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張歷史舊照:美國人不愛戴口罩,原來是百年遺留問題

2020-12-09 異域說

1827年,人類第一次通過「暗箱」,將某個瞬間的畫面保留了下來, 此後人們記錄歷史,又多了一種方式:照片。

正是這種遠比文字要直觀的記錄方式,讓人們能夠更加的接近歷史,也更加的接近歷史的真相,但關於照片的真實性,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本文選取了一些國外的歷史照片,供大家品閱。

1969年,美國依舊實行種族隔離,黑人與白人是不能在一個泳池裡遊泳的,因此著名的兒童電視節目主持人羅傑斯就邀請自己的黑人好友,一起在澡盆裡泡了個腳,以此來對抗當時的種族歧視。

1960年,美國南方的一處小學,小女孩Ruby Bridges,成為了第一個參加白人小學的非洲裔美國人。

(如今Ruby Bridges已經66歲了,她有著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而且還出過幾本書。)

1889年,任天堂在日本的第一個總部。

1977年,喬治·威利格耗時3.5小時,攀登了紐約世貿中心大廈,登頂的同時被捕。

並面臨25萬美元的罰款,第二天,在喬治·威利格與市長見面後,罰款金額改為1.1美元,平均每層1美分。

1930年,飛機內部。

1943年1月1日,著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的最後一張照片。

他是被稱為「最接近神的男人」。

愛迪生曾竊取過不少他的專利,以至於國外有這麼一個段子:「如果你的特斯拉汽車被偷了,那竊賊一定是愛迪生。」

1967年,9月3日早晨,瑞典從左側行駛,轉變成右側行駛。

據當時報導稱,當天僅有150起小事故發生,並沒有發生重大交通事故。

1960年代,土耳其某個酒吧門口,一個醉酒的男子花錢僱傭別人,把自己背回家。

這不是代駕,這是「代走」。

二戰結束後,1946年,一名德國士兵返回自己的家鄉法蘭克福,發現家人早已死去,剩下的只是廢墟一片。

1914年一戰期間,塞爾維亞一名父親因為思念自己的兒子,來到了戰爭前線,與自己的兒子睡在了一起。

這是最溫柔的時刻,但也是最殘酷的時刻。

二戰期間,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被磚保護了起來。

1961年,一名東德士兵,由於心軟,違反命令,幫助小男孩越過了柏林圍牆,但很快東窗事發,士兵被帶走,他將面臨什麼樣的後果,誰也不知道。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間,美國舊金山一名警察在責問一名沒有戴口罩的男子,而後面的男子同樣未戴口罩。

