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有多可怕?明明為孩子驕傲,話一出口全是貶低

2020-09-07 溫柔虎爸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中國有這麼一種父母,無論自家孩子多優秀,永遠都得不到他們的誇獎。前一秒還在別人面前為自家孩子驕傲,到了孩子身邊卻總是板著一張臉,總是不斷的貶低孩子,孩子似乎怎麼做都不對。這樣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

明明為孩子驕傲,話一說出口全是貶低,&34;父母對孩子影響很大


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有多可怕?最近很火的一部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媽媽就是這一類型的父母。齊明月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不但長得漂亮,成績還優異,可這樣的孩子卻一直得不到媽媽的一句誇獎。


在一次家長會上,齊明月考了全班第二,齊媽媽侃侃而談,為女兒優異的成績感到驕傲,可一旦和女兒相處,那份驕傲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明明為孩子驕傲,話一出口全是貶低:&34;這是齊媽媽對女兒的評價,沒有一句鼓勵與誇獎。

媽媽的話就像一盆冷水,讓她的心情跌落到了谷底,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難過。更讓人無奈的是,在這樣&34;媽媽的影響下,齊明月也變成了一個和媽媽類似的人,為人處世不考慮他人感受。


分析


像齊媽媽這樣的父母生活中並不少見,仿佛孩子做什麼都是不對的,孩子永遠也得不到他們的誇獎。即使內心想誇獎,要說出的話在肚子裡繞了一圈變成了傷人的刀子,他們還美其名曰:這是為孩子好,怕孩子驕傲。這真是為了孩子好嗎?真心誇獎孩子一句就那麼難嗎?不知道有多少孩子的自信在家長的&34;下被碾碎了,甚至長大之後活了當初最厭惡的模樣,和父母當年如出一轍。

&34;父母經常貶低孩子對孩子影響多大?


1.容易自卑

有的家長無論孩子做什麼,都喜歡打擊、否定孩子,剛開始孩子也許會認為自己只是某些方面做得不好,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父母的誇獎。可久而久之,無論怎麼努力得到的永遠都是挖苦、打擊,孩子會漸漸失去動力,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我是不是真的很差,做什麼都不行?一旦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證明已經受到影響了,容易缺乏自卑。其實根本就沒什麼什麼都做不好的孩子,有的是一直否定孩子的父母。

2. 親子關係緊張

經常打擊孩子,會讓孩子對父母反感,排斥與父母交流,親子之間產生距離感。父母大多希望孩子與自己可以無話不談,既可以做家人又能夠做好朋友,這是理想的相處方式。可如果父母不改掉&34;的習慣,只會用一些刺耳的語言和孩子交流,最終會讓親子關係降到冰點。日後若是孩子不孝,也是自食其果。

