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東北滿族人用什麼計量?

2020-12-11 騰訊網

東北滿族人用什麼計量?

(衡量五穀雜糧的計量用具)

1、五穀雜糧計量:一石等於十鬥,一鬥等於十升。石(讀音dan)、鬥、升是糧食多少按體積計量單位(每鬥糧重大約40市斤),此外還有把升隔成兩半,是最小的計量單位叫半升子,大約是二市斤糧食。當中央新聞播音員、電視劇字幕寫的多少石(dan)糧錯讀成石(shi)糧,感到無地自容傳統文化都丟了?

2、耕地面積計量:過去是一垧等於十畝、一畝等於十分。和現在的畝不一樣。如何區分?過去是大畝等於1000平方米,現在是小畝等於666·7平方米。這就有了大垧和小垧,一大垧等於十大畝或十五小畝,一小垧等於十小畝(小垧這個計量單位後來不用了)。如今統稱為每垧地是一萬平方米,每畝地是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每垧為十五畝。

(衡量長度的計量用具)

3、長度計量:丈、尺、寸、分。一丈等於十尺,一尺等於十寸、一寸等於十分。現代長度計量單位是一公裡等於1000米,一米等於100釐米,一釐米等於10毫米。換算關係是一丈等於3米、一尺等於33釐米、一寸等於3·3釐米、一分等於3·3毫米。所以把米叫公尺、把尺叫市尺。滿族人家中都有一根尺杆子,長度五尺三寸,五尺有課度三寸是把手。平時掛於炕頭牆上晾手巾用。據說是老罕王找人參撥草用的鎖龍杆子。民間紀念刻上尺寸成了尺杆子,丈量時一桿五尺兩桿一丈用起來很方便。

(銅大錢)

4、民間貨幣計量:一個銅大錢叫一文錢,1000個銅大錢叫一吊錢(一貫錢)。俗話說一文不值就是不如一個銅大錢的價值。一吊不如八百現含義是「賤賣不佘」。還有真金白銀做貨幣,計量單位是兩和錢,最大是兩沒有論斤的。一兩等於十錢。換算關係隨時變化,不是固定的。

(衡量重量的計量用具)

5、重量計量單位:斤、兩、錢。一斤等於十兩、一兩等於十錢。傳說木製桿秤刻十六星,十六兩為一斤。依據是南鬥六星北鬥七星加福祿壽三星等於十六星。關裡使用此稱。關外都是使用十兩一斤的稱,也知道有十六兩一斤的稱。換算關係半斤等於八兩。鬥、升是容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同樣一鬥不同的糧食重量差距很大,不適用後來被廢棄了。

(衡量液體的計量用具)

6、液態物體計量:把容積和重量匹配起來製造出各種專用提簍。一兩、二兩、半斤、一斤。計量:豆油、燈油、醬油、白酒、醋等都有各自專用提簍,互相不可替代。

7、時間計量單位:把一天分成十二等分,既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是兩小時。自半夜子時啟: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共十二個時辰。半夜子時、日出卯時、正晌午時、人定亥時,等多種描述時間用語。還有其它描述時間用語:如太陽一桿子來高(五尺杆子)、東南晌、下晌、傍黑天、星星出全、三星平西。在沒有時鐘的 年代裡滿族人用豐富的語言來描述時間。

8、其它計量單位:騾馬論匹、牛驢豬論頭、羊兔雞鴨鵝論只、狗論條、馬車論掛、碾子磨論盤、燒柴論捆、飲用水論挑、住房論間、田間耕作論回(十回是一垧)、墳包論愧、棺材水井缸論口、門窗論堂扇、燈論盞、筷子論雙、生產生活用具論把、其它用具不知道的都論個。

