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迷信數字"7":或與女媧在第7天造人有關(圖)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新疆樓蘭「太陽墓」發掘現場

漢畫像中的「北鬥星象圖」(《天官書》中記載「鬥為帝車,運於中央」。)

樓蘭古墓「太陽墓」出土的氈帽上均裝飾有七條紋線

  在馬來西亞航班空難事件中,「7」成為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數字:機型是波音777,航班號是MH17,事發7月17日;另據馬航聲明,飛機服役17年,首飛於1997年7月17日……這一串數字雖屬巧合,但卻引發了不少人對數字的探尋。其實作為數字本身而言,「7」的功能與其他數字並無不同,可是從民俗學上來看,古人眼裡的「7」則往往是一個特殊數字……

  農曆新年第一個月第七天為「人日」

  ——與「女媧造人」的傳說有關?

  中國農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為「人日」。

  在傳統的節俗中,「7」所扮演的,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過春節,俗稱「過大年」,從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賦予了不同的節日含義。據晉董勳的《問禮俗》,從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分別是雞日、狗日、豬日、羊日、牛日、馬日、人日。

  將新年首月的第7天設為「人日」,最晚在魏晉時代已很盛行。晉代李充《登安仁峰銘》便稱,「正月七日,厥日為人;策我良駟,陟彼安仁。」

  在新年的第7天,古人要吃用7種時鮮蔬菜做的「七寶羹」;製作類似小人形狀,時稱「人勝」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是「登高」,此俗為何而來需再考,但「人往高處走」正代表「人日」裡的一種願望。「人日」即「人的節日」,古人將新年的第七天設為人日,在「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中或許能發現些秘密。

  女媧在創造出人類之前先造出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從第1天至第6天,分別創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到第七天才完成了造人計劃,遂將這天設為人類自己的節日。

  雖然女媧造人僅僅是傳說,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話裡人類的誕生同樣與「7」相關。不同的是,在西方「創世造人」傳說裡,人是上帝在第6天造出來的,比女媧早1天。而第7天上帝休息,西方的一周7天,據說由此而來。

  結合中外造人的傳說,設新年第7天為人日或許正是古人對人口增殖的期盼,因為這裡的「7」已包含有「生」的意味。

  農曆第七個月的第七天為「七夕節」

  ——守夜女子「鹹懷私願」?

  農曆七月的第7天,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眼裡是又一個特殊的日子。七月的第7天是中國傳統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傳說在這一天,戀愛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織女將會相聚,此即漢應劭《風俗通義》中所說:「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為何牛郎織女只能在七月的第7天相會?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哀其獨處,許配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會。」

  據說,民間還有另一版本的傳說,原來天帝本意是讓牛郎織女「7天相會一次」,結果傳話的烏鴉聽錯了,弄成了七月份的第7天才能相會一次。在此故事的基礎上,隨後還演繹出了「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但這個節俗卻無法得到現代天文學上的解釋。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的任一節氣,都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確的坐標意義。而七夕節,除與月亮勉強有點關係外,與其他天體均無天文學上的關係。那麼,惟一的解釋是古人覺得「7」與其他數字不一樣,由此形成了「敬7」心理,一年中的第7個月的第7天因為顯得頗為神奇,促使了七夕節的誕生。七夕節是中國僅有的幾個純陰曆節日之一,因為節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稱為「女節」或「女兒節」,也被視為中國古代的情人節。

  進一步分析,七夕節的原始意義應與人類生殖繁衍祈願有關。漢魏時起,女子便有在七夕節這天晚上乞子、乞姻緣的風俗。晉周處《風土記》記載,時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鹹懷私願」。

  人死後第7天要祭奠「做七」

  ——「7」與「死」產生關聯?

  在古代喪俗中,數字「7」同樣十分神秘。至今,民間在親人亡故後都有「做七」的風俗。所謂「做七」,就是在人死後,從第7天起,親屬每隔7天設齋會祭奠一次,前後7次,「七七四十九天」結束。

  民俗學上的解釋認為,這與「轉世」傳說有關。按照迷信的說法,人死後7天就會轉生,每7天為一期,期滿後會再降生,所以死後第7天要為亡者設立靈座。若第一期後未得生緣,則要再等一期,如此這般,7期為限,49天後除靈。還有一種迷信說法是,亡魂通往陰間的路上有層層關卡,每過7天要過一道關口。為亡者「做七」,實是為了護衛其順利到達陰間,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個「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為隆重。

  從「做七」的喪俗中可以發現,這裡的數字「7」充滿了悲情,與「人日」、「七夕」中的數字「7」所關聯的「生」、喜慶的氣氛剛好相反。

  古代早期,「7」在喪俗中的身份很尊貴。《禮記·王制》中有這樣的說法:「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後則不能使用這種禮儀。為什麼天子的喪禮規定7天停放靈柩,7月下葬?時人認為,「7」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設「七廟」,即《禮記·王制》所謂:「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也從側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對「7」的敬重。

  新石器時代隨葬品中發現「7孔刀」

  ——「7」與北鬥七星崇拜有關?

