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中那個清醒的小男孩,太讓人心疼了

2020-12-20 哩哩影視談

電影中的譯名迦百農是聖經中的一處地名,宣傳耶穌最開始傳道的時候就遷居於此地,發生了不少的神跡

為了讓觀眾認識的現實的殘酷,電影中男主挨打的鏡頭並非群眾演員,而是真的難民扮演的

電影中男主角贊恩不是職業演員,而是一個十二歲的敘利亞難民,被發現的時候連字都不會寫

該片的拍攝這部電影黎巴嫩本土導演拉比花三年世界走遍黎巴嫩大街小巷收集電影素材,拍攝了500個小時的素材,拍了6個月,剪輯了兩年從而製作出來。

拍攝中的演員選用有類似生活經歷但沒有專業演技的群眾演員,真實而且客觀的展現出來黎巴嫩境內難民的生活狀態。導演在搜索素材的時候發現這些邊緣化孩子沒有身份證,遭遇不公平,他們因為戰爭,衝突,政府的決定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問卷調查黎巴嫩各個艱苦的地方的孩子,「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開心嗎?」99%的孩子回答「不開心,他們甚至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不明白為什麼來到這裡 。導演在電影中的體現是,贊恩曾經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被愛的,是接受懲罰的。」

《何以為家》完成製作後,黎巴嫩政府曾百般阻撓影片的上映,

最終影片在去年的坎城電影節艱難公映後,引發西方世界的強烈反響,之後還獲得了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那就是影片的男一號小演員,2004年出生在敘利亞,後來因為戰亂以難民身份在黎巴嫩首都住了8年,不過扎因的父母對他很照顧。拍攝《何以為家》期間,他12歲,也不識字。影片上映後,扎因的演技獲得廣泛認可,最終挪威政府決定接納他全家。如今15歲的贊恩,正在當地的學校接受教育。

尤納斯是小女孩,一歲半,拍完電影就被遣返了,不知道她們一家被遣返以後的生活什麼樣

除了導演自己扮演的男主角的律師之外,其他所有片中的角色均不是專業的演員,而是在黎巴嫩街上找的普通百姓,是的,所有。他們大多是真實居住在電影中俯拍的那一大片貧民窟裡的難民,甚至連審核案件的法官也都是真實的法官。對於這些非專業演員來說,電影中的一切從來都不是虛構的故事,而是每天都發生在身邊的真實寫照

電影中妹妹被強行帶走的那場戲,採訪中了解到「房東的兒行帶走了這個剛滿11歲的少女,贊恩哭著追出去。在原先的劇本當中,贊恩很快就停了下來,但實際拍攝時,小演員一直跟著摩託著在跑,他試圖抓住妹妹的手,直到真的再也抓不到了,他不是在演,他是真的不希望她走。那一刻我們決定跟看他跑,他跑了有足足15分鐘,我們一群人就扛著攝影機跟了15分鐘。」

