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得心應手,看看他的人生經歷就知道了

2020-12-11 煮史

因為一部《三國演義》,羅貫中可以說是圈粉無數。

今天,我們就來仔細研究一下:為什麼羅貫中寫《三國演義》那麼得心應手?

首先,我們看看羅貫中所處的時代,他的生卒年分別是約1330年和約1400年,好了,我們知道他生活在元末明初這段時間。元末明初,這就是第一個原因:動亂。《三國演義》所寫的時代和羅貫中所處的時代都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所以羅貫中對三國這段歷史有著比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更深的體會,他對關於三國的歷史記載也有著更深刻的理解,這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所無法擁有的能力,這就像90後、00後無法理解五、六十年代的人的生活狀況。

元末農民起義

第二,我們要看羅貫中個人的人生經歷,仔細翻閱羅貫中的資料,我們不難發現,此人並不是一個「湖海散人」,至少早期不是,一些記載中對他有過這樣四個字的描述——「有志圖王」。具體來說,羅貫中曾經在張士誠的手下做過事,他還建議張士誠聯合陳友諒、朱元璋等起義軍共同推翻元朝,只可惜張士誠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另外,據說羅貫中還參加過劉福通領導的起義,不過沒什麼確鑿的證據,但是,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推斷,羅貫中早年並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是參加過許多政治活動的,所謂湖海散人只適合他晚年的生活。這樣一來,我們看到:羅貫中在群雄逐鹿的過程中並不只是一個看客,而是一個參與者,這就很好地解釋了羅貫中為什麼能夠很清楚的寫出三國時代每股勢力的發展過程以及為什麼他的思路那樣的清晰。

羅貫中

這樣一來,羅貫中成就這麼一部優秀的章回體小說就合情合理了。另外,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歷代文人的著作多與其自身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就拿四大名著其餘的三部來說,首先說施耐庵的《水滸傳》,施耐庵較羅貫中年長二三十歲,與羅貫中屬於同一時代的人物,於是他寫的《水滸傳》也是一個動亂的故事。

再說吳承恩的《西遊記》,吳承恩生活在明朝的和平時期,但是他一生卻也過得十分坎坷:首先是家庭貧困,這可是硬傷,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其一生悲催命運的根本所在;其二,他仕途不順,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出任長興縣丞,後又因官場險惡辭去了官職,貧老以終。我們知道,在和平年代,有些話是不能明著說的,非要說就必須把自己的意思暗藏在一些描寫鬼神之類的神話小說中(比如《聊齋志異》),而我們又知道,《西遊記》表面上寫的是鬼怪,實則暗諷了官場的黑暗,這樣一來,你應該明白了吧?