  古人對數字「7」的迷信,在現代考古發現中也得到了證實。在已考古發掘出的多座早期古墓中,不時會從墓主人的隨葬品中發現玉刀或石刀。奇怪的是,在這些刀的刀背上都打磨有7個圓孔,因此被稱為「7孔刀」。

  經測定,凡發現「7孔刀」的墓葬年代,一般都在距今3000年以前,遠者在6000年以上。1956年曾在南京北陰陽營新石器時期墓葬中發掘出了12把「7孔刀」。其後,在河南偃師二里頭夏代遺址和江蘇金壇三星村新石器遺址中均出土有「7孔刀」。

  值得注意是,這些「7孔刀」均非生產生活中的實用器物,出土的同時代的實用石刀都是無孔或是單孔、雙孔,而無7孔的。由此可以看出,「7孔刀」是作為某種有象徵意義的物品隨葬墓主人的。

  有專家分析,這裡的「7」與死亡概念有關,是古人迷信「7」的反映。有人認為,在刀上打7個孔,緣於對北鬥星的崇拜。北鬥星由7顆星組成,連起來看如舀酒的鬥,因處天際正北方故名,被古代天文學家劃為「紫薇垣」。古人常以星象變化來預測人事吉兇,認為「紫薇垣」對應的是人間帝王,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帝王死後會「升天」於此。明朝帝王死後其屍體被側擺成七星狀,便是北鬥七星崇拜觀念的反映。

  然而,北鬥星崇拜觀念在新石器時代有嗎?而且,為何7孔刀上的7個孔多直線排列而並非北鬥7星的造型?「7孔刀」之謎,至今未解。

  樓蘭「古墓溝」驚現「7道圈」墓群

  ——「7」具有某種神秘意義?

  比「7孔刀」更神秘的還有「太陽墓」。

  1979年在中國新疆樓蘭古城西北面發現了一處3800年前的古墓群,後被命名為「古墓溝」墓葬群。這些墓葬中,有6座古墓所發現的現象,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據已正式出版的考古報告,這6座墓每座墓都用胡楊木柱圍成,每座墓圍欄的圈數剛好都是7圈;在圍欄的四周,還安插有呈放射狀排列的木樁。圍欄和木樁,組成了「光芒四射」的圖案,考古人員乾脆稱之為「太陽墓」。在太陽墓中埋葬的全是男性,有一具未腐男性屍體(木乃伊)頭上所戴的氈帽上,還有用紅色絨線排列成的裝飾,所排列線條數也剛好是7條。

  類似的神奇的「7現象」,在樓蘭古城西南約175公裡的小河墓地上也發現過。小河墓地是1934年瑞典人貝格曼最早發掘的,特徵是墓上有許多樹林般的木樁。

  在女性墓葬旁邊,多插有多稜形或圓形木柱;男性墓葬旁邊,則插船槳形狀樁。學界分析,這些木樁代表生殖崇拜,圓樁象徵男性生殖器,槳狀樁則是女性生殖器的標誌。

  2000年後,新疆在對這片墓地進行全面考古發掘中發現,許多槳狀木柱子上,橫刻有7條平行的凹線。而在包裹屍體毛毯上的木製粗大別針上,則多刻有7道陰紋;包裹女屍的羊毛毯上,則縫有7條紅色的裝飾帶,每條都由7條紅色的羊毛絨線並排縫製在一起。

  古墓溝和小河墓地上的「7」有什麼寓意?一直是一個考古謎團,CCTV曾專門就此作過報導,將神秘的「7現象」展示給觀眾。但「7」到底代表什麼並沒有答案,惟一能肯定的是,「7」與生死概念關係密切,具有某種神秘意義。