傳承滿族文化應該知道滿族人的計量習俗。滿族的計量方法與中原漢族有所不同,與現在的也不同,所以如果不懂這些,將無法讀懂滿文老檔和歷史資料。

作者富察振東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曾建立清朝的滿族人,有哪些歷史淵源?他們的特色習俗是什麼?
    2.東北古代史重要代表但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肅慎卻改族名為挹婁;南北朝與隋唐時期又被稱為勿吉、靺鞨,至此之後經過不斷演化才被叫作女真。形成於先秦時期的肅慎,其實就是東北古代史中的重要代表。這其實也為建州女真能夠快速發展,併兼並東北各部形成割據勢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歷史條件。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的滿族,不僅擁有極為濃厚的民族韻味,同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習慣和風俗。尤其是在清朝建立之後,滿族人的文化習俗得到了大面積推廣,這也為現代滿族習俗打下了重要基礎。
  • 歷史中的「東北八大怪」都是什麼?其中這一怪和東北大姑娘有關
    東北,顧名思義,地處中國的東北部,包括黑吉遼三省,因地處山海關以東,所以從前常被稱為關東或關外。另外東北是滿族人的發祥地,故也曾被叫過滿洲。 過去東北有八大怪,它們是:一怪,窗戶紙糊在外;二怪,姑娘叼著大菸袋;三怪,大缸小缸漬酸菜;四怪,養活孩子吊起來;五怪,吉祥喜慶粘豆包;六怪,翻穿皮襖毛朝外;七怪,草皮房子籬笆寨;八怪,狗皮帽子頭上戴。 窗戶紙糊在外:這裡邊說窗戶紙為什麼要糊在外?
  • 剪兒走,心兒動,血腸紅,大肉白…跟著童謠一起尋找滿族人的年味兒!
    民俗專家柳永民說,現在來赫圖阿拉城的人多數是附近城市的,因為東北有早早開始置辦年貨的習慣,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曾經兒時吃過的老味道。當然最喜歡的還是具有滿族當地特色的產品 滿族人非常喜歡吃蜂蜜,因為新賓的山林覆蓋率高,因此最早採蜜曾經是滿族人重要的生產活動。
  • 滿族人為什麼不戴狗皮帽子?
    滿族人進關也好幾百年了,比如杭州的旗營和成都滿城的滿族都一直謹遵著一條禁忌,就是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有人說,滿族人這種心理是長期以來在狩獵的過程中形成的,因為狗確實是獵人最忠實的好幫手。這種說法似乎也有幾分道理,但是以狩獵為生的民族很多,滿族人如此做法應該另有機緣。
  • 滿族人不吃狗肉,回族人不吃豬肉,漢族人不吃什麼你們知道嗎?
    滿族人不吃狗肉,回族人不吃豬肉,漢族人不吃什麼你們知道嗎?眾所周知,我國有56個民族,我國每個民族相處得都十分融洽。可能大多數人都知道的就是那滿族人是不吃狗肉的,而且回族人不吃豬肉,那你們對於漢族人不吃什麼你們知道嗎?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習俗跟我國漢族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就包括飲食方面的習俗。我們都知道回族是不吃豬肉的,而且回族人開的餐廳都會寫明自己是清真,不給飲酒和吃豬肉。回族人只吃牛肉和羊肉,而豬肉可是經常出現在我們漢族人的餐桌上的。
  • 滿族用漢姓對照表改姓氏,滿族人為什麼要改漢姓?
    清朝滅亡之後,包括清朝皇室在內的絕大多數滿族人走上了「更名改姓」之路,特別是在更改姓氏方面,滿族人把滿族姓氏改成了漢族姓氏。首先,我們來看看當年滿族人更改姓氏幾種常見的類型。1、用滿族姓氏的諧音來取漢姓。
  • 滿族人年夜飯中這道菜,曾是帝王用來祭祀的「如意菜」,好吃不膩
    我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共計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風俗都不一樣,那麼滿族人的過年風俗是什麼呢?除夕下午,每家都家裡擺供、祭祖。供擺恭,祭祖後,就快吃年飯啦,年飯是滿族人年最為講究和最豐盛的一頓飯食,吃飯時,全家人不論大小,都圍坐在大大的飯桌前,對桌上的每一樣的菜餚都下筷子吃一口,無論女老少,都要象徵性的喝一點兒酒。餐桌上的菜很多但你知道滿族人年夜飯必吃的一道菜是什麼嗎?趕緊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這道菜叫白肉血腸,其全稱應該是「酸菜燉白肉血腸」。
  • 北京話是滿族人發明的嗎?
    一個顯而易見的現象是,中國各地方言中東北方言和北京話最為接近。有沒有可能是滿人入關後把東北話帶到了北京?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弄清當時滿族人說的是什麼語言。清代早期,滿族上層無論公私場合都是使用滿語的——直到順治,滿語在當時北京滿人的生活中還是佔據了主要地位。當時出版的《三國演義》,除人名、地名外,全書無一漢字。
  • 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工作用計量器具到底是個什麼關係?
    計量基準、計量標準和工作用計量器具說到底都是計量器具。什麼是計量器具呢?計量器具是單獨或與一個或多個輔助設備組合,用於進行測量的裝置。為了保證量值溯源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工作用的計量器具都需要進行量值溯源,溯源到國內唯一的源頭上,那麼這個源頭就是計量基準。但國家就一個源頭,如果只用這一個源頭去檢定所有的工作用計量器具是不可能的,時間不長基準就廢掉了。
