194列的數量。
  • 來到西安,遇見長安,吃遍長安,一個最具性價比的陝菜館
    遇見長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這裡有著好吃的陝菜,也是最具性價比的館子,你要問來陝西吃陝菜哪裡好,很多人第一個推薦的就是這裡,在這裡遇上長安,吃遍長安。門面是仿古的,看起來非常的有年代感,木質的桌椅,各種古色古香的裝飾,由於顧客較多,桌椅稍顯擁擠,可一點都不影響大夥吃飯的熱情,營造出一個古長安的繁榮景象。一起看看有哪些好吃的吧!
  • 「長安號」拿下全國冠軍,已成陝西新名片!
    2016年3月20日「長安號」首列國際貨運回程班列從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車站駛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向「西安港」進發。這是自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陝西西安與中亞地區鐵路貿易首次實現「有來有往」。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新使者和「陝西名片」中歐、中亞班列漸行漸好已經成為陝西、西安對外開放的標誌性符號
  • 助力十四運 長安航空開通西安=榆林航線
    12月1日,海航旗下長安航空正式開通西安=榆林航線。長安航空西安=榆林省內航線執飛機型為波音737-800,航班號為9H8329/8330,計劃每周二、四、六執飛。西安起飛時間為15:10,經1小時15分抵達榆林;榆林至西安的起飛時間為17:00,飛行時長1小時10分。
  • 陝西長安大學成立人文學院
    長安大學黨委書記陳峰、校長沙愛民為人文學院揭牌;長安大學副校長王建偉宣讀了關於成立長安大學人文學院的決定;長安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彪曉紅主持揭牌儀式。學院要立足學校在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城鄉建設三大行業領域的學科優勢,從國家戰略層面和陝西省地區發展需求層面,開展有針對性的理論研究。長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蘭劍代表全院師生表示,在全校全面深化改革,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的背景下,人文學院將積極主動融入到學校發展之中,充分發揮文科在人才培養、一流大學建設中的支撐作用。
  • 陝西:「長安號」成「一帶一路」亮麗名片
    本報西安3月26日電(記者張哲浩、楊永林)滿載2000噸油脂的首趟「長安號」國際貨運返程班列日前從哈薩克斯坦多斯科特克駛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並駛向「西安港」,這標誌著自「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以來,陝西省與中亞地區鐵路貿易首次實現了「有來有往」。
  • 「長安一日」追劇一夏 流量長安不如流浪長安
    (咽口水先~)隨著它的熱播,廣大觀眾逐漸發現,原來,西安才是整部劇的主角西安的美食和美景也毫不意外地成為了劇迷們的心頭好。沒法帶大家一夜夢回長安,但可以跟小編全景打卡劇裡同款喲!g水盆羊肉其實是陝西地區有名的一道美食了,以「澄城水盆羊肉」最為地道,吃時一個餅夾肉夾青椒之類的小菜,再抹上羊油辣子,一口餅一口湯,口重的嚼瓣生蒜。另一餅泡湯吃,每次掰四五塊,隨掰隨泡隨吃。就問一句,有沒有人想吃檀棋同款套餐的?
  • 西安鹹陽公交出行一卡通 長安通·鹹陽卡咋辦?
    對這一便民措施,鹹陽13路公交車一位張姓司機師傅開玩笑說:「我終於不用再像複讀機一樣,給乘客解釋西安的卡不能在鹹陽公交車上用了。」一卡通公司整體運行情況平穩一卡通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21日開始實行西鹹公交一卡通以來,整體運行情況平穩,這兩天,撥打西安城市一卡通熱線,諮詢了解長安通卡在鹹陽應用情況的電話響個不停。
  • 西安電子科技大、西北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多少分可填
    孩子舅舅給我打來電話,說他同事老劉的兒子今年安徽理科考了595分,想報考西安的211高校,問能不能給點建議?憑劍客老師的經驗,第一直覺今年的這個分數想走西安的211高校,幾乎沒多大可能。西安的211名校挺多,我們也列個表出來,看看這近三年在安徽招生的最低進檔情況。兩所985高校西安交大和西北工業大學、一所軍醫學校暫不列入。只取西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
  • 遙望長安又一年,西安與鹹陽的路如何走下去?
    儘管如今的西安被定位為二線城市,但作為中國歷史上兩個最強大王朝的都城,一直以來,西安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長安夢」。多年來西安一直在為「夢回盛唐」的理想而努力,就在成渝、廣深和北京、天津等國內大量的「雙城」城市在打水仗的時候,西安與它相鄰的鹹陽的關係卻顯得非常微妙。這兩座相距僅20公裡的城市越來越像一對連體嬰,努力交織,試圖恢復昔日盛景。
  • 被嘲笑為「野雞211大學」,長安大學和河海大學,誰更強?
    我國高校眾多,幾乎每個省都有以自己省會命名的大學,如山東大學、四川大學(當然也有例外,如廣東、陝西),以省會城市命名的大學也有很多,如武漢大學,南京大學。可是省會和省份畢竟有限,大學卻很多,很多學校為了起名字,可謂「煞費苦心」。
  • 陝西一座「大手筆」公園,被稱「長安明珠」,卻經常被吐糟!
    陝西一座「大手筆」公園,被稱「長安明珠」,卻經常被吐糟!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深深烙印在中華兒童的腦海裡,這種文化的廣泛流傳離不開傳承, 因為新時代重視多樣性,所以文化的傳承也應該是多方面的,除了在多方面,載入歷史書,編入教科書之外,不是也可以注入建築藝術嗎?
  • 高新區規劃大學城,長安大學城怎麼辦?
    20平方公裡大概有3萬畝土地,按照每所大學2000畝計算,高新區大學城可以入駐15所大學,但在西安範圍之內,似乎每家大學新校區或者老校區面積都比較充裕,高新區要打造高新大學城,又要從哪裡搬遷?更何況,西安大學城規劃已經不少,已經明確的便有6座,長安大學城、未央大學城、臨潼大學城(臨潼線大學城站為證)、白鹿塬大學城、灃西大學城、高新大學城,西安大學城太多,大學明顯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