西班牙大流感導致超5億人感染,4000萬到1億人死亡,而當時的世界總人口也只不過17億左右。

百年後,新冠肺炎來襲,歷史重複上演,美國依舊在對是否戴口罩的問題上「糾結」。

未曾想,這小小的不戴口罩問題,竟是百年遺留問題。

結語:每張陳舊的老照片,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每個人對每張照片都有著自己的解讀,每次凝望照片,都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單向接觸。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男人比女人更不愛戴口罩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在現代社會,口罩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進化心理學家奈伊傑爾·巴爾貝爾向衛星通訊社介紹說,雖然新冠疫情當前,人們拒絕戴口罩的理由卻五花八門。最近在英國和美國進行的調查表明,男人比女人更不愛戴口罩,因為他們認為,口罩有損他們形象,破壞他們的男子氣概。
  • 為什麼西方人到現在也不愛戴口罩?
    疫情之下,普通人究竟要不要戴口罩?在中國,這不是個問題,不戴口罩你可能都出不了小區,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的教訓早已讓小小的口罩成為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但對於身在海外的華人來說,他們在戴口罩問題上是有些「手足無措」的,因為歐美社會普遍認為只有病人才需要戴口罩。
  • 那些代代相傳的歷史遺留問題
    / Seal Press / 2020-12·那麼平庸,那麼自信自2016年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和性別歧視問題再次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暴政和不公正的歷史循環將20世紀的家庭與13世紀的祖先綁在了一起。
  • 伊布累計2張黃牌停賽!球迷:歷史遺留問題
    上半場比賽,伊布在爭頂中撞倒德裡赫特,吃到一張黃牌,這樣,伊布就將因在意杯中累計2張黃牌而停賽,無緣與尤文的次回合比賽。伊布才加盟AC米蘭,哪來的意杯2張黃牌呢?原來,在2011年5月10日進行的2010-11賽季義大利杯半決賽次回合中,米蘭出局,伊布在第69分鐘時吃到黃牌,這個賽季結束後,伊布就離開了意大意,但這張黃牌卻留了下來對伊布這次跨越9年的累計2張黃牌停賽,球迷也議論紛紛,有球迷說,這是典型的歷史遺留問題。還有球迷開玩笑說,如果齊達內要是現在復出,世界盃第一場也得停賽。
  • 自然保護區歷史遺留問題怎麼解?
    「綠盾」專項行動已開展了兩年時間,在提高地方責任意識、摸清各類問題底數、推動問題查處整改、發揮警示教育作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目前,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自然保護區歷史遺留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對於一些難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應如何對待?地方政府該如何面對歷史遺留問題?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副院長徐基良。
  • 佩戴4小時不憋悶?這款明星口罩為啥人人愛戴?
    原來,作為此次電影金雞獎唯一指定防疫用品品牌,弓立醫療SkyPro給參加電影節的明星們,嘉賓們全程提供防護,為每個人準備了一份防疫禮包。這個禮包裡面配備有不同顏色,不同款式,不同規格的防疫口罩。
  • 世界上最愛戴口罩的國家,全年消耗55.2億口罩
    然而,佩戴口罩仿佛成了日本社會的重要習慣。今天走在日本街頭,日本也成了世界上最愛戴口罩的國家。全年消耗口罩 55.21億隻,即人均一年消耗口罩約 43 只。這一數據充分證明,口罩文化在日本已然非常流行。戴著口罩快步走路」是日本人長期以來給予很多人的印象。
  • 畢業13年發現拿了假證 學校:歷史遺留問題
    28日,武漢的竇先生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他在鄂州上了3年大學,畢業13年後,才發現自己的畢業證是假的,與校方溝通4年多都沒有得到答覆。鄂州職業大學辦公室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該校已將此情況向省教育廳匯報,正在積極溝通解決。竇先生的畢業證書今年38歲的竇先生是武漢人,目前在南京一家IT公司上班。
  • 網友總結如何分辨臺灣人:愛戴口罩、到哪都排隊等
    臺灣人喜歡排隊。(圖: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PTT(社區網站)日前一篇「如何分辨臺北人」文章超夯,不只引發網民熱議,還接力出現高雄人、臺中人、臺南人、基隆人等,辨識全臺各地的接龍貼文。13日凌晨八卦板就出現一篇「如何分辨臺灣人?」,包括喜歡戴口罩、愛排隊和愛罵臺灣地區領導人等。
  • 日本人「迷惑行為」大賞:生吃雞蛋、愛戴口罩、蹩腳英語……
    雖然我們與日本人是一衣帶水的鄰居,文化有共通之處,但是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讓我們難以理解的習慣,比如生吃雞蛋、愛戴口罩、蹩腳英語等等。當我們在疑惑日本人的「迷惑行為」時,是否想過這些「迷惑行為」在日本社會裡其實存在著合理之處呢?
