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虎媽引起了廣泛的熱議,她就是萌娃課業教育陪伴式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當中的徐敬凱媽媽。
徐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在很多人看來不是嚴格,而是已經到了嚴苛的程度。
比如,一年級的寒假裡,她讓7歲的兒子做了376張試卷。
她給孩子規定:偷懶加一張卷子,錯3道題加一張卷子,不仔細加一張卷子……
在節目當中,她坦言自己的教育觀是:
「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
「人生分為兩種,一種是小時候享福,長大吃苦,另一種則是現在學會堅強,長大以後才一定是快樂的。」
從節目中可以看出來,徐敬凱的作業是最多的,除了學校布置的,媽媽還額外布置了一份。當其他小朋友吃完飯開心地去玩時,只有徐敬凱默默地回到桌前繼續做作業,表現出超乎同齡人的自律。
據徐媽媽自己說,孩子自己很喜歡做作業,每天早晨起床洗漱後就到書桌前做題。甚至還跟媽媽說,希望能夠把新華書店所有的試卷都買下來做完,說這樣就厲害了。
這些都讓徐媽媽感到非常驕傲。
但是對於這種教育觀以及徐敬凱的狀態,節目當中的其他媽媽以及專家都不是很贊同。因為凱凱在節目當中還表現出了自己的另一面。
場景一:
問:你害不害怕寫作業?
答:不知道。
問:那你喜歡寫作業嗎?
答:不知道。
問:你寫作業快不快?
答:不知道。
這三個不知道讓節目組的人驚嘆,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問三不知嗎?話雖然像是在調侃,但卻透著一股悲傷。
場景二:
在才藝表演環節,孩子們都踴躍地展現自己,但只有徐敬凱一個人拒絕表演。甚至,他還拒絕向大家介紹自己,說自己沒有名字。直到所有小朋友都離開了,他也沒有敢上前表演。
之後,徐敬凱告訴葉一茜,自己其實想表演,但就是怕做不好。
大家看到凱凱的表現,紛紛勸說徐媽媽不要那麼虎。
王櫟鑫說:「現在吃了足夠多的苦,將來就一定能甜如蜜嗎?」
傅首爾說:「寫無數卷子真的讓他很有成就感嗎?是讓你很有成就感吧?他真的很懂得如何讓你滿意」。
教育專家張敏說:「我作為一個教育人,真的看得心裡蠻沉重的,其實內向外向不是問題,性格沒有好壞之分,但是凱凱更多的表現不是內向,是自卑。凱凱媽媽,你們的家庭教育中需要去作一些調整,孩子的生命中表揚也好,批評也好都是必要的組成部分,尊重孩子的節奏,用心地去助力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當大家都在給徐媽媽建議時,徐媽媽卻說:「玩過就玩過了,但是做作業的話,做完他就記住了。再加上,班裡面所有小朋友的家長都在做,如果你就給他玩的話,你難道不心慌嗎?不憂慮嗎?不擔心嗎?」
這不僅是徐媽媽的心裡話,也是很多焦慮型家長的心裡話。
從節目當中我們了解到,徐敬凱媽媽原來是在公安系統的,後來有了孩子之後,選擇回到家中做全職媽媽。可見,徐媽媽對孩子是非常重視的,也為孩子犧牲了很多。
我們身邊有很多像徐媽媽這樣的家長,為了孩子傾盡所有,無私奉獻。但在這滿心滿意的愛當中,又給這樣的父母帶來了深深的焦慮。
他們容不得孩子犯錯、落後和失敗。他們要求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要求孩子比別人更加努力,更加吃苦。如果孩子犯了錯,或者成績不好,他們會進行嚴厲地懲罰,並堅信這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方式。他們認為這些都是自己愛的表達。
可是,他們並不明白這種愛的背後其實是自己的恐懼。
每一個焦慮型父母的背後,都有著深層次的恐懼。他們對孩子的焦慮,更多的是來自於自身恐懼的投射,只不過把這種投射披上了一個「為孩子好」的包裝。
像徐敬凱的媽媽,她對孩子學習中的競爭就有著過度的恐懼。別人都在刷題,自己家的孩子也絕不能夠落後。如果孩子落後了,那就意味著孩子不優秀,因而自己這個全職媽媽做得也不夠好,是失敗的。此外,徐媽媽內心當中也有這樣一種擔憂,就是孩子學習不好,將來生活就會艱難,出於對這種艱難的恐懼,她就會對孩子的成績特別焦慮。
讓人的內心中有恐懼時,獲得「掌控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因為如果事情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發展,自己對事情的發展有足夠的掌控感時,就不會那麼恐懼了。
所以,由於焦慮型的父母恐懼多,就容易產生對孩子的控制行為。他們會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不允許孩子犯錯,學習必須取得好成績,表現出追求完美的狀況。
所以,對於焦慮型父母來講,首先要學會覺察自己對孩子焦慮和擔心的背後有多少是源於自己的恐懼?
心理學當中講,覺察即療愈。當一個人有了覺知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開悟了。
覺察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覺知,覺知到自己的問題,覺知問題產生的根源在哪,有什麼表現形式,明白它們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第二層意思是察,主要是觀察,觀察自己,觀察孩子。所以,所謂的深度覺察,就是帶著覺知來觀察自己的行為,思考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做,這樣做帶來了什麼樣的結果,以及思考怎樣改變。
當家長能夠深度地覺察自己的焦慮,並理解自己的焦慮是怎麼一回事,之後才能夠在行為上有深刻的改變。
養育孩子,不是要改造他,控制他,更多的是通過自身來影響他。希望更多的家長擺脫內心的焦慮,輕鬆育兒。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如果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評論、點讚、轉發、收藏都是對我的鼓勵,謝謝!
我是「豆媽逗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曾經的教書匠和班主任,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走過南闖過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煙火氣的倆娃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