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手機的時候看到一個網友的帖子說:&34;其實這位老師的話不無道理,之前在高中的時候自己老師也這樣說過,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就會培養怎樣的孩子,甚至孩子到大學了,大家也還沒有洗掉家庭教育這層濾鏡,甚至有的時候體現得更明顯。
我們很多新手媽媽其實都是不太熟悉育兒的,更不知道如何培養才可以使得孩子更優秀,那麼我們到底如何做才可以使得孩子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學校教育助力呢,進而使得孩子成為學校教育的佼佼者脫穎而出。
孩子的家庭教育問題永遠是我們無數學者和家長都探討的一個問題。
根據社會學理論:孩子在家庭中學到的知識是80%,在學校中學習到的是20%,只有家庭中的80%做好了,那麼孩子在學校中才可以很好地吸收剩餘的20%,否則只是空談,那麼我們家長到底該如何教育呢?
今天將根據我國著名學者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觀以及國內外家庭教育的最新研究綜合來說一說,在家庭教育中
1、一個鼓勵式和進取式的家庭氛圍很重要
孩子從生下來,家庭的教育是最先開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如果最開始就採取鼓勵式和進取式的教育,對孩子少批評多鼓勵,當然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要及時地進行說明,同時隨時隨地以身作則,給孩子在心理和環境上都營造一種進取的心態。讓孩子從小懂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一些東西,這樣孩子在學校中也會懂得進取。
2、家長要堅持做到&34;
什麼是雙減雙增呢?雙減指的是給孩子合理減壓,同時給孩子減輕對學習對生活對未知事物的恐懼,雙教指的是我們家長要教會孩子通過掌握方法去認識學習認識世界,掌握科學的方法論最重要,其次要教會孩子幸福的生活。做好這四點也不容易,但只要我們家長堅持按照這四個方向去做,培養出來的一定是一個理性的自己會做事的也很會生活的幸福而聰明的孩子。
3、家長的&34;要大,在關鍵的決定或事情上讓孩子發表意見參與討論
在一些家庭會議上,我們家長可以適當地也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讓孩子也參與進去,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並且父母也很重視自己的意見,這對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看問題的角度非常重要,否則孩子從小沒有培養自己做決定的習慣,未來在自己的很多事情上也難以決策。
著名幼教專家吉勝梅老師說:「翻開好故事,讀出好品德。對孩子來說,一本好故事,就是一個好老師,好夥伴。」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這套《幼兒習慣培養繪本》共40冊,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0-3歲是寶寶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每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導和幫助,小寶寶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父母早期養育花了多少心思,慢慢長大就會凸顯出來。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重視起來,幫助寶寶做個自立、講衛生、超棒棒的寶寶,孩子成功教育從點擊下方開始。
4、家長的&34;很重要
家庭教育講究的是家長與孩子的一種相互教育,而不是單方面的家長教育孩子,或者讓孩子單獨做某些事情,這樣的家庭教育可能是沒有作用的。我們家長在下班後或者閒餘時間應該多和孩子做一些親子遊戲或活動,不要一直讓孩子做什麼,做完了我們檢查,我們在旁邊刷手機,這樣對孩子的作業期望值以及孩子專注力都有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只有把時間也隨著孩子的努力投入進去了,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並且在關鍵的時刻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這樣才可以教育出一位優秀的寶寶。
因此,綜上來說,根據著名的社會學八二定律,孩子在家庭中學習到的知識是80%左右,在學校中孩子只學習到20%的內容,因此對孩子當前及未來的發展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在任何環境中以及接受了任何教育都無法換掉的濾鏡,我們家長應該做的是如何使得孩子自帶的這層濾鏡成為孩子未來走向社會的一張耀眼的名片,讓孩子的光芒發揮到極致,成為我們眼中最優秀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