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關鍵要讀懂這兩個字,才有意思,才可回味無窮!

2021-01-09 簫聲妙彈

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筆者一生最鍾愛的一個作家,是曹雪芹;最鍾愛的一本書是《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筆者雖然年歲活了一大把,早已經是過了不惑之年的人,《紅樓夢》也讀了至少不下十遍,但要讓我一下子道出《紅樓夢》的好處來,也似乎難以找到比較合適的語言去描繪,總覺得有一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味道。

記得製作87版《紅樓夢》音樂的作曲家王立平先生說過,「一朝如此紅樓,終生夢不醒」,想想自己對《紅樓夢》的鐘愛,王立平先生這10個字可謂道出了我的心中所想。

相比《三國演義》,《紅樓夢》沒有恢弘的歷史背景和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相比《水滸》,《紅樓夢》沒有引人入勝的江湖恩怨以及盪氣迴腸的男兒豪情;相比《西遊記》,《紅樓夢》更沒有令人津津樂道的神仙妖怪、變化多端的魔法和妖術,整部《紅樓夢》,只以兩個字貫穿始終,一個是「情」字,一個是「趣」字。

所謂「情」:寶玉對黛玉之愛,是真情;黛玉對寶玉之愛,是痴情;寶釵對寶玉是克己復禮的隱藏之情;襲人對寶玉是一種去除了個性的依附奴化之情;晴雯對寶玉則是一種霽月風清的平等純情。每一種情,都和人物的個性嚴絲合縫,緊密相連,可謂恰到好處,如同最常見的生活畫卷。

所謂「趣」:王熙鳳對老祖宗的插科打諢是趣;黛玉和寶玉動不動就耍小性子、鬧意見是趣;黛玉悲天憫人葬花是趣;史湘雲醉臥芍藥裀是趣;薛寶釵滴翠亭撲蝶是趣;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極盡女清客之能事是趣。每一種趣,都來源於生活,而又提煉於生活,細細回味,簡直妙不可言。

每一回看完《紅樓夢》,都會為曹雪芹苦心孤詣所營造的這「情」、「趣」二字,流連忘返,如醉如痴。

當然,除「情」、「趣」二字,《紅樓夢》的人物對話簡直是世間小說中的一大絕。縱觀古今中外的名家小說,能像曹雪芹這樣把人物語言提煉到這樣妥帖、精準而又充滿生活的原汁原味,簡直是絕無僅有。

比如鴛鴦抗婚,對她嫂子的冷嘲熱諷:「你快夾著逼嘴離了這裡,好多著呢!什麼`好話'!宋徽宗的鷹, 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兒。什麼`喜事'!狀元痘兒灌的漿兒,又滿是喜事......」聽來是何等地解氣,暢快,活脫脫把一個快人快語而又不畏強權的丫鬟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比如尤三姐在酒席間對賈珍、賈璉那番嬉笑怒罵:「你不用和我花馬弔嘴的。清水下雜麵,你吃我看。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你別油蒙了心,打量我們不知道你府上的事。這會子花了幾個臭錢,你們哥兒倆拿著我們姐兒兩個權當粉頭來取樂兒,你們就打錯了算盤了。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難纏。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的鑼兒敲不得。」俗語俚語,這尤三姐是信手拈來,把這兩個厚顏無恥的賈府男人罵得尷尬異常,簡直恨不得往地縫裡鑽。

像這樣絕妙的語言對話,《紅樓夢》裡簡直俯拾即是,比比皆是。而且,每一個人的語言,都和每一個人的身份、性格完美地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所以,寫《紅樓夢》劇情的編劇在人物對話上最省事,根本無語任何改動,就可直接採用。