如今,贊恩在哈默菲斯特的教室裡,他和幾位年輕的學生以及難民在一起學習挪威語,這對於跟.上挪威學校的學習進度至關重要。在學校,贊恩和他的電影成了全班的焦點。很快,贊恩的同學們都要去當地的電影院看電影,並且知道他們班上有一個電影明星。在採訪中,贊恩的老師表現得非常可愛,他說:這是我們班裡第一次有個電影明星,我還不是了解這個電影,但是我相當期待。」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何以為家》是真實故事嗎?這部電影到底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
    《何以為家》是一部非常沉重的電影,這部電影入圍了奧斯卡名單被很多影迷都視為是一部好的影片,但電影內容卻讓人感到非常壓抑沉悶。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3歲小男孩對原生家庭的控訴,在電影的宣傳海報中就能夠看到「我要控訴我的父母」這幾個字,因為是現實題材的電影,所以大家都很好奇《何以為家》是真實故事嗎,這部電影到底講述了什麼樣的故事呢?
  • 影片《何以為家》分析
    電影,《何以為家》中的主要人物有男主角贊恩、母親蘇阿德、父親塞利姆、妹妹薩哈、偷渡的單身母親拉希爾、嬰兒約納斯他們的性格特點為贊恩是一個不甘於現狀充滿保護欲的男孩被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大人、而他的父親和母親是有著悲慘的過去被時間固化思想的守舊者和對於生活無可奈何的順從者
  • 《何以為家》成「眼淚收割機」,竟然是因為他?
    娜丁·拉巴基在《何以為家》拍攝現場指導贊恩正是這份與角色的契合,毫無表演經驗的贊恩·阿爾·拉菲亞在《何以為家》貢獻了感人至深的表演。觀眾可以在贊恩這個角色中看到生活所迫的早熟與孩子特有的天真,感受到那種毫無出路的絕望。
  • 《何以為家》:兩條主線,講述兩極父母
    導讀:還記得那個眼裡沒有光的男孩嗎?那個將父母告上法庭的12歲男孩——贊恩《何以為家》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才被稱之為「殺出重圍的一匹黑馬」?甚至是在上映了19天後影片的票房就已經高達3億。《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導演娜丁 拉巴執導。值得我們了解的是,這部電影的主角並不是明星,而是一名來自敘利亞的難民——一個12歲的小男孩贊恩。之所以選用現實生活中的素人飾演這部電影的主角,我們可以了解到,其實導演娜丁本身的經歷就和贊恩不差上下。
  • 《何以為家》主角小男孩帶來的驚豔和震撼,值得每個人去體會
    很久前看的《何以為家》,一直沒寫,現在有點兒脫離當時的狀態,不過當時看完的時候,真的是一直在哭,那種細膩的痛苦戳心戳肺,尤其是片尾一出來,情緒根本無法控制淚腺直接全面崩掉,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正有許多人過著電影裡那樣你無法想像的生活,提心弔膽,擔驚受怕,落魄絕望沒有曙光, 生活只是一種壓迫
  • 願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影評《何以為家》
    在這個戰爭頻發,難民遍地的土地上,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孩子們又該何去何從?電影《何以為家》由黎巴嫩籍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在這之前她還有兩部長篇《焦糖》和《吾等何處去》,評分都還不錯,算是小有名氣。《何以為家》原名《迦百農》,「迦百農」在拉丁語中意為「混亂無序之地」,與影片戰爭背景相暗合。
  • 《何以為家》過於真實,贊恩最後的笑真是令人心酸又感動
    記得是五月下旬看了電影《何以為家》, 群裡有人提了一嘴這個就看了, 就恰巧而已,這電影看得我不知道怎麼形容,反正就是喘不過氣壓抑的很,有的鏡頭想哭但又哭不出來,直到最後一個鏡頭,也是全集唯一的笑容時,真的忍不住了,稍微平復心情後,屏幕又顯示,贊恩演繹的就是自己曾經經歷的大部分,就更壓抑了
  • 何以為家影評 電影評價解讀什麼是健康親子關係
    何以為家影評 電影評價解讀什麼是健康親子關係  在《復仇者聯盟4》不斷刷新票房紀錄,幾乎沒給其他電影留下什麼生存空間時,一匹「黑馬」卻悄然誕生,這就是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推薦閱讀《何以為家》影評  這部原本幾乎沒有人看好的小語種電影,在「復聯4」的強勢排片之下,憑藉好口碑從狹小的夾縫中脫穎而出,成為廣州市場「五一檔」的最大黑馬。該片去年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近日在國內上映後引起熱議,由影片故事所延伸出來的親子教育探討,在朋友圈頻繁「刷屏」。
  • 影評丨《何以為家》,你的平平無奇可能是別人的奢望
    影片預告片裡最震撼的,是一個小男孩把父母告上了法庭。法庭上法官問小男孩,為什麼要狀告父母。小男孩說:他們為什麼要生下我。《何以為家》就是這樣一個壓抑、現實的影片。男主贊恩的家庭在難民聚集的社區,一個樓房裡。可房子內部陰暗、狹小,還遠遠不及房子外觀來的漂亮。僅僅12歲的贊恩在阿薩德的雜貨店裡打工。下班時間到的時候,他看到其他孩子坐著彩色的校車,快樂地跑回家。仿佛此刻贊恩跟他們並不是同一個年紀。
  • 《何以為家》,小國別電影的逆襲魔法
