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寫一份完美的電子病歷?

2020-12-11 騰訊網

來源:醫學界智庫

作者:戴丁榮

如何在「國考」中拿高分?

電子病歷的建設不可輕視。

2020年6月29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關於2018年度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有關情況的通報》,這是第一次對全國公立醫院運行情況的比較全面的摸底和亮相,所以也被形象的稱為公立醫院的「國考」。

這次國考,暴露出公立醫院系統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電子病歷的建設水平居然這麼低。3年來,參評電子病歷水平分級的三級公立醫院從994家上升到1764家,參評率達94.58%,全國平均級別從2.22上升至2.72,達到7級的只有兩家,離國家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

電子病歷建設,短期是DRG(疾病診斷分組)落地的關鍵,長期來說,是國家提取數據進行考核管理的重要基礎,對醫院來說,則是提升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管理水平的體現。國家對電子病歷設置單獨的考核指標,可見對其重視程度。要想在國考中拿高分,在電子病歷上下功夫,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01

什麼是電子病歷?

為什麼公立醫院的電子病歷系統普遍評級較低呢。大部分醫院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電子病歷,只是一份醫囑處理系統。

按照美國醫學研究所的定義,電子病歷是指以電子化方式管理的有關個人終生健康狀態和醫療保健的信息,它可在醫療中作為主要的信息源取代紙張病歷,滿足所有的診療、法律和管理需求。這一定義首先強調了電子病歷的信息範圍,從內容上它不僅包含了個人醫療就診的記錄,還包含了免疫、查體等健康記錄;從時間跨度上它涵蓋了個人終生信息。其次,定義強調了電子病歷的功能可以滿足方方面面對病歷信息的使用需求,可以提供超越紙張病歷的服務。

02

什麼是好的電子病歷?

對使用者來說,醫生和護理人員最關心的就是使用是否方便:首先下診斷,開醫囑方便;其次是病曆書寫方便。格式化的東西能自動生成,輔助檢查檢驗結果,醫囑處理能自助抓取。

對衛生管理部門來說,最關心的是數據的錄入標準化和在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

電子病歷醫院臨床信息系統建設的核心和基礎,從電子病歷的內涵看,建設並非易事。不僅是技術層面,還涉及很多管理方面的要求和環節。

03

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從技術層面看,電子病歷建設並不是簡單的一個記錄系統,而是會涉及到多系統信息的數據交換問題,和其他系統融合,HIS,LIS,PACS,還有體檢系統,門診電子病歷系統,住院電子病歷系統,手術室麻醉系統等。

一個典型的現象是,多一個系統,就多一個信息孤島。少有醫院會在信息上做系統規劃,提前做好數據字典,做好數據的轉化工作。很少管理者意識到,電子病歷系統建設還存在一系列的管理問題。

1、電子病歷水平是質量管理水平的體現

醫療上有一整套嚴格的操作規範,以保障醫療安全。電子病歷系統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手工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如醫囑處理系統帶來的醫囑交換和查對過程的變化。病歷編輯系統的應用帶來的病歷審查修改過程的變化等。從維護醫療安全和病歷質量的角度,我們需要制訂與新的手段相適應的醫療流程規範、系統功能規範、病歷信息安全規範等一系列制度。

2、電子病歷建設是戰略管理水平的體現

第一個問題體現在缺乏戰略意識。不僅僅是實施電子病歷工程,醫院任何工作都必須是以戰略規劃為前提的。

電子病歷系統是醫院醫療業務信息系統的核心和關鍵,在醫院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所以更需要與醫院的戰略目標相契合。

因為電子病歷系統是質量管理水平的體現。就像給普通司機一輛F1賽車,硬體雖然到位,但明顯駕馭不了,體現不出賽車的價值。比較現實的還是賽車手水平和賽車硬體水平配套,兩者一同進步,互相促進。

任何一方面單獨水平提升,從整體情況看,不現實,從個體情況看,也沒必要。很多醫院投入巨額資金建設電子病歷,但效果卻不好,就是這個原因。

第二個問題體現在戰略目標之間有矛盾。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還是以業務量為戰略目標,質量的重要性只是體現在年度總結和計劃中,在臨床實踐中,大家只是在口號上重視,醫療質量的行動無法深入探究,尤其是終末質量,更是被排除在考核體系之外。

第三個問題體現在戰略的實施上力度不足。電子病歷系統是醫院臨床系統的核心和基礎,覆蓋了醫院所有和患者相關的信息系統,不是信息部一個部門能夠支撐的,而且電子病歷是病歷的電子化,核心還是病歷,基礎還是醫療流程,但目前很多醫院還是由信息部牽頭負責電子病歷系統建設,是建設路徑上的一個誤區。

04

如何建設?