其實,這些精彩的人物對話,也是上文筆者說的《紅樓夢》之「趣」中的一種。

相關焦點

  • 《紅樓夢》:當媽以後,才讀懂了王夫人
    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多簡單多直白啊,可王夫人就是想不到。不但想不到,她還巴巴地去問王熙鳳:「他這去必有原故,敢是有人得罪了他不成?那孩子心重,親戚們住一場,別得罪了人,反不好了。」我想此時王熙鳳內心一定閃過一句話:還有誰得罪他了?還不是你老人家?
  • 閒侃我少年時代閱讀《紅樓夢》
    不過,好像沒有老師專家指點,自個兒也知道《紅樓夢》哪些情節有意思,專挑感興趣的讀,譬如黛玉葬花、寶玉挨打、劉姥姥進大觀園之類。或許有語文老師曰:你一小屁孩,根本沒有讀懂《紅樓夢》!自個兒後來忝列於教語文的隊伍裡,亦頗困惑於閱讀理解的問題:一部《紅樓夢》,怎樣就算讀懂了,怎樣就算沒讀懂?似乎人們對理解並沒有一個嚴格的尺度。像我少年時讀出《紅樓夢》是一部找對象的書,這也不能說沒有讀懂。難道非的誠惶誠恐拜倒在李希凡、周汝昌等紅學大師的腳下,讀出「封建社會末世的沒落腐朽」,才算是讀懂了?
  • 跟著道長讀《紅樓夢》~開篇語
    你將會看到,校園裡,同學間,「開談不讀《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那些決戰高考的莘莘學子也會懂得:一場高考多少夢,何須今日惜此身!書中自有顏如玉,盡信書不如無書!高中生如何在「通讀」《紅樓夢》中「讀懂作品和作家」呢?高中語文教師如何引導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有效進行「審美體驗」從而「把握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享受讀書的愉悅」呢?
  • 讀懂這一段文字,方能完全讀懂《紅樓夢》
    《紅樓夢》開篇,有這樣一段文字,甲戌本作為全書「凡例」的第五條,放在第一回回目前,另有回前詩,其餘版本則是放在回目之後,作為正文的開頭。但許多人認為這是脂批,《紅樓夢》正文應是從「列位看官,你道此書從何而來?「開始的。
  • 讀懂這兩個字,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所以,看透,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讀懂這兩個字,便讀懂了人生。 看透人生無常 《紅樓夢》中有著名的《恨無常》一曲:「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 《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比如《道德經》,看似是在講「道」為何物,好像顯得虛無縹緲,不知所言為何物,可你認真讀下去,認真思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在方方面面得到極大的啟發。然而「無為」這兩個字被很多人誤解,他們認為所謂的「無為」就是佛系,什麼都不要幹,因為幹了也沒有用,很多東西都是命中注定的。因此有人認為老子的思想是消極避世的世界觀,這真是大大曲解了《道德經》的真正內涵。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倡的「無為」是不妄為,即不要憑自己的想像胡亂作為。
  • 為什么女人這輩子一定要讀《紅樓夢》?背後真相,字字扎心
    聽罷我才發現,我以為自己想成為黛玉,隨心所欲地活著,但是內心深處的躁動卻讓我想做薛寶釵,在塵世中奮鬥,做個有擔當的人。但是,單做林黛玉或薛寶釵,都不會幸福。女人要做的,是學會在積極入世的同時,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態。在大江奔流中,始終守住心中的歲月靜好。
  • 讀《紅樓夢》:做了父親後,才讀懂了賈政的苦心
    賈寶玉是完全長於婦人之手,結果就是得到了太多的關心與呵護,太多的嬌慣與縱容,幸而他天資好,識得幾個字,能寫幾首詩,不算文盲,不丟世家大族的臉,這也罷了。可是他的喜好,什麼是做胭脂了,什麼做水粉,什麼讓晴雯撕扇子,物盡其用的理論,真真嚇人。
  • 不讀《紅樓夢》,不背《弟子規》,孩子讀什麼?