  • 聽了幾句東北話,你真的了解東北嗎?這才是東北人的生活
    我呢,是一個東北農村的孩子。今天吶,我們來一起聊聊東北的風俗習慣。我感覺,東北話是世界上最霸氣的語言,怎麼說都霸氣。你看南方人怎麼說話『別說話,再說話把你的頭敲碎』你看霸氣嗎?一點兒都不霸氣吧。前段時間呢,韓國又要申請非遺了,又把東北的火炕申請。那你們要申請,那鄉村愛情算韓劇呀?東北人熱情好客你去東北人家做客來上炕炕頭熱乎,而在過去,在東北農村有非常多的風俗習慣。有四大風俗習慣呢最普遍。記得小時候,秋天剩下的白菜。洗乾淨放在水缸裡撒滿食鹽,放到過年,就有了著名的東北菜。
  • 粗獷豪放,樂趣叢生的東北地區特色民俗文化
    穢貊系民族作為消亡的民族,其民俗文化已經融合在東北其他民族的文化之中。滿族的習俗被東北地區廣為接受,與漢族的習俗進行了有機交融,構成現代東北民俗文化的主流。下面就我們了解一下東北地區的一些民俗文化活動。01 打圍遼瀋的滿族以農業為主,而吉林,黑龍江以採集和狩獵為主,所以東北的滿族有著農業與採集、狩獵相結合的生活方式。
  • 老東北特色《東北八大怪》恐怕很多人都忘記了,你說得全嗎?
    《東北八大怪》就是其中最具有東北特點的現象。 那《東北八大怪》它們都是些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已經記不起來了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第一怪:窗戶紙糊「窗戶紙糊在外」這個怪,跟東北氣候有關,東北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使一年四季極致分明。
  • 清朝剛滅亡,為什麼滿族人趕緊改成漢姓?原因其實很簡單!
    因為清朝的滅亡,滿族人再也無法抬起他們曾經高傲的頭顱,很多滿清貴族將滿族姓氏改成漢族姓氏,甚至否認曾經令他們引以為傲的出身,承認自己是漢人。那為什麼滿族人改掉姓氏,否認出身呢?因此民眾狠狠打擊滿族人,令他們不得不改掉姓氏,謹慎生活。孫先生也曾發起「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其中韃虜就是侵犯中原入關的滿族人。
  • 燃氣灶為什麼用「千瓦」作為熱負荷(俗稱火力)的計量單位,原來過去...
    李錦波‖撰稿【導讀】市場上銷售的燃氣灶都用「KW(千瓦)」這個熟悉的電量單位,作為灶具熱負荷(俗稱火力)的計量單位,為什麼沒有用在中學學習的熱量單位大卡、焦耳,這其中有什麼不為我們所知的「特別情況」嗎?
  • 關東滿族人的相貌特徵
    我接過來說:是的,我知道你的意思,用我們東北話講就是比較整壯方正,男女平均身高都要高一些,男的標緻,帥氣、女的膚白整潔、嬈窕漂亮,看起來比較順眼是不是?他答:是的是的,走進人群裡好像進入樹林一樣,看起來比較舒服。這番對話雖然是閒談,但反映了他眼中南北方人身材和相貌上的差異。相比之下,黃河流域人群身材上雖然與東北相近,但柳肩人群、上身長下身短的比例明顯偏高。
  • 滿清統治中國300年,為何皇宮的太監都是漢人,沒有一個滿族人
    我們也知道滿清皇帝對於漢人一直不信任,我們當然也就會問,既然皇帝這麼不相信漢人,為何太監這麼重要的人,為什麼他們不使用滿族人,反而使用漢人呢?我們現在知道的清朝有名的大太監,無論是李蓮英,還是小德張都是漢人。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你可能覺得太監沒有什麼用,其實在中國古代,太監那可是距離皇帝最近的人,有時候大臣的話都不如太監的話好使。
  • 東北人吃大醬,路子有點兒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北大醬滋養著廣袤黑土地上數以萬計的世代百姓。要問什麼最能代表東北味道,那一定非大醬莫屬。無論是在歷史還是現代東北人的生活中,大醬一直都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東北菜的醬香味兒離不開大醬的功勞,在歷史長河的演變過程中,大醬也成為了東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世世代代都離不開這種簡單粗暴的原始味道。
  • 一道地地道道的東北滿族名菜「白肉酸菜血腸」
    還記得這首膾炙人口的東北網絡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裡面的一句臺詞嗎?這個裡面的酸菜就是東北滿族人的傳統特色菜餚「白肉酸菜血腸」。雖然是起源於東北的滿族人,但是現在普遍為各族人民所喜愛。是城鄉居民殺年豬之後,宴請親友的一道主菜。其全稱應該是「酸菜燉白肉血腸」。
  • 淺析東北地區滿族文化的演變
    關鍵詞:滿族文化;東北地區;演變   1 滿族概況   滿族,以前叫做滿洲族,屬於55個少數民族之一。通常人們認為滿族的發源地是長白山,因此長白山也被滿族人稱為自己民族的聖山。東北地區是滿族人主要分布的地區,此外北京、臺灣、內蒙古也有滿族人的分布。
  • 俄國間諜筆下新疆滿族:滿族人都說滿語
    一部分索倫族人居住在塔爾巴哈合地區及塔城,一部分滿族人居住在古城。這部分滿族人原住在烏魯木齊,自從漢族人掌握了本地區大權後,就把滿族人從烏魯木齊遷往古城去了。全邊區的滿族人數男女共約二十萬人。雖然就種族而言,滿族人和漢族人很相近,但是滿族人的相貌和漢族人畢竟還是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