1、做好戰略規劃和組織工作

電子病歷系統建設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幾乎涉及醫院的所有臨床部門,需要事先做好戰略規劃,將每一階段醫院的學科發展、業務增長、質量要求、制度和人才建設與電子病歷的建設階段和目標設計好。此外,最好把電子病歷設立為一把手工程。

2、電子病歷建設的發展目標

在2018年以前,電子病歷系統究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功能?要經歷怎樣的發展階段?階段性的標誌是什麼?都需要進行明確的界定。

根據2018年國家衛建委頒布的《關於印發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及評價標準(試行)的通知》,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劃分為0-8級,共9個等級。每一等級的標準包括電子病歷各個局部系統的要求和對醫療機構整體電子病歷系統的要求。

在戰略規劃上,電子病歷系統建設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級開始,到3級,目標是建立系統,並爭取實現院內共享,無論是通過何種媒介;0級是是否有系統,暫不納入階段。

第二階段:4級開始,到6級,目標是實現院內共享,要能為臨床決策提供支持;

第三階段:7級開始,到8級,目標是實現院內外互換,之前的分級都是內部交換,要為患者的健康負責,有點價值醫療的味道,主要的任務和難點是連通各個系統,建立統一的標準,難度不亞於統一度量衡。

3、在技術層面,除了投入資金保證建設,最好能建立一支自己的工程師隊伍。

根據醫院規模,一般在2-5人即可,一年的人力成本也只一百萬左右,和每年交付給軟體公司的維護費用差不多,但在對系統的熟悉程度、修改的反應速度方面,卻是外包業務無法相比的。

管理、技術還不是電子病歷的難點,真正難點在於公立醫院系統能轉變思維,能以患者為中心進行現代化醫院的建設,理念不轉變,即使管理工具再先進,患者利益也難以真正落到實處。患者到底需要什麼,這其實才是醫院管理者進行電子病歷建設需要考慮的第一步。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醫信邦刪除!