    「我不提倡六年級以下孩子讀《紅樓夢》,甚至初中也未必都要讀。」11月25日,語文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在「2019年北京兒童閱讀周中小學校校園閱讀研討會」上說道。兒童閱讀應該讀什麼?作為一名成年人,我都沒有完整地讀過《紅樓夢》,讓孩子能耐下性子讀完《紅樓夢》,豈不是有些異想天開了?對於這個問題,網友們也發生了很大的分歧。
  • 《紅樓夢》中傳世的6句經典語錄,讀之難忘,回味無窮!
    《紅樓夢》中,曹公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語言。我們來看看最經典的那一些,除了唇齒留香,還有餘味悠長。這女人兩個字,極尊貴,極清淨的,比那阿彌陀佛,元始天尊的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對的呢!你們這濁口臭舌,萬不可唐突了這兩個字,要緊。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弄懂《紅樓夢》的作者,才知曹雪芹的意思
    所以,一開始《紅樓夢》的基調就是融合儒釋道三家,而曹雪芹藉助《石頭記》到《紅樓夢》的名字轉變也說的清楚。(第一回)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月寶鑑》。後因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 初讀《紅樓夢》理解偏差,令人啼笑皆非,讀書該持有什麼樣心態?
    就算有時候讀懂一篇文章,下筆時狀態不佳或馬虎,也會寫錯。但不管怎樣,我不斷犯錯,不斷改正,依然有勇氣寫下自己見解,每道題都答,不會交白卷。讀書是值得終身投資的興趣,但是興趣不是雙方的。也就是說,你喜歡讀不代表你能讀好。有些書比較難啃,一開始很難讀下去;還有些書寓意較深,容易產生理解偏差。
  • 如果你沒有時間陪孩子讀《紅樓夢》,就送他這本書吧
    在中國,說起國民度最高的書,定要數「四大名著」了,其中《紅樓夢》又是這「四大名著」之首,一百多萬字的皇皇巨著,博大精深,古往今來研究它的人不計其數。目前,《紅樓夢》已被列入中學生必讀書目,也是中學生考試常考篇目。學生們不僅要讀完它,更要讀懂它。 《紅樓夢》好,眾所周知。《紅樓夢》難,也眾所周知。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死活讀不下去排行榜」 紅樓夢高居榜首
    這種人幾百G的片能看得倒背如流,坐下來讀幾分鐘書就大腦缺氧,生來何用?@狼王純野:誠實地說,哥在12歲的時候讀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其他的我都中槍了,確實是死活讀不下去還死活拿起來讀一點。《瓦爾登湖》算讀完了,卻是在24歲的時候,前後相差12年。想來真是:有的事不幹,一輩子都不會再幹了。《尤利西斯》我摸都沒摸過。《紅樓夢》吧,讀了5遍前80回。
  • 人到中年,讀懂了《背影》,才讀懂了人生
    而《背影》,可以算是這段關係的化冰石。朱自清的父親曾經和朱自清斷絕父子關係,永不相見,直到朱自清收到父親的來信,才冰釋前嫌,重回父親的懷抱。或許算是作為他對父親深深的歉意和對自己年少輕狂的深刻反思,才寫出《背影》的真情實感。
  • 歐麗娟講座②:斷章取義掩蓋了《紅樓夢》人物的立體形象
    【編者按】近日,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歐麗娟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在「讀不完的紅樓夢」系列活動的第二場「如何讀懂紅樓夢中人」中,從以往被人們忽略的小說細節中,重新勾勒出寶玉、黛玉、寶釵、襲人、李紈、賈政等人物角色鮮為人知的立體面向,澄清了由於流俗見解對人物的誤讀。
  • 讀《紅樓夢》,選哪個「本子」
    在那次讀者見面會上,我談到了這套「四大名著珍藏版」中《紅樓夢》的「本子」以及後40回續書的署名問題。此後兩個多月來,關於《紅樓夢》新校本的「本子」等問題,引起讀者的熱切關注。讀《紅樓夢》選哪個本子,這很重要。藉此機會,我來談談《紅樓夢》的「本子」問題。讀者應該怎樣讀《紅樓夢》呢?
  • 人到中年才讀懂《挪威的森林》,但我希望你永遠讀不懂它
    估計很多人像我一樣,都是十七、八歲讀過《挪威的森林》,書中圍繞著性的描寫讓人既緊張又慌亂,可還是忍不住往下閱讀,直到結束為止。而縈繞於腦海的疑問,比如,木月為什麼自殺?直子為什麼自殺?渡邊君為什麼和玲子做四次愛等等,始終沒有答案。其實,這並不能怪年輕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