  • 美國人為何反感戴口罩?100年前在美國不戴口罩,可能會挨槍子
    這場流感源於美國,但是,美國是參戰國。為了不影響戰爭,美國人並沒有太注意,遂將軍隊開赴歐洲參戰,這個當時世界的頭號殺手就這樣被帶到了歐洲。後來疫情愈演愈烈,但各交戰國都在拚命地廝殺,誰也不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但是,流感並沒有在交戰國雙方止步,又涉及整個歐洲。當時西班牙是中立國,面對日益劇增的患者,終於忍不住了,首先發聲,後來就叫成了「西班牙大流感」。
  • 美國百年運動品牌「轉行」 New Balance開始生產口罩
    近日,美國百年運動品牌New Balance在社交媒體宣布,將「改行」生產口罩,海報中的文字寫道:「昨天造鞋,今天造口罩。」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6萬人,為了解決國家醫療設備短缺的問題,New Balance做出了將製鞋的生產線改為製造口罩的決定。公司的聲明這樣寫道:「我們在麻薩諸塞州勞倫斯的工廠已經開始生產口罩,而在不久後,新英格蘭地區的其它幾家工廠也將投入到口罩的生產當中。
  • 廣地花園變身廣地國際 歷史遺留問題能否不再遺留
    在房地產界,廣州華南板塊歷來不缺少關注的眼球。在這片熱土上, 1997年開盤的廣地花園,由於開發商當年導演的一起「做假按揭向銀行騙貸、一房多賣並捲款逃跑」事件而陷入爛尾,從2003年案發至今,廣地花園作為番禺最有故事的爛尾樓,已經足足沉寂了10多年。轉眼間,10多年過去了,昔日標杆項目在政府正向引導和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下,以「不良資產」之身終於迎來了鳳凰涅槃的時刻。
  • 美國人為什麼喜歡戴套,卻不願意戴口罩
    他的題目是「口罩恐懼與美式自由主義」,有點偏學術。順著這個話題,我分析一個觀察到的現象:美國人為什麼喜歡戴套,卻不願意戴口罩,致使疫情泛濫。二者有什麼關係?美國人願意戴套,是有根據的:上面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統計。
  • 物權法框架內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探索
    裁判法院認為:「原、被告間的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即屬歷史遺留的落實政策性質的房地產糾紛和因單位內部建房、分房等而引起的佔房、騰房等房地產糾紛,不屬於法院主管工作的範圍,故原告提起的訴訟,應予駁回。」  此類案件裁判依據:歷史遺留問題不動產歸屬狀態無從判斷,故所涉合同是否違約也無法判斷,因此,歷史遺留問題的債權糾紛也應適用《通知》第三款不予受理。
  • 加拿大這些航班上的乘客最不愛戴口罩!有人吃到$1500+罰單!
    圖源:加通社西捷航空的航班是乘客拒戴口罩的重災區CBC News查看了加拿大交通部的數據,發現西捷航空(WestJet)的乘客最不愛戴口罩,一共發生了72起事件。其中有50起,都發生在與卡爾加裡有關的航線上。
  • 河北保定一小區產權70年變40年,官方:屬歷史遺留問題
    2月13日,白溝新城管委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名典苑小區的產權確實為40年,產權糾紛「屬於歷史遺留問題」,近期有關領導正在研究討論,「現在沒有最終處理結果」。該小區業主張女士說,名典苑小區距離管委會所在地不遠,售樓人員都是按照產權70年的普通商品房介紹的。她於2011年購房時,當時該小區的房價為每平米2600-3000元,在當地算較高。「要是說40年我肯定不去買,我奔的就是70年產權去。」她說。
  • 「以案釋法」村(社區)法律顧問工作案例選登——歷史遺留問題多...
    但是於某對居委會的答覆並不滿意。後來於某一個遠房親戚回來探親時告訴她政府部門最怕上訪,上訪就能解決問題。於是於某直奔環山辦事處,敲開了信訪辦公室的門,於某的情緒十分激動,到最後甚至說出「不給我解決, 我就繼續往上反映!我就非得看看有沒有人能治得了這幫人!」。信訪辦工作人員將此事報請辦事處領導,經分析認為這件事牽扯到歷史遺留問題,單憑正常信訪程序無法徹底解決,甚至會將於某推向不斷上訪的道路。
  • 實驗區出臺意見處理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
    22日,記者從實驗區行政審批局了解到,為貫徹落實福建省委解決「難硬重新」問題的決策部署,妥善處理實驗區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實驗區出臺《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關於妥善處理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重點解決五類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權屬登記工作。
  • 雄安新區開展歷史遺留問題「清零」行動,清除建設「絆腳石」
    從6月9日起,雄安新區展開了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行動。3988名縣、鄉、村及駐村幹部,成功化解了2807件歷史遺留問題,既維護了群眾的切身利益,又清除了新區建設道路上的「絆腳石」。雄安新區,承載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行動之初,新區臨時黨委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    歷史遺留問題化解「清零」,關鍵在於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