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
無數窮苦人民做夢都想要逆襲翻身,最終走向金字塔尖,於是一有案例就喜不自禁,爭相傳頌。
而事實上是大部分的窮苦人民,最後成為冢中枯骨無人問津。
這就導致很多人一個幻覺,很多人都覺得很多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向人生巔峰,所以自己也可以,最終往往成為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那個骨頭....從此一蹶不振,徹底沉淪。
而這時有人贈予了他一對雞,一天一隻蛋連蛋殼吃了都不飽,
哪裡還有富餘的錢買玉米渣和搭雞窩慢慢養?所以只能把它們賣了或吃了。
這並不是不求上進的問題,而是源於"商業知識差和商業信息差"與別人的差距特別大導致的。
在他的視角裡確實沒轍。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例子而已,畢竟咱國正在打「滅貧攻堅戰」且成果顯著,
目前國內貧困發生率吃不飽穿不暖的那種已經降至1.7%,
預計2020年全面小康,也就是極少有人會為吃穿特別發愁。
但一個一窮二白的人,想要徹底實現逆襲卻非常困難。
沒本金、沒人脈、信息獲取閉塞的人,一邊靠出賣自己時間來獲取蠅頭小利,獲取生存最低條件吃飽穿暖有地兒住,另一邊通過自我幻覺和意淫:"我不需要向誰學習,誰誰誰都是搞傳銷割韭菜的,我只靠我自己一樣能人生巔峰"...以此聊以慰藉。
而目前的整體人類社會發展的現狀,賣自己時間的錢賺的是最辛苦的,在咱國同樣出賣自己時間賺錢的競爭者就有12億人,所以在面對買方時,基本沒有議價能力,只能在食物鏈的最下遊任人宰割,熟不知議價行情出現的起點,就是某一個買方在高於其支出基礎上的設定的一個訂價,然後產生泛蝴蝶效應的。
所以長此以往,賣自己時間的人,看不到自己有較大改變希望的可能時,就會慢慢產生失落和焦慮、迫切和緊張就會瘋狂的百抓撓心,浸泡在無能的自責中漸漸開始自卑和怯懦。
這就是典型的因為不了解自己,加上被身邊環境所影響的"商業知識差和商業信息差"羸弱所致。
不過人類的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通過解決困難收穫成果......
以下正文滿滿的乾貨,3264個字,看完約5-7分鐘,建議不要收藏,一次性看完,讓大腦吃飽吃好。
從夢想開始
還記得小時候,老師問我們長大後夢想是什麼嗎?
熱門回答總是那麼幾個,比如"科學家、律師、醫生、老師"。
因為那時的信息獲取來源,大部分都是學習時書本上的知識,
總結就是科學家很偉大;律師能言善辯;老師受人尊敬;醫生救死扶傷;
走向社會後身邊充斥著金錢至上,房改後更是愈演愈烈,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再返哺經濟基礎,是一個意識習慣的問題,不用太敏感。而上世紀末我們一夜之間從供給制到市場制,一切發生的太快,以往大家都窮,現在突然一小部分人富餘了起來,大部分人當然不甘心,從而出現心理平衡和極其急迫的心理。
于是之前的科學家之夢、老師之理想一股腦全碎一地,
取而代之的夢想就是"找份好工作賺到錢,賺錢,賺大錢"!
這亦是因為我們通過社會反饋到自身的信息,就是賺到錢很偉大很厲害。
有夢想的人比只被為錢驅動的人眼神要堅定的多!
通過以上兩個小例,我們發現我們一始終被自己以外的事物、人、環境所影響。
大部分人一直忙於了解世界,忙於生計,從來沒有想過是否可以靜下心來好好的了解自己,探索自己。
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內」
當一個人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自身欲望以及世界的物質層面,
往往會欲求不達,越想要則越得不到。
究其原因就是"內"出了問題還不自知,於是悲天憐人嘴裡經常蹦出:
"哎,生意不好做啊。 社會經濟很差市場難做啊。打工娶老婆勤勤懇懇過日子算了, 爭不過的,知足常樂吧。這行業競爭那麼激烈到處都是紅海,別人都做爛掉了,我是肯定沒有機會的。這件事還是有門檻的,你看這行做的好的哪一個不是有背景有資源才能起來的,我們肯定不行的。體制有問題啊,兄弟,這行準入門檻這麼高,你要能做起來我名字倒著寫。人和人不一樣的,別人有錢有閒有資源,怎麼可能競爭的過別人,不可能的。我的天怎麼又有問題?老天太不公平了。哈哈,公司每個月才給你這麼點錢就這麼拼命,如果再給加一倍工資還不得用掉半條命啊?