吳承恩

最後一個是《紅樓夢》,曹雪芹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寫《紅樓夢》的動機很多人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另外一層意思是:不要抱怨你所處的時代,歷史讓我們明白,不論你身處哪個時代,只要你珍惜你所經歷過的,你就一定能創造出出屬於自己的傳奇。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羅貫中
    今天和你分享的這本書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它取材自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歷史,這段歷史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也很有分量。像孫權勸學、誡子書,出師表、觀滄海,龜雖壽等課文都跟三國有關。《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他生於商人之家,他的父親以販賣絲綢為生。
  • 羅貫中《三國演義》足足虛構了一百多個人物,哪些出乎我們意料?
    咱們都知道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七分真三分假,算是同人逼死官方的典範了。雖然大致的歷史走向沒問題,但羅老先生本著「尊劉抑曹」的原則對劉備集團的文官武將們進行了極大的美化,像關二爺的溫酒斬華雄(那是人孫堅幹的)、斬顏良誅文丑、千裡走單騎;諸葛丞相的火燒博望、火燒樊城、智激周瑜、借東風等等。總之就是一句話:蜀漢的爺們最優秀!
  • 《三國演義》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是拉大旗?羅貫中寫了族譜!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演義》這個宇宙中的劉備,是當今天子漢獻帝的皇叔,亦被稱作劉皇叔。注意:本文討論的劉備,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而不是真實歷史中的劉備劉備畫像後人在討論《三國演義》中劉備皇叔這個稱號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劉備在拉大旗作虎皮,因為中山靖王劉勝一共生了120多個兒子,劉備是這120人中的哪一個的後代隨便編一個就好
  •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可以提升周瑜的形象?
    但當我們在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會發現,書中的周瑜是一個善妒的性格,在臨死之前甚至都要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那為什麼要說《三國演義》其實提升了這樣一位人物的形象呢?《三國演義》動畫版: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時期的羅貫中。
  •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算不算爛尾?
    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塑造了四百多個人物形象,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外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也誕生了很多我們熟悉的典故,比如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張飛「威震長坂橋」、趙雲「單騎救幼主」
  • 你家孩子真的讀懂《三國演義》了嗎?
    02三國演義的作者情況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這本書既然寫得這麼好,那麼它就需要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去對所有的材料進行編寫、虛構和再加工,那麼這個才華橫溢的作家,他是誰呢?我們看《三國演義》,這個書脊上都寫著,作者叫羅貫中。
  • 羅貫中《三國演義》人物命名拾趣
    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為何《三國演義》裡的人物全部都是單名?大凡讀過《後漢書》與《三國志》的人都知道東漢、三國時期的人物絕大多數都是單名,此之前朝(周秦、西漢),單名使用的頻率更高。東漢從光武帝劉秀到漢獻帝劉協13帝全系單名,他們是劉秀、劉莊、劉怛、劉肇、劉隆、劉祜、劉保、劉炳、劉纘、劉志、劉宏、劉辯、劉協。
  • 《水滸傳》裡經常吃牛肉,《三國演義》為什麼很少提?
    反觀《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個典型的學術派,尤其喜歡用腦。羅貫中身處元末明初的亂世,早年是張士誠府中的謀士,曾經多次參與戰爭決策。他認為戰爭的勝負主要取決於時局與智謀而非個人的勇武。而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描寫的人物形象,重點是要突出其有謀略的,所借用的道具就不能是牛肉了。因此才有諸葛亮的羽扇綸巾,龐統的小扇子扇來扇去,關羽捧著部《春秋》在讀啊讀的。
  • 羅貫中:多虧有我
    那麼,為什麼關羽既被作為一個神將,被人們祈求平安,又被商人作為「武財神」,祈求來年財源廣進呢?這就要從《三國演義》和後代皇帝的追封說起。《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情比金堅。關羽曾經迫不得已短暫投降曹操,但他絲毫不為美人和金銀財寶所打動。然而,當曹操要送他赤兔馬時,他卻行大禮表示感謝。
  • 羅貫中心目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南陽在哪裡?
    (二)羅貫中心目中的諸葛亮躬耕地總結歸納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六、三十八、四十、四十一等章回中的觀點,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寫到,諸葛亮曾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相當現在的省)投靠劉景升,安家在襄陽縣這個地方。
  • 羅貫中誕辰700周年祭祀大典暨首屆羅學研討會舉行
    多位專家、學者齊聚東平探討「羅學」的發展,呼籲擴大「羅學」影響力,並認為羅貫中為山東東平人。  28日上午9時,在羅貫中紀念館內,一聲「啟戶」後,祭祀大典在《三國演義》主題曲的背影音樂中進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慷慨激昂的《三國演義》開篇詞響徹全場。
  • 《三國演義》中10句經典名言,句句拔高你的人生境界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羅貫中,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中10句經典名言,句句拔高你的人生境界。1. 既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上記載,周瑜臨死對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意謂老天既生了我周瑜,為何又生下諸葛亮。後泛指怨天不該生了自己的強勁對手。2. 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出自《三國演義·第八回》。招攬賢才之人,一定要放下架子,謙遜的對待。3. 初生牛犢不怕虎。
  • 周瑜被抹黑,可不能怪羅貫中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柴桑口臥龍弔喪,耒陽縣鳳雛理事》中,這段描寫栩栩如生。只論文學性,周瑜堪稱是小說中最出彩的人物之一,他狹隘、嫉妒、自負,最終被諸葛亮和劉備活活氣死。其實,正史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曾與老將程普不睦,「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周瑜卻反覆避讓,最終程普都服氣了,說:「與周公瑾(周瑜字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 他是三國第一清官,《三國演義》中卻成了跑龍套的蠢貨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作者羅貫中用純熟高超的藝術筆法,繪製了一副三國時期的歷史全景畫卷,書中那一段段扣人心弦的鬥智鬥勇、沙場爭鋒,一個個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的謀臣猛將,至今仍散發著雋永無窮的藝術魅力,讓一代又一代讀者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 閒聊三國事:羅貫中黑過的3大歷史名人,張飛也在!
    歡迎大家的觀看,本篇文章為大家戲說三國中的:羅貫中黑過的3大歷史名人,張飛也在!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中,有很多是與正史不相符的。其中真真假假,有意思才算是一部成功的小說。只是在小說成功塑造的同時,卻抹黑了不少人的形象。這些人原本的功績,脾氣,秉性被被羅貫中嫁接給了其他人。
  • 三國演義中有多少是虛構的?起碼30%在美化劉備勢力
    長大後知道小說和史實有偏差,最近有閒,花了一些時間去看三國正史,主要是想看看演義裡哪些是假的。 1、武將陣前單挑是假的 看演義時最喜歡的環節就是武將陣前單挑,幾萬人圍觀,兩員大將各騎一馬對砍,刺激死了。很遺憾史實裡並沒有這麼熱血的場景,一軍之將怎麼可能逞匹夫之勇,萬一失手被人陣前砍死豈不成千古笑柄。
  • 三國演義中的正與偽:最具反諷意義的一筆,正是在關羽身上
    三國演義中的正與偽:最具反諷意義的一筆,正是在關羽身上本期講的《三國演義》的正與偽的核心是以劉備為核心,以他的價值觀為導向來組織全篇的,因此出現了很多情節都是圍繞著劉備的。但是在《三國演義》裡面,它是有正偽的觀念之分的。什麼是正呢?就是劉備;什麼是偽呢?其他都是偽。所以讀者會注意到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的整個結構上都是有問題的,他想要重新解釋歷史,比如說關羽。
  • 楊慎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何成為《三國演義》卷首語?
    看到這幾句歌詞相信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是電視劇《三國演義》87版的片頭曲,也是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雖然大家對歌詞極為熟悉,但如果不了解情況的人會誤以為這原本就是羅貫中寫的,因為詞意和《三國演義》中的意境非常貼合。
  • 真實三國:徐庶能力一般,遠沒有三國演義寫的那麼好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寫的一部小說,裡面有許多誇張和虛構的情節。徐庶是不是如三國演義寫的那麼厲害呢?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不過分析之前先看看徐庶在三國演義裡的表現。曹操官渡大敗袁紹,劉備也被曹操追得沒地方跑,於是來到荊州投靠劉表。
  • 朱維錚 | 在中世紀晚期的《三國演義》
    那個時期產生的作品,倘論對後世的影響,莫過於羅貫中編著的《三國演義》,和可能也經羅貫中改編過的施耐庵的《水滸傳》。直到本世紀,民間仍然流傳著「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的說法。那意思大概是,少年人血氣方剛,讀了《水滸》容易激發叛逆精神,老年人飽經世故,讀《三國》後會流入陰鷙狡詐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