3. 會變得和父母一樣

成長中最讓人絕望的莫過於一步一步變成了當初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孩子雖然不喜歡父母&34;,可他們根本就沒有選擇的權利,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或多或少都會帶上父母的影子。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在與他人相處中,就有可能喜歡挖苦、打擊他人。試問,生活中誰會喜歡這樣的人呢?因為&34;,一個真心朋友都交不到,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今日互動話題:你是這種類型的父母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別忽視原生家庭的影響
    :對孩子抱著高出常人的期待,但是卻對孩子的優點視若無睹;明明內心以孩子為豪,卻總也說不出誇獎的話;喜歡替孩子做決定,「為你好」永遠不過時;不管孩子多大,永遠不給孩子留面子。父母不會好好說話,並不是說父母總是歇斯底裡(當然也有),而是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沒有和孩子保持平視的視角。
  • 8歲女孩被批評後離家:父母好好說話,才是一個家最好的風水
    媽媽出門轉一圈回來時,留了一張字條,女兒已經離家出走。媽媽馬上報警,幸運的是,5個小時後被女孩找到。媽媽後悔,不應該那麼粗暴對孩子。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傷人的話也必然傷自己。沒人知道,當父母對孩子說狠話時,內心有多無奈和恐懼。很多人指責,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太差。真的是這樣嗎?
  • 說話是一門藝術——家庭的悲劇,從不會「好好說話」開始
    ,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都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點,或許能對父母多一些耐心和寬容,少一些抱怨和冷漠。
  • 小孩子說話能有多難聽?成功的教育,是培養好好說話的娃
    不過,孩子的行為和講話方式二哥和二嫂卻不以為然,他們依然用慈祥的目光看著他,甚至還一個勁的說:"現在的孩子懂得真多"。但家裡的其他人也都能感受到,這孩子每一句話都帶著諷刺挖苦的意思,小小年紀也總是用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
  • 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兇是「不好好說話」
    看到別人的孩子為大家做早餐,宋丹丹會說:「我生了一個廢物,啥都不會幹,你看看人家。」要知道有些話是無論如何,什麼時候都不能說出口的。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 心理學:父母總是貶低孩子,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大多數無能又自卑的父母,常常喜歡批評貶低孩子,挑剔他的毛病,不斷攻擊他,很少會肯定他,稱讚他,要麼就喜歡將自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而且每一次比較,自家孩子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個,還被貶得一無是處。
  •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
    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早就告訴過你了,你非不聽我們都是為了你好!現場一位為人母的女星當即表示:「我這輩子應該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可為人父母,誰又沒吃過這顆後悔藥?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因為傷痕是看得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好好說話,是每個父母的必修課。
  • 《以家人之名》的齊媽媽,是全網孩子的心理陰影,貶損教育多可怕
    打開彈幕你會發現,大家對齊媽媽的評價出奇得一致:「感覺這就是我媽」、「太真實了」、「和我媽嫌棄我的樣子簡直一模一樣」……沒錯,齊媽媽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貶損。說好聽點是刀子嘴豆腐心,說不好聽就是不會好好說話、情商低、對孩子控制欲太強。
  • 孩子沉默寡言說話不清楚,父母從小這樣和孩子說話令人擔心
    「這孩子就是個悶葫蘆,見誰都不會說個話,打個招呼還得我教,這性格祖傳的,和他爸他爺爺一模一樣」「說話慢,一個字也聽不清,別人欺負他就知道哭,一點也不爭氣」從幼兒啟蒙的語言環境來講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讓孩子自信心備受打擊。2、不給孩子說話機會,有些父母對孩子照看過分精細,總是在孩子表達需求之前,就滿足了孩子的種種要求。讓孩子失去了一次說話的機會。使得孩子養成不愛說話的壞習慣。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尤其是成長中的孩子,尚處於不斷尋找自我認同的心理未成熟階段,很容易因為這樣的打擊變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後不願與人溝通,甚至疏遠父母。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 好好說話,是為人父母最基本的善良
    有人說,摧毀一個孩子,從不好好說話開始。貶損他,打擊他,否定他,這些語言會像釘子一樣,用穿透歲月的力量,釘在他的生命裡,終其一生,無法擺脫。好好說話,是父母對孩子最基本的善良。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以愛為外衣,裹挾著惡毒的話語,化成無形利劍,直直刺向孩子敞開的心扉,還洋洋自得「我是為你好」。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罵」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 中國人的家庭矛盾,多數都源自於「不會好好說話」!
    這就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做法,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卻是打擊、挖苦和諷刺。這樣的父母在中國有很多,他們不是不想為孩子好,只是錯以為說點讓孩子大受刺激的話,就可以讓孩子變得上進。許多夫妻在一起時間久了,耐心被消磨,對另一半即使是出於好意,說話時也不顧忌對方的感受。話到嘴邊就變成了指責和抱怨,久而久之,家庭生活便出現危機和裂縫。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話說: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後,他們有吵不完的架。不好好說話,是扼殺親密關係的「元兇」。夫妻之間的隔閡、爭吵、冷戰,大多都是「不會好好說話」造成的。
  • 父母和孩子的各自固執:好好說話和好好傾聽,很重要,要學會溝通
    在孩子成年以後,如何和孩子好好相處,可能很多父母都會焦慮。大家都是愛孩子的,但孩子總是不聽話,總是自說自話,辜負自己的一番苦心。父母在這個時候,總會把問題歸結到孩子身上,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聽話了,卻忽略了自己有沒有好好說話,是不是端著家長的架子去責罵而不是溝通。
  • 中國式「不好好說話」,主力軍居然是……
    文 | 賈雨欣 李紫晴 辛雙宏 謝心閒 馮子行本文轉載自澎湃新聞旗下微信公眾號「湃客工坊」(ID:thesparker),原文首發於2020年7月14日,標題為《明明是最親近的人,話為什麼說得如此難聽? | 有數》,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他的父母總是慈祥地看著他,還驕傲地說,現在的孩子,懂得真多啊。不會好好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輸了。一個孩子,如果他的父母從來不好好說話,那麼孩子內心的「猛獸」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兇猛。,不亂發脾氣,說話謙和有禮,卻總是忘了觀察別人家的父母,是如何與孩子交流的。
  • 父母的說話方式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不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讓身邊的人充滿尷尬和不滿,常常惹人嫌。一個人的人生運勢來自於口中說出的話,不會說話的孩子,以後可能會離成功更遠。然而,即便她很謹慎,可是在說話的方式上,還是複製了父母的模式,有時候明明很好的氛圍,她的內心也是善意的想法,可是話一出口就變得讓人難以接受。
  • 最成功的教育,是養出一個好好說話的孩子
    席間小外甥除了攻擊我們,還會嘲笑化妝的女性,說什麼「卸了妝會不會嚇到自己」;嘲笑用低端手機的親戚,「我淘汰的手機都比你這個高級」。 他的父母總是慈祥地看著他,還驕傲地說,現在的孩子,懂得真多啊。 那天從見到小外甥起,他說的幾乎每一句話都是帶著諷刺挖苦的意味。
  • 好好說話,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
    ,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父母一定要學會好好說話,讓這把「利刃」永不出鞘。,內心極度自卑,很有可能一輩子碌碌無為。假如,父母能夠尊重孩子,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聲音,冷靜下來好好跟孩子說話,多少孩子童年的誤解與創傷,都會在和風細雨的話語中,被一一治癒。
  • 「孩子,媽媽都是為你好」:操控型父母,有多可怕
    ——「孩子,媽媽都是為你好啊!」 以前我覺得父母做的一切,我都應該珍惜。今天我們反向思考一下,父母為我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我們好嗎? 在電視劇中,月亮的媽媽一直很強勢,在月亮小的時候,就嚴格管理她的生活和學習。在媽媽的高壓之下,月亮變得很乖,在家沒什麼話語權,甚至吃飯時都不會點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