大家看看自己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很多人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了解自己,從而從未改變一直被世界改變。
想要有所成長不被世界改變,要開始著手以下幾個動作:
第一 自我了解
學會通過科學方法真正了解自己,首先要分析自己的
整體性格、生長環境、家庭背景、學習經歷、工作經驗,興趣愛好、喜好擅長、社會關係、欲望、願望
等進行綜合深度分析,或許我可幫到你,但最重要的要能沉下心來,利用和別人打牌、玩遊戲、閒聊的時間來好好了解一下自己。
通過系統的自我認識會發現原來自己真的很強大
第二 自我梳理
針對自我特點,設計對應合理的"人生目標和分解執行方案",接著再找到自我監督執行的有效方法。
胡亂定目標的結果大概率會變成"...的那個骨頭"
比如我有一個同學原本是個"強勢叼絲",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拼搏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連升兩級蛻變成"偽叼絲"。
由於業務繁忙忽略學習缺乏自我梳理,為了在自己的領域做深做精,
想一鼓作氣通過技術帶動文化,通過文化帶動產業,通過產業帶動整合產業鏈,實現資源價值最大化。
所以這個"偽叼絲",想盡各種辦法融資,不惜動用民間資本,攤子鋪的特別大,
但在具體落地時卻缺乏實戰和執行力,這不是工作能力問題,而是思維意識還跟不上自己的欲望和願
望,最終使自己的大夢想落空,墜落至"叼絲"。雖然他努力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因為缺乏自我
梳理導致思維意識跟不上自己的欲望和願望,這點不僅是他寶貴的教訓經驗,更值得我們所有人警醒。
第三 貫穿式學習
必須貫穿突破,不能什麼都學。
要有方法的針對自己設計的"人生目標和分解執行方案"進行學習,
不能亂學習,胡亂長知識對自己的目標幫助聊勝於無。
比如僅"創業"需要學習的硬核知識就有
"戰略、營銷、銷售、策略、心理、社交、財務、經/運營、趨勢判斷、資本運作、個人領導力、整體公司管理、行業專業知識等等"。
針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分解執行方案"梳理出,
用貫穿式學習法由內向外的強大起來!
1、哪些必須要精通?
2、哪些須要或需要熟悉?
3、哪些須要或需要了解?
4、哪些必須或需要外包(交給員工或合作)?
5、哪些必須自己使用? 哪些可以讓合伙人或員工補足?
6、哪些是可以並聯哪些只能串聯?
7、通過什麼方法可大幅縮短"目標學習項"的學習時間?
8、除此以外自己還有哪些必須要加強?
每個人情況不同具體的梳理方法亦不相同,而每一個都極其重要,
比如第8個問題,
咱國絕大部分人的語言概括能力都很弱,說著說著就陷入了瑣碎之事,講得非常細緻,
還要用上各種數據各種專業名詞等來說細節,然後就這個細節紅著脖子和人爭辯不休。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人,僅須要我們用通俗的語言把問題概括清楚。
同時稍微有點高度來說明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前瞻性看法即可。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聽細節的,久而久之別人都不和你爭辯了,因為他覺得會浪費他的生命,而這些人卻不自知,反以為自己是正確的。
這個就是同樣的崗位,同樣的事情,為什麼別人能比你多拿2000塊的重大原因之一。
其他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切回正題。
然後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自身時間條件設計系統化的學習方案
將學習目標按一級、二級、三級等進行分類,
最後制定具體執行落地計劃並排出具體時間,做完這些哪些個"時間管理學"才能派上用場,一上來又是時間管理、又是英文韓文的,一頓操作猛如虎......有什麼用呢?
