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雅罵」,是區分於俗罵的一種說法。俗罵的特點很明顯:出口成髒,令人聽了耳朵不悅。雅罵的特點也很明顯:內容不帶一個髒字、文化內涵豐富、引經據典、乍一聽文字還挺優美,但話裡的意思是半點都不客氣,讓人想反駁都難找到旗鼓相當的詞彙。
今天要說的就是「文化人」杜甫的一句雅罵。杜甫,又稱杜子美,和李白並稱「李杜」,一生漂泊坎坷,胸懷國事。不過杜甫憂國憂民的同時也密切關注唐朝的文壇動向,當時,唐朝的文壇出現了一種讓杜甫感到匪夷所思的情況:
很多後生挽起袖子罵前人的詩句寫得太差,罵得非常難聽。他們也不是罵像屈原、宋玉等所處時代和唐朝隔得比較遠的詩人,而是罵庾信(南北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文學史上繼往開來的人物)、「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等人。
這些人都是唐朝詩歌文化興盛的奠基者,沒有他們,恐怕就沒有我們現在讀到的「唐詩三百首」。但在杜甫所處的時代,文壇上的後起之秀中開始流行一種論調,他們認為這些人的成就都很一般,他們「好古遺近」,開始全盤否定唐朝之前的「六朝文學」。
杜甫實在看不下去,他認為,學習詩的過程中確實應該看到古人的優點,但也不能走到極端的角落,把古人捧得太高,而把今人不當回事。再說了,這些後輩才子的成就,沒有一個趕得上庾信等人,他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指責前人,實在荒謬。
於是杜甫含蓄地罵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句話經常被後人引用,出自杜甫的《戲為六絕句》。杜甫為了批評當時文壇的歪風,特意寫了六首詩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一句出自其中的第2首: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裡的「王楊盧駱」當然就是指「初唐四傑」,杜甫在詩裡先表達了這4個人的成就是現在那些輕薄文人趕不上的,然後話鋒一轉,加上後面那句,變成了罵人的典故。
所謂「爾曹」,看著文雅深奧,其實就是「你們」的意思,但這裡的「爾曹」跟《神童詩》裡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不是一個概念,在這裡它表達的語氣要激烈很多,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你們這些不知好歹的傢伙」、「你們這些輕薄守舊的後輩」。
連四傑的文章你們都覺得差勁,可見你們守舊狂妄自大到了什麼地步。我杜甫在這裡告訴你們:當你輩的一切都化為了灰土、死成了渣渣、被歷史的長河淹沒了聲名時,四傑的地位依然像奔騰不息的江河一樣永恆穩固,他們萬古流芳,而你們會被後人鄙視甚至遺忘!
雖然一開始杜甫只是批判文壇的歪風邪氣,但後來他這句罵人最狠的話卻被廣泛應用到各種領域,如果看到自以為是的人去批判那些真正做出了大貢獻的人、或者他們得意忘形處處標榜自己勝過真正有本事的人時,這句話就能派上用場。杜甫的「雅罵」,古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