相關焦點

  • 還原女媧造人的歷史真相
    在中華文明裡,創生神話的典型就是流傳於漢民族的女媧造人。當然,說起女媧大神,不得不提的還有她的補天功績,這在神話學中往往被稱為「再創造」神話。限於篇幅,本文只重點解讀「女媧造人 」神話,而關於「女媧補天」神話的解讀,將會在後文中呈現。
  • 統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21課《女媧造人》知識點
    二、故事背景課文是根據《風俗通》中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第二部分(第2—18段):寫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五、問題歸納1.本文第①段有什麼作用?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寫天地開闢後,沒有人類的世間顯得荒涼寂寞,為下文女媧造人作鋪墊。
  • 中國人喜歡的數字「七」?「七」到底有多神奇?
    農曆新年第一個月第七天為「人日」            ——與「女媧造人」的傳說有關?中國農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為「人日」。在新年的第7天,古人要吃用7種時鮮蔬菜做的「七寶羹」;製作類似小人形狀,時稱「人勝」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動之一是「登高」,此俗為何而來需再考,但「人往高處走」正代表「人日」裡的一種願望。「人日」即「人的節日」,古人將新年的第七天設為人日,在「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中或許能發現些秘密。
  • 《女媧造人》導學案
    女媧造人塑像學習重點:大膽、新奇、合理的想像。(2)女媧造人的原因是 ,她用了 和 方法來造人,為了人類能繁衍,她想出了一個 的辦法。彩繪女媧絹畫二、整體感知複述故事:請抓住課文的主要情節,用講故事的形式複述女媧造人的故事
  • 女媧造人話童年
    女媧造人的神話,是我們那個時代的童話!讀者會說作者牽強附會嗎?女媧造人,那不是神話。我們的童年,捏個泥人,是遊戲!捏泥人遊戲,是每天的拿手好戲!小男孩們的手藝,好像與生俱來,生而知之,信手拈來!現在的孩子,3歲入幼兒園。
  • 女媧造人背後的驚人真相
    Enki恩基,意為「地球之主」,他與恩利爾(Enlil)同為Anu的兒子,按西方人的視角解釋恩利爾像是天使,而恩基卻是魔鬼的角色。恩基的妹妹寧瑪(Ninmah)是醫學女神也是蛇形,這也是現代醫學標誌的由來(同為蛇形神又是兄妹,又與造人有關,這與伏羲和女媧如出一轍)。蘇美爾神話中恩基與寧瑪,實際上就是伏羲與女媧。
  • 捏土造人,用石補天,中華民族的女媧神話反映出什麼歷史?
    女媧,中國人一定不會對這位傳說中的女神感到陌生,在中華神話當中,是女媧創造了人類,其用泥土捏人,於是人類就出現了,不僅如此,女媧還拯救了人類世界。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
  • 中國的「女媧造人」傳說和基督教的「神造人」傳說,誰更靠譜?
    中國有女媧造人的傳說,而基督教有上帝用泥土造人的傳說。傳說往往由於年代久遠而難以找到證據或者蛛絲馬跡來證明是否真的發生過。比如中國的女媧造人之說,除了先秦時候的書籍《山海經》、《楚辭》,西漢的《淮南子·說林訓》,東漢的《風俗通》,北宋的《太平御覽》等書籍之外,就找不到任何其他的證據來證明女媧造人這個遠古的傳說。
  • 脫下神話的外衣,女媧造人的真相是什麼?人何以謂之人?
    女娃造人傳說女媧造人,用的材料是泥土,地點應該是在某河邊或者湖邊,小時候玩過泥巴的人都知道,只有溼土能捏著玩,所以必須接近水源,說不定女媧就是在黃河邊上造人的,因為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刨去哄騙小孩的神話成分和蠱惑世人的封建迷信。為什么女媧有精品不做而生產次品呢?為什么女媧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呢?——因為生的沒有死的快。
  • 新泰蓮花山女媧造人的傳說
    女媧娘娘隨後肩負起了造人的使命,可是寥廓大地一片蒼茫,究竟應該從哪裡著手呢? 女媧娘娘依據河圖陰陽五行生化之理向東而行,進入生發之境——山東(東方屬木, 主生發),再依據洛書九宮八卦化生萬物之理,找到九峰環抱狀似蓮花的生化之地——新泰蓮花山(蓮花山九峰環抱暗喻九宮:內藏卍符號雙螺旋結構是創造生命的基本密碼。蓮花暗喻連化:連續生化之意)。
  • 女媧「造人」、「補天」的神話與陰陽五行有什麼關係?(連載一)
    女媧女媧是上古時代的創世女神,她「摶土造人」、「鍊石補天」、建立了婚姻制度,因此又被成為」大地母親「、「大地之神」,也是「婚姻之神」、「生育之神」。女媧的神話傳說揭示了什麼樣的宇宙奧秘?又與陰陽五行有什麼關係呢?本篇以連載的形式,為你一一揭秘。東漢《風俗通義》中記載: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土造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索) 泥中,舉(甩)以為人。