相關焦點

  • 電子病歷:能否破除手寫病歷頑疾
    但由於門診工作量大,醫生在寫病歷時速度一快就容易出現「天書病歷」的現象。與張強相比,看著與自己孩子的健康息息相關的病歷,作為患者家屬的巨先生的遭遇更具切身之感。「這是啥」「這又是啥」「這到底是啥」……因為醫生開出的幾份手寫病歷,巨先生至今處於無限疑問循環之中。
  • 明明現在都有電子病歷了,醫生還問你病曆本帶沒帶?
    在現階段的生殖中心門診,醫生列印了主訴、病史、檢查、診斷和處理意見的電子病歷,但有的患者常常隨意亂丟,也不看醫生的處理意見,也沒按著做檢查或調整。這真令醫生抓狂呀?
  • 從一段採訪說起,談談我國電子病歷系統的構建與發展
    主持人問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張繼先醫生:您當時是怎麼發現,華南海鮮市場有可能是個源頭?張繼生醫生說:我們醫生寫病歷,有病歷系統,填出來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些人的共同點都是在華南海鮮待過。作為一個做診療系統的產品經理,我觸動很深。病歷系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在這裡幫助了這些醫生發現問題,上報問題。但如果醫生疏忽了,豈不是可能讓源頭揭開得更晚,影響更大?
  • 都說大夫寫的字看不懂?但這份病歷,著實驚到我了
    那麼這份70年前的住院病歷有沒有驚豔到你——這是一份1949年的病歷來自湖南湘雅醫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那時中國的現代醫學剛剛起步湘雅醫院的病歷多用英語書寫到了1952年湘雅醫院的病歷逐漸用中文書寫在這所醫院的病歷檔案館裡有188萬份存檔病歷這一份份病歷
  • 醫生寫字潦草難認引吐槽 「天書病歷」怎麼治?
    主持人:近日,網曝江蘇連雲港市一市民「去醫院看病,發現醫生寫的病歷和處方上的字潦草難認!」的消息再次引發網民集體吐槽。  錢夙偉(浙江 職員):「天書病歷」難絕,有醫生表示是出於無奈。但如網民所說:「工作忙就可以胡亂地書寫嗎?如果醫生連寫病歷都缺乏耐心,那問診又怎麼能夠做到心平氣和呢?」
  • 杭州正式推行電子病歷什麼情況?杭州為什麼推行電子病歷有哪些好處
    杭州將在6000多家定點醫藥機構範圍內,正式推廣醫保參保人員使用電子病歷,逐步以電子病歷取代傳統紙質證曆本。在2019年8月1日到2020年3月底前,為紙質證曆本與電子病曆本並行階段,2020年4月1日起,醫療保障部門不再發放紙質證曆本。
  • 北京協和對醫生的訓練從寫病歷開始
    病歷是患者疾病發生、發展、診斷、治療情況的系統記錄,病歷不僅真實反映患者病情,也直接反映醫院醫療質量、學術水平及管理水平。病歷既是醫教研管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料,又是幫助判定法律責任的依據,也是醫保支付的憑據。北京協和醫院建院96年來,對醫生的訓練都是從寫病歷開始的。
  • 盤點:全球Top10大電子病歷廠商
    據市場研究機構Black Book調查6000名醫生(跨多個專業),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Health Data Management reports)預計,到今年年底,醫生們通過行動裝置訪問電子健康記錄的頻率將會上升到70%。
  • 美電子病歷供應商巨頭:電子病歷EHR該換個名字了
    電子病歷的英文縮寫是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以後,這個縮寫可能要變了。美國最大的電子病歷供應商之一Epic的CEO朱迪·福克納想把EHR中的「E」換成「C」,讓EHR變成CHR(Comprehensive Health Record,綜合病歷)。
  • 有保險的病歷應該這樣寫!
    由於客戶在投保時對描述病情不夠重視,在保險理賠時經常出現「病歷幾個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理賠款沒了」的情況出現,不少醫生反映,有患者為了修改病歷,甚至到醫院下跪、砸門。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有保險的人去醫院治療時一定要跟醫生講清楚以下幾點,你的理賠款就不會不翼而飛。
  • 電子病歷,讓便捷成為時代的主題
    電子病歷是指醫院信息系統記錄的文字、圖像、符號、數據等信息的醫療記錄,電子病歷是CIS系統的核心。電子病歷建設:電子病歷建設預計持續高景氣度。此外,除達到衛健委要求的電子病歷評級要求外,醫院的電子病歷建設是長期化需求,如電子病歷等級到5級標準以上才能達到國家醫保局推廣的DRGs標準。從中長期來看,電子病歷建設將持續高景氣度。
  • 【規範】衛計委——電子病歷基本規範
    第七條 電子病歷包括門(急)診電子病歷、住院電子病歷及其 他電子醫療記錄。電子病歷內容應當按照衛生部《病曆書寫基本規範》執行,使用衛生部統一制定的項目名稱、格式和內容,不得擅自變更。第八條 電子病歷系統應當為操作人員提供專有的身份標識和識別手段,並設置有相應權限;操作人員對本人身份標識 的使用負責。
  • 嘉和美康IPO:連續六年電子病歷市場排名第一,至今仍未盈利
    知道是怎麼發現的嗎?曾記得在抖音上看到過央視網的這樣一段採訪。主持人問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的張繼先醫生:您當時是怎麼發現,華南海鮮市場有可能是個源頭?張繼生醫生說:我們醫生寫病歷,有病歷系統,填出來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些人的共同點都是在華南海鮮待過。
  • 看不懂「天書」病歷? 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近日,網友曬出一張寫於整整70年前的手寫病歷,引發圍觀。這份病歷上的字,寫得十分工整講究,字跡端正整潔,內容緊湊凝練,中英文對照一絲不苟。有人開玩笑,以前只知道有一種「天書」叫做病歷,現在才曉得還有醫生能把病歷寫得像字帖。是否現在的每個醫生都把病歷寫得像「天書」呢?未必。醫生寫的難懂的字是否在隱藏什麼呢?
  • 病歷博物館「館藏」中國醫學進步
    存於病歷庫裡最早的病歷是1945年書寫的,70多年前的病歷字跡流暢工整,堪比字帖,人體手繪精美得可以掛進畫廊。這裡有存放紙質版病歷的大型病歷庫、保存著幾十萬份影像資料的膠片庫和188萬份已經掃描存進電腦的電子病歷資料庫……這些老病例如同現代醫學發展的「活化石」,見證了中國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發展和現代醫學的自主創新之路。
  • 閻淑萍:電子病歷「共享調閱」讓患者就診又輕鬆了許多
    記者7月31日從北京市衛計委獲悉,目前北京地區已有30家試點醫院實現電子病歷共享調閱,也就是說患者在這30家醫院中的任意一家就診後,再到其他29家醫院就診,醫生可隨時調取患者的既往檢驗檢查結果、主要診斷、用藥、手術情況等信息,無需患者提供(據8月1日《北京日報》報導)。
  • 衛生院電子病歷和處方管理規範2018
    電子病歷包括門(急)診病歷和住院病歷,電子處方包括門(急)診、住院的普通處方。2.醫院設專業技術支持部門和人員,負責信息系統建設、運行和維護;設立管理部門和人員,負責電子病歷的業務監管;建立、健全電子病歷使用的相關制度和規程;成立電子病歷安全管理體系,建立相應安全保障機制。
  • 基於電子病歷(EMR)的大數據知識挖掘
    首先融合權威詞表、官方標準,通過網絡儘可能完整地收錄醫學詞彙,構建醫學詞典,避免分詞錯誤;同時構建詞性標註集合,確保適應電子病歷的詞性體系;並結合基於統計和機器學習的分詞和詞性算法,對未登錄詞進行識別,提升電子病歷分詞和詞性效果;構建電子病歷分詞和詞性標準,為後續電子病歷的挖掘奠定基礎。  2.
  • 看病歷不再是「讀天書」 湖南省人民醫院推行電子病歷全覆蓋
    看病歷不再是「讀天書」省人民醫院推行電子病歷全覆蓋華聲在線8月11日訊 記者今天從湖南省人民醫院了解到,該院目前已經在三個院區全面實現門急診病歷電子化,這是繼2019年下半年該院實現住院病歷全部電子化後
  • 電子病歷規章制度不容忽視,法律地位更不容小覷
    本次《管理規範》主要修訂內容包括:一是明確了電子病歷系統和電子病歷的概念,對電子病歷信息系統技術管理和電子病歷質量管理提出具體要求;二是明確電子病歷使用的術語、編碼、模板和數據應符合相關行業標準和規範的要求,以利用促進電子病歷信息有效共享;三是