    風景獨好五一檔冠亞軍《復聯4》和《何以為家》,各站一頭打開了商業與藝術電影的兩片天空。其實,去年的奧斯卡,黎巴嫩電影《羞辱》就已經引起廣泛關注。電影用平民的視角,把黎巴嫩的國家歷史融進了兩個男人的拌嘴中,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而今年的《何以為家》,通過差異化觀影策略打造了五一檔的口碑高峰。
  • 當人只剩用盡全力去絕望時候《何以為家》影評
    在這種困局之下,一部名不見經傳的《何以為家》突出重圍,創造了一系列的奇蹟。在諸多當紅流量的超英圍合之下,《何以為家》依然創造了首周票房破億的成績,顯然,一部藝術片能在堪稱教科書級成功的商業片面前斬獲這樣的市場成績,而且還是一部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陌生的難民電影,堪稱奇蹟。
  • 我想有個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 天下之大《何以為家》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想有個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 天下之大《何以為家》 一對兄妹因為家裡太窮養活不了他們, 所以計劃離開家自己到外面闖蕩。一個小女孩被嫁給了年齡比她大很多的男人, 結果女孩不幸死了。一個女人離開了像監獄一樣的棲身之所後不得已剪掉了頭髮。
  • 影評《何以為家》:幸福並非理所當然
    一個12歲的男孩將生身父母告上法庭,罪名是:他們生下了我!這是一種怎樣的絕望與悲傷?!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拍攝的影片《何以為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壓抑的故事。只不過,每天他都是滿懷仇恨地回到他的那個家。如果不是特別聰慧,贊恩對於家的「憎恨」或許也僅僅停留於此。如同他後來在法庭上說的那樣:在煎熬中慢慢長大,等待著長大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然而,這個敏感而憂鬱的少年,卻在無望的生活中,幡然意識到:他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
  • 中國版《何以為家》:13歲女孩看上去僅8歲,冬天3度穿涼拖
    《何以為家》是國外的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從小奔波忙碌求生的經歷,他看似有家,但心裡的家不知道在何處,他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這個視頻一開頭,拍攝者就在路邊遇到了一對姐弟。只見姐姐穿著短袖,背著弟弟走在二級公路旁。弟弟只有2、3歲的樣子,穿著棉襖,帶著毛帽,和姐姐的短袖對比鮮明。
  • 五一檔黑馬《何以為家》讓更多觀眾感受好電影的力量
    同檔電影中,《何以為家》(音譯《迦百農》)突出重圍脫穎而出,貓眼評分9.4,淘票票評分9.1,豆瓣評分8.9,評分和上座率均超《復聯4》。小長假四天票房連續逆跌,總票房突破1.5億,長時間佔據微博熱搜,可謂今年五一檔當之無愧的黑馬。
  • 影評|今日分享《何以為家》觸碰心靈深處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部豆瓣9.1分的影片《何以為家》,這個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影片以兩條故事線展開,一條是鏡頭前將父母告上法庭的12歲男孩贊恩,一條是從衣索比亞偷渡進入黎巴嫩的單親媽媽,他們偶然之間的相遇,也間接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下面文案君帶大家一起來重溫一下這部影片。
  • 《何以為家》:坎城影星,和被遺忘的敘利亞孩子
    2015年,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在籌備電影《何以為家》(原名《迦百農》)時,在貝魯特的貧民窟找到了贊恩,並選定他出演電影的同名主角。2018年,《何以為家》在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中入圍了金棕櫚獎的評選,獲得了評審團獎,並已在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院線上映。
  • 電影《何以為家》的英文名字Capernaum是什麼意思?
    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同時入圍2018年坎城電影節最佳電影和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IMDb評分也高達8.5分。電影名字在中國大陸被翻譯為《何以為家》,然而原版的名字卻是《Capernaum》,這究竟是為什麼?
  • 盤點2019年評分最高的十部外語電影 第一名真是讓人心疼
    2019年,外語電影湧現出很多高分電影,而唯一一部超過9分的電影,竟然是一名12歲男孩演繹的電影,看過之後無不動容,無不讓人心痛至極。《何以為家》9.1分影片是黎巴嫩女導演拉巴基拍攝的電影,講述一個12歲的男孩,狀告親生父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