  • 其中一個最神秘的數字,與眾多中外傳說有關,至今成為未解之謎
    在很多人看來,這只是一個巧合,但更多的人願意去探究這些數字。他們都認為,馬航事件本身與7號的能量密切相關。因此,從民俗學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以及世界各地的習俗都與數字7有關。中國農曆新年中的「人日」與7有關:中國傳統新年,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有不同的節日含義和習俗。
  • 情定三月三:伏羲女媧婚育之日,怎成古人擇偶佳期?
    又有《淮南子》記載:「越人以箴刺皮為龍文,所以為尊榮也。」這其實即是古越人對龍(蛇)圖騰的崇拜。在古籍中,伏羲、女媧的形象也和蛇有關,《文選》說:「伏羲鱗身,女媧蛇軀。」中國出土發現的歷代伏羲女媧像,一般都為人首蛇身男女二人,男女上身相擁,下尾盤曲相交。在出土的許多畫面中女媧手持圓規,而伏羲手持曲尺。
  • 「女媧造人」的緣起因何而來?
    女媧,是中華民族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創世女神」,與伏羲一起被稱為華夏人文始祖。而中華民族的人文初本中,中國最早的人類社會就是因「女媧」而來,這就是是中華人文流傳至今的「女媧造人」之說。「女媧摶黃土造人」的傳說,起始於東漢獻帝年間應劭所著的《風俗通》,載曰:「俗說天地開闢,為由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引繩人也。」這是「女媧造人」之說的最早出處。意思是時候開天闢地之處,地球上沒有人類,是女媧用水浸溼黃土,然後捏成了人。
  • 沉寂200多年,《伏羲女媧圖》在新疆古墓死而復生,訴說前世傳奇
    《伏羲女媧圖》造型奇特:日月星辰,相擁交媾《伏羲女媧圖》的畫面造型可謂相當大膽、獨特。它描繪了伏羲女媧相擁交媾的景象:兩人都是人首蛇身,上身相擁,下身交尾,側面相覷。伏羲左手高舉「規」,即丈量器具;女媧則右手手持「矩」,一種木工曲尺。
  • 我國出土的女媧伏羲圖,兩人手裡拿著圓規和曲尺,有什麼寓意?
    女媧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創世女神,曾留下《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相傳,女媧還發明和創立了婚姻制度,讓人類告別了落後、愚昧的「母系氏族社會」。近幾十年,全國各地相繼出土了許多女媧伏羲圖,比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境內出土了幾十幅畫在絲織品上的女媧伏羲圖,山東嘉祥武梁祠西壁上有許多漢代畫像石,裡邊有多幅女媧伏羲圖,另外,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方,也出土過不少漢代畫像石和畫像磚,上面都有女媧伏羲圖。隨著人們對這些文物的研究,對這兩位人文始祖的研究和了解也更加全面,有望解開許多圖騰崇拜的謎底。
  • 我們上課吧·南山原創課堂(第010例)|百花獎《女媧造人》優質課堂·自讀課文創新教讀設計
    (一)有效導入在浩渺的人類歷史星河中,閃耀著無數顆神話之星,這裡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無私,女媧鍊石補天的善良,精衛填海的悲壯,后羿射日的執著……這些熠熠生輝的神話傳說,劃破歷史長空,憬悟著我們對於天、地、人的原始探尋!
  • 女媧來自外星?我國傳說中的始祖女媧原型是什麼,為何人首蛇身
    女媧,是我我國神話故事中造人的始祖。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存在,卻和我們人類不一樣,因為她是人首蛇身。因此後來者就推測出了各種猜測,甚至於女媧來自外星,是個外星人的說法也有很多人接受。然而根據我的查閱,發現女媧的原型和起源來自以下幾點。女媧的原型和起源是什麼?
  • 甲骨文裡藏著秘密,有關人類起源,古人或知道外星生物造人真相?
    從這些古老的甲骨上,許多中華兒女都得到了許多珍貴的信息,例如伏羲創造的八卦圖、女媧神話等等。 在古代人眼中,人與世界萬物皆由遠古神盤古、女媧、伏羲創造,生產生活也與神分不開,所以無論大災小病,都要向神尋求祝福。
  • 逢「九」談吉祥數字與數字迷信
    例如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 第21卷 第01期 曹容著文指出:"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數字文化,數字蘊含的文化信息鮮明地體現了該民族文化的心理、傳統習俗與特色。本文將從中西數字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吉祥數字和禁忌數字入手,探討其在漢、英兩種語言中所體現出的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審美觀等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