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提倡寡慾,認為「人慾不可絕,亦不可縱」。從飲食方面來說,就要節食慾,認為貪吃不利於健康。
因此,很多文人雅士受其影響,開始主張吃素,認為吃肉會使人氣濁,而吃素會令人神清氣爽。
這便使得追求清氣、奉行素食成為一種社會潮流,而僧人則更為熱衷此法。
複次大慧。過去有王名師子蘇陀娑,食種種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謀反斷其奉祿。以食肉者有如是過故不應食肉。
這裡主要說的是,食肉的人沒有慈心,更不會有善終,有無量過患的意思。
但佛經《戒律廣本》中提到:佛教禁止吃「葷」,但沒說不讓吃肉,葷指氣味燻人的蔬菜。因為佛經裡面「葷」字不讀hun,而讀xun(燻)。
據《梵網經》記載:「若佛子不得食五辛,而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辛。」這也說明,佛教並沒禁止吃肉,而是不讓吃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這五種蔬菜。
雞鴨魚肉諸如此類的肉食,在佛教中被稱為「腥」而不是「葷」。佛教剛引進中國時,並沒有明確規定不讓吃肉,且那時的僧人還被允許吃肉的。
僧人開始不吃肉,其實這要從南朝梁武帝蕭衍說起。江郎才盡的江郎,真名江淹,當時就曾追隨蕭衍,才一路平步青雲。
話說蕭衍不僅是一位開國皇帝,還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甚至一度為了出家為僧,竟前後四次捨棄皇位,跑去同泰寺出家。
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江山社稷,滿朝文武無奈之下只得拿出國庫的錢將蕭衍從同泰寺裡贖回來,這也導致了南朝後期國家日益衰弱。
可見蕭衍對佛學多麼痴迷,甚至將《大般涅經》背得滾瓜爛熟,尤其對該書中的「戒殺生」,非常在意。
為了踐行「戒殺生」,蕭衍開始斷酒肉,且立下重誓,寫下了「弟子蕭衍,從今以後,決心斷除酒肉,假若再飲酒食葷,殺害生靈,願受一切鬼神制裁,將墮阿鼻地獄」的誓言。
你想,堂堂一國之君都如此虔誠,朝政勢必也會將「戒殺生」推廣全國。
為宣揚「戒殺生」,梁武帝特下詔:臣民必須吃素,僧人一律不準食肉。天地神明祖宗,享受僧人待遇,即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準再用三牲豬頭,均改為素食。
從此,不吃肉的戒規逐漸被佛教尊崇,出家僧人也樂於奉行,以至現在一說起和尚便會想到「不吃肉」的標籤。
因此,不吃素的習俗,嚴格來說,是從梁武帝蕭衍信奉佛教而來。
我們常說,吃素很健康,但凡是太過,就會湧現很多問題。
《漢書》中曾有記載:有個叫周澤的人,餐餐吃素,以致營養不良而生了病。其妻責怪,何苦這般折磨自己?周澤一聽,火冒三丈,馬上以「幹犯齋禁」罪名,把妻子送進監獄。
這也說明在當時全民素食有多麼誇張和嚴格?話又說回來,為了身體健康,吃肉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能食用太多。
從道義來講,我酷愛素食,但如今對海鮮尤為喜愛,也是適量食用,肉類也會偶爾進食一些。
可,若長期不吃肉,會導致營養不良、精神不振,體力不支以及免疫力下降等。最關鍵的是,還會因為攝取能量不足而產生疲勞感,同時引發多種健康疾病。
女性若長期不吃肉,會導致耐寒能力差、睡眠質量下降等問題。尤其是,很多女性為了減肥,堅決一口肉都不吃,這樣會使部分營養元素缺失,導致不孕不育的後果。
北京康霖健康提醒您:
為了身體健康,就必須保證營養均衡,那麼肉便得吃;如果是素食主義者,可以少量食用肉類,這是人類生存的必選項,如果你想健康長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