第四 自我成長環境打造
基本上絕大多數人都知道,
約2400年前就有孟母三遷之事,可以說直接促成自己兒子成為儒家第二把交椅。
這些故事就是我們比"毛子或鬼子"更有理由厲害的底蘊之一啊,只要用心思考,足夠讓人警醒。
歸納一下就是
1、避免和消極悲觀的人來往
哪怕這個人是你的親朋好友。因為每個都是愛自己的,只有先愛自己才能真正愛別人。而愛自己的人往往都是對自己充滿希望的人。所以珍愛生命,遠離消極和悲觀。
2、避免和自己理念完全不符的人合作
因為彼此之間理念完全不符是沒有辦法從根本意義上進行合作的
舉個簡單小例
換個環境或許...就是...星辰大海
歷史上孫中山和袁世凱,這兩人的奮鬥史可謂都很驚世駭俗,波濤巨浪!
雙方的成就也非常驚人。
在一次孫袁對話中,袁問:「我始終弄不明白一件事,還請先生不吝賜教」。「請說」孫撫須道。「當年大清朝遜位可謂你一手之功,為何你肯願意把總統之位讓給我,其實你完全可以不理置之」袁疑惑道。「其實你剛才已經說出了答案,可是我認為遜位不太準確,應該說推翻」孫朗聲道。
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
由此可看出他們都非常了解自己,且都非常強,但兩人理念完全不同。從骨子裡就沒有辦法信任和了解對方!這不是人的問題。而是合作的前提條件就是彼此信任和認同,
信任和認同也是打造自我成長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我們要避免和消極悲觀的人相處,
要和同頻的人交往,以利吸他,再逐步帶入或接受對方的中心思想,
只有彼此確認了中心思想才能合作,
當然合作之餘亦要保持距離,
因為熟悉產生輕視,
有一個著名的"刺蝟理論"那就是天冷靠攏取暖但仍須保持距離。
第五 執行層面
執行的第一步就是不能糾纏在細節上,先不要搞可行性研究,
更不要上來不分青紅皂白叫囂著"老鐵,幹就完了!"來進行自我感動,LOL無腦鐵頭式的操作後果大家都知道...
而是首先要先探討對一件事進行可行性研究的可行性,看看大的方面還有什麼障礙。
大事解決了,後面的事情大概率會順理成章,至少做起事來會順風順水。
綜上所述
視野開闊時執行就會順風順水!
最重要的是通過自己心態的培育,自我了解,學習的積累,優化後的社交環境,
可以快速找到屬於自己差異化的能力和上升空間,
所謂不同勝過更好。
還有那時在執行的時候甚至可能會顛覆自己所依賴的專業,
宏觀經濟大拿吳曉波先生說過(稍微修飾了一下,本意未變):
因為專業是一種靜態的觀念,世界變快很快,經不起時間和變化的考驗。通過自外而內的武裝就可以快速適應變化,才會有了清晰的目標和自我成長及目標實現的執行方法。
另外要克制自己不要無腦上頭,
理想的對標對象,其實並不是那些少數大佬或行業精英,而是自己,
是否一周後比現在的自己更強大,是否一月後比現在更接近自己設定的目標更為重要。
正確的做法就是一方面一步一步來,每一步都想到短期和長期的開源節流,
我發現一個特別奇異的現象,好多人把節流定義為省錢,把省錢定義成窮人的行為,然後形成對立面大談特談,可笑至極!哪怕你一個月僅有2000-10000的收入,也須要做好自我財務管理和理財。這不是多少的問題,是一種習慣養成,有計劃的使用子彈在未來的某個關鍵點上,這個行為一定會為你派上大用場!
另一方面通過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持續作貫穿式學習。
同樣重要的補充:貫穿式學習就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首先要學會的就是精算。
最後,如果想要提前退休或儘快實現自己的夢想,很簡單,
在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的前提條件下,
別人每周工作40小時,
我們你只需要擼起袖子工作80-100小時,
那我們將會在4個月內完成別人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逆襲之路,請從自我了解開始!
註:自我了解與自我梳理是自我認知的子目錄
創業參知系列-自我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